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习俗作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8 08:05: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新年习俗作文

新年习俗作文

新年了!新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新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新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新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学们,我对“年”的习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第2篇:新年习俗

新年习俗

新年习俗1

在我们的寒假期间,有一个重要的节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在春节里有很多有意义的习俗。

春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回家团圆,不管你在什么地方,离家有多远,都要在年三十儿这一天赶回家和家人团聚。过春节还要挂灯笼、贴春联,这象征着团圆和喜庆,也象征着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幸福平安。还有一个习俗是磕头,初一的一大早,我们要早早地起床给长辈们磕头,这是一种孝敬;长辈要给晚辈发红包,这是一种关爱,希望晚辈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

在北方年三十儿这一天晚上必须包饺子,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有的饺子里会包硬币,谁吃到了就会发财;有的饺子里会包红枣,谁吃到了就会有好运。每当奶奶把饺子做好了端上桌,我和哥哥都抢着一个接一个地吃,都想吃到硬币或红枣,谁先吃到了,会感觉很骄傲呢,一脸神气。

其实对我们小朋友来说,过春节最好玩儿的是放鞭炮。听爸爸妈妈说,在古代,人们用放鞭炮来驱赶“年”这个怪兽,后来这个习俗就一直延续到现在。放鞭炮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但有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危险,而且还会污染环境,所以很多城市已经不允许放鞭炮了。过年听不到鞭炮声,好像少了年味吧?

春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猜灯谜、踩高跷、逛庙会、赶大集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非常喜欢这些有趣的文化,也特别享受春节给人们带来欢乐、祥和、团圆的气氛。

新年习俗2

新年的钟声敲响,又是一年除夕,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的不可开交。然而,在除夕,人们有许多习俗,有贴窗花、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吃饺子了。

小小的饺子也是有很大的学问和历史的。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

妈妈开始包饺子了!

她先和好面,调好馅。然后将面团分成两半,搓成条形,把条形的面切成一个个小面团,把它们压扁。再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张中间厚旁边薄的圆形,把调好的馅用筷子取出一点放在饺子皮上,然后将饺子皮对折,把边上捏紧,于是一个精致小巧的饺子就包好了!接下来,妈妈又包了很多饺子。

接下来就开始下饺子了。妈妈将饺子放入一锅煮沸的水中,只要看到饺子都“鼓起了肚子”,那就可以吃了!

我吃饺子一般都是喜欢蘸着汤吃,因为水饺水饺。顾名思义,就是有汤的饺子嘛。不仅是因为这样,还因为饺子蘸了汤以后吃起来口感就变得很顺滑,让饺子别有一番风格。饺子还可以蘸着用蒜泥、酱油和香油搅合成的调味品吃。

每一个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我最喜欢我家乡的春节了!

新年习俗3

过年啦!大家一定都很高兴,可是大家是否知道新年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它象征着团结和兴旺,其中还有很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

一般来说我国的新年是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就正式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年过完了。过年家家都要贴对联和窗花,一个大大的倒‘福’代表着‘福气已到’。传说古时候有一头叫‘年’的怪兽,每到大年三十的晚上都要出来吃人,但后来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声、怕光、怕红。于是人们就用红色的桃符木做成桃符,‘年’见到桃符就会吓得赶紧逃走,这就是对联的来历。三十的夜里人们还要放鞭炮,是为了赶走‘年’,三十的夜里人们都要守岁,防止‘年’再来吃人。大年初一的早上,大家还会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访亲走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小朋友们还会得到长辈们用红纸包着的压岁钱,代表着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除了上面这些习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小知识:知识1,“新年”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祖活动(腊祭);知识2,年的名称是从周期开始的(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称年为“祀”,到了周代才称为“年”);知识3,新年为一年之始,民间俗称“过年”。古代把一年的第一天叫做元旦,又称元辰、元日、元朔等。

听了我的介绍,相信你对过年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新年习俗4

新年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新年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新年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新年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新年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新年习俗5

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扫 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新年来临,我就长大了一岁。是个大孩子了。凡是要有自己的想法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面,我们全家健康快乐,我能够学习进步!

新年习俗6

新年,是我国最隆重、最为重要的节日,也是我国最红火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看重的节日。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过年的基本习俗吧!

