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地道战有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8 08:04:5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观《地道战》有感

观《地道战》有感

今天我高高兴兴的到政府去观看了《地道战》这部电影,感到无比的兴奋与激动。

《地道战》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有一天,可恶、令人憎恶的小日本鬼子来到了一个村子里,无情地抓了居住在这里的所有村民,只有一位老师、麦包及麦包爷爷和其他几位孩子顺利逃脱。躲在了麦包家里的地道,在这种险恶的地方,鬼子随时都有可能发现他们。但他们还要想尽一切办法营救生命难保的村民们,随后就展开了一场激烈而搞笑的地道战。

电影中的麦包可真是个足智多谋、有胆有识的小伙子呀!在一次次难关里以自己的聪明、勇敢战胜了他们。他们的老师也为这次战胜取得成功做了巨大的贡献,要想,那个跟日本鬼子到山顶的时候自己也是自身难保,却要完成一个非常艰巨,但必须完成的任务。

我们要做个爱祖国、爱人民的好学生。要像电影中的麦包学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退缩,要勇敢的面对一切。

孟塘镇中心学校四年级:黄舒琦

第2篇:观地道战有感

“地道战”观后感

——地道战的利与弊

《地道战》是中国早期电影的代表作,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任旭东担任导演和编剧,于1965年拍摄完成,该片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战争英雄和军事教育内容有机巧妙地融为一体,生动地描述了由隐蔽地道发展成战斗地道再到联防地道这一特殊战场的发展过程,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的瑰丽场景,充满机智的细节构思和昂扬乐观的音乐基调,为影片增添了艺术感染力。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部电影曾被作为“人民战争”教学片。直到今日,50年的时间过去了,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也将该片作为经典回顾影片多次播放,收视率极高,而该片主题曲也作为红色歌曲传唱至今。影片主要讲诉日军侵华时,在1942年的中国冀中平原上,为抵御敌人“杀光、烧光、抢光”的“大扫荡”,高家庄英勇的的男女民兵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沉重打击了敌人的故事,显示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为人民战争拥有的高超智慧所深深折服,但是在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也发现地道战并不像电影中所描述的那样无坚不摧,地道战也有其致命的弱点,下面我就了解到的信息对地道战的利与弊作简要的分析。

地道战的高明之处首先体现在它巧妙地运用了其地理优势,起到了躲避和防御的作用。冀中为平原,从军事角度讲,不易进行躲藏,因为缺乏可以作为掩护的山丘和树木、岩石等,易攻难守。在这样的情况下,地道战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将战场由地上转移到地下,人们在地下铺开纵横交错的地道网,敌人来了我们就组织大家钻到地下躲避,敌人走了我们就又钻出来。即使敌人慢慢发现了地道的秘密,往地道里放水、放毒烟,企图把人民群众困死在地道里,我们也有办法解决,只要多挖两条地道把水引走,或者在地道下安一块挡板,就基本能把不多的毒烟挡在外面,使之不能造成威胁。而且,出于对地下情况的了解和恐惧民

