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开学琐记之课堂作文
开学琐记之课堂作文
开学近两周,课文学习已进入第三单元。同事笑言:简直是疯了。
速度快不是目的,只是想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带着学生读书,便尝试着整合教材,以单元为主线,适当拓展相关文章来学习课文,语文园地则提出专门训练,平日以读背课文,写记生字为主,穿插小练笔,周末再进行相关习作,如此算来,基本上一个半月可结束除作文以外的课文学习,可以有大半的时间用来阅读。
单元学习大体安排分四步。第一步,课堂上领着学生通读课文,或听录音,或自由读,或开火车读。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大致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课文内容。第二步,课下再给家长或同学之间读课文,借助工具书预习生字词语,理解词语。课上检查词语,指导书写。第三步,课下根据预习单自己学习,可查阅资料,课上教师结合课文提出可以涵盖全文的问题,学生结合课文念书上句子回答。然后进行重点句子口头填空,当堂积累词句。第四步,进行相关文章拓展阅读。如在第二单元保护身边环境的学习中,除了教材中安排的《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和选学课文《小狮子爱尔莎》外,还在课堂上带着学生略读了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松鼠》、《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等课文,使单元主题进行深化,学生的阅读也一气呵成。同时,又推荐了沈石溪先生的动物小说系列,有自主阅读能力的学生可以进行阅读。
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是重视文本细读?还是力在拓展阅读面?如此单元为系列学习课文以来,有些许体会:
首先,学生的预习能力和效果有所增强。读课文也可以上瘾,教材安排的课文,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主线,学生在课堂上跟着录音读课文,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在一次次地朗读中揣摩感情,对课文内容及要表达的情感有所了解。课下布置读书的作业,因为有课堂的基础,便力求读得更好。配合预习单的初步预习以及自己试着做配套的学习提高,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查阅资料及主动学习的能力。
其次,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单元学习的流程,学生心里已经清晰。很大程度上不再依赖老师,大部分学生会提前预习下一单元课文,首先做到读通读顺读正确课文,自主认字,查手边的工具书进行理解书中某些自己的疑惑。同时,结合自己的描红作业本,认真描写生字,进行基础的训练。一部分学生会走在前面,提前练习提高上的题,其中不少结合课文阅读的题或者短文阅读,也很有兴趣自己去阅读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增强,不是坐等老师的讲解,而是去主动思考,或是动手查阅,互相讨论,节奏显得紧凑起来。
再者,锻炼了学生自由安排时间的能力。单元学习把很多原本觉得琐碎的东西变得系统起来,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巩固旧知,可以预习新知,也可以阅读自己的课外书,并且一部分学生的默读、速度能力也提高了很多。平日里速度较慢的学生,多是注意力不集中,或是磨蹭,不会利用课外时间,作业拖拉,学习无效率。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也不觉抓紧课余时间,逐渐学会自主学习。
同事提出异议,一次学习那么多课,学生才三年级,基础知识很重要,生字什么时候记?经典的`课文怎么去消化吸收?配套的练习题一课都要处理一节,何况一个单元?.......
在单元学习中,生字词的记忆的确是一项基本内容,除了课堂上的引领指导外,注重教给学生方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找规律或按字理记忆,不注重机械性的多遍抄写,每天晚上以听写生字为主,多些记忆的时间,少些机械抄写的时间。关于课时的安排,也是机动的,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说理性的课文一课时可以安排三课左右,以拓展相关阅读为主。而一些经典的或含有写作方法指点的课文,一课时两课时安排一课也是未尝不可的,比如第一单元的《燕子》、《荷花》、《珍珠泉》,以致选学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都是如此,每篇课文几乎都是学生状物、景物描写的典范,甚至每段话都是需要熟记在心的,因此便会潜下心来体会,多遍的朗读,当堂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并做些同步的小练笔。
特级教师韩军主张学语文应该“举三反一”。他认为学语言以积累为本,读书为本,数量在先,大量读书识文,才能由量变到质变。学理科可“举一反三”,通过一个例子学会解大量同类习题,老师“举一”于前,学生“反三”在后;学语文,则是“举三反一”,学生自我积累、大量积淀,才会读写反刍点滴,“举三”于前,“反一”在后。我想其重点在于以课本为引子,把学生放逐到辽阔无边的课外阅读中去,语文素养或者会水涨船高起来。
不论哪种教学方式,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教,而是以教为载体,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拥有学习的能力,同时对学习充满热情,以达到学无止境的状态。尝试仅仅两周,其中也有很多不足,也会慢慢梳理成文,教无定法,若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知识,拥有学习能力,同时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课外阅读,何乐而不为呢?
