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说明文说明方法举隅(网友来稿)
刘旭龙
牐犚写好一篇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条理清楚,言而有序地进行说明。而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现特介绍如下几种说明方法。
牐牼倮说明法。举一些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能够反映事物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此法细分还有三种类型:一是假设举例。例如,《语言的演变》一文假设孔子与颜回子路谈话,朱熹闯进去完全听不懂,就从语言具有时代特征来说明语言的演变,既明确,又有趣。二是典型举例。仍以上文为例。文章第一部分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举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例,由于富于代表性,容量大,因而说明问题非常充分。三是列举(也称泛举)。《语言的演变》第三部分用形声法说明汉字无论声母、韵母、声调等都已有很大的变化时,就列举了“江”等10个例子,非常明确,达到了充分说明的效果。
牐犑字说明法。这是一种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某些特征的方法。凡是介绍建筑物等方面的说明文字大多采用这种方法。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用“76米”、“60米”、“33米”“86000立方米”分别说明了人民大会堂的宽度、深度、中部的高度和体积。
牐牱掷嗨得鞣ā>褪歉据事物的形状、性质、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它分成若干类,然后逐一说明的方法。例如,《杨树》一文按植物分类学介绍杨树,把它分为白杨派、黑杨派、青杨派、胡杨派、大叶派等五大派,这样说明,清楚地区别了杨树的种类。
牐牨扔魉得鞣āMü打比方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使文章的语言形象、生动。例如,《荔枝图序》一文连用了10个比喻,形象具体,简练明白地说明了荔枝的形、色、味。
牐犕急硭得鞣āS行┦挛锏乃得鳎在用文字和数字等都不容易时,用图表来帮助说明复杂的事物或事理的方法。例如,《统筹方法》一文用三幅“箭头图”来辅助文字说明,直观性强,易于让读者迅速地把握文章说明事物的特点。
牐牨冉纤得鞣āU馐且恢滞ü与另一种事物的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的方法。例如,《语言的演变》全文三个部分都运用了这一方法,因为文章说明语言的演变,必须用古与今做比较,无论语汇、语法、语言,都需要这样。不言而喻,这就突出地说明它们的根本区别,给读者明晰的感觉。
牐犆栊此得鞣ā<赐ü具体描述现象、状态、变化过程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云赋》一文作者就具体描写了云层的千变万化,充分表明了景物(云)独具的风貌,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描写就突出地表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牐犚用说明法。引用一些有关的资料,包括古代诗文、文献资料、谚语等。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就有10多处引用,这样旁征博引,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分,可读性强。
牐犗露ㄒ逅得鞣āT谒得魇挛锏拿称(或概念)时常用这种方法。例如,《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一文便多次采用下定义,分别对“目录”和“目录学”进行了比较简明、准确的说明,突出了各自的本质特征,给读者一个准确的概念。
牐犜谒得魇挛锸保人们常常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例如,《语言的演变》一文就综合运用了分类、举例、比较、引用等几种说明方法,准确而全面地说明了语言的演变这一重大问题。
我的网站:http://liulaowu.16789.net
我的博客:http://liuxulong.blog.5d.cn
我的文集:http://www.hongxiu.com/grzl/index.asp?id=351703&zz
作者邮箱: liuxulong998@163.com
第2篇:名人读书方法举隅
名人读书方法举隅
作者:刘旭龙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8-11-26 9:15:26
俗话说得好:一窍不得,多走几百。这充分说明方法很重要。方法对一件事情的成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要想迅速提高阅读效果,就要注意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家、哲学家等都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做法,很值得我们仿效。为了使大家在阅读时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我搜寻整理,归纳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就介绍给大家。
一、鲁迅读书五法
1、多翻法(也叫“随便翻翻”)。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翻一遍目录,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这样可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同时,还可以有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等诸多好处。
2、跳读法。鲁迅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此法可节省阅读时间,提高效率。
3、设问法。这就是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结构和内容后,提出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再细读全书,达到融会贯通。
4、“五到法”。所谓“五到”就是:心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口到,开口读书,读出声来;眼到,仔细浏览,目光专注;手到,边做笔记(正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脑到,善于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
