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得陇望蜀成语介绍
得陇望蜀成语介绍
得陇望蜀的故事
据《三国演义》记载:三国时期,汉中太守张鲁想自立为“汉宁王”.魏武王曹操知道后,气愤极了,于是领兵四十多万前去征讨。曹操手下谋士、名将不计其数,所以一路上过关斩将,非常顺利地打到了汉中。眼看着城池就要被攻下,但是城中将士万众一心,攻打了很长时间,仍没有成效。
长史荀攸献计:“张鲁手下有一个贪官,名叫杨松,若给予一些金银,再让他为内应,肯定能够把城攻下。”曹操便依计而行,结果真的把张鲁打败了。
打了胜仗后,将士们都很高兴,主簿司马懿献计:“起奏大王,今汉中已平,然尚有刘备、诸葛亮虎居两川,倘领兵来犯,吾势危矣。今我军心正齐、锐气正胜,不若趁两川民心未稳,领我得胜之兵讨之,一举可定也。此计甚妙,唯大王察之。”曹操说:“卿此言差矣,刘备雄才,诸葛亮之智,兼有两川之地,民心已服,羽翼已成矣,急切不可下。再者,西蜀之路崎岖不平,若胜则可,若败,吾军一无可逃矣!”顿了一下又说道:“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此外,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中也有一段关于得陇望蜀的记载:刘秀打败了王莽,便自立为皇帝。当时,大将军岑彭曾领兵跟随刘秀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很得刘秀的赏识。
刘秀控制了东部地区以后,又转向西进军,并封岑彭为将军。岑彭随刘秀不久攻下了天水,又与偏将军吴汉把隗嚣围在西城。公孙述听说隗嚣被岑彭和吴汉围困,马上派大将李育前去援救。当时公孙述的军队驻守在上圭(guǐ),刘秀因为有事,就派盖延和耿龠(yuè)留下来包围上圭,自己要回洛阳一趟。出发前,刘秀给岑彭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你等到西城和上圭两处攻下来以后,就可以率领军队去攻打四川。”刘秀向西进军,目的在于平定陇、蜀二地,以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不久,隗嚣和公孙述都被消灭了,刘秀统一全国的目标终于实现了。
——《后汉书·岑彭传》
【求解驿站】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
【活学活用】这个可恶的九品芝麻官,霸占了李爷爷的田地,~,又要抢掠王爷爷的闺女。
【妙语点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因为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掉了。
这就是人的贪欲。有人说,“得陇望蜀”是人的天性。这种看法貌似无可挑剔,但为人处事过程中,倘若总是一味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不知满足,那么,到头来只会被权力弄得疲惫不堪。知足者,常乐也。浮躁和贪婪最终只会迎来苦海无边的人生。
【近义】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欲壑难填【反义】知足常乐
三国其它成语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第2篇:得陇望蜀成语
得陇望蜀成语
得陇望蜀成语1
【成语】:得陇望蜀
【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
【简拼】:dlws
【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出处】:《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示例】: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 《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
【近义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反义词】: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人贪心不足
得陇望蜀 成语接龙
【顺接】:蜀得其龙 蜀日越雪 蜀殿琼人 蜀犬吠日 蜀相军营 蜀贾卖药 蜀都海棠 蜀鄙二僧
【顺接】:得陇望蜀 获陇望蜀 乐不思蜀
【逆接】:安闲自得 昂然自得 遨翔自得 不可多得 超然自得 楚弓复得 楚弓楚得 唾手可得
【逆接】:得一元宝 得一望十 得不偿丧 得不偿失 得不补失 得不酬失 得之若惊 得人为枭
得陇望蜀成语2
成语名称:得陇望蜀