新年里,家家户户必然装扮得红红的,挂红灯笼、春联,贴“福”字等等。总之是用红的',穿红的,戴红的,可以说“红色”成为人们新年时最亲密的朋友。传说在古时候,由一个叫“年”的怪物,经常在新年这个节日里跑出来害人,后来得知,它很怕红彤彤的东西和很大的响声,比如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就足以吓跑它了。后来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过新年的时候把家里扮得红红的,还经常放鞭炮。

在夜里,大家都要熬夜守岁。古时候,有个人曾以吟诗、打麻将来打发时光,可是现在不同了,科技发达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看新年联欢晚会,小孩子也喜欢看呢!不过为什么要熬夜守岁呢?相传在古时候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做“岁”的怪物喜欢吃成年人与老年人,不喜欢吃小孩子。可是,它特别坏,每当遇到小孩子时,就会施法把小孩子变笨。直到有一年新年的时候,一个财主给了他儿子一点钱,并给他系在锦囊里,结果当他儿子遇上“岁”时,“岁”见了这个金光闪闪的东西竟掉头就跑。此后大家不仅夜里守“岁”,谨防“岁”的偷袭,而且也会适当地给自己的孩子一些零花钱,命名为“压岁钱”。

新年就快到了,有那么多有趣的传统习俗,好期待啊!

新年习俗7

天气愈来愈冷了,空气中也飘起了雪花,每天忙忙碌碌的,一晃竟又到了快过年的时节了。如今年岁大了,过年倒不似从前那么看重,不再像儿时那样期盼过年、喜爱过年了。记得那时还小,跟着母亲回老家过年,我总是开心的。

到三十的下午,我们会跟着外公贴春联,门上、门框上都贴,红通通的、喜气洋洋的。到了晚上,亲戚们都会聚在外公家吃年夜饭,大人、小孩都围着圆桌,其乐融融。然后父亲与姨父们会打点牌,母亲与姨妈们会围在一起揉初一吃的汤圆,而外公总是坐在椅子上看电视。可他总是会打瞌睡,让他去床上睡,他是答应了,可还是继续坐着打着他的瞌睡,儿时不能明白,其实外公是喜欢看着儿孙满堂,享受着这份天伦之乐。

大年初一,天还未亮,就可以听到鞭炮的劈啪声,睁开眼,在张口说话前,母亲早将糖果子还有云片糕递上,这是老家的习俗,听说吃了一年都会甜甜蜜蜜、步步高。外公会在三十晚上将这些都藏在我们枕头底下,新年第一件事就是吃糖果子和云片糕。现在我虽然仍记得这一习俗,可总是会忘记买。

老家过年最热闹的应该是舞龙灯了,舞龙灯就象赶集市一样的热闹,当铜锣远远的敲响,听闻者无不前往看热闹,逶逶迤迤、密密戳戳地。大家都朝着一个方向聚拢,感受着过年的气氛。只见那长长的龙灯忽高忽低、左右盘旋,彰显着吉祥、如意。我们几个孩子也会挤在这人群中跟随着龙灯队伍,欢天喜地的。

新年习俗8

“……又穿衣,看春晚节目,到了十一点,我就支持不住了,困的低枝倒挂,最后尽然睡着了……”

眨眼间到了除夕,东方将晓,就听见“噼里啪啦”声不断的传来,本来计划睡个“懒觉”,看来是没指望了。“过年都不让人睡个好觉,唉!”想罢,穿起衣来,刚到门口,爸爸就凑巧点燃了鞭炮。“出门闻响,唉,今天看来不好过了!”

没想到,上午就应了这句话,我骑车出去玩,到巷口时,只听“咚”的一声-----村上的人放了一个雷子。当时我把注意力全放在自行车上,这巨声让我身体一颤,随后的事就可想而知了,车子一下子倒了,我也一起倒下……我经过这事后,再也不敢出门,生怕晦气在降到我头上。

好不容易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晦气更粘身,老爸看我愁眉苦脸的,故意引诱我“儿子,来来,把这鞭炮放了!”“我我……不…不…敢”“男子汉,有什么不敢的,快来,要不我生气了1”我壮着胆子,拿着香,颤着的手再也平静不下,在鞭炮头下不停晃动,费了九牛二虎治理,终于点着了,我捂住耳朵,闭住眼,疯似的向“安全地带”跑,“人要不顺,喝水都塞牙缝。”这不,跑着跑着,“咣”的一声,头上有了个光荣的标志,家人看了,都笑得不亦乐乎,我却惊了“自己今天怎么这么不顺?坏事怎么全降我头上呢?唉唉……”为了这,我早早就上床了,可奶奶不允许,非让我到十二点再睡,说熬“岁”,“的确啊,我真要熬睡!”我反驳道。可胳膊扭不过大腿,我还被奶奶征服了,又穿衣,看春晚节目,到了十一点,我就支持不住了,困的低枝倒挂,最后尽然睡着了……

人说过年很好,很喜欢过年,可我却觉得过年滋味不好受!

