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综合学习五教学设计范文
综合学习五教学设计范文
综合学习五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读背名言警句并会写
过程与方法:在读背的基础上感悟爱国情操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应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
[教学重点]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体会是诗歌名言警句中包含的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我的采蜜集 读读背背
一、课前搜集资料
二、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语句的大体意思,从这些志士对国家利益的重视中可以看出我国仁人志士自古即已国家利益为重。
三、 扩展资料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明清朝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国家天下的兴盛与衰败,是每一个老百姓的责任。这里的“天下”其实在现代即是代表祖国,后来人们也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话,更清楚地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之情和责任感。“匹夫”泛指平民百姓。
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3、利于国着爱之,害于国着恶之
有利于国家利益的人,我们爱戴他,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我们憎恶他。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它的本义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但是,作者在这句话中也同时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5、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
先辈们打下的.江山,一定要守住,哪怕一尺一寸都不能让给别国。
四、读读背背《过零丁洋》
1、译文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2、注解
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3、赏析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4、 扩展链接
引导学生收集积累同主题其他事例和名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 课前准备
1、 搜集节日资料,了解国内传统节日的故事和传说以及习俗
2、 做小调查“你最喜欢的节日”
二、 教学过程
面对越来越多的国外节日的冲击,许多孩子开始盲目追求,倒是很多传统节日被忽略,请大家针对这一想象结合自己做的调查,展开讨论,并各抒己见。
组织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节日,为什么?
第三课时:我的小笔头
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树立民族自豪感,任选一题,完成习作,形式不限。
第2篇:《综合学习五》教学设计范文
《综合学习五》教学设计范文
文本细读:
本次综合学习安排的内容都和本单元的主题有着密切的关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我的采蜜集:
教材提供的是一些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这些成语故事中都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读读背背:
教材提供了几句通俗易懂的古文,而在其中又蕴涵着哲理。
我的好方法:
介绍了背诵课文的几种常见的学习方法。
口语交际:
就“好孩子”的话题进行交流:有人夸过你是好孩子吗?因为什么事情夸你的?你认为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被人夸奖,希望自己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但是,究竟什么样的孩子才会被人夸奖呢?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看似简单的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就不相同。
我的小笔头:
“看图编故事”——长颈鹿和羊争论究竟是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编一则小故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2、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掌握背诵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积累好的背诵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背诵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什么事也得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实现。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与文中成语相关的小故事。
教师准备:搜集与文中成语相关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我的采密集。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过很多的成语,你还记得吗?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板书树上的8个成语,找学生试着说成语故事。
师:听完这些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简单的说一说还知道的课外成语故事,并说一说成语故事所蕴含的寓意。
二、读读背背。
1、引导学生读书文中的几句话。
2、学生试着说一说几句话的意思。
“事不为不成”这一句所蕴涵的道理最为深刻。告诉我们什么事也得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实现。因此,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
3、学生说说学习生活中积累的这样的`句子。
三、我的好方法。
1、师: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的上学期积累了预习与复习的好方法,你还记得吗?
2、师:到了三年级,我们的学习任务加重了,很多优美的语句都要求我们要背诵,通过这些日子的学习,你对背诵有没有好的办法向大家说一说。
学生大多数可能会说书上的,但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着说一说自己的背诵好方法,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
3、师:在学习的其他方面你有好方法吗?向大家说一说。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好孩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用普通话和别人进行交流,能条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讲普通话的习惯,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2、让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培养根据倾听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善于表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养。
2、鼓励学生看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思考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在我眼中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同学们高呼:“想!”)其实,在我眼中你们都是我的好孩子!那么,就请大家想一想有人夸过你是好孩子吗?因为什么事情夸你的?
