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韩休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9 08:02: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新唐书韩休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新唐书韩休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父大智,洛州司功参军,其兄大敏,仕武后为凤阁舍人。梁州都督李行褒为部人告变,诏大敏鞫治。或曰:“行褒诸李近属,后意欲去之,无列其冤,恐累公。”大敏曰:“岂顾身枉人以死乎?”至则验出之。后怒,遣御史覆按,卒杀行褒,而大敏赐死于家。

休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澋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德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选自《新唐书韩休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大敏鞫治 诏:诏书

B.遣御史覆按 按:查究

C.室宅舆马僭法度 僭:超越

D.大率坚正类此 大率:大致,大都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李行褒为部人告变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B.无列其冤 余嘉其能行古道

C.幸知民之敝而不救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D.以母丧解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受命

1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体现韩休忠直品格的一组是

①无列其冤,恐累公 ②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

③虽得罪,所甘心焉 ④臣请先伯献,后美玉。

⑤尉小官,犯非大恶 ⑥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③⑤⑥

参考答案:

10.A(“诏”应解释为“下诏,下令”)

11.A(为:介词,表被动;动词,成为。B其,代词,他。C而,连词,却。D以,连词,因为)

12.B(①是韩大敏与人的对话,②是张说对韩休的反驳,⑥是宋瞡对韩休的评论,这些句子均未直接体现韩休忠直的品格;)

【文言文参考译文】

韩休是京兆长安人。父亲韩大智,曾担任洛州司功参军,大智的兄长大敏,在武后时曾任凤阁舍人。梁州都督李行褒被部属告发,武后下诏让韩大敏审问治罪。有人告诉韩大敏说:“李行褒是诸李的近属,武后的心意是要将他除去,如果不将他蒙冤治罪,恐怕会牵累到您。”韩大敏说:“难道顾恤自己就要让他人蒙冤而死吗?”到了梁州经过审问就将李行褒释放了。武后大怒,派御史再次查究此案,终究杀了李行褒,而韩大敏被赐死在家中。

韩休擅长文辞,被推举为贤良。玄宗在东宫为太子,要韩休逐条对答国政之事,他与校书郎赵冬曦一起中了乙科,被擢升为左补阙,兼任主爵员外郎。后来又升任礼部侍郎,掌管诏令之事。离京担任虢州刺史。虢州邻近东、西二京,皇上常常驾临,百姓需要交纳车马税,韩休请求将此项税赋分摊给其他州郡。中书令张说说:“免除虢州的税赋而将它分摊给其他州郡,这是守臣为自己管辖的地方谋取私利。”韩休却一再坚持自己的主张,属下告诉他这样恐怕违逆了宰相的意愿,韩休说:“刺史知道了百姓的困乏却不去拯救,难道能这样处理政事吗?即使因此而获罪,我也心甘情愿。”朝廷终究接受了韩休的请求。后来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服丧期满,担任工部侍郎,掌管诏令之事。升任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去世,皇上命令萧嵩推举能替代的人,萧嵩称赞韩休的志向德行,于是韩休被授予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职。

韩休的品性耿直方正,不追求升官发达,在他担任宰相之后,天下都安定下来,觉得这样很适宜。万年尉李美玉犯了罪,皇上要将他流放岭南。韩休说:“县尉只是小官,犯的.也不是什么大罪。现今朝廷上有大奸贼,请求能先惩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依仗受到恩宠,非常贪婪,宅第车马都僭越了法度的许可,臣下请求先惩治程伯献,而后才轮到李美玉。”皇上不准许,韩休坚持争辩说:“罪小的尚且不宽容,大恶人却放在一边不问罪,陛下不罢免程伯献,臣下不敢照皇上说的办。”皇上也不能让他改变主意。韩休坚毅正直大约就是这样。当初,萧嵩认为韩休的性格和顺易于说服,所以推荐了他。可是韩休处理政事时有时指责、纠正萧嵩,萧嵩也不能让他改变。宋瞡听见这些之后说:“没想到韩休能做到这样,这是仁爱者的勇毅啊。”萧嵩为人宽厚,常称赞他人,韩休则严正刚直,时政的过失,一说起来没有不说透的。皇上在苑囿中打猎,有时会大张鼓乐,声势略微有些过头,一定会看看身边臣下,说:“韩休会不会知道?”过了不多久韩休的奏本果然就到了。皇上曾举镜自照,默默不乐。身边的人说:“自从韩休入朝为相之后,陛下您就没有过过一天开心的日子,何苦让自己这样忧虑,不把他赶下台去?”皇上说:“我虽然瘦了,天下可就丰肥了。再说萧嵩每逢启奏政事,一定是顺从我的意旨,但我退朝后思谋天下事,常常难以睡安稳觉。韩休铺陈讲述治国之道,常常切直地指责政事过失,但我退朝后思谋天下事,一定能睡个安稳觉。我任用韩休,是为江山社稷考虑啊。”韩休后来在工部尚书任上被免了职。曾升任太子少师,后来又被封为宜阳县子。去世时享年六十八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赐“文忠”的谥号。宝应元年,追赠太子太师。

第2篇:韩休传阅读答案和译文

韩休传阅读答案和译文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號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①,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思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加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林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