新年习俗9

今天晚上,我来到阳光作文班来学作文。上课了,只见唐老师笑咪咪地走上了讲台桌,给我们看了两张图片,让我们猜是什么游戏。大部分同学都说出了答案—抢凳子。

是的,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就是抢凳子。规则是这样的:六人一组,但只有五张凳子,当裁判就“开始”时,队员就开始跑动;当裁判说停时,就马上去占其中的一张凳子。其中会有人没凳子坐,那同学就被淘汰了。同时也要拿出一张凳子。这样,占到最后一张凳子的人就是冠军。

比赛开始了,第一轮是挑战赛,是三个组之间的较量。分别是“无名组”、“火力银电组”和“快乐组”。另外我们还选了三位小裁判呢!三个组都派出了两位选手来参“战”。“开始!”唐假裁判发令。同学们都围绕着五张凳子跑了起来。谁知唐假裁判抢了裁判的口令“停!”其中四位同学不分清红皂白地听了停这个字,就坐了下去。“哈!”唐假裁判大笑,“你们中计了!”那几个同学这才反映过来自己中了唐假裁判的花招了!最后,冠军揭晓,是“快乐队”!很多人都笑了,还有人对唐教师的行为抗议!

亚季军争夺也很有趣,有个同学看凳子抢完了。不知所措,到底是谁喊的,到底喊没喊,只能睁着眼看着凳子被抢完。最后,“火力银电队”是亚军。“无名队”是季军。

友谊赛………

这次活动告诉我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还告诉我们做事不能盲目,要仔细分清对与错。

新年习俗10

说到我家乡的新年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新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新年习俗11

新年的钟声快要敲响,新的一年又即将来临。新年是小孩最喜欢的节日,可同学们知道吗?过新年其实还有许多的规矩呢!

第一,在过新年的时候,不可以讲不吉利的话,说悲伤的事情,不能穿白色的衣服,最好要穿红色的,红红火火比较喜庆。

第二,放鞭炮的时间不能乱选,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只能放两次,一次在吃晚饭的时候,一次在夜晚的十二点整。在吃晚饭的时间放的原因是在古代,传说有一年的怪兽,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出来,祸害人间,当时人们都不知道怎么来对付它,只能躲开它。到了后来,一位神仙告诉人们年有三怕:怕红色,怕巨大响声,怕火光。

人们听后,就在年来的时候放起了鞭炮,挂上了灯笼和对联。果然,年被吓跑了。所以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要放鞭炮驱逐年兽,同时过年这个名字也是由次而来。而十二点放鞭炮的原因是在那个时候相传是财神在这个时候会从天界来到人间,如果这时候放鞭炮迎接他,他就会在新的一年为你带来好运与财富。

第三,过年的时候不可以扫地,只有在初五或以后可以劳动了才能扫,还要一家之主扫,并要向内扫。其中的意思是:在新一年一家之主靠劳动把所有的财气全部都扫到了自己的家里来,来年会发大财。

看来过年,还有许许多多的规矩呢,不能想怎么随随便便地呀!

新年习俗12

我的家在香港,现在我就介绍一下香港的新年习俗吧!

春节前夕,家家习惯于年二十八开始洗“邋遢”,把之前一年不好的东西洗去。然后在大门贴上晖春,几乎朱红一色;厅堂里摆放着鲜艳的年花,焕然一新迎新年。

终于除夕夜吃团年饭,又称围炉。全家人到齐了才可开动,即便未能回家的人也要给其摆上碗筷,以示全家团圆。团年饭每样菜都要品尝,唯有餐桌上的鱼不能吃,表示“年年有余”之意。

等到年初一俗称过年,子时十二点来临,宣布新一年的开始。这时候鞭炮齐鸣,非常热闹。这一天,晚辈、长辈和亲友间互相拜年,这是新春期间不可缺少的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也可藉表达问候、关怀之意,增进人际关系。拜年时,彼此拱手互道恭喜,长辈赠红封包给晚辈。