成语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贪心不足。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连动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陇:在今甘肃东部;望:期望;蜀:在四川中西部。比喻贪心不足。
成语来源:汉·刘珍《东观汉记·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成语造句: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二章:“糟老头子,好不识进退,得陇望蜀。”
得陇望蜀的成语故事
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邦(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既是褒义词,又是贬义词。
得字开头的成语
得意忘形 得陇望蜀 得心应手
包含有得字的成语
马上得天 拼得工夫 愚者千虑 自以为得 鹬蚌相持 鹬蚌相持 鹬蚌相争 如鱼得水 不探虎穴 矢在弦上
得陇望蜀成语3
成语得陇望蜀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岑彭传》。
岑彭,字君然。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他在家乡棘阳当县官。不久,刘玄和他的族弟刘秀,联合并利用各路农民起义部队,在昆阳一带,把王莽军彻底打垮,恢复了汉朝的统治,刘玄因此称为汉更始帝。汉军进攻棘阳的时候,岑彭率众投降了刘玄,后来又转到了刘秀的部下。
刘秀在平定了河南,立下了基础以后,接着就占领河北,出击山东,翻脸镇压农民起义。在这一时期,岑彭为刘秀出了很大的力,立了不小的功,颇得刘秀的赏识。同时,刘秀的势力也因此比刘玄大得多了,刘秀便自立为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刘秀控制了东部地区以后,又转身向西进军。这时,岑彭担任了大将军的职务,随刘秀先攻下了天水,又和偏将军吴汉把隗嚣围在西城。隗嚣在王莽时曾占据陇西,后来投降更始帝刘玄,随即又表示愿意归附光武帝刘秀,并为刘秀在镇压农民部队赤眉军的战争中效劳。可是接着又叛离刘秀,跟公孙述勾搭上了。公孙述从王莽时起,在蜀地宣布独立,自称蜀王,以成都为国都,拥兵数十万,势力不小。刘秀的向西进军,目的就在于平定陇、蜀二地,以完成全国统。刘秀的这个目的不久就全部达到,隗嚣和公孙述都被消灭了。
当岑彭和吴汉的军队围困两城的隗嚣时,刘秀因事要先回洛阳。临行,曾写了一封信给岑彭,信上说:攻克西城以后,须立即南攻四川;“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又望蜀。”
得陇望蜀成语4
【出处】
《后汉书》。
岑彭是西汉末年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王莽篡权时,他在家乡当县官。当刘秀领导的起义军攻克棘阳时,他就参加了刘秀的起义军。岑彭很会打仗,不仅作战勇敢,而且会用计谋,每战必胜,攻占了很多地方,为刘秀立下了汗马功劳,颇受刘秀赏识。
刘秀在控制了东部地区后,就封岑彭为大将军,跟他一起率军向西进发。当时,占据西部的是隗嚣的军队。隗嚣在王莽在位时曾占据陇西,后来投降了刘秀,并为刘秀立过战功。但是,他不甘心屈居刘秀之下,就与盘踞蜀地的`公孙述暗中勾结,不久公开背叛了刘秀。刘秀这次西进的目的,就是要平定陇、蜀二地,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刘秀和岑彭率大军攻克了天水后,在西城把隗嚣的军队围住了。
刘秀见已经胜券在握,就打算留下岑彭完成平定陇、蜀的任务,自己先回洛阳去。因为他很担心洛阳有人趁他不在时篡夺大权。
刘秀回洛阳以后,又恐岑彭不积极进攻,就下了一道诏书给他,命令他:“西城攻克后,你可派兵去攻打蜀地。人都是不知足的,既已平定了陇地,还想得到蜀地(既平陇,复望蜀)。”
岑彭得到刘秀的诏书之后,就加紧攻城。西城城墙高大坚固,难攻易守。岑彭就用灌水的方法攻城。
可是水深还不到一丈时,蜀国的援兵就赶到这里,将隗嚣救走了。岑彭的军队因粮草不足,只好撤回洛阳了。
之后,岑彭再一次率兵西进,终于平定了陇、蜀两地。
释义
得到了陇这个地方,还想要蜀这个地方。现在比喻贪心不足。
得陇望蜀成语5
【注音】dé lǒng wàng shǔ
【典故】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后汉书·岑彭传》
【释义】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贪心不足
【结构】连动式
【近义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相反词】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
【押韵词】内忧外侮、出林乳虎、碎身粉骨、伶仃孤苦、千里投名,万里投主、斫琱为朴、铭肤镂骨、与草木同腐、渔阳鞞鼓、杯弓市虎、......
