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高大的皂荚树》教学设计
四川省泸县实验学校唐基强
教材剖析:《高大的皂荚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第11课。这是一篇条理清楚、文字浅显,极适合学生阅读的略读课文。学习本课,既要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又要从中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教育。要求学生自主运用前面学习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探究实践,了解作者抓住皂荚树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感悟作者借皂荚树抒发的对无私奉献的赞美之情,学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心智,使之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学时,先放手让学生按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学,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再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和为同学们提供的帮助,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抒发的感情。但由于课文很浅显,如果老师不加以指导,那无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设计了一些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出示“我能读”(媒体屏幕)提出学习要求:1、 从课题你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2、 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皂荚树高大的特点?此外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 1、读题目并对课题质疑。2、根据问题提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给课文划分段落。 1、检查预习。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自主学习感悟树美 你喜欢作者笔下的皂荚树吗?为什么?你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这种喜爱之情? 1、 自主学习,圈点描写皂荚树形态美的词句。2、同桌互读,互议3、在班上读,集体评议。 抓住皂荚树的特点,感悟皂夹树形态的美。
过渡谈话激发兴趣 1、 皂荚树的确很高大,很美。你们喜欢,老师也喜欢,那么作者呢?2、那一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皂荚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默读课文,找出句子,并勾画出来。 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体味情感 出示“我会读”(媒体屏幕):“皂荚树呀皂荚树,你曾经……你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1、 在文中分别找出与“快乐”“启迪”相对应的语句。2、 读到这儿,你现在怎样来看待课题中的“高大”一词?3、 这种“高大”,这种“启迪”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品质?4、“一颗种子”实际上就是指--? 1、读句子,读出感情。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3、班上交流。 1、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皂荚树四季生长的特点和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和描写的。2、抓住关键词语、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升华学习陶冶情操 出示“我会写”(媒体屏幕):1、想想看看,皂荚树多像我们身边的哪些人?你能仿照作者赞美皂荚树的方式写下来吗?2、如果我们带着对这种精神品质敬佩的情调再回头读读课文,看该怎么读。 1、 先说后写,夸奖身边具有无私奉献和助人为乐精神的人。之后在班上交流。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出感情。3、主动上讲台赛读。 1、 使学生受到助人为乐精神的陶冶。2、 通过朗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外延伸乐于助人 出示“我能做”(媒体屏幕):你因我而快乐,班级因我而荣耀。 做一件助人为乐的事。 鼓励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设计简评:
这一课的设计和标题显得很有特色,特别是标题。每一课,每一位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这一题目就凸现出设计的两个着眼点,即站在教师的角度,侧重于创设问题情景,而在学生那一方面,则被充分地激发起思维的火花。这与新的课程理念是一致的,即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体现教师的组织作用、引导作用和促进作用。教者所创设的问题情景,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心智,促成人格的形成,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第2篇:《高大的皂荚树》的教学设计
《高大的皂荚树》的教学设计
教学《高大的皂荚树》,我紧紧围绕课题的高大来设计教学过程 ,高大乃全文的主线,顺此下去,穿珠引玉,带动全文。具体做法如下:
一、紧扣题眼,整体感知
1.结合课文内容提问:皂荚树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的?作者按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哪些方便?
2.高大体现在皂荚树的哪些方面?教师抓住课文进行点拨、板书,帮助学生理解。
二、理清思路,抓住特点
1.细读课文,提问:
(1)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的干、枝、叶的?突出了皂荚树的.什么特点?(高大)
(2)皂荚树为什么能给人们提供方便?这由它的什么决定的?(特点)
2.点明顺序,细细品味。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着重写了皂荚树哪些部分?(叶子和果实)
3.借板书理清思路。
三、析文明理,归纳总结
1.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围绕高大重点写了皂荚树的什么?(一年四季给同学们提供方便)
2.质疑问难。
高大这里如何理解,是否仅指皂荚树的外表形象?(干、枝、叶)教师点拨、引导:高大不仅是说皂荚树的外表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令人敬仰、赞美。
3.析句点题,揭示中心。
为什么我的心里,好像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颗种子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教师让学生讨论后归纳。
4.引申激励。
问:我们周围有没有像皂荚树一样的事物?举例品评、体会。
5.学习章法,模仿运用。
按《高大的皂荚树》一文的写法,赞美一样事物,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这种事物的特点,并说清为什么要赞美它。练习说话。
第3篇:《高大的皂荚树》教学设计
《高大的皂荚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大的皂荚树》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大的皂荚树》教学设计1
教学理念:
1、无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还是任何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都应该把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放在首要位置。因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是有关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首要也是必要的条件。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因材施教。
2、追求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读文章的感情上,在对文章的理解上,都不求绝对的统一。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人教版)第七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
第4篇:高大的皂荚树教学设计
高大的皂荚树教学设计
高大的皂荚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位。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位。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皂荚树的照片。
同学们,现在你们看到的这棵树是皂荚树,它属于落叶乔木,枝上有刺,叶子呈卵形,开淡黄的花,结荚果,扁平,褐色,可用来洗衣,也可入药。
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一定很想进一步了解皂荚树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高大的皂荚树》。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课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茂盛的皂荚树以及
第5篇:高大的皂荚树语文教学设计
高大的皂荚树语文教学设计
高大的皂荚树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
3.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2.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和一年四季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二、指导自学。
课文除了写皂荚树的高大,还写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皂荚树的高大表现在哪里?课文哪几个段落描写了它的高大?
2.课文还写了什么?
3.画出你读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通过刚才的自学,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四、学习第一至四自然段(第一部分)。
1.请大家默读第一至四自然段,想一想,你从这四
第6篇:课文《高大的皂荚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皂荚树的外形特点,体会皂荚树的高尚精神及文中包含的作者对皂荚树的赞美之情。
2.体会、学习作者的观察、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教学时数:
1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2.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提出来。
3.全班交流。
三、讨论几个问题。
1.这棵皂荚树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语句加以说明。
2.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哪些方便?请加以概括
3.写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方便的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4.何谓“启迪”?皂荚树给了我们什么启迪?结尾的“一棵种子”和“生根、发芽”指什么?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