5、立体法。鲁迅说:“倘要看文艺作品,则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著作派自己爱看,然后再看这一个作者的专集,再然后从文学史上看看他在史的位置;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两本这个人的传记,那既可以大略了解了。”此法,既有一般的泛读,又有重点的“深掘”;既有横断面又有纵剖面。这样就有利于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的组成。
二、茅盾“三遍”读书法
“三遍”就是:第一遍求得初步印象;第二遍品味作品的好处;第三遍吸收各种精华。
茅盾在1942年时曾经总结他的“三遍读书法”。他说,读书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读完,这就好比坐飞机鸟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读,“细嚼慢咽”,注意各章各节各段结构;第三遍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
这一方法归纳起来就是:鸟瞰式——精读式——消化式。
三、朱熹“二十四字”读书法
宋朝大学者朱熹非常注重读书治学的方法,他的读书方法可以用六句话、二十四个字加以概括,那就是:
1、循序渐进。指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水平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朱熹语类》卷八)
2、熟读精思。指读书要遵循记忆与思维结合的原则。熟读,就是要“使一书痛透烂熟,都无记不起处”(《文集?答张元得》)“使其言借若出于吾之口”。精思,就是要“看得是了,未可便说到是,更须反复玩味”,“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朱子语类》卷十)
3、虚心涵咏。指读书要自细,反复琢磨,反复体会。
4、切己体察。指读书要依靠自己的努力,重视书外的功夫,所谓“功夫在诗外”。朱熹说:“入道之门,是将自己身入那个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与己为一。”达到“忘我”的境界。
5、紧着用力。读书是件苦差事,只有抖擞精神,下苦功夫,花大气力,才能使“读书苦”变为“读书乐”。
6、居敬持志。读书要有专静纯一的心境和坚定久远的志向,切忌“浮躁”“坐立不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朱喜说:“今日学者不长进,只是心不在焉。”(《朱子语类》卷一0四)
四、读书三字快:精、博、通
精:如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读书方面能做到这一点。我们读了他们的读书杂文和经传释词,就能知道他们父子读书之精。
博:如清代学者赵翼和俞越,他们无书不读,见闻之广,知识之博,从他们作品中就可以看出。
通:如清代学者章学诚,读书精不及王氏父子,博不及赵、俞二人,但他能融会贯通,卒成大学者。他的“文史通义”可印证这点
第3篇:作文立意方法举隅(教师用)
作文立意方法举隅
“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选择都要围绕“意”进行,也就是说都围绕“中心思想”来展开,因此意即“主题”,“立意”即“确定主题”。在议论文中,一般称中心论点;在记叙文中往往称中心思想;而在小说诗歌中又称为主题主旨。还要特别指出的是,“立意”中的“意”不可狭义地理解为“思想”,它还可以指一篇文章的情绪或心境(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或表现为一种“理”或“趣”(如周瘦鹃《杜鹃枝上杜鹃啼》),一种美。
一、作文立意常见误区
误区之一:局限于自我经历、体验,写作时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由小学而初中而高中的生活琐屑津津乐道,表现出低幼化倾向;
误区之二:思想僵滞,不能进行辩证思维,绝对化,讲蛮话,以偏概全,强调一点,不计其余;
误区之三:夜郎自大,自以为是,陈词滥调,老调重弹
第4篇:初中话题作文审题方法举隅
话题作文审题方法举隅
审题是考试作文的最基础性的工作之一。话题作文的命题者在出题时常常运用宏博思维,使拟出的话题大而化之,范围非常宽泛,意义也比较抽象,这就要求应试者审题时有一个“化大为小,化意为象”的过程,运用精细思维,对话题进行限制、切分、细化等技术处理,点燃思想火花,拓展审题思路,然后从一个较细的角度切入,拟出题目,开始作文。那么话题作文审题时如何“化大为小,化意为象”呢?下列方法不妨一试。
1.分类
分类是区分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一个概念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每一标准可分成若干大类,同一大类又可分成若干小类,逐层划分,概念的外延越小,则概念的内涵越丰富,这种外延和内涵的反变关系为概念型的话题审题细化提供了可能。
如以“美”为话题作文,审题时,对“美”进行分类处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什么是美
第5篇:说明文说明方法
说明文说明方法
说明文是属于文章体裁的一种,与记叙文、议论文相比较,它有着自己的文体特征。说明文主要是给人以认识的一种文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明文说明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说明文说明方法:
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
第6篇:说明文说明方法
说明文知识点
1、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和事理进行解说和阐释的一种文体.(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
2、分类:
事物性说明文: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进行说明的文章。事理性说明文:对事物的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进行说明的文章。
3、说明对象及特征:
根据说明文的分类把握说明对象:
事物性说明文,主要看文章标题,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说明对象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
事理性说明文:要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形成一个对象加内容的短语“介绍了„„的„„”来表述,这样就要求我们把握事物的特征---说明的要点。
4、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介绍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