年初二,女儿女婿带着礼物一同回娘家,所带礼物称为带手或伴手。

年初三一天不拜年,据说这天容易跟人吵架,不吉利。年初五过了,传说家中的神灵上天述职,于初四返回各家各户。 过午以后,接神仪式开始,让诸神归位。

年初五亦是祭财神日子,各行业都准备五牲,祈求财神爷赐福。

年初六启市,一切回复正常,店铺开业,照常工作。

年初七是人日,这天,香港人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在科考场高中状元,人吃及第是取其好意头的意思。

正月十五即元宵节,又称灯节或上元节,亦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皆热闹庆祝,还会吃汤圆。晚上可见儿童手提灯笼在街上嬉戏,各地的庙宇张灯结彩,高搭彩棚,展示各式飞禽走兽、花鸟及古今人物的花灯,热闹有趣的花灯竞赛和灯谜晚会,更丰富了元宵节的气氛。

春节很快过去,人们于是由期待第二年春节。

新年习俗13

新年就是农历新年,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新年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新年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新年的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

历代皇室庆祝“新年”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新年习俗14

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有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但是我最喜欢新年,因为新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还可以得到压岁钱,男孩子还可以放鞭炮呢!

新年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关于新年的来历是这样的: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位老人,告诉大家。“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家乡,人们在除夕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人们会买鞭炮、买春联、准备年货、买新衣服,人们还要彻底打扫卫生。除夕之夜,我们还要吃饺子,每年包饺子的时候,妈妈会在一些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着谁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的。吃完饺子后,我们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新年联欢晚会》。

到了新年那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另外我发现别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兴,到处都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我喜欢新年!

新年习俗15

新年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新年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新年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第3篇:新年习俗作文15篇

新年习俗作文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年习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年习俗作文1

天气愈来愈冷了,空气中也飘起了雪花,每天忙忙碌碌的,一晃竟又到了快过年的时节了。如今年岁大了,过年倒不似从前那么看重,不再像儿时那样期盼过年、喜爱过年了。记得那时还小,跟着母亲回老家过年,我总是开心的。

到三十的下午,我们会跟着外公贴春联,门上、门框上都贴,红通通的、喜气洋洋的。到了晚上,亲戚们都会聚在外公家吃年夜饭,大人、小孩都围着圆桌,其乐融融。然后父亲与姨父们会打点牌,母亲与姨妈们会围在一起揉初一吃的汤圆,而外公总是坐在椅子上看电视。可他总是会打瞌睡,让他去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新年习俗小学作文

新年习俗小学作文

寒假开始了,转眼间就要过年了,大人们都忙忙碌碌的准备年货,而小朋友们也盼望过年。可大家知道过年有哪些习俗吗?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在全国各地,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有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被子等,这种习俗被称为“扫尘”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一幅大红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听说这一习俗从宋代就开始了,一直传到今天。在民间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人们还喜欢在门、墙、窗花等地方倒贴“福”字。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把“福”字倒着贴吗?因为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了”,“福气倒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过年习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新年习俗英语作文

新年习俗英语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年习俗英语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年习俗英语作文1

The Chinese manners is differend from other countries .In China,people first meet to shake hands.When people eat,Besides soup,table all food use chopsticks.Certain foods can move chopsticks eyes.And sometimes the Chin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新年习俗作文500字

新年习俗作文500字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春节都是差不多的,热闹、喜庆而祥和。

春节的前几天,是大人们最忙的时候,张罗这张罗那,但是,却是我们小孩子最憧憬的时候。爸爸妈妈买了许多好吃的,而卧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着春节的到来。

除夕那一天晚上,当然也是我家最开心的时候,全家三口人一齐静静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偶尔外面传来几声鞭炮声,也会觉得特别有趣。电视里搞笑的小品,优美的舞蹈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这笑声伴随着窗外的'鞭炮声,显得气氛愈加欢乐。

终于要正式过年了,拜年就是我们一家首要的任务了。每到一家,我都要说上一句吉祥话,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等,而爸爸妈妈则送上一份拜年时必备的礼品,主人则会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我,这是我最高兴的事了,于是心里盘算着这钱该怎么用,买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新年习俗作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年习俗作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