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报告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报告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报告
篇一: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报告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报告
**生产车间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开展了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工作,现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3月份,组织员工对危险源的概念、什么是危险因素、危险源评价的意义进行了宣传、学习,组织各岗位进行了危险源的初步辨识,经处内评定,整理出本部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一览表》,并按照要求进行了初步辨识。
4月份,我车间举行危险源风险评价会,参加人员包括部门负责人、安全专干、综合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工艺技术员。安环科科长***、安全工程师***应邀参加。
会议对****车间初步辨识的43项危险因素进行了风险评价,经过安保处的专业指导及大家的热烈讨论,最终确定了15项危险因素。其中风险达到Ⅴ级的危险源4项,达到Ⅳ级的危险源 8项,达到Ⅲ级的危险源3项。
控制措施
任何工业生产系统中都存在许多危险源,受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彻底消除或完全控制危险源,只能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消除或控制风险较大的危险源。车间对评价出来达到Ⅲ级风险的3项危险源初步确定了控制措施,计划制定管理方案进行控制。同时,对车间存在的低风险危险源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针对
针对重要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定期演练,以提高员工对风险的防范、分析、辨识意识,全面保障生产工作的安全运行。
通过以上工作的进行,使**车间员工认识到面对安全生产中不断涌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各种安全生产的问题,使由被动防范事故向主动控制源头并往本质安全化方面转变。同样,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是预防重大事故工作的出发点,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确认危险隐患,评价其危险性及其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事件,建立合理、科学、经济的预防和控制管理体系,全面保障生产工作的安全持续运行。
篇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介休昌盛煤气化有限公司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2013年
目 录
1 危险源辨识............................................................................................. 1
1.1 生产过程中危险源辨识 ............................................................... 1
1.1.1 火灾 ...................................................................................... 1
1.1.2 机械伤害 .............................................................................. 1
1.1.3 触电 ...................................................................................... 2
1.1.4 高处坠落 .............................................................................. 2
1.1.5 物体打击 ..............................................................................
1.1.6 高温灼烫 ..............................................................................
1.1.8 窒息 ......................................................................................
1.2 公用工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2
1.2.1 供配电系统 .......................................................................... 2
1.2.2 蒸汽供应设施 ......................................................................
1.2.3 消防系统 .............................................................................. 3
1.2.4 厂内运输系统 ...................................................................... 3
1.3 自然条件及周边环境影响分析 ................................................. 4
1.3.1 自然条件影响分析 ..............................................................
1.3.2 本公司对周边外部环境的影响 ..........................................
1.4 重大危险源辨识 ........................................................................... 5
1.4.1 危险物质重大危险源分析 .................................................. 5
1.4.2 危险设备、设施重大危险源分析 ...................................... 5
1.5 危险、有害因素综述 ...................................................................
2 风险评价 ................................................................................................. 6
2.1 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 ........................................................... 6
2.1.1 概述 ...................................................................................... 6
2.1.2 危险性等级划分 .................................................................. 6
2.1.3 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的划分 .............................................. 7
2.2 预先危险性分析汇总表 ............................................................... 7
1 危险源辨识
1.1 生产过程中危险源辨识
1.1.1 火灾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仓库内堆放大量的可燃物品,如果火源控制不好,如设备超负荷运行,导致设备表面温度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旦与可燃物接触就可能引燃可燃物,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
另外,在点火源控制过程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也会导致可燃物的燃烧。如电气线路老化,或电气线路过载过热,导致高温熔融物的产生,如果电气线路底下堆放有可燃物品,那么高温熔融物就会引燃可燃物品,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
