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不见》阅读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6 08:04: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杜甫《不见》阅读答案

杜甫《不见》阅读答案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9.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解析:此题是考查学生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做题时,先把握诗句的内容,联系主旨,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加以评析。注意佯狂、飘零、独怜才、诗千首等关键词。

20.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抒发了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

第2篇:《杜甫 不见》阅读答案

《杜甫 不见》阅读答案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本诗写于作者客居成都的初期。李生指李白。匡山指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四川绵竹。此时李杜二人已有十五年未见面了。

(1)诗中描写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作出分析。(4分)

(2)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本诗在抒情方式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

(3)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列举一种并作赏析。(3分)

(4)杜甫和李白有着深厚的友情,听到李白获释,蓄积于内心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诗中的李白是一个怀才不遇、纵酒销愁、飘零抑郁的诗人形象。(2分)“敏捷诗千首”与“怜才”一句说明了李白的才情。“佯狂”与“酒一杯”写出了李白内心有无限悲愤,外在的痛饮、狂放不羁不过是他内心痛苦的另样表现。“世人皆欲杀”、“飘零”写出了李白无人理解的孤寂和生活上的`艰难。(2分)

(2)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深的同情和牵挂,希望李白能在晚年回到四川,过上安稳的日子。(2分)在抒情方式上最大的特点是直抒胸臆,质朴自然的语言,看似平常,却最能表达深厚真切的情感。(2分)

(3) 示例:①对比手法。(1分)通过 “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1分),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1分)

②对比手法。(1分)李白敏捷的诗才和飘零天涯的遭遇,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突出了杜甫对李白的哀怜。(1分)

③直抒胸臆。(1分)杜甫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直说“不见”、“哀”、“怜才”,情真意切,质朴自然(1分),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1分)

(4) ①对好友的挂念,②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③为李白的命运担忧,希望他叶落归根,终老故里。④希望好友相聚。⑤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满分。)

第3篇:杜甫《不见》

杜甫《不见》

《不见》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不见》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饰。律诗往往借景抒情,或情景结合,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诗薮》)杜甫往往打破这种传统写法,“通篇一字不粘带景物,而雄峭沈著,句律天然”(同上)。这首诗就是用的'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感情深厚,同样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采用这种写法必然要吸收口语、散文的成分入诗,首先是剥落华藻,语言质朴自然,如本诗语言看似平常,却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其次是通过散文化使精工整饬的律体变得灵活多姿,便于传情达意,如此诗用虚字转折诗意,使对偶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杜甫《不见》

杜甫《不见》(精选7篇)由网友 “文春在逃编辑”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杜甫《不见》,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杜甫《不见》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不见》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饰。律诗往往借景抒情,或情景结合,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诗薮》)杜甫往往打破这种传统写法,“通篇一字不粘带景物,而雄峭沈著,句律天然”(同上)。这首诗就是用的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感情深厚,同样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采用这种写法必然要吸收口语、散文的成分入诗,首先是剥落华藻,语言质朴自然,如本诗语言看似平常,却写出了对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杜甫《不见》阅读答案2篇

杜甫《不见》阅读答案2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不见》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不见》阅读答案1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不见①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②,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③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①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②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系狱浔阳,不久又流放夜郎。有人认为他有叛逆之罪,该杀。③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读书于此。

(1)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列举一种并作赏析。(3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不见 杜甫》阅读答案参考

《不见 杜甫》阅读答案参考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本诗写于作者客居成都的初期。李生指李白。匡山指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四川绵竹。此时李杜二人已有十五年未见面了。

(1)诗中描写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作出分析。(4分)

答:

(2)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本诗在抒情方式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14.(8分)(1)诗中的李白是一个怀才不遇、纵酒销愁、飘零抑郁的诗人形象。(2分)“敏捷诗千首”与“怜才”一句说明了李白的才情。“佯狂”与“酒一杯”写出了李白内心有无限悲愤,外在的痛饮、狂放不羁不过是他内心痛苦的另样表现。“世人皆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杜甫《不见》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杜甫《不见》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