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心系百姓的故事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20 08:03: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欧阳修心系百姓的故事

欧阳修心系百姓的故事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欧阳修心系百姓的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欧阳修人物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于欧阳修的故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天圣八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出身没落小官吏家庭。父亲早死,家庭贫困到没有一垅地、一片瓦的地步,不得不依附叔父生活。寡母郑氏以沙为纸,以芦管为笔,教儿读书。由于从小营养不良加上没有灯油、常在暗处看书,欧阳修不仅身材修小,而且有严重的近视眼,可谓其貌不扬。这样一个出身低微的读书人,要取功名谈何容易。欧阳修在天圣元年和天圣五年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明名落孙山。

天圣八年,晏殊四十岁,以兵部侍郎兼资政殿学士、前枢密使的元老身份,主持礼部贡举。当时出的考题是:《司空掌舆地之图赋》。分卷后,全场举人默默无声,只见一个瘦弱少年走到主考官晏殊面前,询问:“请教大人,司空一职,在周代就有了。但周代的司空不止掌舆地之图。今日司空掌舆地之图,是从汉代开始的。不知我们是写周司空还是汉司空?”晏殊注意地望了少年一眼,缓缓答道:“看来满场举人,只有你一人发现试题中司空不同含义,很好。这里指的正是汉空司。”其实试题并没有出错,是主考官故意这样写的,看谁能识题。结果全场举人,惟有欧阳修一人懂题;或者说,惟有欧阳修一人看出了题目的破绽而又有胆量向主考官提出质疑。晏殊十分赏识欧阳修有学识、有胆识、选拔欧阳修为礼部考试第一名(省元),殿试连捷为进士。

宋仁宗康定元年,晏殊任检校太尉、枢密使,掌握军政大权,时年五十岁。次年(庆历元年),冬日大雪,晏殊在枢密府西园设便宴,邀了几位朋友一同饮酒赏雪。平日晏殊十分节俭,“奉养若寒士”;但又喜欢结交朋友,“未尝一口不宴饮”。正好任馆阁校勘的欧阳修和陆经来拜望晏殊,一同在座。席间晏殊请大家赋诗咏雪,二十七岁的欧阳修写了这样的几句诗呈给晏殊:

主人与国同休戚,不惟喜悦将丰登。

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

当时,西部边疆宋夏对峙形势颇为紧张,连西京洛阳都处在戒严之中。晏殊看了欧阳修的诗,知道欧阳修批评自己作为军事主管,不能只为瑞雪兆丰年而高兴,应该多关心一下边疆将士。

作为晏殊门生的.欧阳修如此不讲情面,使晏殊很不痛快,当时不欢而散。过后,晏殊对人说起这件事:“韩愈是文章大家。他赴裴度令公宴会,也只“园林穷胜事,钟鼓乐清时”。没有见过欧阳修这么不懂事的人!”

从此后,晏殊和欧阳修之间逐渐疏远。不过晏殊并不因为个人关系影响知人善任。庆历三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兼枢密使,仍然巨剑欧阳修为谏官。

科举之路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1023年和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1030年,欧阳修再次参加礼部组织的春闱,欧阳修名列第一。同年3月11日,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考试——殿试在崇政殿举行。3月14日,殿试放榜,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琴论家”

欧阳修一生不仅喜欢弹琴、听琴、藏琴,而且喜欢写琴诗琴文,以记琴声与琴事、以论琴意与琴理,深得琴中趣。从欧阳修现存的诗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作为琴人的欧阳修,而且可以看到一个作为琴论家的欧阳修。

“醉翁”

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下了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与酒须臾不离。

“千古伯乐”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风流丑闻

据传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有染,但双方并无血统关系,是欧阳修的妹夫的前妻所生。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以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封府审理。在公堂之上张氏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他的政敌钱勰也借此攻击他,最后被朝廷贬到滁州。

欧阳修妻子的堂弟蒋宗孺犯了事,遭到弹劾,蒋本来希望欧阳修能帮自己开脱一下,欧阳修却上书要求尽快处理。蒋对此恨恨不已,就揭露出欧阳修和大儿媳吴春燕有染。不久还被人告到皇帝那里去了,当时的宋神宗不相信,方才作罢。

第2篇:心系百姓

心系百姓,关注民生

古人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今中外被称为明君明主的人无不有一共同之处--亲民爱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也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那么,我们就一起关注下,近几年最受关注的民生话题。

1.食品安全问题。2.贫富差距问题。3.大学生就业问题。4.物价的上涨问题。5.社会保障问题。

一:食品安全问题。

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毒豆芽,三鹿奶粉……一连串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挑战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底线。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民以食为天,为什么不能阻止伸向中国人餐桌的黑手?大家把矛头指向了监管部门。尽管政府对食品监管十分重视,但“政府监管不力”还是每逢提及食品安全问题,老百姓都会抱怨一点。

(对比以前人的寿命和现在人的寿命)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2.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3.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4.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5.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二.贫富差距问题。

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大家都是休戚与共的公民。同样的生命,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富丽堂皇的别墅与郊区贫民窟。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与低矮的土培房。富二代的为所欲为和山区17的矿工背100多斤的走1000多米,一次一块钱。天壤之别的教育条件。列个数据,说明贫富的差距。

穷人太穷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获取的机会太少。社会公平问题,政策的制约问题。穷人的自由和权力问题,都在影响着我国的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随之而来的拜金,富二代等下三滥的社会风气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文化与发展,因此,快速的解决贫富差距,也是中国社会的重中之重。