第2篇:朝花夕拾之《琐记》读后感范文
朝花夕拾之《琐记》读后感范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朝花夕拾之《琐记》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朝花夕拾之《琐记》读后感1
虽有读书的习惯,但迫于生活的压力,闲暇之时也是偶有走马观花看看孩子的书籍或者课外读物的习惯。有幸受校方老师之约,陪孩子仔细阅读一篇文章——《琐记》,深刻领略一下革命前辈的心路历程,有感而发。
文章题目,看似过往的琐碎小事,但通过对这些所谓的小事的详细描述,充分反映了当时的人性及社会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情冷落、低俗、封闭、无知的无奈,对社会落后、封建、迷信状态的厌恶。从而引发了新一代的青年冲出束缚,崇尚科学知识的新思想的产生。本文是一篇看似形散而神不散的回忆性散文,以琐碎小事为铺垫,通过大跨度的时空连接,阐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摒弃枷锁,崇尚科学。
我们来回顾一下文章的内容。
起始,文章用大幅的文字描述了衍太太的为人。衍太太的“和善待人”,对自己孩子的严厉,对别家孩童放纵的“老好人”,深得孩童的信赖。文章开头埋下伏笔,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话锋急转,引出衍太太对别家孩子不负责任的事件,体现了她的虚伪及低俗;通过对别家孩子转圈圈的语言及行为描述,体现了她两面三刀的人格特点;通过她肆意造谣,流言飞语引起了作者对这种人性的愤怒。她是当时具有典型小市民思想的代表,深受作者的厌恶,为作者离开故土,寻求新思想做好铺垫。
可恶的人性,是危害社会的危险因素。我们在学习文章细致诙谐的写作手法的同时,也要学习作者对待社会不良因素的态度。作为青少年,更要摒弃社会不良风气,正确认识善良与邪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离开故土以后,对诸多琐事的描述,细致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封建落后、封建统治根深蒂固,及对封建迷信的讽刺。
让我们来看一下,作者到了南京进入学堂的状况。通过对学堂学习功课内容的叙述,体现根深蒂固的封建教育统治,对学生思想的束缚,揭露了教育的实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通过对“螃蟹态度”及“螃蟹姿态”的细致描述,颇具风趣和诙谐色彩,深刻体现了中国社会普遍的教育丑态。
文中说“只可惜那两个淹死鬼失了池子,难讨替代”,淹死两个学生,建起庙宇,请和尚做法,这些充分体现了封建迷信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汉文教员竟然会问到“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啊?”中国当时闭关自守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这样的老师,岂不是要耽误学生的学业?
对封建思想的深恶痛绝,引发了作者对新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文中说“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无一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作者引用白居易的《长恨歌》诗句,充分表达了其求知若渴,上下而求索的无奈与不懈追求,也深刻阐明了中国的社会现状——郁闷无知,闭塞落后。要想实现伟大理想,“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国外去。”到国外去干什么呢?求知,来拯救中国的社会!