【年代】古代
【灯谜】到了甘肃向往四川
【歇后语】刘秀收隗嚣
【成语故事】刘秀当了皇帝后,西部巴蜀蜀王公孙述及陇西的隗嚣对东汉的威胁很大,光武帝建武八年,刘秀亲率大军讨伐隗嚣,隗嚣大败逃西域。刘秀命令大将实施他的得陇望蜀的计划,继而进攻巴蜀,势如破竹,消灭了蜀王,使巴蜀归汉
【示例】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 《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
第3篇:得陇望蜀成语故事
得陇望蜀成语故事
得陇望蜀成语故事1
成语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小编收集了关于得陇望蜀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成语】: 得陇望蜀
【拼音】: dé lǒng wàng shǔ
【解释】: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成语故事】:
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这个成语比喻
第4篇:得陇望蜀典故
得陇望蜀典故
得陇望蜀: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得陇望蜀典故,欢迎阅读。
得陇望蜀
【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示例】: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
◎《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得陇望蜀典故故事
刘秀称帝不久,赤眉军与更始政权发生火并。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刘秀击败、招降了赤眉军,又展开了统一关东地区的征战。至建武六年终于踏平中原,收复了关东地区,又开始把军事锋芒
第5篇:使用得陇望蜀造句
使用得陇望蜀造句
1、人如果慾望无穷,时刻计较,得陇望蜀,生活一定很痛苦。
2、人家已尽了最大心力帮忙了,我们不好得陇望蜀,再提出别的要求。
3、他们得陇望蜀,永远无法使他们心满意足。
4、他刚获升迁,位高权重,但却想全权在握,得陇望蜀,真不知足!
5、这个恶霸占了王家的宅子以后,又得陇望蜀地想占有王家的`田产。
6、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
7、你今天能有这份工作理当知足,不要得陇望蜀,太贪心了。
8、一个人在一生内做好一件事已经足以自豪,得陇望蜀诚属不智。
9、才分给你糖,你就想着要饼乾,真是得陇望蜀,人心不足啊!
10、是输了想翻本,赢了想得陇望蜀,于是越陷越深。
11、许多人对名利总不知足,常常得陇望蜀,贪得无厌。
12、中高级车市场,关于外乡品牌而言,简直是一个禁区,此无消费者看法的成
第6篇:得陇望蜀的成语故事
得陇望蜀的成语故事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成语故事及解释,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
【汉字书写】: 得陇望蜀
【汉语注音】: dé lǒng wàng shǔ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成语语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指人贪心不足;可活用作“得陇又望蜀”。
【得陇望蜀的意思】: 陇:地名,甘肃东部一带;蜀:地名,四川中西部;得到陇地又还想得到蜀地。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得陇望蜀的近义词】: 贪得无厌、得寸进尺、欲壑难填、贪心不足;
【得陇望蜀的反义词】: 知足常乐、称心如意、适可而止、心满意足、知足不辱、如愿以偿;
【得陇望蜀的故事】
东汉时期,岑彭是刘秀手下的一员赫赫有名的大将,他有勇有谋,是个才
第7篇:得陇望蜀的哲理故事
得陇望蜀的哲理故事
导语:知足,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它可以让你年轻,也可以让你幸福,更重要的是,能让你心胸宽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则哲理故事,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得陇望蜀的哲理故事
三国时,汉中太守张鲁想自立为“汉中王”。
魏武王曹操知道后,非常气愤,于是率兵四十多万征讨,曹操手下谋士、名将不计其数,所以一路上过关斩将,非常顺利地打到汉中。
眼看着城池就要被攻下,但是城中将士万众一心,攻打了很长时间,仍没有成效。
长史荀攸献计:“张鲁手下有一个贪官,名叫杨松,若给予一些金银,再让他为内应,肯定能够把城攻下。”
曹操便依计而行,结果真的把张鲁打败了。将士们都很高兴,主簿司马懿献计:“起奏陛下,今汉中已平,然尚有刘备、诸葛亮虎踞两川,倘领兵来犯,吾势危矣。今我军心正齐,锐气正盛,不若趁两川民心未稳,领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