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创新作文教学(教师中心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6 08:10: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也谈创新作文教学(教师中心稿)

也谈创新作文教学

■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一中牛文艺

关键词:创新作文作文集学生批作文

摘要:

一种改变学生作文“格式化”的新尝试,其特征是以汇编班级学生作文成册为形式,以话题作文为内容,以解放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能力、养成写作习惯、形成良好文风、实践自由撰稿为目的的作文教学新模式。

中学生写作的“格式化”早已成为作文教学的瓶颈。为此,1998年出现了“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且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接着1999年又出现了至今延用的“话题作文”高考模式,且眼前并无被取代之势。它向我们明确地传达着中学作文教学急需创新的重要信息。

所谓“创新”就是施教者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写作的环境和发表习作的园地,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阅读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尽可能开辟学生与社会生活接触的渠道,尽可能打破狭窄的命题范围还学生自由思考真实表达的权利,尽可能将学生作文与社会写作相融合并力求打破“千文一面,众口一词”的“格式化”。以最大的宽容允许学生以自己的形式叙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自己的所感所思,抒自己的喜怒哀乐,谈自己的真知实悟,以最大的热情引导和帮助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表述生活、评价生活,以最广泛的课外阅读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锤炼学生的写作语言,为学生能终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负责。

那么,怎样实施“创新作文教学”呢?我的具体办法是:

(一) 打破常规的作文教学模式,放飞学生的写作思维。

首先,把作文本变为活页作文,即学生在教师的话题范围内,自选感受深刻的内容,自主命题,不定文体,仅作字数要求,并在三天之内构思成文,清晰工整地誊写在作文本纸上;先由同学阅读旁批,写出100-150字的阅读感受作为总批附于文后,并签名负责;再由科代表收起送交语文老师通读,教师及时写出《阅读后记》,并与指导学生作文的文字--《序》(中含下水作文1-2篇)一起汇集装订成册,便形成一本全班资源共享的作品集。其意义和作用正如“高一218、219班作文集第一卷”《走进灵中》的代序《放飞的宣言》中所述:“从此,我们的每一篇作文都可以堂堂正正地被称为‘作品’了,它们都将被慎重地收入我们自己的作品集,我们每写一篇作文,就会有一个集子诞生,这样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每一篇作文,自然就会与老师的序和后记一起成为大家平素阅读研究的材料以及日后小师弟小师妹们拜读的范文。”其次,摈弃往日作文要求的种种束缚,以‘创新作文’的宽容和大度放飞大家,你的每一篇作文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叙事抒情,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见解。第三,社会不过是个大班级,而班级其实就是个小社会。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写作。

(二)培养学生互相批改的良好习惯,促进共同进步。

过去常听老师们说,为学生批作文是出力而不见效的事,那口气仿佛在说作文是不用批改的。现在想来这话在很大成份上包含着偷懒的意思,其实深入地反思一下,不是批改不见效,而是我们把批改时间无限延长使之不见效了。那么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呢?实践告诉我,办法有二:一是充分利用学生的互读互批,二是快速展现教师的反应,这也是“创新作文”所不可缺少的。先说第一,绝不给学生太多的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些文章,我们也下不了结论,为什么非要孩子们说出个长长短短呢?只要他能对同学的文章指明错字别字,指出一些表意不明的句子,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提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就已经很不错了。我最苛刻的要求就是每人每次批阅,一定要从同学的文章中找出一点自认为最好的优点来,难是难了些,但绝对有用,因这中间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赞扬别人却在修正自己。批阅的结果并不重要,但养成习惯的过程却不可缺少。再说第二,要求学生迅速,我们本身就不该迟缓。其实就是我们也不必要求自己的批语面面俱到,十分准确,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读,把那些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如实地表述出来,予以毫不吝啬的热情赞扬,也就成了。

(三)构建训练体系,促进作文能力。

当然,表面上看,“创新作文”的要求是宽而又宽了,但它绝不是任其所为的自由发展,一样是在宏观调控下的有序教学。就以我们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作文教学为例,我们并没有完全地抛开教材的写作单元,别起炉灶,而是紧扣教材,为我所用,把教材的五个单元--《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要善于想象和联想》、《再现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情意》配合“创新作文”训练的需要分别编排为六次循序渐进的作文训练--第一卷《走进灵中》侧重表达生活的真实,第二卷《亲情友情故乡情》突出对生活的观察,第三卷《我看生活》、第四卷《关注平凡生活,思考多彩人生》强调对生活的思考,第五卷《给生活插上翅膀》表现联想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第六卷《提出自己的看法》说明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对写作的重要意义。再加上4次自由作文,这就形成了学生学习写作自己真实感受过程的一个有机序列。

