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写作于我散文
写作于我散文
读初中时语文老师对我说“写文章要有感而发。不要以为你一本正经地坐在凳子上,铺上稿纸,咬着铅笔就能写出好文章来了。”
这段话一直记在心里,还撂下了后遗症。原本想写东西的,一坐下来,拿出纸时脑子还记得要写什么内容的,可一提笔刚涂上题目,坏了,跑了,佳句失踪了。于是只得罢手。因此,时至今日,腹稿是要打无数次的,一直到几乎有把握了,才敢动手。看来笨蛋与天才真的是天壤之别。
笨蛋的我脑子确实不活络。有句话叫作“天下文章一大抄”,而今有了电脑更是如虎添翼,比以前剪刀、浆糊方便了“佼佼乖”,可我依然没有搞懂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文章绚丽优美,主题深刻高尚。或者学学“编”几本时髦的畅想书,赚得个衣钵满满、口袋鼓鼓、黄金大大的。俗话说“天有多大心就有多大。”只可惜我是兔子的.胆,既红着眼睛馋又尾巴忒短,所以也就长不了了。老是颤颤兢兢地生怕与人结上梁子,被告上法庭。其实,如果能有这样的荣幸也会衣钵满盆名利双全的,可悲的就是连这样的胆量都没有。
然而,生来就生活在斗室之间,又如井底之蛙般的孤陋寡闻,再加上还没有闭门造车的天赋,所以写作于我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愿太白先生不要爬起来与我较劲。)因此是“硬装斧头柄”。有人会说了,又没有人硬要你“装斧头柄”,实话实说就是我没有其他的本领,比如官当不来,生意赚不了,手艺又没学,更可气的就是手无缚鸡之力,连当个苦力都不够资格。此外,小时侯在黄纸堆里读了几本破书,居然发现玩笔的人也有这些“毛病”,于是乎也就“较劲”上了,并自以为是把自己当作了了块“料子”。现今发觉不是这块料子已是晚了,也就只能“戒戒厌气”、“度度辰光”了。
王勃七岁成名,子建七步成诗,于我是羡慕得了不得。而今又有小学生创作演义之类的江湖作品更是叫我无地自容。想来金庸先生也是自愧不如的,真不知老江湖碰上小江湖是否会“两眼泪汪汪”。特别感到伤悲的是“爷娘”竟然没有为我身体上安装一些特殊的零件,否则也能有灵感和联想的,搞个日记之类的一定也能风靡全球的。
现在回想老师说的话也有问题,有些时候光有感而发是不行的,就在于出版者是要讲经济效益的。谁家出版社会出一本还没上市就有收购站的人上门的书呢?旧书摊上有名有姓的书是论斤秤的,又有多少化作了浆泥再生产了,……我书架子上大多就是此类“便宜货”,就在于它们没有经济的价值。
勤奋有时候也是不管用的,在于你是很勤奋的了,但在于读者一看你的东西是老货不新鲜,不够味,倘使买了本长篇翻到第七页还没有货色,骂个“山门”是小事体,告你赔偿精神、时间损失费再口水一淹保管终身翻不了身。啥人叫你蛮卖力却是在“沽名钓誉”呢,如果你不勤奋而“十年一把辛酸泪”就没啥事体了。
所以写作于我是“戒戒厌气”,这样隔三叉五地涂几笔,既可消磨日脚,又可发“幽古之情”,再顺便发发牢骚,真是“烧香望菩萨,一自二便当”的快乐事,当然袋子里还得有几张人民币,不至于烧了香而饿死了施主。
第2篇:散文写作
散文写作
艺考中“散文写作”的考查标准
1、写作能力,即文字功底。
2、讲故事的能力,通过考生散文写作的考试,考查考生对生活中经历的事件的发掘、组织和结构的能力。
3、对生活的观察、感悟能力,特别是视觉感受能力。
艺考中“散文”文体
艺考中的散文与中学讲授的散文是不同的,中学讲授的“匆匆”“春”等都是抒情散文。老师强调的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原则。
艺考的散文写作要求的是叙事散文。它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1、必须有“事件”在里面,或者必须有事件的“片段”在其中。
“事件”是构成叙事散文的主体,光有“事件”还不够,还必须是“故事”。“故事”与是“事件”区别在于:故事必须是触及人的心灵和情感的,并且能够有一定主题的事件。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能构成故事。
2、必须是真实的故事。
这就与小说等虚构体裁区别开来。真实性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者是亲眼目睹,亲耳所闻。比如《背影》、《小橘灯》。
故事可以是一个片段,或者由一连串几个记忆事件小片段构成。
这些片段可以是关于一个人的,也可以是关于许多人的。
有时不是由一个事件的线索来勾连,而是一个主题来联结,或者是由某种情绪联结成的。
3、必须有一定的情节性。
一篇优秀的散文要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1、由一个或者几个故事片段构成,具备引人入胜的特点。
2、有感人的情节、内容,即它必须令人感动。
3、丰富的细节、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物内心的揭示等。
4、具有一定的可视性。也就是尽可能有一定的“画面感”。所谓“画面感”就是你的文字描述具备一定的可视的内容。读者通过你的描写,可以建立起人物的形象、场面、气氛。
散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需多观察、多练笔。
考生普遍感觉到没有内容可以写,所以建议平时多注意对生活的积累,通过最细致的观察,重新认识伸过,感受生活,从最普通的凡人琐事中去寻找、去发现。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练习:
1、人物练习
从身边的人开始观察。
注意观察人在各种情况下眼睛、手、脸部变化。注意各种人物在情绪比较激动或比较低落情形下习惯性动作和反应。
