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20 08:07:5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军神教学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

胡嘴子学校 彭文彬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写等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精神,训练阅读速度,丰富语言积累,提升情感的价值。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教学重点

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教学过程

一、直奔中心,突破全文。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军神》。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这一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带有“军神”的句子。

课件出示: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齐读)

读了这个句子,此刻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为什么惊呆了?为什么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军神?)学贵有疑,真是太好了。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边读边用心体会,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呢?(板书:男子汉?钢板?军神?)请把课文中最能体现这些词语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和体会。

小组交流:把你对课文的精彩感悟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二、细读内化。

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跟大家说吧!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课文哪个地方体现了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呢?重点抓住下面四个地方进行交流。(根据学生发言顺序教学)

1、课件出示第17段。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从你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刘伯承是个怎样的人?(意志坚强)从哪些词语你感受到他的坚强?(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啊?(说明刘伯承正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这么巨大的痛苦他竟一声不吭,多么坚强的刘伯承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他的坚强体现出来吗?(评读、再指名读、齐读)

多么令人钦佩的刘伯承啊!让我们回到当年的手术台上,看看那时的情景吧!

放课件(做手术的场景)。

师:同学们,你看见了什么?(手流汗了,手背青筋暴动起等)

你听见了什么?(剪刀的声音等)

你的心情怎样?(非常紧张、非常担心)

沃克医生心情怎样?(非常紧张)

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沃克医生此时非常紧张?(“手术台上,„„”这句话说明他很紧张。)

他为什么这么紧张?(他害怕刘伯承挺不住,担心手术有一定危险)

沃克医生没做过手术吗?(做过,但从来没做过这么严重而没使用麻醉剂的手术。)

刘伯承在做什么?(在忍受痛苦,在数刀数)

同学们,你有过受伤的经历吗?(脚被石头绊倒了,弄疼了等)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摘除眼球比我们摔破口子要疼几百倍几千倍。在这种剧痛下,一般情况下人会怎样啊?(晕过去,大叫)而刘伯承没有晕,没有叫,大脑还是那么的清醒,每一刀是钻心裂肺的痛,每一刀下去,他都可能对自己说什么啊?(我不能晕,我要清醒!)整整三个多小时的手术,这是常人能忍受的吗?

难怪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学生读中把板书男子汉钢板军神后问号改感叹号。)

2、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还让你体会到刘伯承那钢铁般的意志?

“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师:从沃克医生的语言,你知道什么?(刘伯承伤势很重,但从容镇定。)你体会到什么?(他的意志很坚强。)刘伯承的伤势到底有多重呢?课前老师查到相关的资料,请大家看看。

课件出示:1916年,24岁的刘伯承参加了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炮火、子弹疯狂地轰射过来,为了救一位战士,刘伯承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从颅顶穿过,又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当他苏醒过来,用手摸摸伤口,黏糊糊的都是血块,在那血块中,他又摸到了一个圆球,啊?眼珠!原来他的右眼被打坏,眼珠掉出了眼窝!为了让战士们安心作战,他一狠心抓起了身边的一把大刀,把牵连着那已掉出的眼珠经络割断,紧紧地篡住那颗眼珠,又昏了过去!

这么重的伤势来就诊还那么的从容镇定,普通人能做得到吗?难怪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再一次激情朗读本句、烘托情感)

3、再看看课文,手术前还有哪个句子体现了这点?(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什么?病人是怎么说的?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13段。

为什么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只有清醒的头脑,才能指挥打仗)从你课前查找的资料中,你知道刘伯承打过哪些战役吗?(刘伯承被称为常胜将军。参与领导指挥了有名的南昌起义、第四、五次反“围剿”及百团战役、淮海战役、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战斗。)

师:这一切都是因为刘伯承有一个清醒的大脑。刘伯承说:“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因此,刘伯承平静地回答:(引读:“沃克医生„„”)

4、对于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怎么反应?(沃克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从这一句中,你体会到沃克医生此时什么心情?(震惊,难以置信)

应该用什么语气读沃克医生的话?自己练练。(吃惊,难以理解)自由读、指名读。对于这么严重的伤势,刘伯承只是平平淡淡地回答四个字“试试看吧。”你怎么读这句话?(我听出你的平静、镇定)

大家愿意不愿意分角色朗读一下这段话?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件出示三段话)评读。