储存大量的可燃物品仓库,遇到点火源,如仓库未安装防雷设施,在库区内吸烟,违规动火等,将会导致火灾的发生。
1.1.2 机械伤害
机械防护设施缺损。由于保养不善或违章作业,设备的防护栅栏、安全栏门或设备的转动、传动部位的防护罩缺损,操作人员身体一部分进入上述围护的危险区域或触及设备的'旋转部位,从而导致机械伤害的发生。
由于作业人员技能、生理状态和责任心等原因,可能导致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引致设备误动作可能引致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
1.1.3 触电
人体触碰带电体,会造成触电伤亡事故。电气系统安全防护设施,如接地(零)保护、漏电保护等失效,使机器外壳带电,或者由于操作失误,尤其在维修作业过程中,如误触碰、误送电等,都可能引致触电事故发生。
1.2 公用工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2.1 供配电系统
本公司供配电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触电、电气火灾等危害。
1)触电
在电气设备运行、巡视、操作、检修过程中,由于电气设备的屏护缺陷、安全间距不够、绝缘损坏、保护接地失效、违章作业、误入带电间隔、检修工作安全措施不当、电工安全用具缺陷等原因,工作人员触碰到带电体或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均可能造成触电伤害事故,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电气设备的检修过程中。
2)电气火灾
火灾危险环境区域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如选型不当或因安装、调试、检修等原因而不符合防护性能要求,或因缺乏维修保养、老化等原因而造成防护性能失效,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短路、接地故障、电气连接松脱、过电压放电、闪络等,都会产生电火花、电弧而引发火灾事故。
篇三: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企业名称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
2012年
目 录
目 录 ........................................................................................................... 2
1 危险源辨识............................................................................................. 4
1.1 生产过程中危险源辨识 ............................................................... 4
1.1.1 火灾 ...................................................................................... 4
1.1.2 机械伤害 .............................................................................. 4
1.1.3 触电 ...................................................................................... 6
1.1.4 高处坠落 .............................................................................. 7
1.1.5 物体打击 .............................................................................. 7
1.1.6 噪声危害 .............................................................................. 7
1.2 公用工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8
1.2.1 供配电系统 .......................................................................... 8
1.2.2 消防系统 .............................................................................. 9
1.2.3 厂内运输系统 ...................................................................... 9
1.3 自然条件及周边环境影响分析 ............................................... 10
1.3.1 自然条件影响分析 ............................................................ 10
1.4 重大危险源辨识 ......................................................................... 11
1.4.1 危险物质重大危险源分析 ................................................ 11
1.4.2 危险设备、设施重大危险源分析 .................................... 11
1.5 危险、有害因素综述 ................................................................. 11
2 风险评价 ............................................................................................... 12
2.1 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 ......................................................... 12
2.1.1 概述 .................................................................................... 12
2.1.2 危险性等级划分 ................................................................ 12
2.1.3 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的划分 ............................................ 13
2.2 预先危险性分析汇总表 ............................................................. 13
1 危险源辨识
1.1 生产过程中危险源辨识
1.1.1 火灾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可燃物品,或者在厂房内堆放大量的可燃物品,如果火源控制不好,如设备超负荷运行,导致设备表面温度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旦与可燃物接触就可能引燃可燃物,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
另外,在点火源控制过程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也会导致可燃物的燃烧。如电气线路老化,或电气线路过载过热,导致高温熔融物的产生,如果电气线路底下堆放有可燃物品,那么高温熔融物就会引燃可燃物品,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
储存大量的可燃物品仓库,遇到点火源,如仓库未安装防雷设施,在库区内吸烟,违规动火等,将会导致火灾的发生。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规定》相关规定,对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进行全面分析,其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噪声危害等危害。
1.1.2 机械伤害
公司存在的设备均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可靠性差。操作者的手部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误入危险区域时,设备不能自动制动或停止运行,从而导致机械伤害的发生。
②机械防护设施缺损。由于保养不善或违章作业,设备的防护栅栏、安全栏门或设备的转动、传动部位的防护罩缺损,操作人员身体一部分进入上述围护的危险区域或触及设备的旋转部位,从而导致机械伤害的发生。
③设备布局不合理。不合理的设备布局,会造成生产场地拥挤,安全通道和设备间隔被占,作业空间缩小,作业者操作受到妨碍;另外设备排列过于拥挤,作业人员互相影响和干扰,以致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性。
