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求近似数、四舍五入(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求近似数、四舍五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概念.
2.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能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归纳求万以内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出示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60×4=57-20=36÷4=300×6=
72÷9=30×70=23×4=25+8=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测量一下教科书封面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学生测后:20厘米多一些,接近21厘米.
教师明确:如果我们不需要非常准确的结果,可以认为教科书的长大约是20厘米.
(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上面的情况.例如:今天早晨老师买早点,花去了2.1元,我们可以说花去了2元左右;又如:小明家路学校495米,我们可以说小明家距学校大约500米.在这里,我们就把“2元钱”、“500米”叫做2.1元和495米的近似数.(板书)
(3)近似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过近似数?(学生自由回答)
引导学生回答:我们伟大祖国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大约960万平方千米)
哪位同学知道我国的人口约为多少亿?(十二亿)
2.教师:以上一些数据,都是一些近似数.那么,究竟怎样来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1)出示例9: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浇了284棵杨树,求这两个数的近似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说明:因206与200相差6,而206与300相差94,所以206最接近200,也就是说,206的近似数是200.板书:206≈200
(2)讲授约等号.
教师:这里的“≈”是约等号,206≈200读作206约等于200.
(3)让学生通过以上的学习,自己类推284的近似数是284≈300.
3.讲授“四舍五入法”.
(1)二百几十几的近似数有的是200,有的是300,讨论一下,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根据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二百几十几的数,十位上的数是0、1、2、3、4时,它们都比较接近于200,因此,求它们的近似数时,都是把百位后面的尾数会去,并且把会去的数位用“0”补足.如果二百几十几的数,十位上的数是5、6、7、8、9,它们比较接近于300,因此,求它们的近似数,是把这个数百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0,同时,向百位进一.因此,284年的近似数就是300,这种求近似值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板书)
(2)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比如求几百几十几的近似数大约是几百,首先看它十位上的数.如果十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的数,就把百位后的尾数舍去,改写为“0”;如果十位是5或者比5大的数,就把尾数改写为0,并向百位进一.
4.反馈练习.
(1)694大约是几百,并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明确:先看十位上的数是不是满5,9比5大,把尾数改写成0,还要向百位进一,写作694≈700.
(2)6250大约是几千?
三、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即根据要求省略它的尾数:如果要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不满5,就把尾数舍去,改写为0;如果要省略的尾数最高位满5,把尾数改写为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四、随堂练习.
1.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8941958167928870
2.填空.
(1)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_______页.
第2篇: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来认识求近似数的实用性.
(二)使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近似数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即从学生生活贴近的事物中引出近似数.
在日常生活中,描述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一定要说出它们的准确数量,只要知道它们的大概是多少就可以了,因此不用准确数表示,而是用一个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表示.如:我们国家的领土大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人口大约12亿;我们学校有学生大约1200人等等.这样做比较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题:
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浇了284棵杨树.求这两个数的近似数大约是几百?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06接近哪个整百数?(接近200)
206≈200用“≈”连接,“≈”叫做约等号.读作:206约等于200.
讨论下面几个数的近似数大约是几百?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求的?
314≈300(十位上的1不满5)
325≈300(十位上的2不满5)
336≈300(十位上的3不满5)
347≈300(十位上的4不满5)
那么我们进一步讨论284接近哪个整百数?为什么?怎样想的?
284≈300(十位上的8满5,把十位、个位上的数改写成0,向百位进1)
继续进行小组讨论:395,486,573,264,358的数大约是几百?
395≈400486≈500 573≈600
264≈300358≈400
根据同学讨论的情况,归纳小结:
要求三位数的近似数,关键是看它十位上的数是不是满5,(也就是4或3,2,1)就把位和个位上的数去掉写成0.如果满5,(也就是5或6,7,8,9)就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改写成0,同时向百位进1.这样的方法我们称作“四舍五入”法.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投影)
(1)386≈400(2)247≈200
579≈600739≈700
462≈500305≈300
758≈800428≈400
观察比较两组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小组讨论)
相同点:两组题都是求三位数的近似数.
不同点:第(1)组各数十位上的数都满5,(大于或等于5),所以都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改写成0,同时向百位进1.第(2)组各数十位上的数都不满5,(小于5)就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舍掉改写成0.
请同学们强调:把一个三位数改写成整百的近似数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看十位上的数是否满5,来决定四舍五入.
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求四位数的近似数?关键要看哪一位上的数呢?
出示:6250大约是几千?
6250≈6000
6250百位上是2(小于5),就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掉,改写成0.
2.做一做.(投影)
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独立写在本上)
3845≈40002489≈2000
5290≈50004562≈5000
2908≈30008397≈8000
订正时请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求一个四位数的近似数,要看百位上的数是否满5,百位上的数不满5,直接把千位后面的尾数舍掉改写成0.如果百位上的数满5,把千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0,同时还要把百位上的数向它的前一位进1)
3.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教师总结:
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省略这个数的十位、百位或千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作业:看书第20、21页.
小资料
〔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
有关近似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应用中经常遇到.在多位数读写之后,教学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使学生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与截取近似数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为以后学习小数取近似值做准备.
取近似数的时候,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实际需要,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小学主要讲常用的把一个多位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或“亿位”的方法.例如751872和754920,755830和758850,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751872和754920,尾数最高位千位上是1和4,不足一万的一半,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751872≈750000,754920≈750000.755830和758850,尾数最高位千位上是5和8,等于或大于一万的一半,把尾数改写成0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755830≈760000,758850≈760000.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的方法可以依此类推.
〔四舍五入法〕
这是取近似数最常用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把数按需要截取指定数位后,如果去掉的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它舍去(称为“四舍”),这样得到的近似数值叫不足近似值;如果去掉的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数上加1(称为“五入”),这样得到的近似值叫过剩近似值.
例如:20÷7=2.85714……
用四舍五入法使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得
20÷7≈2.857 (四舍)
用四舍五入法使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得
20÷7≈2.86 (五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有关近似数的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又不生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就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用一个与准确数相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数量很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这样学生既认识到近似数的实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一新知识.
教学例9时,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206接近哪个整百数.由于数字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说出206接近200,情绪自然很高,老师接着出示314,325,336,347这几个数让学生充分讨论.使学生自己悟出“四舍”的方法,至于“五入”学生自然是自己获取.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判断掌握了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三位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研究如何求四位数的近似数,这是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关键.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第3篇:四舍五入求近似数说课稿
四舍五入求近似数说课稿
一、问题的提出
《四舍五入求近似数》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近似数的意义,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在达成知识目标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模型化思想,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数目较大,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学习往往感到比较抽象。
二是如果仅仅把“四舍五入法”局限在对整万数、整亿数的估计,学生容易形成点状的知识,很难从整体上把握四舍五入的方法,也就不能把握“四舍五入法”的本质和规律,即“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要看哪个数位,为什么四及四以下要舍、五及五以上要入?
二、解决问题的思考
针对上述难点一的解决方法,我认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去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学生在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学习时,
第4篇:求近似数、四舍五入优秀教案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优秀教案
课题: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概念.
2.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能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归纳求万以内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出示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60×4= 57-20= 36÷4=300×6=
72÷9= 30×70= 23×4=25+8=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测量一下教科书封面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学生测后:20厘米多一些,接近21厘米.
教师明确:如果我们不需要非常准确的结果,可以认为教科书的长大约是20厘米.
(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