通过国外生活的简短描述,描述了前辈同学的指导意见的错误,虽是仅仅白费了几双袜子和赔了一点钱换了半圆的银元和纸票,进一步验证了中国的闭塞与落后,讽刺意味浓厚。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读完全文,我们不仅要学习作者朴实醇厚、含蓄精炼、讽刺诙谐的写作风格,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作者打破旧习束缚,摒弃枷锁、崇尚科学,追求新知识的革命精神。
鲁迅革命前辈的文章立意深刻,发人深省,需多读多想多思,方能知其深意。
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第九段中说城中的一所中西学堂也成了“众矢之的”。这也的确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这样的老师,岂不是要耽误学生的学业吗?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谓的“中国通”、“支那通”,对中国悠久文化的曲解。他们简直是对华夏文化的污辱。
当然,那些奇谈怪论是肯定永远不会被我们所接受,也永远应该去抵制的。文中最有趣之处当数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后面的几段中,也写出了当时一些新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老一辈对学习新知识的不支持。《琐记》可以说是哪个时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很好地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是一篇不错的回忆性散文。
朝花夕拾之《琐记》读后感2
细读鲁迅先生的《琐记》,有回味童年的闲事,有上学时的杂事,看似琐碎,却记录了他的成长历程和离家求学的经历。
鲁迅先从家乡写起,回忆儿时那看似和蔼却是坏心眼的衍太太,他通过三件事来写出描写衍太太,一是,我们在冬天吃冰被沈四太太发现,结果让母亲听到被骂了,而衍太太不但不阻止反而鼓励他们;二是,他们在打旋子,衍太太先是在一旁鼓励记数,但当阿祥跌倒后,衍太太则从一个“好人”瞬间变成了告发他们的人;三是,在父亲逝去之后,他去衍太太家闲聊,无意中说起缺钱,衍太太就怂恿鲁迅去偷母亲的钱,还在外面散播谣言,并夸大其词,结果使得鲁迅只能离家求学。鲁迅先生通过生活的.琐事把一个面善心狠的衍太太描绘的活灵活现,这不免让我想起平时对我“凶神恶煞“的父母来,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爱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严厉的管教和及时的指正。
因为流言蜚语,鲁迅背井离乡去南京求学,“那时为全城所笑骂的是一个开得不久的学校,叫作中西学堂,汉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学。然而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熟读圣贤书的秀才们,还集了‘四书’的句子,做一篇八股来嘲诮它……”那时新式的学堂在中国刚刚开始,许多进步的青年在那里学到了全新的知识,而当时“熟读圣贤书”的文人们却盲目抵触外来文化,对先进的科学视若罔闻,当我看到这些时觉得十分可笑,当时的中国是如何的落后,守旧的思想,陈旧的教育把中国禁锢在封建的牢笼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鲁迅进入雷电学堂的事,“第二年的总办是一个新党,他坐在马车上的时候大抵看着《时务报》,考汉文也自己出题目,和教员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这怎么不令人发笑呢?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题目,而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明明已经如此落后了,可却要排斥科学和新的知识,我似乎也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当时的无奈,这是新旧思想的博弈,也是新旧制度的碰撞,也因为这样,鲁迅先生最后选择了去日本留学。
鲁迅先生通过回忆自己儿时与求学时的琐事,却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做为当时中国进步青年的代表,鲁迅先生用他自己的切身经历展现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看似琐碎却寓有深意。
第3篇:生活琐记作文
生活琐记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活琐记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末的清晨,我陪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
平日里,我总嫌妈妈就只会买那几个品种的菜式,都快要吃腻了,所以趁周末,妈妈让我自己来菜市场挑菜。
一进菜市场,琳琅满目的青菜蔬果看的我有些花眼了。
经过一番挑选 ,我挑了妈妈不常买的韭黄,西红柿,鲜香菇,马铃薯,因着奶奶牙齿不好,所以仍就买了豆腐,还有青菜,青菜叶软一些,可以给奶奶吃。
挑菜的时候,我都想好了,韭黄用来炒鸡蛋,西红柿炒鲜香菇,马铃薯切丝炒,还有青菜炒豆腐。