[注]①厩刍:草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复执论 执:坚持。

B.休直方不务进趋 务:致力于。

C.帝不能夺 夺:使……改变。

D.吾用休,社稷计耳 计:计策。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 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 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

B.韩休任號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號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出他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

C.韩休因萧嵩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

D.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任用韩休的理由。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2)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答案:

11. 【解析】:答案为D。 “计”应是“考虑.谋划”的意思,而“计策”是指为对付某人或某种情势而预先安排的方法或策略。解释不够准确。

所考查的四个实词,虽说都不是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之中的,但都是教材中常见的词语。

12 【解析】:答案:A。都作介词,因为。B项,第一个结构助词,的;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不译。C项,第一个“所”是直接用在动词前,作助词,表示“……情况”;第二个“所”与“为”构成“为所”式,表被动。D项,第一个“何”应该是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作介词宾语。

所考查的均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之内的。

13。【解析】:答案:C。二人关系不和谐,韩休敢于当面指责萧嵩,宋璟认为韩休的这种做法是仁者的勇敢。

14.(1)译文:(我作为)刺史倘若了解百姓的疾苦却不去救助,这难道是为政之道吗?即使得罪宰相,也是心甘情愿的。

【解析】本句翻译不是很难,最容易出错的词是“幸”,在这句中作副词,是“本.正”的意思,觉得标准答案中的“倘若”,不如“本来”准确。“倘若”表示的是假设关系,从上下文看,不是假设,是事实。“虽”根据语境译为“即使”,“得罪”不是“得罪了别人”,而是“(自己)获罪”。

(2)译文: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

【解析】“巨猾”与“罪细”结构不同,译为“特别奸猾狡诈的人”也可以,“乃”是“竟.竟然”的意思。“不问”不是“不过问”,应改是“不问罪”。“出”是“驱逐.放逐”的意思。“敢”是个表谦的`词。

韩休,是京城长安人。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德才兼备的人。唐玄宗还是太子的时候,让他按条逐一对答国家政事的询问,和校书郎赵冬曦一起考中乙科进士,提拔为左补阙(唐代谏官名),出任主爵员外郎。又回朝廷任礼部员外郎,担任知制诰(掌管诏令的官)。离开朝廷到虢州担任刺史。虢州是靠近东京、西京的州,马车、兵车(也可以翻译为皇帝的车马)到达后,经常征收草料税,韩休请求把税负分摊到其他的州郡中去。中书令张说说:“免除虢州的税赋分摊到别的州,这是虢州太守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罢了。”韩休坚持自己的意见,下面的官吏告诉他你这样做是违背了宰相的意思,韩休说:“(我作为)刺史本来了解到百姓的困苦却不去救助,这难道是为政之道吗?即使得罪宰相,我也是心甘情愿的。”最终还是按照韩休请求的那样实行了。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守孝期满,担任工部侍郎,又任知制诰。调任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廷去世,皇上下令萧嵩推举一个可以代替裴光廷的人,萧嵩赞颂韩休的志向和品行,于是授予韩休担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韩休做人严肃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禄。如今他当上了宰相,是很符合当时朝廷上下期望的。万年尉李美玉犯了罪,皇上将要把他流放到岭南去。韩休说:“万年尉是个小官,所犯的又不是大罪。现在朝廷中有更大的邪恶的人,请求先治他们的罪。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依仗皇上的恩宠而贪赃枉法,他的住宅、乘坐的车马都超越了法律的规定,臣请求先处理程伯献,再处理李美玉。”皇上没有答应,韩休就坚持争辩:“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皇上不能改变韩休的想法。韩休坚决、正直大致如此。开始,萧嵩因为韩休恬淡平和,以为很容易控制他,所以也就引荐了他。等韩休办事时有时会反驳,甚至指责萧嵩,萧嵩业不能说服他。宋璟听说后说:“没有想到韩休能这样,这是仁者的勇气啊。”萧嵩宽容、博爱、随和,而韩休却严正刚直,对时政得失,说话没有不说彻底的。唐玄宗曾经到后花园游玩打猎,有时在宫中设宴行乐,稍有过失,总是赶紧问左右的随从人员:“这件事韩休知道不知道?”不一会儿,韩休的劝谏书就已经送到了。唐玄宗曾对着镜子闷闷不乐,旁边的人劝说道:“自从韩休当了宰相以来,陛下没有一天是欢乐的,为何独自悲伤,不将他撤换掉让他离开呢?”唐玄宗感叹道:“我虽然瘦了,但国家必定富裕了。萧嵩上奏事情常常依顺我的旨意,从不与我反着来,可退朝后想想天下的大事,我睡不安稳啊!韩休大量陈说治理国家的道理,他常常为国家社稷与我争执,退朝后我则可以宽心睡个安稳觉。我重用韩休,是出于社稷江山的考虑罢了。”后来,在工部尚书的职位上罢免了官职。后提升为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县令。死时六十八岁,赠扬州大都督的称号,谥号为文忠。宝应元年,追赠太子太师。

第3篇:韩休传阅读答案和译文

韩休传阅读答案和译文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號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①,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思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加且不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新唐书韩休传的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

新唐书韩休传的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①,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新唐书韩休传》阅读答案及译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唐书韩休传》阅读答案及译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