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了解我们老师说课稿
了解我们老师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自江苏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换个眼光看老师》的第一框题。
“换个眼光看老师”位于课程标准中的第二大板块——“我与他人的关系”。本课不仅是该单元前两课的拓展与延伸,同时也为下面两个框题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更加充分、全面的了解教师,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从而进一步增进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尽可能通过有效的方式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与老师交往的能力,如学会换位思考等。
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知道教师的工作是特殊的、艰辛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从而更好的在日常的学习中了解教师、理解教师,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
教师工作最大的特点在于每天和学生交往,其交往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兴趣爱好、气质修养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说学情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与帮助,而教师则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相处时间最长的角色,深刻的了解教师及其工作特点,不仅可以增进师生情感,更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在活动中感悟和体验,使学生加深对教师的了解度。
三、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教学法。
2、启发式教学。
(二)学法
1、合作学习法。
2、自我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板块式教学,即三大板块:“关注老师”、 “体验老师”、“感悟老师”。同时努力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保持课堂氛围活跃而不混乱。
诵读短诗“风在水上写诗,云在天空写诗,灯在书上写诗,老师在黑板上写诗。”(课本第63页)并让学生思考“教师”这一称谓的由来。
诗歌导入
活动一: 分组讨论。找几个组的代表发言,描述自己老师一天的工作生活。从老师所做的工作中我们知道教师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活动二:组织对话。根据我们这么多年来与老师的交往,请你谈谈你认为教师工作有哪些特点。(从工作对象、工作时间等方面认识)
关注老师
分组表演。让学生自己扮演老师与学生的角色,表演一段你认为平时可能发生的场景。
体验老师
活动一:自由发挥。让学生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的每一位任课老师。
活动二:分组演讲:我最喜欢的老师是____,因为……
感悟老师
课堂小结部分让学生自由完成,既可帮助学生巩固本课的知识,又可培养其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课后作业:
1、每个人将你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写在纸上,下节课进行交流。
2、预习下一框题
总结讲演
1、教师工作的内容
2、教师工作的特点
3、教师的多重角色
设计意图:
1、简明扼要
2.突出重点
第2篇:《了解我们的学校》说课稿
《了解我们的学校》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了解我们的学校》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小学生的品德养成和社会性发展教育第一步,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具有基础性地位。
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生活性、活动性、主体性和开放性。
一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把“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作为幼小衔接阶段教学的第一要求。而《了解我们的学校》这一课就为学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熟悉学校生活提供了文本,为日后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作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根据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喜欢学校,培养热爱校园的思想感情,增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感受学校,了解学校,体会上学是快乐有趣的事。
3、热爱学习,争做“今天我以冠华为荣,明天冠华以我为荣”的学生。
(三)教学重难点和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对校园的认识,激发爱校之情。
而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从情感体验内化成行为和习惯,争做“今天我以冠华为荣,明天冠华以我为荣”的学生。
围绕上述教学目标,本说课始终贯彻的设计理念是:“以学校资源为基础,主题景点为先导,自主活动为载体,情感体验为主线,行为内化为目标。”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新课程要求老师应当成为学生开展学习生活的引领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
本课采用了游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
1、游戏教学法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游戏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形式,本课我设计了“猜地点”、“拼一拼”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对校园也有了整体的认知。
2、情景教学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校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狮岭镇皮革皮具文化、盘古文化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不仅使学生了解学校的特色,而且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直接,更为形象。
(二)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导参与,乐于探究,重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如下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给全体学生提供了可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参与竞争意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2、表演展示学习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的是寓教于乐。因而,在教学本课时,通过展示他们的作品、情景模拟的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遵照品德学科的有效教学模式:“感知——悟理——习得——践行”,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分享喜悦,激发兴趣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玩“猜猜这是哪”的游戏,把学生最熟悉的教室首先展现在他们眼前。接着,从教室慢慢扩大到其它专用场室。让学生熟悉这些场室的地点以及功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建立起对自己所在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接着,小导游介绍学校的活动场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随机引出:“校园设施真多,环境真美,是学习活动的好场所”。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让学生不再成为被动受教育者,而是教学活动完成的主动者,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结合校情,了解学校。
结合校情,我利用学校皮具皮革、盘古文化的资源,有机地整合课程资源。
“拼一拼”:结合爸爸妈妈职业,用从家里带来的皮料拼校徽,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边拼边把发现告诉老师。他们发现校徽的颜色很漂亮;还发现了校徽的图案像一只小鹰。有的学生还说校徽的红色象征积极拼搏的热情,蓝色象征知识的海洋。老师告诉学生:校徽是一只振翅高飞的鹰,比喻学校在腾飞,比喻学生在学海无涯的天空飞翔,在自由的天空寻找各自的理想。我们就像祖国的小鹰,我们要成为一名在知识的海洋里积极拼搏的学生。听着他们的.发现,我不禁有所感触: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孩子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以父母为荣的情感也是在活动中油然而生的。
“听一听”:“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我充分利用盘古文化的资源,让孩子耳濡目染。通过听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让他们在内心形成榜样效应。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也就是说老师要联系生活实际,从“说理”向“实践”转变,做孩子生活的引路人。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交流汇报,我爱我校。
本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内容:
(一)我们的校园设施真多,环境真美,是学习活动的好场所。在这么美,这么先进的学校读书,我们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要热爱学习、要讲文明、讲卫生,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把你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或你想到的未来的校园一角展示给大家看。形式多样,可以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多项智能均有发展的机会,为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奠定基础。
在本课设计与实施中,我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补充了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作为品德科的老师应该善于挖掘生活的资源,因为——生活是学习的沃土,活动是体验的载体,让我们一起追求——寓教于乐,活化教学,润物无声。
第3篇:6.1了解我们的老师教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新授课教案(16)
课题:第6课 换个眼光看老师
项目一:了解我们的老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师、敬师的情感。【知识与能力】
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知道教师的工作是特殊的、艰辛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工作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方法:课堂自学、合作交流、讨论质疑、探究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观看《最美女教师》。
讨论交流:教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导入,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
(一)出示自学思考题,明确自学的时间和要求:
1、教师对人类文明的作用是什么?内涵是什么?
2、教师工作的特点有哪些?最 大特点是什么?
(二)自学检查:(要求学生先在课本中找出答案,并强化记忆)了解我们的教师
(1).对人类文明的
第4篇:了解纹样 说课稿
《了解纹样》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了解纹样》。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这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的划分,《了解纹样》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是在学习了《单独纹样》的基础上所设置的图案课程,学好这一内容能为今后学习《重复构成》与《印制花布图案》等课打下基础。所以本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方连续纹样”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花边”,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品都使用了二方连续纹样来进行装饰。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有关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了解“美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实际,我拟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
第5篇:《了解生物圈》说课稿
“了解生物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主要内容及地位: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主要内容为生物圈的范围及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由于新课程标准构建的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了“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这一重点,因此该节内容教学的重点,不仅是使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活动,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更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而且是唯一的家园,理解人与生物圈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明确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