④工位器具和材料摆放无序、机台附近坯料或半成品堆放过多、过乱。因场地拥挤或管理不善的原因,引致工具或物料的无序摆放,可能由此引致机械伤害事故。如工具或物品放置于机械手上,机械手启动时会将其上的工具或物品甩出伤人;料架太过靠近设备,搬运时可能会碰触设备的控制部分而使设备出现误动作或损坏设备。
⑤环境不良。如现场照明达不到标准要求、有噪声和振动等,都可能影响作业人员的正常操作,引致操作失误增多;工作场地存在油污、水渍或物料摆放于通道上等,也可能引致作业人员滑倒、绊倒而跌伤或扭伤;
⑥工作座椅不舒适,或高度不当。如冲压的送料工序,如工作座椅不舒适会使作业人员操作时动作勉强,高度不当,易使作业人员重
第2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总结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总结
危险源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的核心工作,危险源辨识是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让每位职工能对自己每日各项生产作业活动能进行梳理,确定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是否可接受,确定危险级别。我部对职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以下为培训内容:
一、对危险源的定义和种类进行解释分类,并就对危险源和隐患两者的区别也进行了比较。
二、让职工了解危险源的评估方法,并对一些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一些施工现场相关些危险源的控制要求。
三、对如何加强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能力提升做了一些讲解。
四、对我部施工现场以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对其有效控制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五、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识别能力做近一步的提升。
六、通过ppt图片形式对一些施工现场危险源进行放映,让现场职工参与到这些图片辨识其是什么危险源的活动中来。最后对职工进行现场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考试,从这次培训考试成绩,我们能看的出来,职工对着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这给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常工作生产活动中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培训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职工在危险源辨识这方面还是了解甚少,对其风险评估和控制方式缺乏有效的控制能力,这将会在接下来的培训中进行完善。
第3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班组长的职责
(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不许整改完毕,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5、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
(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对因本人在危险源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
(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第4篇: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总结
2018年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总结
2018年,古交项目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按照集团公司、山西公司各项安全文件工作要求,对工程施工危险源实行分级管控,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估工作。现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一、基本情况
通过开展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估工作,截至到九月份,共发现安全隐患16处,其中一般安全隐患16处,重大安全隐患0处。所发现的安全隐患已基本整改完毕。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危险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
我项目部编制了《危险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危险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的策划和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实现本质安全。
(二)风险防控形势研判
我项目部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委员会,对风险防控形势进行研究判断,组织学习上级公司安全文件及近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明确安全
第5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措施
一、危险源识别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实效性原则
3、有效范围内原则
4、方法的科学性原则
5、适宜性原则
6、预防性原则
7、输出型原则
8、真实性原则
9、危险源识别的使用范围
二、危险源识别范围应覆盖公司矿山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具体包括:
1、所有的生产、经营过程。
2、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采用新工艺的实施及管理中的预先危害因素识别。
3、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害因素识别。
4、退役、报废的系统或有害废弃物质的危害因素识别。
5、化学危险品危害因素的识别。
6、工作人员进入作业场所各种危害因素的识别。
7、外部提供产品,服务中的危害因素识别。
三、危险源单位分类
1、按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状态。
2、按严重程度分类:正常、异常、紧急情况。
四、按照危害类型分类:
1、机械危害
第6篇: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分公司安全科及项目部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三、公司安全处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四、危险源识别范围:
a)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b)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c)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五、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
第7篇:危险源再辨识再评价总结报告
铸管公司动力车间2016年危险源再辨识再评价工作
一、单位概况:
铸管公司动力车间现有职工130余人,主要为公司各车间提供水、电、风、气、汽的供应,同时还包括电气安装与维修、钳工维修、电机修理、计算机维修、仪表安装与维修等工作内容,现有工程技术人员6人次,为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车间辖区岗位包括:各泵房、各配电室、两座40吨锅炉汽机、制水站、余热锅炉、35KV降压站、电机维修、空压机、制氮机房等,涉及到以下特种作业活动:电工、压力容器、水处理、锅炉、起重司索、电葫芦、进网电工、电气焊等,从业人员均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
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准备性工作
1、辨识评价工作动员
针对此次辨识工作,动力车间进行了动员和全面部署,要求评价人员认真学习危险源辨识程序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