(四)疏通阅读渠道,夯实写作基础。

其实我们的“创新作文教学”与我校的语文实验室的开辟是密不可分的。毕竟“会写”要以“多读”为基础,于是读的教学就成了我们的重中之重了。我们不仅优化了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结构,形成了一系列以学生自读为基础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而且狠抓了语文读本的运用和语文实验室阅读教学的落实,严格了阅读和摘抄笔记的数量和质量。这些措施都为我们顺利地开展“创新作文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五)广泛创建各种校园媒体,鼓励学生投身写作和创作的实践。

及时挖掘学生的创作激情,充分利用学校语文教研组办的《山花》杂志和我们218班和219班联合创办的班刊《笃行》,为学生的创作实践提供实习园地。同时尽可能多地开展各类有益于语言运用的文体活动,如:利用寒假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身边一个人,写好传记五千字”的研究性学习。

总之,“创新作文教学”已在我校实验了四年并被推广开来,这种从形式到实质的创新对学生作文“格式化”的修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促进了语文教学,受到了省教研室的好评。这四年中,参与实验的学生有不少成为“山花文学社”的中坚力量,并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作品200余篇,或在各类写作大赛中获奖50余人次。但尚不完善,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改进充实。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民族的将来负责,我们的前景就必然是辉煌的。

2003年3月18日

于灵石一中

第2篇:作文创新教学摭谈(教师中心稿)

安徽省当涂二中汪茂吾(中级职称)邮编:243100

E-mail:wangping9918@sina.com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作文教学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呢?笔者根据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总结出如下四种方法。

1.发散创新。所谓发散创新,就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产生合理性的联想,进而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可以触动学生的情思,成为他们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头脑中原来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就会突然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会突然闪现出光彩,几个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会产生某种特殊的联系。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就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人的“背影”,想到自己年迈的父亲,从而抒发自己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之情。这个“背影”就是作者借以表达情感的纽带。也就是说,作者由写“背影”,进而联想到父亲一生的操劳,以及对自己的无限关爱。在教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背影”是抽象事物还是具体事物?学生一致回答是具体事物。我顺势点拨:具体事物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那么抽象事物就是--学生一致回答“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我又问:对一个人来说,哪些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呢?学生略作思考后,总结出有:思想、情感、体验、心思、愿望、理想、意志、苦恼等。在此基础上我就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爸爸的……》,省略号上既可以填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要求学生自己把题目填完整,并写成记叙文。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打开了。很多学生都写出了情真意切的作文。如一个学生以《爸爸的口头禅》为题,这样开头:“要是你能考上大学,我死也瞑目了。”这是爸爸平时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口头禅。它象一块沉重的大石头压在我的心上……

2.求异创新。就是对同一事物选取不同的观察点,从而得出新鲜的结论。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比较、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摒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如在上完《马说》这一课后,我就引导学生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伯乐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千里马自己。有的学生说:真正的千里马是不需要伯乐的。它应该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把自己的一切建立在对伯乐的赏识上。还有的说:千里马很多,而伯乐不会很多,就是有伯乐赏识,他也只能发现其中的极少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因此,千里马被埋没的责任,应该由千里马自己承担……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逆转创新。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如鲁迅的小说《社戏》,写看戏前的一波三折:先是没船;后有了船,外祖母又不放心;最后由最聪明的双喜打了“包票”,我才能和小伙伴们如愿以偿。情节曲折,可谓摇曳生姿。又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由“我不大喜欢”蜜蜂写起,接着写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颤,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欲扬先抑,波澜起伏。上完这两课,我就出如下一些作文题让学生训练:《难忘的星期天》《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我第一次学……》《不平常的日子》《特殊的礼物》等。另外,我国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运用逆传法写作的曲范,我就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阅读,并写出读书心得。

4.巧合创新。人们在阅读时,常常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当读到出乎意料的情节时,往往会激动地赞叹:真是无巧不成书啊!这里的“巧”是指碰巧、凑巧、巧合、巧遇。精巧的构思,巧合的情节,确实能使作品锦上添花、出奇出新。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令人难忘的巧合情节。如《红楼梦》中,当贾宝玉与孽宝钗结婚之日,正是林黛玉离开人世之时。鲁迅更是善于借助巧合让偶然性的事件表现出必然的规律。《祝福》中祥林嫂两次死夫之后做工都在鲁四老爷家,当鲁四老爷陈列福礼恭请福神的时候,祥林嫂却怀着疑惑和极度的痛苦死在雪地里;《药》中夏四奶奶和华大妈在坟场相遇。这些都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惊人巧合。孙犁的《荷花淀》中,女人们去找丈夫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却在敌人追来时在荷花淀里“得来全不费工夫”,还引来敌人送给游击队消灭个彻底,真是别具匠心、精巧至极!曹禺的戏剧《雷雨》中,夫妻、父子、父女、母子、兄弟、兄妹的奇遇巧合,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并合理地创设“巧合”。

