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模拟试题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21 08:01: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顶点相对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3、过线段AB外一点,一定能作线段AB的垂线。()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一定垂直。()

5、在图形平移过程中,图形上可能会有不动点。()

6、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可记作△ ABC,也可记作△BCA,还可以记作△CBA。()

7、n边形的内角和可以随n值变化而改变,但外角和不随n值变化而改变。()

8、若a<0,b<-2,则点(a,b+2)应在第三象限。()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如图:∠1和∠2是直线 和 被直线 所截而成的 角;∠3和∠4是

直线 和 被直线 所截而成的 角。

10、命题“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题设是,结论是,这个命题是 命题。(填真或假)。

11、O为平面上一点,过O点引不同的直线,当引3条时,图中有 对对顶角;若引6条有 对对

顶角;若引8条时,则图中有 对对顶角。

1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相等,相等,互补。

13、如果a∥b,b∥c,则 ∥,因为。

1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

15、已知点P(m,z),Q(3,n)关于原点对称,则m=,n=。

16、点P(x,y),且xy<0,则点在第 象限。

17、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可分 三角形和 三角形。

18、如果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度数比为1:2:3:4,那么这四个内角的度数分为。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9、在下面四个图形中,∠1和∠2不是同位角的是()

20、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公共点的个数是()

A、只可能是0个、1个或3 B、只可能是0个、1个或2个

C、只可能是0个、2个或3个 D、0个、1个或3个都有可能

2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同位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A、点到直线上一点的连线 B、点到直线的垂线

C、点到直线的垂线段 D、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23、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有一点P,点P到Y轴的距离为2,点P的纵坐标为-3,则点P坐标是()

A、(-3,-2)B、(-2,-3)C、(2,-3)D、(2,-3)或(-2,-3)

24、已知点P(x,y)满足x2+y2=0,则点P在()

A、横轴上 B、纵轴上 C、坐标原点 D、横轴或纵轴上

25、如图,△ABC中,∠ACB=90°,CD⊥AB于D,则图中互余的角共有()对。

A、2 B、3 C、4 D、526、如图,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若∠1=50°,则∠2的度数()

A、50° B、65° C、60° D、70°

四、解答题:(27~28各5分,29~33每题8分,共50分)

27、如图:E是AB上一点,F是CD上一点,G是BC的延长线上一点。

(1)∵∠B=∠DCG(已知)

∴ ∥()

(2)∵∠D=∠DCG(已知)

∴AD∥()

(3)∵∠D+∠DFE=180°(已知)

∴ ∥()

28、如图所示: ∵∠3=∠4(已知)

而∠4=∠5()

∴∠3=∠5()

∵∠1=∠2(已知)

∴∠1+∠3=∠2+∠5()

即 =

∴ ∥()

29、如图,已知∠ABC=∠ADC,还应加上一个什么条件,才能使得AD∥BC?并证明。

30、如图,已知AB∥CD,∠AMP=150°,∠PND=60°,那么MP⊥PN吗?为什么?

31、已知点A(-4,3)且AB∥Y轴,AB=5,求B点的坐标。

31、已知点A(-4,3)且AB∥Y轴,AB=5,求B点的坐标(要求画出直角坐标系)。

3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4,2)、B(-2,-2),0为坐标原点,求三角形AOB的面积。(单位:cm)

33、在四边形式ABCD中,∠A与∠C互补,∠A的3倍与∠B的2倍相等,∠B的5倍与∠C的6倍相等,求∠A:∠B:∠C:∠D。

第2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模拟试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顶点相对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 )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

3、过线段AB外一点,一定能作线段AB的垂线。( )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一定垂直。( )

5、在图形平移过程中,图形上可能会有不动点。( )

6、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可记作△ ABC,也可记作△BCA,还可以记作△CBA。( )

7、n边形的内角和可以随n值变化而改变,但外角和不随n值变化而改变。( )

8、若a<0,b<-2,则点(a,b+2)应在第三象限。( )

