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古诗《塞下曲》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6 08:03: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爱国古诗《塞下曲》

爱国古诗《塞下曲》

《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作者】: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適、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注释】:

黯黯:同“暗暗”;

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咸:都。

【译文】: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赏析】:

写出征战的残酷,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历史的纵深感。语言简炼,极富表现力。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第2篇:古诗《塞下曲》

古诗《塞下曲》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老师指导下读准4个生字的读音,并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老师的介绍,了解古诗大意体会李广将军的勇猛。重点:学习古诗,了解古诗大意体会李广将军的勇猛。难点:理解内容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读和背诵。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作者,引入课题。

1、出示:塞下曲 你懂得了什么?(学生交流)。

《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2、认识作者,板书:卢纶,学习“卢、纶”两字。

3、板书:塞下曲 齐读课题。

二、朗读古诗,理解词义。

1、请大家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

3、学习:“棱”,出示:石棱的图片。

4、正音:没(mó)。“没”是多音字,这里指“嵌入”的意思。

三、熟读古诗,领悟诗意。

1、试着做一做引弓的动作。

2、指导朗读古诗,老师在“引弓”字下加点。

过度:谁在引弓?他要干什么?请找出说明原因的诗句,用直线划下来。出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学习生字:将)出示:李广将军射兽的图片。

3、试着和同桌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小组练说)

4、交流。

提示:为使句子说得更通顺,可以加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

5、李广将军射兽的结果怎样?与同桌再读古诗。平民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6、小组交流这句诗的意思。

7、齐读古诗。

四、再读古诗,体会感情。

1、齐读古诗。

过度:小朋友们想想:当士兵们“平民寻白羽,”发现的白羽“没在石棱中”的时候,他们会是怎么样的表情呢?

2、交流。

提示:当士兵们在天刚亮的时候,就去寻找李广将军射的箭,看到箭已深深的嵌入石头中,大家很惊讶,人人都很佩服李广将军的箭术高超。

3、用“有的说…..有点说”的句式来夸夸李广将军。(交流)过度:同学们都能结合诗句来体会诗人的情感,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把这份情感传递给大家。

五、拓展延伸,自学古诗。

1、卢纶的《塞下曲》一共有六首,老师再介绍第三首给大家。出示:

《塞下曲》第三首

2、总结

我们学习了《塞下曲》第二首,体会了李广将军的箭术高超,十分勇猛。今天回去请大家再读第三首,也可以借助字典和其他资料体会诗人是感情。

第3篇:古诗《塞下曲》

古诗《塞下曲》(精选10篇)由网友 “zhuzhuzhen”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古诗《塞下曲》,希望大家喜欢!

篇1:古诗鉴赏:塞下曲

古诗鉴赏:塞下曲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作者简介]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古诗鉴赏:塞下曲

古诗鉴赏:塞下曲((共8篇))由网友 “nvleme”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古诗鉴赏:塞下曲,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塞下曲-古诗鉴赏

塞下曲-古诗鉴赏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注释

⑴天山:指祁连山。

⑵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赏析

《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属《横吹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塞下曲古诗赏析

塞下曲古诗赏析

《塞下曲》描绘了守边将士在沙场上征战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忠心报国的英勇精神。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塞下曲古诗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塞下 曲原文

作者: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 释

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译文

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

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

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

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赏析

这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爱国古诗《塞下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国古诗《塞下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