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初中化学《氧气》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合理顺序,学习沿着知识的内在脉络进行学习的初步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
2.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具准备
实验用品:蜡烛、红磷、木炭、硫粉、细铁丝、铝箔集气瓶(内盛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火柴、药匙、镊子、烧杯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游戏: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
(1)它是一种气体,我们每天都接触,它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做保护气,它约占空气体积的78%。
(2)它也是一种气体,我们看不见、抓不着、闻不到,但是谁也离不开它,它约占21%。
叙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讲述]认识物质通常是由表及里,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然后得知该物质的用途。
[播放短片]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示学生捕捉有关氧气物理性质的信息,例如色、味、态、密度、溶解性等
[学生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在101千帕,-183 ℃时变为_________ , -218 ℃时变为________。
[过渡]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演示实验2-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
[提问]
(1)现象(2)结论
[演示实验2-3]硫在氧气中燃烧
[提示]
1.观察要点:(1)硫的颜色、状态;(2)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3)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2.硫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硫
[提问]
(1)现象;(2)结论
[演示实验2-4]铝箔的燃烧
[学生观察]
(1)铝箔的形态 (2)铝箔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提问]
(1)、现象; (2)结论; (3)为什么预先在集气瓶底先放一些细沙?
[议一议]为什么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
[提问]
[过渡]以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研究是否具有普遍性呢?
[学生实验探究]
蜡烛、红磷、木炭、细铁丝与氧气的反应;
填写探究报告。
[小结]通过展示和交流学生的探究报告,小结氧气的化学性质。
[过渡]
[学生介绍氧气的用途](课前查找的资料,文字和图片)
(1)氧气的用途:
(2)液氧炸药:
(3)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
[拓展](学生用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
(1)氧气的兄弟——臭氧
(2)科学家合成新型氧分子
(3)氧气可压缩成红色晶体
[总结]
六、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支持燃烧
② 硫 + 氧气 → 二氧化硫
③ 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
④ 铝 + 氧气 → 氧化铝
⑤ 铁 + 氧气 → 四氧化三铁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二、化合反应: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三、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七、教后反思:
通过上面对氧气课时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出好成绩哦。
第2篇: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棉花、高锰酸钾、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
五、教学过程
一、 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b.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c. 实验步骤:
a).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b). 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c). 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d). 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 收: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离:移离导气管。
g). 熄:熄灭酒精灯
d.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 ————→ 水(H2O) + 氧气(O2)
b. 注意事项:
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1)具体过程
(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六、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加热H2O2 H20 O2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催化剂 K2MnO4 MnO2 O2
二、分解反应
三、工业制氧气
七、教后反思:
八、效果检测:
1、在分析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时,有下列几种判断。请你简要分析正误。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错误,请举出一个否定它的实例。
(1)必须选择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须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须使用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须用排水法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上面对化学制取氧气课时的教案知识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第3篇:初中化学氧气教案
课题2
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掌握某些物质在氧气中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及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并能够区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能力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的概念和判断
3.初步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教学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概念的联
第4篇:氧气教案设计
氧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及对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制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第5篇:初中化学说课氧气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 氧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新课,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化学知识,讲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化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的知识目的: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问题能力.德育目标:通过氧气的制法的性质,对学生进行量变能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第6篇: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氧气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氧气
10 .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新授物质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 :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 、难点 :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化学上要系统
第7篇:人教版初中化学《氧气》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氧气》课件
氧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占地壳质量的48.6%,是丰度最高的.元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初中化学《氧气》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中化学《氧气》课件:
氧气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除了稀有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经过反应产生的化合物(有两种元素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称为氧化物。一般而言,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为碱性。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中剧烈燃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上曾将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发生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氧气具有助燃性,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