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说课课件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8 08:08: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高中化学说课课件

高中化学说课课件

化学是研究两类导体形成的带电界面现象及其上所发生的变化的科学,如下是精心为你挑选的高中化学说课课件,欢迎大家踊跃阅读!

高中化学说课课件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原电池”作为电化学知识的第一课,其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电池的组成和化学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学电源;第三部分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电池原理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学腐蚀的原因,找到金属防护的方法;即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腐,以解决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可见原电池原理的学习意义重大。本节课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

二、 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

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三. 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学习评价的依据,根据教学大纲以及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化学原理,初步掌握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构成条件;

2能力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从而获得科学研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错误使用电池的讲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重难点分析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既是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我设置了“关于电极作用、电解质溶液的作用、电流方向、能量转化”等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对问题逐一分析、探索;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一般都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在电池内部,两极之间填充电解质溶液。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正极流回电池,形成电流。初步构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

在教学时,除了Zn-Cu原电池演示实验外,还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画的科学模拟演示,将微观、抽象、不可见的电子的运动直观化;将复杂的.化学过程,变得清晰、形象、直观。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疑问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去主动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及组成条件,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创设好学习、研究的环境:⑴把时间留给学生;⑵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⑶把认知过程留给学生;⑷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2.学法——实验探索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人曾恰当地用这么几句话概括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因此,在课堂内增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意识,每两人一套实验装置,通过认真实验,仔细观察,自己分析铜锌原电池的特点,归纳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评价,最后进行归纳与总结。

六、教学设计

1. 课题引入

⑴从新科技材料引入

⑵从身边最熟悉的事例引入

⑶从实验引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快进入课程学习状态.

2.实验研究

确定主题:(供给学生实验学习)

探究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3:将锌片、铜片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设疑:为什么上述实验都是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无气泡?

探究4: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设疑:①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②铜片上产生了氢气,是否说明铜能失去电子?③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④H+得到的电子从哪来?⑤锌失去的电子如何传递到铜?

探究5:如何证明装置中产生电流?

设计与实施: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⑴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为学生准备实验用具,可摆放一些仪器和药品,促使学生自由联想,从而设计出富有创造性、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⑵确定方案、动手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问题、释疑、处理偶发事件。

交流与评价:

⑴各组派代表上讲台交流设计方案和展示实验成果。

⑵同学自评和互评价。

教师组织交流并适当的提问,使学生的总结更加完善,从而使研究学习顺利完成。

3.引申与提高

⑴电子板书将原电池装置原理分析和构成条件展示给学生

⑵电子动画模拟原电池和干电池电流形成的微观电子的运动

4.结尾部分是本节课的升华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巩固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的基础上,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电池和电池与环保间的关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5、作业设计

指导学生登录网站,查阅相关资料,各类电池介绍(水果原电池、自制电池等),科学家或科普文章,环境与电池等介绍;并亲手制作一个水果电池。

第2篇:高中化学乙烯课件说课

高中化学乙烯课件说课

高中化学乙烯课件说课

第一课时 乙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说出乙烯的来源和用途;

2、 能写出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3、 能说出乙烯的物理性质

4、 能写出乙烯典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掌握加成反应。

过程与方法 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的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

[板书] §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 乙烯

[提问] 乙烯的来源和用途

[板书] 一、乙烯的来源和用途

1、主要来源:石油

2、用途:(1)植物生长调节剂

(2)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投影]课本制取烯烃装置图

[演示实验]

1、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

2、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

3、点燃,观察现象。

[提问] 现象?

[板书] 1、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棕色褪去

3、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提问] 由实验现象可知,乙烯有着与烷烃不同的性质,这是什么决定的呢?

你认为生成的气体中都是烷烃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渡] 结构决定性质!

[观察]乙烯的分子模型

[提问] 乙烯的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板书] 二、乙烯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2H4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2=CH2

空间构型:平面型分子,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120°

[小结] 1、烯烃的概念: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叫做烯烃。

2、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思考]已知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能(615KJ/mol)小于碳碳单键的键能(348KJ/mol)的2倍,同时双键中两个键的键能也不相等。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讲解] 说明碳碳双键中有一根键容易断裂,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提问]试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1、氧化反应

(1)被氧气氧化(燃烧)

(2)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本身被氧化成CO2

2、加成反应

[观看动画]模拟加成反应

[讲述]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板书]

[讨论]1、与H2、HCl、H2O(H-OH)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子之间也可以相互加成,得到什么产物呢?

3、加聚反应

[板书]

[实践活动] 乙烯的催熟

[小结]

[作业]

【当堂检测】

1、在1.01×105Pa、150℃条件下,某烃完全燃烧,反应前后压强不发生变化,该烃可能是( )

A.CH4 B.C2H6 C.C2H4 D.C2H2

2、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最好的方法是( )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将混合气体通过溴水

C 将混合气体在催化剂条件下跟氢气反应

D 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

3、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A. 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B. 能在空气中燃烧

C. 能使溴水退色

D. 与HCl在一定条件下加成只得到一种产物

4、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

A. CH3CH3 B. CH3CHCl2

C. CH3CH2OH D. CH3CH2Br

【答案】 BC、B 、B 、 AC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下列关于乙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B.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同时冒出黑烟

C.乙烯可作香蕉等果实的催熟剂

D.乙烯双键中的一个键可以断裂,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2、1mol乙烯与氯气完全加成,再与氯气彻底取代,两个过程共用氯气( )

A.1mol B.4mol C.5mol D.6mol

3、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将四氯化碳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乙烯使溴水褪色

D.甲烷与氯气混合,黄绿色消失

4、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

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答案】D、C、C、C

第3篇:高中化学钠的说课课件

高中化学钠的说课课件

钠是一种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IA族,是碱金属元素的代表,小编收集了高中化学钠的说课课件,欢迎阅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课堂教学面临的重大改革。我校校园网和班班通网络建设的完善,大力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我有幸代表全体教师,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教材分析

《钠》是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的第一节,碱金属是高中系统学习的唯一的金属族元素,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元素化合物的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高中化学说课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化学说课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