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
教具学具准备: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
教法学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
1、课前收集李白、杜甫的诗
2、读诗三遍
3、自学生字
4、你弄明白哪些问题?还有什么不懂?
第一课时
课前积累:
展示课前收集的`李白、杜甫的诗,指导背下面的诗: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指名读诗,正音。
3、简介作者,交流收集李白、杜甫的资料。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3、出示古诗注音,读出韵律美。
四、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小组交流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全班交流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生)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远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这里作者用了的修辞手法)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四、巩固练习
1、赏读全诗,闭眼想象画面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象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泄,真让人认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3、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这首诗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七、课堂检测
1、选择正确读音,打√号
日(rìyì)生(shēngsēng)紫(zǐzhǐ)
川(chuāncuān)三(shānsān)尺(chǐcǐ)
山(shānsān)上(shàngsàng)窗(chuāngcuāng)
2、比一比,分别组词语
庐()炉()芦()瀑()爆()暴()
鸣()呜()鸦()
3、结合两首古诗,理解下列词语
遥:川:生:疑:鸣:含:泊:
4、说说古诗的意思。
1、日照香炉生紫烟,
2、疑是银河落九天。
5、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时
预习要求:
1、收集有关杜甫的资料和古诗
2、读诗三遍
3、在明白的问题打对号,不明白的问题打问号。
课前积累:背诵古诗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嘀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默写《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自读古诗,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自读古诗,说说你弄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注意诗的停顿和
重音。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标出作者写了哪些物?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画出描写颜色的词,┈┈画出表示动作的词?━━画出表示数量的词?
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表示动作的词:鸣、上、泊、含。
表示数量的词:两行、一行、千秋、万里。描写景物的有:黄鹂、翠柳、白鹭、西岭、青天、雪、船。
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里自由飞翔)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指名读、范读、齐读)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师点拨: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生:透过窗户看见西岭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到东吴去的客船。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全诗都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西岭、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副完美的画面。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填空
《望庐山瀑布》、《绝句》这两首古诗作者分别是()代伟大诗人()和()。在内容上都侧重于()。并借景()。
《望庐山瀑布》描绘了()的景色。
《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2、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3、参照画出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2篇:《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由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2、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识生字“庐、瀑”,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1)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2)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3)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自由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
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
小朋友们,上节课大家学了什么呢?对,那么和诗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大诗人,人们把他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杜甫的诗《绝句》
二、朗读感悟并识字。
程序基本同上节课。(略为改动:先让学生感悟读,不要看图,通过读诗想象图画,然后再看课本上的图进行品评。)
三、指导书写。
第3篇:《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一)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二)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ú
紫zǐ
川chuān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第4篇: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