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南苑一小
王连茹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所以在设计本课时力求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沟通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尝试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标中也提出:古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所以本课的设计以学生为本,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知,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品味寓意。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作为中年级的一篇古代寓言,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以前学习文言文方法的巩固,也是继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很好的课例。
这则寓言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两个道理:做任何事都不能存有不经过努力就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不能把偶然发生的现象当作经常发生的现象。
课文仅3句话,但其中一些书下没有注释和利用工具书也不好确定意思的字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对《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比较熟悉,而且学生已学习过几篇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文意的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一些难懂字、词的理解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对寓意的理解上,学生大多数懂得不能不劳而获的道理,但对寓言所要阐明的“不能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做经常会发生的事”,感悟起来有一定困难。
由于学生词汇的积累量有限,在表达上会感到困难,所以需要老师调动学生平时的语言积累,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分析,本节课主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另外用给课文补白,引导学生想象种田人的心理,角色体验的方式使学生逐步懂得课文所要阐明的道理。 学习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问:你看到了什么?(寓里有故事,言里有道理。)
请你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寓言?(藏着道理的故事就是寓言。)
2、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3、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寓言故事,那时的寓言是用古人的书面语写成的,也就是文言文。我们也学过两篇《滥竽充数》和《掩耳盗铃》,这节课我们一起再学习一篇——《守株待兔》。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图片的出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
(一)字词教学
读准字音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重点指导
“耒”
(1)通过了解汉字演变的经过记忆字形。
耒是象形字,金文依照农具的样子而成,小篆的形体结构更规矩,将这个字的上面演变成三个横,直到最后简化成楷书,就成了现在的字形。
(2)在桌子上写一写这个字,记住这个字的写法。
“冀”
(1)与“翼”比较有什么不同?
(2)怎样记这个字?提示:“翼”有翅膀的意思。“冀”又是河北省的别称。
使学生能根据字义的不同正确区分两个形近字。(3)指导书写:“冀” 汉字是方块字,观察怎样写才能把字写成方块字?了解字义:(4)反馈。根据学情有针对地提醒。
【设计意图:虽然中年级识字写字不是教学的重点,但字词教学也应落在实处,老师点到为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并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把字把端正、漂亮的好习惯。】
(二)朗读教学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确定多音字读音。
3、再读课文,读出停顿
(1)、回忆如何朗读文言文?(语速缓慢,停顿多)
学生自由练读,试着读出停顿。(2)、指名朗读,根据学情引导读准停顿。
重点指导: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3)、教师范读,学生感知文言文声断气连的读法。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生练读。
5、指读、评价、齐读。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初始阶段,诵读是最基本、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课上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助于形成文言文的语感和积累文言词汇。】
三、细读课文,了解文意
(一)回顾学法
引导学生回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插图
(二)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己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有不明白的在同桌间、小组内研讨,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2、小组学习。
3、全班汇报。
(1)汇报通过合作学习仍未解决的问题。
预设: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因:于是,就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身:自己
为:被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2)学生串讲故事。
(3)师生对读,师读翻译,生读原文,加深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指导朗读:除了语速慢,适当停顿,还可以把你想要强调的意思重读,这样就更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设计意图: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巩固了学法。在说课文意思时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只要学生说的大意对即可。在理解文意时老师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指点,体现了老师导学的作用。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学生再次朗读,就会更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四、展开想象,讲述故事,感悟寓意
1、读课文,想想可以扩充哪些内容?
2、师引导想象: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可见兔子当时跑的怎样?
(特别快)
有哪些词也表示快的意思?(快如闪电、风驰电掣、快的像离弦的箭) 再指名说说,用上刚才所说的词语。
老师指导学生说出:一只野兔快如闪电般跑来;一只野兔风驰电掣般跑来;一只野兔快的像一阵风似的跑来。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对中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学生在平时积累了一些词语,但有的还不会运用,此环节的设计在于调动学生的知识内存,并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词语,使学生的表达更具体生动。】(2)野兔为什么这样拼命的跑?