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

1.大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3.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4.健全合理的税收制度。5.加强法制建设。6.降低垄断收入。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

这些年,中国就业形势严峻,毕业=失业这句话流传甚广。大学毕业生感受尤深,看学历,这也助长了非常态的“公务员考试热”与“考研热”。

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是高校的入学率不断提高,毕业生逐年增加。招聘会现场人山人海,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表明,本科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2%,比2009届(88.0%)上升了3.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学院2010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88.1%)比2009届(85.2%)上升了2.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2011年将有70万大学生失业。估算一下,每年都会有几十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说明,大学生就业会越来越困难。

面对就业难的现状,社会上出现了“啃老族”,“北漂族”,“蚁族”,“校漂族”。。。

1.啃老族-“吃老族”或“傍老族”。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2.北漂即来自四面八方的来北京从业的人,在北京没有北京户口,没有房子以租房为主,他们大多收入不高,状况不佳,给人以漂来漂去居无定所的感觉,这一群人被称为北漂族。3.蚁族--“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4.校漂族——是指的是大学毕业后因各种原因仍然滞留在学校周围的人群。他们生活在曾经熟悉的环境中,不愿踏入社会就业的漂流,在原来就读的校园以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人群。那么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

1.社会原因(就业政策、企业的要求,社会关系等)2.高校原因(专业设置,教学模式等)

3.自身原因(主观能动性,心理素质,专业知识素质等)

从上面关系图中得知,原因是自身原因和自身素质。次要原因是社会原因和高校原因。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自身问题。1.认清自己

2.积极参与就业指导,做好就业准备

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做一些兼职工作,积累经验 4.清楚认识所求职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注意锻炼

5.正确看待自己的实力,处理好期望与现实的关系,使期望和现实平衡起来。

四:物价的上涨。物价上涨三重奏之百姓生活 物价上涨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就以吃穿住行为例来说明物价上涨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一、食——柴米油盐“涨”。

在2010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不蛋定”、“糖高宗”轮番上阵,整个食品行业犹如脱缰的野马,价格不断走高。2010年市场物价中食品上涨7.2%,食品价格的上涨一触即发。

二、衣——冬装“今非昔比”鸭绒价格从去年的每吨近10万元,疯狂飙升到目前的30万元,涨幅达到了3倍,史上未见。受国内棉布、毛料等各种布料价格上涨影响,2010年秋冬服装生产成本普涨。

三、住——房价“只涨不跌”

伴随着食品和衣服的涨价,楼市也挂起了一股不小的涨价风,2010年杭州房价跃居榜首,新房均价达到25840/平方米,创历史最高,同比上涨50%。北京房价22310元/平,同比上涨42%。上海新房价格已经达到22040元/平的历史新高,同比涨幅高达38.9%。西安房地产平均成交均价为6725元/平,同比增长46%。

四、行

由于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国际航线燃油附加费涨声一片。

物价上涨三重奏之应对策略。

一、价格管制,这是最原始的方法。

二、通过财政、税收、货币等金融政策来调控,这是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方法。

三、通过升值本国货币来减少流动性,这种做法很容易对出口造成影响,也极容易演变成通货紧缩,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做法。

四、通过减税以提高经济效率来对冲通货膨胀的影响。

五、社会保障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安全阀”。

A 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后,从政府和社会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物质帮助和服务的一。(人们活到一定岁数才能收回成本)B 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所建立的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保险制度。

C 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劳动者由于工作原因并在工作过程中受意外伤害,或因接触粉尘、放射线、有毒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引起职业病后,由国家和社会给负伤、致残者以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物质帮助。

(农民工连工资都很难保障,更何况受伤后谁会对他们负责。)D 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人们的生计都是问题,谁会有闲钱买失业保险)E 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是针对生育行为的生理特点,根据法律规定,在职女性因生育子女而导致劳动者暂时中断工作、失去正常收入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提供的物质帮助。(我觉得这种保险只针对一部分人,那么多临时女工,她们的权益谁来保障)

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保障全体公民的身体健康是医疗保险的主要目的,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对保障公民基本医疗、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开始在部分城市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全民享有医疗保险探索经验。但是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和医疗费用高、药品居高不下。并且农民在报销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麻烦,而且现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困扰着大家,让人们大病医不起,小病不敢医。对此,我国政府还需要继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造福百姓。

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民生问题最坚强的堡垒和后盾,也是最有效的措施,政府要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中央颁发的政策,多久才能传达到城镇乡村,就算到达了城镇乡村又有多少人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还需要发挥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我们社会各界都应该积极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贡献力量。我认为民生问题直接关系着政府与百姓的最本质的关系,百姓生活的富足,民生问题才能得以解决的表现,中国有13亿个人,就会有13亿个民生问题,我所谈到的只是些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要想彻底解决民生问题,仅仅依靠国家的政府,或者某个人是不能够解决的。当然,国家的惠民政策固然重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但是,我们每个人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请把我们的目光投向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的人,以“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意识,保持一种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闲不下的使命感,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家园。

第3篇:心系百姓演讲稿

心系百姓演讲稿((精选15篇))由网友 “蹦蹦跳跳小熊猫”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心系百姓演讲稿,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欧阳修心系百姓的故事

欧阳修人物简介

(北宋名臣)

欧阳修(10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欧阳修心系百姓的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欧阳修心系百姓的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