所以,一会回家的时候,妈妈炒菜我要打下手的哦。
第4篇:琐记作文800字
琐记作文800字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琐记作文8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荒草丛生的青春,倒也过得安稳。”——题记
如今我的生活,也终于算是走上了一个中学生的正轨了。每天披着夜色而出,披着夜色而归——除此之外,也不过笨重的呢子大衣和沉甸甸的书包。
不论是晨昏暮旦,学府路上总是拥挤的人潮。无数和你我同样的.身影正匆忙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延伸到街道尽头的,只有路灯令人心安的暖色光芒,迫于归家的身影,以及暮色、无边暮色。
完成功课,已是深宵。一天下来,说是不累,却也骨软筋麻,身心疲倦。总是在深夜梳理自己凌乱的一天,从清晨星月相掩的夜,到晚上灯火阑珊的夜,有时甚至
第5篇:琐记作文600字
琐记作文600字
岁月,在指缝间悄然逝去,像流沙,抓也抓不住,在时间的磨砺中,曾经的美好荡然无存,只有回忆在岁月的齿轮下变得愈加美好。
又是一个下午,充斥着夏日的烦躁,窗外,阳光依旧灿烂,院子里的那棵梧桐树不知走了多少岁月,瞧上去,竟也是满目的沧桑,如同这个时代一样,充满着腐朽的意味,尽管是我最爱的绿色,却显得那样张扬,连这清醒秀雅的颜色,也因这段沧桑岁月,被腐蚀得沾满了浮华,想至此,嘴角不禁勾起了嘲讽的弧度。
耳机里是vae纯净的嗓音,细唱着那段过往的美好,捡拾着那些曾经的感伤,当然,也不免有对这个时代的叫嚣,然而,这些的这些,却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过去的就是过去,最终注定是回忆,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想方设法的祭奠着时光。
又想起了秋,那个倔犟的女孩,不惜用着自己的未来去与现实抵抗的女孩,最终,换来
第6篇:军训琐记作文
军训琐记作文
完了,完了贝贝大呼小叫着奔进寝室,啪的一声把门关得震天响,气喘吁吁地贴在门背上,再也挪不动步子了,教官来查内务了。本来,午休时间我们打算好好享受一下的。哪想训练结束后,我们接到通知,中午要整理内务,要做到整齐清洁。教官到了寝室,把寝室的规则讲完,居然到军训时间了。在离迟到还有一秒钟时,我们姗姗来迟。到了队伍中才发现,头顶的阳光分外刺眼,意识到这是多艰苦的训练。
当豆大的汗珠划过脸颊时,当双腿已发麻,我想过要报告休息一下。可当看见其它同学还在站军资时,我不相信自己会那么差,同样是同学,不可能那么不相同。是的,我不服输,不相信这炎热的太阳真能把我怎么样。就这样坚持着,就这样。让汗珠划过脸颊吧!让腿继续发麻吧!此时,我发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虽是艰苦的训练,虽是灼热的阳光。但它们激起了我心中
第7篇:圣诞琐记作文
圣诞琐记作文
听风略略地在耳畔唱动,我的心有些知晓了:这时节,又是年末,而又是圣诞了。
总是很喜欢圣诞节,说不出原因,只是骨子里的爱着。圣诞节满世界的歌,圣诞节满世界的礼物,圣诞节满世界的星星。约莫是12月初,各种贺卡就渐渐地扑在的面前,还有那些商店的.橱窗,喷满了圣诞树,还有微笑的圣诞老人。我记得,关于圣诞节的童话:圣诞老人背着他的礼物背囊,乘坐着麋鹿驾驶的滑雪车,将礼物放到孩子们床前的长筒袜里,再在黎明到来之前,悄然离去。虽然知道这只是个故事,可是心中仍保留着那份期待的美好——会在某一天,某个清晨,温暖的床前,看见我期待的礼物。
圣诞节,我总是和母亲在一起,在人潮拥挤的街市,我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肆意地撒着娇,戴着面具冲母亲咧嘴笑。我常常在面具之下流泪,因为太过欣喜,也因为太在意这份幸福。母亲的
第8篇:作文初二琐记
作文初二琐记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作文初二琐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结束了,结束了。”贝贝尖叫着跑进卧室,砰的一声关上门,砰的一声摔在门背上。他再也不能动了。“教官来检查房子了。”最初,我们打算享受我们的午休时间。训练结束后,我们被告知中午要收拾房子,保持整洁。等教官到了宿舍,把宿舍的`规矩讲完,就该军训了。当我们迟到一秒钟时,我们就迟到了。到了队里,才知道头顶的阳光特别刺眼,才知道训练有多辛苦。
当豆汗划过脸颊,双腿麻木的时候,我想着休息一下。但是当我看到其他同学还在服兵役的时候,我就不相信我会这么差。我也是同学,但我不可能如此与众不同。是的,我不承认失败。我不相信烈日能对
第9篇:琐记散文
琐记散文
早上,必须要今天上午拿回原单位的东西给忘家了,我又无法脱身,心情懊恼,抱着试试的心态给住附近的`一老同事打电话,恰好他因事回来,待会儿才能回单位,他说:你赶巧了。懊恼全无,心情大好。
下午,本已下班,但因工作未完,想了想还是带回家做吧。又拐回单位,电车刚停在操场边的停车区域,拔下车钥匙,不知怎的“哐铛”落地,竟然蹦了起来,不偏不倚,顺着一个只有杯口大小的下水道洞掉了下去,晕,我干嘛要拐回来!细看,由于和操场连成一体,下水道盖板的缝被水泥抹的结实平整,我用手试了一下那洞,只能伸进三个指头,顺洞往下看,淤泥色的水反射着洞上面的亮光,还晃晃荡荡。暖阳覆背,有汗冒出。直起身来,环顾周围,没有铁锹钢钎之类的工具。自嘲,即便有又如何,不值大动干戈。几步远的地方体育老师在上课,不由的走过去:我钥匙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