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际氛围。
二、深入引导,诱发情感。
师:看来,我没有说错,你们都是好孩子。那么,你们认为究竟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吗?有一技之长的孩子算好孩子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说的内容肯定是五花八门的,教师要引导孩子边听边引导。比如:有的同学帮妈妈干活,妈妈夸他爱劳动;有的同学给爷爷倒水,爷爷夸他孝顺懂事;有的同学成绩好,老师夸他爱学习……
三、创意发言,尝试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可先在小组交流,思维和语言的闸门打开以后,在全班交流。教师要真正参与到学生交流中,认真倾听,适时引导,边引导边归纳总结:不同的人评价孩子的标准不一样,要做一个好孩子,就要从各个方面去努力。
四、拓展延伸,尝试沟通
回家和父母交流一下:究竟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在父母眼中你是好孩子吗?如果父母认为你哪儿做的还不够好,请他们指出来,你在和他们谈谈: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五、提出建议,全面发展
和全班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向学校提出一份建议,建议学校设立各种奖项。比如:最佳朗读奖、最佳表演奖、小小书画家、小小收藏家、文明之星、助人之星、劳动之星……
我的小笔头 看图编故事
习作要求:
《综合学习五》中“我的小笔头”的习作要求是这样的:“看图编故事”——长颈鹿和羊争论究竟是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编一则小故事。
教材分析:
教材顺应三年级儿童喜欢编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在编写教材时,安排了想象性习作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教材在插图上还配上了长颈鹿和羊争论的对话。
教学设计思想:
1、使学生进入一种童话故事情境,促使学生进入角色投入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
2、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互相启示,体会到合作在生活和学
《综合学习五》教学设计
习活动中的意义;
3、让孩子们从三年级开始就能感受到写作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乐意学习写作,投入热情去学习写作,进行习作实践;
4、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将绘画、手工设计、游戏性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与写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第一步:实际投入,诱发思考
美术课上,出示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这是在哪里?图中都有谁?(对,是在小树林里的草地上,有小羊和长颈鹿)再想象一下,可能还有什么动物在这里?
让学生自愿结组,小组内每个人选一个喜欢的角色,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头饰。教师指导学生描画小动物图像,然后剪、粘贴、扎制,制作成一个漂亮的头饰。
头饰做好后,让学生把头饰戴在头上,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启发学生想象:你们这几个小动物在这里干什么呢?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第二步:实际表演,投入情感
实践活动课上,把学生带到一片树林里的草地上,让学生在草地上分角色来表演童话故事。每位学生戴好自己的头饰,按照头饰代表的小动物角色,依照教材中提供的对话,想象好故事情节,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演一演小组内商量好的故事。
教师适时提示学生:一定不要脱离开教材所提供的争论对话蕴含的中心意思,整个故事要反映一定的生活哲理。再有,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事先商量好的可能会有所变化,大家商量一下角色的变化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允许进行,大家要细致观察一下:看哪个角色的变化更有趣味?
第三步:演后交流
口语交际课上,班上召开一次“我们的童话故事”信息发布会。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的故事的情节,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看哪个小组的故事最精彩、最有意思,并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然后,请大家思考一下:假设你们小组的故事再修改一下,你认为哪里写得不够生动、不够具体?可以从每个小动物的语言或神态入手。
第四步:撰写剧本
习作课上,布置学生按照交流讨论后的情况和自己的修改设想,撰写一个“故事剧本”,让更多的同学喜欢你的故事,体会故事中的人生哲理!没学过写剧本怎么办?不要着急,很简单,只要写一个故事就行了。你们这些小动物在什么地方?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还有,把小动物们当时的动作、神态,都写出来就更好了。 写好后,自己先读一读,看看自己写得是不是很生动,有没有围绕一个中心来写?有没有反映一定的生活哲理?再请伙伴、老师或家人读一读,看看大家是不是喜欢,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再反复修改。
第五步:“谁喜欢我的剧本?”
撰写完以后,把自己的“剧本”贴在“我们的出版社”里,让喜欢的同学在你的“剧本”上面做一个表示喜欢的记号。如果喜欢的人很少,就去问问同学们,为什么不喜欢?按照他们的意见再修改一下,如何?
如果想让更多的人读到你的“剧本”,从中受到人生的启迪,就发到网上去,或者寄给杂志社的叔叔阿姨、你的知心朋友,让他们和你共同分享你的劳动果实,让更多的人生活的更美好!
第3篇:《综合活动五》教学设计
《综合活动五》教学设计
《综合活动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活动安排了一篇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故事,还安排了与劳动有关的恳谈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有关劳动的问题。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劳动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提前与家长交流,并观察周围的劳动者。课时 2课时 板书设计 综合活动(5) 崂山道士 劳动创造了财富 穿墙术 不劳而获 出才有收获 投机取巧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预习要求利用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二、导入课文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
第4篇:《综合活动五》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回忆童年中的趣事,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2.体会童年金色时光的美好,理解成长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叙述自己或他人的故事。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过去,每个人都有许多难忘的故事,亲人的关爱故乡的月明,儿时的趣事,都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回忆往事,可以使我们重温欢乐,也可以使我们认识生活;可以提醒我们珍惜今天,还可以鞭策我们更加努力地创造明天,让我们来开故事会,讲讲以往的故事吧。板书:故事会。
二、讲述自己的故事
1.小组里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2.推选代表上台讲自己的故事。
3.评价,老师相机指导怎样生动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讲述父辈的故事。
二、和父辈比童年,说说你的感受
三、总结:
往事就像一粒粒珍珠,串起了七色的童年。同学们,让我们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