(有可能遇到的猛兽或者遇到了猎人,正在逃命。)
师小结:正是因为特殊的原因这只野兔急于逃命才慌不择路跑到了种田人的地里,因为要逃命才跑的像离弦的箭一样,才致使它一下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而死。所以,这只野兔撞死在种田人地里的树桩上纯粹是什么?
学生答出:意外、凑巧、偶然、巧合【设计意图:学生对这则寓言中要说明的“不能把偶然发生的现象当作会经常发生的现象”的道理,感悟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此老师用引导想象和适时小结的方法为学生感悟寓意作好铺垫。】
(3)种田的人看到撞死的野兔,是什么心情?
(看到撞死的野兔他心里很高兴)
还有哪些词也表示高兴的意思?(心花怒放、喜出望外、眉开眼笑、欣喜若狂等) 他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他想这么容易就能得到一只野兔,我可以美餐一顿了。)
还有哪些词也表示容易的意思?(易如反掌、轻而易举、不费吃灰之力) 再指名说说,用上刚才所说的词语。
(4)种田的人在树桩旁?他是怎样想的?
学生自由发言
(不用劳动就能有兔肉吃,我还种什么田呀!从此以后他就每天都守着树桩等待野兔再次撞死。)(他想我这样等万一有兔子再撞到树桩上,我就又可以吃到美味的兔肉了。)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种田人的心理,体会寓意。】
(5)不劳而获最终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引导说出:一无所获、两手空空、赔了夫人又折兵或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3、学生展开想象讲述故事,鼓励学生用上自己喜欢的词语。
4、指名讲故事。
5、师总结:同学们在讲课文故事的时候加上了自己的想象,使所讲的故事具体生动。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有3个:
1、通过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词汇并学会运用,使学生的表达更具体生动。
2、通过想象补充课文内容,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通过教师的小结为学生感悟寓意做好铺垫。】
五、角色体验,语言转换中明寓意
1、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看到种田的人最后一无所获,你会对他说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也想对他说几句:野兔跑来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那是偶然的现象,你总存有侥幸心理是不对的。
3、激发兴趣: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穿越到宋朝,用文言对他说一说,想试试吗?咱们一起努力把刚才的句子改成文言。 文言文有什么特点?
(语言精炼,之乎者也多。)
你知道句中的那个词可以用哪个文言代替?
老师引导学生把句子改成文言。
白话:野兔跑来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那是偶然的现象,你总存有侥幸心理是不对的。
文言: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乃偶然也,汝存侥幸,非然也。 把“偶然”换成意思相近的词,再说说。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乃意外也,汝存侥幸,非然也。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乃巧合也,汝存侥幸,非然也。 汝存侥幸,非然也。还有什么是不对的,改一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乃偶然也,汝思不劳而获,非然也。
4、听了你们的话那个种田的人会怎样呢?
【设计意图:朱光潜先生曾说:“较好的白话文都不免要在文言里借字借词”“白话文必须继承文言的遗产,才可以丰富。”此环节的设计沟通了白话与文言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文言积累,让学生运用文言说话,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另外,在语言的转换中也明确了寓意。】
六、多种形式朗读,熟读成诵
1、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2、古文是没有标点的,去掉标点读。
3、以前排版是竖着的,出示课文再读。
4、播放古筝曲,学生随着曲调读,读出抑扬顿挫。
5、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学习完课文,再读课文学生的朗读会更有古文的韵味,这时老师采用去标点朗读,变成竖版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实现熟读成诵。】
七、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1、老师总结:不去幻想不劳而获,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是我们学这则寓言获得的启示,也是我对你们最大的愿望。
2、想想这节课我们怎样学习的?
