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元宵节》教案
《元宵节》教案
教学目标:
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口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学习偏旁“方框”。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不脱节,在课文引入上也颇费心思,以激趣为主,让孩子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第一课时效果比较理想,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以外,还带着孩子了解了春联以及元宵的.来历,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
第二课时写字教学显得较为枯燥,孩子都已经对识字、写字的教学过程谙熟于心了,所以在课堂上,气氛不是太活跃,有点呆板,以后要在写字教学这一块儿狠下功夫,力求形式的多样性。
第2篇:元宵节教案
快乐的元宵节
一、认识元宵节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2、知道元宵节有特别的食品-元宵,有赏花灯、看庙会等活动。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活动准备:
花灯图片、庙会视频、元宵图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介绍元宵节。展示花灯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看花灯,是为了庆祝一个节日,你们知道吗?
教师:元宵节不仅有看花灯、猜灯谜这些好玩的活动,还有好吃的食品,猜猜是什么?
教师结合幼儿用书小结:每月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时中国传统的节日。在元宵节这一天,大家要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二、与幼儿讨论已有的过节经验。
三、播放庙会视频,感受节日愉快的氛围。
四、教师告诉幼儿元宵节将一起制作元宵、花灯,让幼儿对节日充满期待。
五、鼓励幼儿与家长过一个有意义的元宵节,并将照片带到学校与小朋友们分享自己的元宵节故事。
二、美味的元宵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2.通过做、画、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活动准备:
面粉、糖、橡皮泥、彩笔等。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指导语: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教师示范,讲述做元宵的过程,并让幼儿先用橡皮泥制作,知道捏、揉的过程。幼儿自愿选择,可分为制作元宵组和绘画元宵组。
3、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元宵的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4.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三、漂亮的花灯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造型、色彩和图案。2.尝试用粘贴、剪、折等多种形式制作花灯,体验制作的乐趣。活动准备:
1.认识元宵节课程中观看花灯的经验。2.制作花灯的材料。活动过程:
1.欣赏、讲述各种各样的花灯。
(1)自由地欣赏与交流。(引导幼儿从名称、形状、颜色和图案上进行欣赏。)(2)部分幼儿在集体中讲述。(3)幼儿自由结伴再次欣赏并讲述。
(4)交流:你还见过哪些美丽的花灯?在哪里见过的?
(5)归纳、整理经验。(花灯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图案,它们也和我们一样,有不同的名字。)2.制作过程:根据幼儿发展水平选择制作花灯的形式,有粘贴花灯、剪花灯和折叠花灯。制作完成后幼儿边欣赏边玩,体验玩灯的乐趣。
活动反思:
今天是正月十五,虽说春节已经走近尾声,却仍然洋溢着浓厚的春节气息和喜洋洋的氛围。而对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对“元宵节”的认识并不深刻。值此佳节,开展主题活动《快乐的元宵节》再适合不过了。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亲身体会节日的快乐氛围。
我班将主题活动分成三个部分:认识元宵节、美味的元宵和漂亮的花灯。小班幼儿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我们结合图片、视频等媒体,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元宵节,并让幼儿结合自己亲身经验说一说感想。制作元宵的过程中,我班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兴趣将制作元宵分成两组,一组用橡皮泥制作元宵,一组以绘画的形式画元宵,最后全体小朋友用真实材料做元宵,整个过程幼儿都很开心,并体验到节日的快乐,有成就感。制作花灯环节,我们也考虑到不同幼儿发展水平有差异,将活动分成三组(粘贴、剪、折),每个幼儿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分组,避免了幼儿由于发展水平不同而导致制作过程失败的状况。每名幼儿都很珍惜自己的作品,同时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但由于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待提高,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性。
第3篇:元宵节教案
元宵节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6.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活动重难点:.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活动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
第4篇:元宵节教案
元宵节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通过学习,了解元宵节的由来的三种说法
2、方法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观看图片,视频增进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了解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由来
2、知道元宵节的其他名称 教学难点
知道元宵节习俗的三种由来并能简单复述 教学模式
整体建构,自主合作探究,和谐教学 教学环节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2.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4.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5.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教学准备
PPT图片
视频 教 学 活 动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月初一的民俗,今天我们学习正月另一个重要的节日——正月十五
同学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吗?
生:元宵节
师:为什么要叫元宵节呢?
生:因为要吃元宵
师:除了吃元宵,元
第5篇:小学元宵节教案
小学元宵节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元宵节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元宵节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及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2、能大胆地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花灯。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带花灯到幼儿园。
2、幼儿画册和元宵节人们进行庆祝活动的图片。
活动重点:
知道元宵节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难点:
幼儿愿意到集体面前并大胆的介绍自己的花灯
审美元素: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节日,在这天里人们一起赏花灯、玩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节日
第6篇:元宵节活动教案
元宵节活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宵节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元宵节活动教案1
主题说明: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①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②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③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④“元
第7篇:《元宵节》教案(15篇)
《元宵节》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教案1
一、设计意图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等活动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福和愿望。《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人手,整合多种活动形式,充分利用社区、家庭、同伴资源,加深幼儿对传统灯节的认识,体验灯节的乐趣。
二、环境与资源
1、教师带幼儿外出参观街上的节日环境,师幼共同收集花灯,布置成“各种各样的花灯展”。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元宵节的风俗活动、传说故事,布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