4、师:面对如此令人难以忍受的伤痛,刘伯承竟然决定不用麻醉剂,还如此镇定、沉着,难怪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再一次深情朗读,体会情感。)

三、扩展延伸深化情感。

1、有诗称赞刘伯承,请你读读。出示小诗,感情朗读。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2、教师总结,深化情感。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不米加步枪,战用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之后,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再读课题。

3、练习写话,升华情感。

(1)同学们,慈祥的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刘伯承的照片)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饱含激情朗读自己所写内容。

四、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从下面的几个话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去实践。

1、搜集有关刘伯承的事迹或像刘伯承一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2、搜集关于刘伯承意志力的名人名言进行摘抄。

3、同学之间自由组合,排演课本剧《军神》。

《军神》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的教案便以此为指导进行。

语文教学需要品词析句,本课从质疑入手,在自主解疑阶段抓住重点词、句品析,并与朗读相结合,在品读中感悟人物优秀品质。这节课,引导学生从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入手,通过质疑找出本课需在研讨的重点问题: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然后紧紧围绕这个问题去指导阅读,让学生通过伯“手术前气绝使用麻醉”、“手术中一声不吭”、“手术后数出刀数”这一系列表现体会到他的坚强意志。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不限制学生,学生体会到哪儿,教师就引导到哪儿。通过对重点词句段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好课文。

本课我紧扣文本,以中以段“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语句”为主线,从课文重点词句入手,让学生抓住课文中最能体现刘伯承是军神的句子进行感悟,反复感情朗读,创设各种情境,进行气氛渲染,再辅予丰富的课外资料,如刘伯承受伤始末、刘伯承领导的战役、《赞军神》诗歌等,使刘伯承的形象更加丰满。另外,为了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把电影资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观看电影,自觉地与课文主人公的情感融为一体,刘伯承坚毅刚强的光辉形象深深地植入学生心中,令学生不由得对刘伯承肃然起敬。

教过后有两点体会:一是语文课堂要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亲身经历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二是语文课堂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教师要能放得开,收得拢。要做到这两点,需要老师不断去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第2篇:军神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军神》是第九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眼伤时,拒绝使用麻醉剂,手术时一声不吭,手术后说出刀数,沃克医生称赞他为军神的事情。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刘伯承这次受伤是在1916年3月,他当时担任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连长,在攻打丰都的战斗中为救一个战士而受伤的。四川护国军是反对袁世凯称帝而组建的。《军神》这课内容,写的就是他几个月后到重庆治疗眼伤做手术的事。故事内容引人入胜,让人读过之后受到震撼并对刘伯承产生敬佩之情。

《军神》一课在表达上特点很明显,课文大量描写了人物的语言、神态及情感的变化,突出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课文不仅有对刘伯承的正面描写,还借助描写沃克医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这是一篇写人的课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一条是手术前、中、后刘伯承的表现;另一条线索是沃克医生情感态度的变化。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但故事发生的时间离学生较久远,有些学生可能对刘伯承的特殊做法难以理解,可能理解课文大量描写沃克医生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去体会。同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想象,或者补充文字资料、影视资料,让他们感悟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要求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2)理解沃克医生神态、情感的变化,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理解刘伯承钢铁一般的意志。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沃克医生神态、情感的变化及刘伯承的表现,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教学难点:理解难句: “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四、教学建议

(一)第一课时的主要安排

1、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明确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刘伯承 次要人物:沃克医生

(2)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因为这是写人的课文,开始可以用“谁

什么事”来引导学生归纳。等理清文章结构后还可以具体说说。

2、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划分段落。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我认为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二中分法只是把第一种分法中手术前和手术后再细分为两部分。也就是一个粗一些,一个细一些。(1)、可分为三部分:手术前(1——16)手术中(17、18)手术后(19——33);(2)、也可以分为五部分:求医(1——13)拒绝麻醉(14——16)一声不吭(17、18)说出刀数(19——24)说出真名(25——33)

3、质疑。把简单的问题解决了,重点问题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深入理解。

4、朗读:要在第一课时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重点指导读准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字形(侮辱、甚和堪)

5、有关资料

·刘伯承受伤的原因、经过。

·刘伯承主要生平、图片、影视资料。·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

介绍这些资料供老师们使用,对于使用的时机自己酌情考虑。

比如: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可以作为第一课时的导入内容。讲完故事以后,可以说:古代有个关云长,华佗称他为天神,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军神,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引发他们的思考。

