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考必考文言文名句
高考必考文言文名句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下面是关于高考必考文言文名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3、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4、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
1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第二册
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26、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兰亭集序》)
28、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惘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29、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潜《归去来兮辞》)
30、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陶潜《归去来兮辞》)
3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潜《归去来兮辞》)
3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陶潜《归去来兮辞》)
3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潜《归去来兮辞》)
3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3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7、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3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0、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4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5、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46、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7、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9、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50、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以上是小编推荐高考必考文言文名句的内容,高考中的“名句名篇”是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华。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是《语文教学大纲》所说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也是涵养学生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提升其审美情趣的必由之路。本考点考查的是识记能力,考查形式是默写。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重视文化积累和语言积累,丰富高中生的人文内涵,提高人文素质。
第2篇:高考文言文名句
高考文言文名句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以下是高考文言文名句,欢迎阅读。
NO1、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NO2、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NO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NO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NO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NO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NO7、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NO8、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
NO9、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NO10、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NO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NO1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NO13、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NO1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NO1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NO16、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NO1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NO18、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NO1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NO20、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NO21、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
NO2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NO2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NO24、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NO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NO26、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NO2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NO2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NO29、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NO30、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NO3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NO3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NO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NO34、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荀悦《申鉴·俗嫌》
NO3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NO36、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NO37、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NO38、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NO39、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NO40、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NO4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NO4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NO4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NO44、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NO4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NO46、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NO47、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NO4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NO4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NO5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NO5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NO5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NO5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NO5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NO55、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NO56、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NO57、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NO5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NO5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NO6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NO6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NO62、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NO6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NO6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NO65、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NO6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NO67、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NO68、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NO69、贫贱之交不可忘。——《后汉书·宋弘列传》
NO70、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NO7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NO7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NO73、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NO7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NO75、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NO76、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NO77、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NO7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NO79、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NO8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第3篇:高考必考的古诗文名句名篇
高考必考的古诗文名句名篇
一、文言文22篇
1.《论语》十则2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
3.《鱼我所欲也》(《孟子》)2
4.《逍遥游》庄子2
5.《劝学》荀子3
6.《曹刿论战》(《左传》)3
7.《出师表》诸葛亮(三国)3
8.《兰亭集序》王羲之(晋)4
9.《桃花源记》陶渊明(晋)4
10.《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晋)5
11.《三峡》郦道元(北魏)5
12.《滕王阁序》王勃(唐)5
13.《师说》韩愈(唐)6
14.《陋室铭》刘禹锡(唐)6
15.《阿房宫赋》杜牧(唐)6
16.《岳阳楼记》范仲淹(宋)7
17.《醉翁亭记》欧阳修(宋)7
18.《六国论》苏洵(宋)8
19.《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8
20.《赤壁赋》苏轼8
21.《爱莲说》周敦颐(宋)9
22.《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宋)9
二、古诗词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