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 —— 细读,借助注释、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再说说全文的意思 —— 品读,思考寓意。3布置作业:
(1)用这样的方法自学《刻舟求剑》。
(2)把《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设计意图:学法的总结为以后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乃偶然也,汝存侥幸非然也。
【与以往的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课的设计求“实”求“活”。这里的“实”包括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有层次的多样化的朗读教学和有梯度的理解文言文意思和寓意的教学。“活”不仅是课堂气氛的活,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的活跃。课上通过想象,通过语言的转换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使学生在明理的同时积累了语言,运用了语言,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篇:《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丹林小学 杨秀梅
教学目标:
1、理解“守株待兔、窜、乐滋滋”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因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便抱有的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因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便抱有的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粗读课文,解析题目
1、师:亲爱的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
2、师:这个故事呀,就藏在我们的27课,打开课文之前,孩子们一定要听清老师的要求: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师:孩子们读得非常认真,孩子们一起告诉我,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是?(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真棒,现在请大家把右手拿出来,书空,跟老师来写一写这个“守”字。上面一个宝盖头,表示的是房子,下面一个寸字。看,课文里的他守的是--------
4、对了,是树桩,也就是标题里所说的“株”。
师:那么守株待兔的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二、知文意,解“为何守”
1、师:我听说我们班的孩子记忆力很好,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谁在守?(生:种田人)种田人守到了什么?你们能在文章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吗?(片段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请学生来评价生所读,评后再读
2、师:老师听到你把一天一天读得很慢,感觉真的过去了很多天,现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觉受一起来读读吧!
师:老师听到你把一天一天读得很快,老师感觉日子过得飞快,现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觉受一起来读读吧!
3、师:从这句中你明白了什么?(板:庄稼全完了)
师:庄稼为什么全完了?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请用“———”把句子划出来。
(ppt片段二: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师:好,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生: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老师这里有两句话。(PPT 出示句1:种田人丢下了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句2:种田人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我请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
4、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第一个句子没有“整天”,第二个句子有“整天”。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非常细致。(板书:整天)有“整天”和没有“整天”的句子,意思一样吗?
5、师:谁来说说怎么不一样了?
生:第一句没有“整天”,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等。第二个句子有“整天”,就是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在那里等着不离开。
师:想一想第二句话该怎么读呢?谁来读一读?
师:你把“整天”读得很响亮,让我觉得种田人不管白天黑夜他都在那里等着,不离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6、师:一个种田人,他本应该干什么? 生:拔草,施肥,捉虫,种田
(师标注范句读)师:可是,他却丢掉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你们瞧!种田人丢下了锄头,当别人在地里()时,他整天在守株待兔;别人在地里()时,他整天在守株待兔;当别人在()的时候,他还在()?
师:看着别人在辛勤地劳动,他却无动于衷。庄稼就是在这一天天的等待中荒芜。老师相信,现在让你们再读这句话,一定会更有感触。一起来读读吧。(PPT:从此,他丢下了锄头„„)(个读、齐读)
7、师:种田人整天什么农活也不干,难怪他的庄稼全完了。他之所以守在这里,是因为—————(学生齐答)
8、请孩子们读读1-2两个自然段,看看当时捡野兔的情景吧!师:谁来说说,野兔是怎么撞死的?请你来说
师:野兔是怎么出来的,看,它来了!(PPT 演示: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的动画)
谁能说说,你注意到这只野兔是怎样从树林里跑出来的?(着急地、慌慌张张地)
9、师:孩子们,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飞快地、慌乱地,没有方向地跑就是我们课文里所说的“窜”。(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忽然”的用法)
师:究竟是什么原因,野兔会这么慌乱地从树林里窜出来,结果撞在树桩上?大家猜一猜?(PPT:一天,这只兔子(),所以从林中窜出来撞在树桩上死了。)
生:一天,这只兔子发现一只老虎在追它,所以从林中窜出来撞在树桩上死了。
生:一天,这只兔子发现一位猎人,所以从林中窜出来撞在树桩上死了。
10、师:孩子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可以猜想,可能是遇到了什么意外碰巧撞死在了树桩上,这样的好事情会不会每天都发生?(不会)
师:也许几十天以后会再次发生,也许几十年以后会再发生,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发生。像这样不经常的,很少发生的事情,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偶尔、偶然)师:这两个同学说得非常好!我们把不经常,很少发生的事情,用“偶然”、“偶尔”来形容。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个新词,跟老师读一读。(板书:偶然)
11、师:可那位种田人还想得挺美的,瞧(PPT出示句子: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师:面对这意外的收获,种田人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乐滋滋)
师:你有乐滋滋的时候吗?