(二)深入阅读的两个思路 第一种思路:

先抓住沃克医生情感态度的变化,以此为线索。然后追寻沃克医生情感态度变化的原因,也就是抓住刘伯承的表现,进行深入体会。基于这个思路,可以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抓沃克医生的表现,体会沃克的情感变化。

2、追寻沃克情感变化的原因导入重点内容的阅读。

3、理解难句,体会刘伯承的特点。

4、理解文章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特点。

讲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抓住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语言,体会出沃克医生对待刘伯承的态度是充满敬佩的。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手术前后表示沃克医生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初步感知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是有变化的。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沃克医生的情感态度会发生变化?”依据学生的阅读期待,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追寻沃克医生情感态度变化的原因,同时抓住刘伯承的表现,可以运用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教师语言描述等方法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特点。最后再抓住沃克医生的语言,让学生从课文整体角度说说为什么说刘伯承堪称军神?最后可以总结课文的表达方法。

第一个环节:抓沃克医生的表现,体会沃克的情感变化。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找出描写沃克医生情感态度的语句。

可以让学生通过轻声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沃克医生情感态度的语句。这个读、画的过程要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自读中把语句找全,还可以先同桌交流,互相补充,然后集体交流。第二步:归纳态度变化

学生按照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顺序,找到描写沃克医生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这时可以引导归纳一下。比如可以问问学生:你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什么了?学生可能会说沃克医生的情感态度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有怎样的变化呀?归纳时可以用文中有代表性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比如沃克医生的态度是经历了从不屑到惊疑到怀疑再到感动到震惊最后到敬佩这样一个变化过程。

在这些情感态度中,教师可以重点抓住几次重要的态度进行研读,比如:两次怔住,颤抖,惊呆等。第二个环节:追寻沃克情感变化的原因导入重点内容的阅读。

沃克医生的每一次情感态度变化都是源于刘伯承的表现。因此,刘伯承的表现就是重点感悟的内容。尤其是文中对刘伯承手术前拒绝麻醉,手术中一声不吭,手术后说出刀数,这三个情景的描写,让人感到震撼,应该让学生重点感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采用品味词句、引导想象、感情朗读、教师语言描述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人物的特点。

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抓住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这三个不同时段刘伯承的表现进行设计。手术前:

可以重点追寻沃克医生两次怔住的原因。

1、第一次怔住

通过沃克医生为什么怔住了?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病人微微一笑,针锋相对的回答:„„”这句话,让学生从“微微一笑”这个词中体会到,刘伯承此时从容镇定,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结合沃克医生惊疑的神情,让学生体会此时沃克医生怔住是因为刘伯承的伤势虽重,但说话时却是从容镇定的,轻松的。沃克医生此时已经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病人,而真的是个军人!

2、再次怔住

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重点品读14——16自然段,抓住“病人平静地回答„„”这句话,让学生从刘伯承平静的语气中感受到他很冷静,拒绝使用麻醉剂这个想法他已经考虑得很清楚了。

对刘伯承为什么不用麻醉剂的原因,应该让学生弄明白。刘伯承不使用麻醉剂是因为眼睛离大脑太近,会影响脑神经,这是课文中刘伯承的解释。但更重要的是他说的今后我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这时可以用“为什么刘伯承坚持不用麻醉剂?”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同时可以引入刘伯承受伤的资料,让学生真正明白,他坚持不用麻醉剂,保持清醒的大脑是因为,今后还要继续指挥,继续为国家为人民战斗。体会出刘伯承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心系国家的命运。这时还可以引入刘伯承的生平,用事实说明,刘伯承依靠他清醒的大脑和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后来的几十年军事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新中国一代元帅。这部分中沃克医生的语言,“沃克医生再次怔住了,竟有点口吃的说„„”这句话也可以深入理解。可以抓住“竟”和“口吃”这两个词,让学生想象此时的情景,结合沃克医生的语气,感受此时沃克医生再次怔住是因为他不敢相信,病人做手术不用麻醉剂。充满了疑惑和对病人的担心。然后,可以根据刘伯承回答的四个字“试试看吧”,引导学生理解,病人嘴上说“试试看吧!”实际上早已做好了准备,充分说明刘伯承的自信、坚强和勇敢。最后可以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手术中:

这部分内容作者用的笔墨不多,但却是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应该做重点处理,具体做法。

第18段直接描写了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处理时,可以先让学生默读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什么?抓住描写刘伯承表现的词,比如:“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抓破了”等运用抓词谈体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想、想象画面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体会人物的精神。在通过反复的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内心受到的震撼。

然后结合第17段的内容,也就是沃克医生双手颤抖、额头渗出汗珠等表现再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处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此时沃克医生的心情,然后可以抓住“终于”一词,让学生感受刘伯承此时忍受的疼痛是多么巨大。

然后利用书中的插图,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从画面中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与主人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此时还可以借助影视资料,播放几分钟刘伯承手术中手臂青筋暴起、抓破白垫单的镜头,让学生在想象画面朗读后。

这部分内容在朗读时,可以多次安排,一是抓重点词句谈体会后朗读,一是出示图片想像画面内容后朗读,一是教师语言引导想象和范读后学生朗读,一是观看影视资料后朗读。让他们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主人公精神品质的体会。手术后:

这部分内容较好理解。处理时,主要引导学生找出沃克医生惊呆了的原因,在朗读中体会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

沃克医生重点的情感态度变化的原因都已找到。

这时可以让学生从全文的角度,说说沃克医生的情感态度为什么是不断变化的。解决他们上课之初产生的那个疑问。第三个环节:理解难句,体会刘伯承的特点

对于沃克医生赞扬刘伯承的那句话,可以从真正的男子汉,会说话的钢板和堪称军神这三个角度让学生理解。

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心中的男子汉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然后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把刘伯承比作钢板?刘伯承和钢板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呀?”钢板不会疼痛,刘伯承在接受手术时也好像不会疼痛,他的意志就像钢板一样。但刘伯承是个有血有肉人,所以说他是会说话的钢板。

接着可以抓住“堪称”这个词,让学生说说“堪称”的意思。再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角度理解“为什么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学生就会感觉容易了。第四个环节:理解文章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特点

这篇课文有对刘伯承的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通过写沃克医生的表现,体现刘伯承的精神品质是这篇课文很有特点的表达方法。在感悟文章内涵后,学生对这个特点应该有所体会。可以用“军神指的是谁呀?可是课文很多语句都是在写沃克医生。”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课文是通过写沃克医生来表现刘伯承的就可以了。

第二种思路

根据学生的水平,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也就是直接抓住刘伯承的表现,进行重点感悟,体会人物特点,然后再相应抓住沃克医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并结合刘伯承的表现再次体会人物特点,领悟侧面描写的好处。

(三)课后题的建议

1、第三题: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感变化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也就是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我觉得只要学生知道这篇课文用大量语句写沃克医生是为了表现刘伯承的精神品质就行了,至于侧面描写这个词给不给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2、第五题:这是个拟题训练,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拟出的题目,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也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看看那个题目更好。但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不管哪个题目还是“军神”这个题目更准确。

第3篇:军神(教学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

金城中心小学吴淑霞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的生字,认清字形,了解在本文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描写人物形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4.读懂课文,了解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神话故事吧?在神话故事里的神仙都是什么样的?

2.神仙是这样的神通广大,有各种各样的本领,所以很多人都想称为神仙,今天我们这篇课文取名也是神,这个神很特别,是什么神?(出示:板书)军神

3.一起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教学设计:《军神》

教学设计:《军神》

教学设计:《军神》

《军神》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

1.学习生字,掌握并会运用新词。

2.理解课文,体会军神一词所包含的含义。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自学课文的能力;渗透相关写作知识。

重点难点:

1.体会军神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

2.通过人物神态、情绪的变化把握事情的发展变化,深入体会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引入教学

伴随着悦耳的铃声,我们又要开始了新的学习、新的探索。通过以前的阅读,我们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如英勇的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他们都是普通战士,但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也是一名军人的故事。他,堪称军神。

二.初步感知

1.课题让你想到什么?

2.浏览课文,想一想,谁是军神,文中讲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军神》教学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

刘胜永

教材分析,教学理念与设计:

《军神》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在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其目的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这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因此,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对读懂重点段落和重点句子,特别是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学难点确定为: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乐于探究的积极性,鼓起学生创新的勇气。提前布置预习,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找出不懂得的词、句子等不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三国》中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

教学目标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军神》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军神》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