作文创新的方法很多,除了以上介绍的四种方法,还有语言创新、布局创新、人物形象创新、指导创新、批阅创新,等等,这里不再赘述。总之,作文要创新,切忌机械模仿,重复过去,必须大胆想象,出奇制胜。

第3篇:也谈时髦新词理念(教师中心稿)

也谈时髦新词“理念”

广东清新县第一中学●邹天顺

近年来,一个时髦词语“理念”频频出现在报刊、书籍等出版物上,在一些交谈场合也时有所闻。

首先,它常见于一些经验总结和探讨性的理论文章中。如“确立理念:建立科研体制;实践理念: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维护理念:民主的氛围。”

“超前的办学理念:教育国际化的导航灯。”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重视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的作用。”

“新理念,新思路,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或者文章题目“建立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理念”等。

其次,常出现在一些单位,尤其是学校的“自我介绍”里。如“我校具有园林式的建筑,全新的教育理念,现代的办学模式,科学的管理方法。”

“我校办学理念独特,教学秩序井然。”

“我校教育理念先进。”

“我校高标准设计,新理念办学。”

再次,还散见于报刊中的各类“招聘启事”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谈兴趣教学(教师中心稿)

【杨清健社科论文系列】(37)

谈兴趣教学

杨清健

兴趣教学,指教师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求新不求深),创造一个和谐温情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育学家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基础,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融知识性、趣味性、技能性和欣赏性为一体的基础课教学就是一次艺术创造活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无兴趣的教学方法对于求知者来说,是一种痛苦的精神折磨。兴趣教学,就是要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活动的能力,使学生由课堂上被动者变为主动者,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而使教与学双方,在愉悦的情感中达到思想上的共识。

兴趣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

启发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也谈对双差生的转化(教师中心稿)

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丁西初中

所谓“双差生”,是指学习成绩及遵守纪律都比较差的学生。当然,对这些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现在都不以“差生”称之,而代之以“学困生”或“后进生”,近来,有人又提出以“潜能生”称之,即有潜能可挖的学生。怎么称呼,笔者不想讨论。为了方便,我还是从俗吧。一般说,对于双差生,同学是人见人畏,唯恐避之不及,老师是头痛惋惜,往往不得其法,家长则是无可奈何,随所欲为。而这些做法及态度更加加剧了双差生的自暴自弃,不求上进。

对双差生的教育,较常见的是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严格要求,严而过格。有些教师对双差生采取强制性措施:强制他们遵守纪律,强迫他们学习。纪律方面,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在校规校纪的基础上,再制定更高要求的班规班纪,并落实到差生写保证书,对待越轨不守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我谈语文教学(教师中心稿)

光阴荏苒,当我徜徉在这南方冬日的和风里时,岁月闹钟的针摆指向了2006,东隅已逝,来时何长?在无尽暗夜里摸索的我,丝毫未见到那惊人的东方曙光,然而

我坚信长夜的尽头就是黎明,为此我略略地记下这前进中我所探得的几块礁石.

一教学与管理

脱离管理的教学是在梦中呓语,我相信那只是昙花一现,它最终将为现代学生所掀起的无知巨浪淹没得荡然无存.任何企图以滔滔不绝的讲演教材来克制学生魔性的教学往往会留下惨痛的教训.事实证明:人性的善恶如同铜钱的两面都有50%的机率朝着你和我.现实的悲哀就是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自控力和品德修养,因此我要说:

管理不是班主任的职权,而是每一位老师选择这门职业时上天所赋予的神圣的权力.

(一)热爱学生第一热爱工作第二

我是被民主,平等,尊重,自由的天性,独立的个性这些美好的词语所煲的迷魂汤而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学法也要有创新精神(本站教师中心稿)

云南 砚山平远一中田锦宁

一说到语文教学,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大家所所津津乐道的,往往是教法上如何如何地创新,而很少涉及到学法方面的创新。教学应该是教与学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而且教是为了学。因此,学法上的创新,对于这样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回避,更不应该置之于被遗忘的角落。就这一问题,根据近二十年的教学经历,让我首先来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广大的中学生朋友们参考,同时,虽然不要求能“一时激起千层浪”,但衷心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更多的同仁来关注这一问题。 学法上的创新,应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总体了解的创新。拿到一本新教材,最好是一来就从教材的说明入手,对全册书的内容及其编排的特点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即内容分为几个方面,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哪些篇目,这些篇目中哪些是教读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也谈创新作文教学(教师中心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也谈创新作文教学(教师中心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