二、填空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

9、如图:∠1和∠2是直线 和 被直线 所截而成的 角;∠3和∠4是

直线 和 被直线 所截而成的 角。

10、命题“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题设是 ,

结论是 ,这个命题是 命题。(填真或假)。

11、O为平面上一点,过O点引不同的直线,当引3条时,图中有 对对顶角;若引6条有 对对

顶角;若引8条时,则图中有 对对顶角。

1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相等, 相等, 互补。

13、如果a∥b,b∥c,则 ∥ ,因为 。

1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 。

15、已知点P(m,z),Q(3,n)关于原点对称,则m= ,n= 。

16、点P(x,y),且xy<0,则点在第 象限。

17、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可分 三角形和 三角形。

18、如果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度数比为1:2:3:4,那么这四个内角的度数分为 。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9、在下面四个图形中,∠1和∠2不是同位角的是( )

20、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公共点的个数是( )

A、只可能是0个、1个或3 B、只可能是0个、1个或2个

C、只可能是0个、2个或3个 D、0个、1个或3个都有可能

2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同位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

A、点到直线上一点的连线 B、点到直线的垂线

C、点到直线的垂线段 D、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23、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有一点P,点P到Y轴的距离为2,点P的纵坐标为-3,则点P坐标是( )

A、(-3,-2) B、(-2,-3) C、( 2,-3) D、(2,-3)或(-2,-3)

24、已知点P(x,y)满足x2+y2=0,则点P在( )

A、横轴上 B、纵轴上 C、坐标原点 D、横轴或纵轴上

25、如图,△ABC中,∠ACB=90°,CD⊥AB于D,则图中互余的角共有( )对。

A、2 B、3 C、4 D、5

26、如图,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若∠1=50°,

则∠2的度数( )

A、50° B、65° C、60° D、70°

四、解答题:(27~28各5分,29~33每题8分,共50分)

27、如图:E是AB上一点,F是CD上一点,G是BC的延长线上一点。

(1)∵∠B=∠DCG(已知)

∴ ∥ ( )

(2)∵∠D=∠DCG(已知)

∴AD∥ ( )

(3)∵∠D+∠DFE=180°(已知)

∴ ∥ ( )

28、如图所示: ∵∠3=∠4(已知)

而∠4=∠5( )

∴∠3=∠5( )

∵∠1=∠2(已知)

∴∠1+∠3=∠2+∠5( )

即 =

∴ ∥ ( )

29、如图,已知∠ABC=∠ADC,还应加上一个什么条件,才能使得AD∥BC?并证明。

30、如图,已知AB∥CD,∠AMP=150°,∠PND=60°,那么MP⊥PN吗?为什么?

31、已知点A(-4,3)且AB∥Y轴,AB=5,求B点的坐标。

31、已知点A(-4,3)且AB∥Y轴,AB=5,求B点的坐标(要求画出直角坐标系)。

3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4,2)、B(-2,-2),0为坐标原点,求三角形AOB的面积。(单位:cm)

33、在四边形式ABCD中,∠A与∠C互补,∠A的3倍与∠B的2倍相等,∠B的5倍与∠C的6倍相等,求∠A:∠B:∠C:∠D。

第3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模拟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模拟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与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

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考古发现D、学者推断

3、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A.打制石器B.骨耜C.钻孔石斧D.铁犁铧

4、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B.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七年级下册期中的模拟试题

七年级下册期中的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50分)

1、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2、我国历史上被称作有“贞观遗风”的统治者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4、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5、唐朝有一位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传播了中华文明,这位高僧是( )

A、僧一行B、玄奘C、郑和D、鉴真D

6、史称“得人者昌”,唐朝前期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人才。下列人物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七年级数学期中模拟检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期中模拟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

选项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有最大的正数,但有最大的负数B.有绝对值最小的数,没有绝对值最大的数

C.有理数包括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D.相反数是本身的数是正数

2.已知和-是同类项,则的值是()

A.-1B.-2C.-3D.-4

3.已知下列方程:①x-2=;②0.3x=1;③=5x-1;④x2-4x=3;⑤x=6;⑥x+2y=0.其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是()

A.2B.3C.4D.5

4.下列各组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A.B.C.D.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5a+4a=-1B.2a-2a+b=bC.4x-3=xD.8a-2b=6ab

6.若ab≠0,则的取值不可能是()

A.0B.1C.2D.-2

7.温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