兵的埋伏,敌人也不敢下到地道里面去,就只能在上面干着急,这样一来,地道首先起到了隐蔽和防御的作用。

第二,地道战的灵活性和隐蔽性成为了民兵的坚强堡垒,使得战场被隔开,我方采取打伏击的方式,而敌人却处处受挫。看过地道战的人无不对地道的精妙构造拍手称奇,光是为了隐蔽洞口,我们的民兵就体现出了非一般的智慧。用墙壁、水井、土炕作掩护,为使敌人不敢进入已发现的洞内,在洞口修筑陷阱、安防地雷、插上尖刀、或者挖掘综合交错的棋盘路,让敌人摸不清方向。这样,就把敌人和群众用地道分开来,敌人没法对我们造成打击,而敌在明我在暗,人民群众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冷不丁地,敌人就会被突然从地道中钻出的民兵来个突然袭击,等到敌人缓过神来,民兵早就躲回地道了,对此,鬼子只有恨得咬牙的份儿却无还手的能力。因为是打伏击,所以只要会开枪,只要跑得快,不管妇孺皆能进行战斗,所以,这又无形中增添了我方的优势。纵然是敌人下到地道里来了,我们也不怕,因为敌人对地道的熟悉程度是绝对没有人民群众深的,所以在地道中的行进速度也绝对比不上群众,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顺着地道逃出村子,脱离敌人的包围,等到敌人撤退了,我们再折回,这样一来就有力的保护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第三,地道的连通决定民兵可以快速、安全而有效的将散开的兵力集中然后集中火力歼击敌人,同时又可以迅速分散和躲藏,这样一来,又便于在我方处于劣势的时候撤退以保存实力,减少伤亡。敌人永远不知道对手在哪儿,只能战战兢兢地前进,等着吃暗处的民兵的枪子儿。由此来看,地道战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第四,地道战与地雷战的结合,构成了有力的联防与进攻战争模式,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对平原地区进行严酷的反“大扫荡”斗争起了重大作用,例如,据史料记载,1943年3月,驻灵寿的日伪军200多人包围了正定县高平村。拂晓,敌人开始进攻,群众已进入地道,民兵游记组、爆炸组利用地道工事监视敌人。当敌人进入地雷阵时,先后两次拉响4枚地雷,炸死20多个鬼子,敌人吓得在街上乱跑,又接连爆炸了9个地雷,加上手榴弹和冷枪,打得敌人乱跑乱窜,防不胜防。至中午,敌人伤亡40多人,狼狈逃回据点。

地道战的确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地道战也存在不少的弊端。

第一,地道的挖掘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更何况是结构复杂,机关重重的地道,这无疑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在那样一种情况下,为了保密,地道的挖掘工作只能在晚上秘密的进行。群众白天要进行劳动,晚上还要就着火把挖掘地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干扰了群众的生活。

第二,地道下条件有限,环境恶劣,先不说地道不通风,大量的人的存在情况下有呼吸困难有可能导致窒息死亡,典型的案例就是重庆的防空洞就曾经出现过因人员过多,气流不畅而导致的集体窒息恶性悲剧。再者,地道下也不宜进行任何生产活动,不能烧火做饭,也不能洗衣,就连上厕所也受限制。所以,当地道用于躲避的时候,其实很多情况下是极不便利的,如果是长时间的躲避,那问题就更多了。

地道战的致命弊端也是由其本身决定的,尽管地道可以有很多出口,很多条不同方向的分支,但是,正如我上面提到的,平原少可以作为掩护的设施,再用心掩饰的洞口也有暴露的一天,一旦敌人将所有的出口都找到并堵死,那么,地道就成了一个完全密封的空间。鬼子即使不敢下到地道里,也可以守住洞口,群众在里面无疑就存在饿死的可能,或者鬼子往地道中投方大量毒气,群众也只有死路一条。更危险的是敌人找到一个可以顺利进入的洞口,那么,躲藏在洞里的群众将只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无任何反击能力。史料同样记载:在当时的河北冉庄北潼村,由于洞口暴露,一天之内,竟然有数百名村名惨死在了地道中。北潼村当时已经有了一个长达10余华里的地道网,然而,就是这个地道网却成了日军事实大屠杀的地方。这是自日军扫荡以来发生在地道内的最大一起惨案,当时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机关报详细地报道了这起案件,整个华北为之震动!

由此看来,地道战也并不是十全十美,但是,人民为了抵御外侮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是值得鼓励和学习的,人民武装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是伟大的。

第3篇:观《地道战》有感

观《地道战》有感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庄稼汉,嘿,庄稼汉,武装起来千千万,嘿,武装起来千千万,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英勇顽强神出鬼没,展开了地道战„„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地道战》这部令我感受颇深的电视剧。

1942年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怎样才能应对敌人的“扫荡”?冀中高家庄人民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开展了地道战。