师:谁来学着种田人的样子,乐滋滋地想一想,读读这句话(读后评价)师:是呀,干活多累呀,不如捡野兔那该多好呀!还有谁愿意来读读。(生:个读-------齐读)
12、师:你想,烈日炎炎之下,光秃秃的树桩旁边,那位乐滋滋的种田人在那苦苦地等,等着那第二只姗姗来迟的兔子,可是,等到了吗?
师:第二天,他还是坐在那里边等边想,想什么? 生:就算他今天不来,总有一天会来的师: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可他连兔子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可是他的心里却还是那么想。
生:每天我都在这里等都没有等到,今天肯定会有一只大野兔的 师:他最终还碰到了野兔吗?(没有)
师:你觉得这个种田人怎样?(好傻、好笨)
师:课文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PPT:生活要靠,不能靠。)(可派同学上台写,写的同时,可以请其他人说。)
师:这就是寓言故事,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旁板:寓言)
师:看着这个愚蠢的种田人还在那里傻傻地等待,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劝劝他吧!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格子里。你可以对种田人说,可以对自己说。
三、同步拓展,加深理解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刚才你们劝种田人说的话,也是作者韩非子(旁板:韩非子)要劝后人的话,同时也是他写这则寓言的寓意所在。韩非子还写过很多有趣的寓言故事,比如“自相矛盾”、“老马识途”、“ 螳螂捕蝉”、“讳疾忌医”、“滥竽充数”等,有兴趣的孩子可以去看看,会告诉我们很多道理。
最后,让我们配上音乐,想读的孩子一起跟老师来读读。
四、祝福与希望
人生很多时候,都会遇到守株待兔的情况,希望每一个同学,在面对这种情况时,都不要为了一只兔子,失去了整片的田地。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五、板书设计
27、守株待兔
(偶然)
种田人→白捡野兔→丢下锄头→整天等→庄稼完了
第3篇:《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守”等六个生字,会写“桩”等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寓言故事。
3、理解四个含有“天”的词语在文中所包含的意思。
4、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守”等六个生字,会写“桩”等三个生字。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寓言故事。
2、理解四个含有“天”的词语在文中所包含的意思。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板书:
守株待兔 .
(树桩)
一天:
偶尔发生
幸运 每天:
不劳而获
做白日梦 整天:
死心塌地
死心眼 一天一天:
等了很久
------不要寄希望于意外的收获
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教学流程:
一、揭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则寓言。(板
第4篇:《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解题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我们一起到田地里去看一看。好不好?(课件出示田地图)你们瞧,春天来了,田里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苗。在田边曾发
第5篇: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
课前透视
本课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 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
第6篇:《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王巧梅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谁能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范读课文,理解题目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找出一句能说明题目意思的句子。
2、板书课题,理解守株待兔每个字的意思,并试着说题目意思
三、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
4、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师板书,指导学生用上“于是、结果”把故事说得更加顺畅。)
四、抓住细节,对话文本
1、学习第一段
(1)看
第7篇:《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喀什市第十八上小学
帕力旦·娜曼
2017年4月10日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能力目标:小组内研读、在讨论交流中理解故事内容,悟出寓意。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不能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懂得只有付出劳动,才会有收获。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
明白《守株待兔》的寓意。
教学方法:读、讲、看、演相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观图解题:
1、同学们,在一片绿油油的田地旁,曾经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守株待兔》。板书:守株待兔。
2、﹙课件出示守株待兔的图画﹚,谁能根据图画上的内容试着解释一下课题的意思?
3、学生释题。
二、题目质疑,认
第8篇:《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读守株待兔、树桩、撞死、乐滋滋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过程与方法:
在读的过程中感知故事,体会故事的寓意,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想有收获,必须付出劳动。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和课文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做个游戏好吗,看图片猜谜语,沈老师跟大家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是《守株待兔》(板书课题:守株待兔)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