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6 20:55: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

《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3、学生汇报: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3、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三、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现在,我们就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可以采用课本剧或者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3、学生准备、交流。

4、汇报展示。

5、教师总结: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6、练习朗读。

四、分析渔夫的高尚品德。

1、教师导语: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2、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投影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五、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附:板书设计

第2篇:课文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

一、解题知穷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穷人一课,齐读课题。思考: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

板书:桑娜渔夫西蒙

二、学习17自然段。

1、课文中哪些内容描写他们穷呢?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幻灯: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孩子们没有;吃的是,菜鱼。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他们!

2、学生练习填写。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习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1、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当她发现西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孩子抱回家。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呢?同学们默读8-11段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2、同学读自己画的句子。

3、教师出示幻灯,逐句学习。

(1)幻灯内容: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教师追问,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幻灯: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部,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体会渔夫的品质。

1、不仅桑娜有这样的品质,还有谁有呢?(找出描写渔夫品质的句子学习。)

2、出示幻灯: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3、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渔夫、桑娜可能。

孩子们可能。

五、再造想象。

那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插图描写。

板书设计 :

桑娜 渔夫 西蒙

人 抱 熬

担忧 害怕 坚定

善良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第3篇:《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学习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注意细节描写,叙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重点: 从桑娜和渔夫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续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课堂教学活动流程

阶段目标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

一、复习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复习前节的内容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穷人》这课的最后一部份内容。同学们回顾一下前面学的内容。

师板书

等待丈夫:温暖、舒适

抱回孤儿:探望西蒙、

坎坷不安 一、桑娜等待丈夫归来

二、桑娜发现西蒙死了把她的孩子抱回了家。

二、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感知主要内容。

深层研读让学生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课文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

一、解题知穷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穷人一课,齐读课题。思考: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

板书:桑娜渔夫西蒙

二、学习17自然段。

1、课文中哪些内容描写他们穷呢?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幻灯: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孩子们没有;吃的是,菜鱼。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他们!

2、学生练习填写。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习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1、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当她发现西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捉迷藏》第2课时教学设计

《捉迷藏》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事情发展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初步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句序;

2.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3.初步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①直接出示课题,读题。

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们知道了什么?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李四光 研究石头 著名的地质学家

追问:从看看石头的颜色、掂掂石头的重量就知道石头的下面有没有矿藏,这说明了什么?

他研究起石头来,会把什么事情都忘了。课文里是忘了什么?(李四光忘记了和女儿玩捉迷藏的游戏。)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轻声读课文地二自然段,读后标一标,这段共有几句话。

②指名按句读(提示:注意句子之间的'顺序)。

③把下列句子按课文内容重新排列(出示课件)

( )玲玲藏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田忌赛马》第2课时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一)联系实际,理解课文。

从田忌两次赛马转败为胜的事情中,使学生懂得遇事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二)熟读课文,分析内容。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课文。

(三)学懂课文,掌握生字。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疑惑、轻蔑、转败为胜、目瞪口呆”等词语。

词语注释——

扫兴:正当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神情。在课文中是写田忌缺乏再赛的信心。

挖苦:用尖酸刻薄的话讥笑人。在课文中是说田忌此时连好朋友的诚挚帮助都错误地理解了。

疑惑:怀疑不解的意思。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主意,有打算。在课文中,是说孙膑经过对主客观情况的分析,已有转败为胜的策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背篼》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按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按课文的内容进行说话。

4、能体会山里孩子童年的勤劳。

教学重难点:学会抓住课文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和《背篼》这篇课文的生词,我们知道,背篼光从外表看,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对山里的小朋友来说,是好伙伴,好朋友,给山里的孩子带来许多童年的生活乐趣,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还是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听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

边听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2、学生谈想到的画面。

3、朗读、背诵。

三、明确学习方法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