2、静物练习
从一个静态的物品里,你要看出时间感、色彩的层次感等。从一个最普通的物品上,发现时光的烙印。如家里的门、窗、桌子,发现这些物品上面发生的细微变化。
3、场景的观察练习
公交站台、公园一角、小路、网吧、教室等。这些地方与哪些人群会联系在一起。在这里的人都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来到这里。这些地方和其他场所气氛有什么不同。
4、自然界重要自然现象的观察练习
注意自然现象带来哪些不同的感受。考生要多体会。
5、情感表达练习
情感与温度。比如,你在清晨阳光升起时,你的心情。在黄昏的时刻,天空、大地给你的感受;这些时刻都需要体验。
6、色彩的观察
如通过不同颜色的服饰来表达一个人内心的心情。
7、环境与人的心情关系观察
如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他的行为会发生一个变化,随着人物的情绪变化,在人物眼里的景和物也要发生变化。
散文写作是个基本功,以上是这些年指导学生备考的经验,希望每一个考生能够打好基础,考试的问题也就得到解决了。
散文写作练习题:
第一场雪春雨
童年往事回忆
母校纪事开学第一天
放学路上我的同桌
难忘的一课除夕之夜
彩虹窗
网雨
大雾门前的河流
一封迟到的信短信
呼叫转移网友
相逢半张照片
老电影笔记本
一张电影票一场难忘的比赛
我最爱的人桥
风最美丽的旅行
水远方
第3篇:散文写作
散文写作知识
一、什么是散文
灵活地抒写经历中的见闻感受的精悍的文章,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受。典型的散文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形式上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体;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从侧面暗示,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和侧重点的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记写、刻画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他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细致的刻画人物,也不讲究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有的侧重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他们不是纯客观地描述,而是将
第4篇:散文写作指点
散文写作指点
【篇一:主要特点】
第一,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还有,可以运用排比、夸张、对比等手法。但是,不要过于注重辞藻华丽,过于言过于实。
第二,散文需要形散神不散,那么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有线索,有主线,围绕主线展开联想,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第三,构思精巧。好的构思才能使文章吸引人,才可以以质取胜。
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
第5篇:论写作散文
论写作散文
写作始终是在揭示自己内心的隐秘,不然,活着就太累了。有些东西需要人带进坟墓,永远都不要他人知晓,但写作却可以让它们“正当的”表达出来。这些内心的隐秘可能极其美好,也可能极其龌龊,但只要写作者把这些东西诚实的表达出来,就都变成了美。
不要让功利性的期待成为自己写作的负担,可以把生命投入到写作中,但要绝对剔除写作的功利性期待,让自己的写作保有必要的纯净。写作是与自我生命的对话;是绝对孤独的生命面对无际荒漠的一次冒险;是在“无”中攫取“有”;不存在中攫取存在。当然,你也可以有“功利”,那就是,让你的写作在更多的生命那里激起回声。不是肤浅的鼓噪,而是灵魂深处的共鸣。写作是与世界沟通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把自己的生命发现与他人分享的一次努力,写作需要他人的“在场”。
有很多人在写与自我的生命无关的东西
第6篇:叙事散文写作
叙事散文写作
一. 什么是叙事散文
就是指以些人、记事为主要内容,以塑造人物和表达情感为目的的散文。叙事散文在形式上和一般散文一样,具备灵活自由,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是在内容上,它强调通过对具体事件的记叙与描写来刻画人物,抒发作者情感,表达作者思想。
比较灵活,不像小说那样有严密的故事逻辑,可有叙有议,可以有比较大的时空跨越性与内在描述空间,当然所描写的人物可以使性格片段的展现。
叙事散文一般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者亲眼所睹之事,或者是间接了解的事情,总之是客观存在的实有的事情,是非虚构性的。叙事散文可以展现人物比较完整的性格,也可以选取人物性格的局部和侧面,加以描绘。不要求事件的完整,可以逻辑清晰地叙述一个事件,也可以只采取事件的局部场面,或者某个细节,线索单纯,情节比较简单。在叙述的角度和方法上,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