敌人来了!200多个日伪军利用夜色将村庄团团包围。日本鬼子以为偷袭即将成功,便气势汹汹地命令士兵冲入村庄。刚到村边,一阵猛烈地枪声突然打破了夜色的沉寂。密集的子弹和手榴弹从屋上,屋角边和村边像雨点般地落到了日本鬼子中间。但是,日本鬼子又不知道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观地道战有感

观《地道战》有感

“轰轰轰——”,“九.一八事变” 掀起了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的序幕!泱泱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灿灿五千年华夏文明,几万万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的践踏与蹂躏。

但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在处于相对劣势的情况下,抗日军民创造了种种打击侵略者的方法,最痛快人心的,也就是我最喜欢的华北地区军民们就创造的那种保卫家园反击扫荡的新的战斗方法——地道战。

军民们把地道挖向日本主义的心肺——碉堡下面,然后来个突然袭击,把得意洋洋的日本鬼子打的丢盔弃甲,屁滚尿流,从此,草木皆兵,如坐针毡。这就是《地道战》中的一个镜头。每当看到这里,我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又蹦又跳,拍手称快,同时对那些抗战英雄佩服地五体投地,他们以大智大勇,给日本主义一个有力地回击,给我国抗日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观地道战有感

观焦庄户地道战有感

依稀记得小时候跟大人一起看《地道战》场景,总会为劳动人民用智慧把敌人打的落花流水而激动万分,我想那大概就是儿时对爱国之情的浅显认识吧。那时只能通过屏幕来了解人们在地道里救助伤残部队和转移劳苦大众的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对爱国之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对地道战的认识依旧停留在影视层面。直到上了大学,这次老师组织参观焦庄户地道战通过在这里看展览,了解地道战的历史:钻地道、参观抗战民居、看抗战电影,甚至可以亲自打一场“地道战”,真实体验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才真真切切地体会了在地道里穿梭的艰难,才进一步了解到当年光景下,劳动人民是以怎样的心情和毅力,怎样的热忱的爱国救国之情用手中的头一点点的挖掘出可以自由活动的地下“根据地”。它们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敌后根据地人民群众的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观《地道战》有感

观《地道战》有感

看完影片《地道战》后,我深有感触,感到日本侵略军的残道不仁,对日本鬼子的痛恨顿时更深了。

《地道战》讲述了在抗日期间,各地人民团结起来对抗日本鬼子的事。其中冀中人民挖的地道出口有尖刀,只要敌人一不小心,就会掉下陷阱,那他的小命就没了。就算日本鬼子躲过了尖刀,后面还有更厉害的等着他们:在地道里,有一些迷惑洞,只有一条路是对的,其他的都有地雷等着他们。选对了路也过不了“孑口”。“孑口”只容一人通过,只要在后面一个人提着一根棍子,就能把“孑口”守住,敌人休想通过。这样坚固的防守使得敌人无法攻击我们的军队。

接着,敌人想出了自以为巧妙的方法,都被聪明的人民群众巧妙地破解了:敌人放火,人民在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灭火;敌人用毒气攻,人民在“孑口”装上木版,放下来挡住毒气;对付水攻的`方法更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观地道战有感

观《地道战》有感

今天,我观看了老电影《地道战》,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地道创建战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准确地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尔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尔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真是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观地道战有感

《地道战》观后感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当电影里传来坚定、雄壮的旋律,我心中不禁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

《地道战》这部影片讲述了1942~1944年间,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冀中人民团结一心,利用结合了冀中人民智慧与力量的地道战来消灭日本侵略军的故事。面对日本侵略军“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毫不畏惧,利用百里长的地道和冀中人民的智慧、勇敢和力量,把鬼子打得惊慌逃窜、片甲不留。

小小的屏幕牵动着我的心,时而激动紧张、时而放松开怀。印象最深刻的是冀中人民用墙上的小眼儿左打一枪,右放一炮,鬼子们在十字路口窜来跑去,我们捧腹大笑。此刻,我恨不得钻进屏幕,亲手扛起枪,把鬼子打个稀巴烂!百里的地道蜿蜒曲折,埋伏着的神兵充满了智慧。是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观地道战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地道战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