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学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5 08:08: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中等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学论文

中等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中职院校是面向社会各个领域供给优秀人才的教学基地。我国的绘画文化在国家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中职院校的美术教学作为与艺术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的科目,也应当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对工作进行改革,才能得以发展,因此在文中将对美术教学在中职院校中的定位展开分析,为教学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美术教学;中等职业;教学定位

中职院校作为向社会供给人才资源的重要机构,自然也应当对美术课程在自身教学体制当中的定位与美术教学的改革进行深入思考,才能确保自身的稳定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下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一、明确美术教学在中职院校中的定位

美术教学是因我国艺术领域发展需要而存在的科目,目标在于培养出更多在艺术领域能够有所造诣的人才。在各国文化交流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对于内部美术科目的定位及教学策略更应进行深入思考,为美术教学奠定更好的基础,才能保证学生艺术造诣的提升,让学生在专业领域中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就目前我国多数中职院校对美术教学的定位来看,美术教学目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艺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构成,美术教学对于艺术领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美术体系中我国古代积累下来的绘画风格,更是我国艺术实力的体现,所以重要性自然可见一斑。但就发展概况来看,我国多数中职院校为确保学生就业,通常都是以社会主流行业为方向来规划教学的,而对艺术科目则并不作为主要科目来看待,这对于学生艺术专业领域的发展十分不利,是教学定位的偏差。所以为确保美术教学对于我国艺术领域发展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校方与教师首先应当将美术科目与其他科目进行区分思考,以专注艺术领域发展的角度,去定位美术教学,将美术教学提到与其他科目同等重要的地位,才能使这一科目的教学真正具有意义,发挥出作用。

二、规划核心课程

要确保美术教学有准确的定位,发挥出作用,教学领域、校方及教师自身对课程的.重视与针对性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在开始规划前,教学领域需要先意识到当前艺术发展的趋势,以及对艺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教学领域在思考艺术教学规划时,应当对经济发展与艺术发展同等看待,并注重对这种思想的传达。而各大中职院校在领会精神后,应当有针对性地开设美术相关专业,并将美术课程作为核心科目贯穿于每个相关专业当中,以美术基础的奠定,促进相关领域人才专业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未来的目标无论是美术教师、平面设计人员或是动漫行业从业人员等,都能够具备相应的美术专业素养,在相关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便是准确定位、细致规划的意义所在。也只有这样,美术教学改革的工作才能有更明确的方向。

三、充实教学内容

美术是一门注重学生个人潜力体现以及个人理念表达的科目,在我国教学领域长期被陈旧教学思想所影响的情况下,美术教学的灵活性显然是无法发挥出来的。要确保美术教学作用的发挥,校方与教师首先都要充分理解美术教学的精髓,美术科目是一门注重艺术理解的科目,而要确保学生艺术理解能力的提升,就要让学生的思想先解除限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针对性规划,让绘画内容与对象跳脱教材,让绘画形式不拘一格,拓展学生的眼界,才能强化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让学生的美术学习进入到新的境界。例如在素描环节中,按照陈旧的模式去思考,教师通常都会使用静物或石膏像作为参照物,而为了确保学生艺术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师则应当排除这些不变化的思想,让素描环节出现一些新鲜元素,让学生的素描绘画过程更有多元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甚至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更多以写生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素描对象进行选择,对一些存在于生活中各处的细节进行描绘。例如在树荫下读书的学生,坐在路边休息的人,只要是学生能够捕捉到的片段,学生所在意的每个片段,都是其艺术理解的体现,而且素描的颜色也应当不拘一格,自然界是多姿多彩的,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为素描作品添加颜色,才是教学灵活性的体现。而且在新时代背景下,运用信息化元素来改革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针对美术教学中涉及三维描述的环节,只利用二维化的描述是无法确切展现出来的。利用Blender、ArtofIllusion、K-3D等建模软件,教师可以将3D结构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3D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美术科目的作用发挥,取决于教育领域、校方以及教师对其准确的认知与定位,而其定位是否准确,取决于对其重要性的了解,在当前艺术交流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之下,美术科目更应当得到精准定位以及适时改革,才能体现出其作用,促进我国艺术领域实力的提升,为我国在国际艺术领域中奠定地位。

【参考文献】

[1]杨一波.中等职业学校公共美术课程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2]朱成梁,张培.美术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定位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73-75.

[3]邵庆忠.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定位与课程设置的思考[J].职业,2011(8):173.

第2篇:中等职业院校班级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这对于中等职业院校的班级管理来说尤为重要。文章首先介绍了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如他们活泼好动、自信心不足;热衷于玩闹、忽视文化课学习;逆反心理较为明显和强烈等,然后重点从情感投入,集体活动、激励手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中等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我国各级各类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人数众多,来源也较为复杂,但却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例如:他们活泼好动、自信心不足;热衷于玩闹、忽视文化课学习;逆反心理较为明显和强烈等。从经历上看,他们中有一部分同学有过辍学经历;从家庭上讲,他们中有一部分是单亲或离异家庭。正因为这样特殊的“出身”、“经历”、“习惯”,很大程度上逐步形成了中职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心理特征。也正是因为这些心理特征,客观上增加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工作难度,同时也迫切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介入。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中等职业院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特征概述

学校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上的相互碰撞,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自我发展。这就要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必须时刻了解掌握学生们的心理状态,熟悉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针对目前中职学生,他们的普遍心理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活泼好动,自信心不足是这一群体最为普遍的心理特征

中职学生中的一大部分,都是初高中分流期“分流”到职业院校。而这部分同学之所以被分流,也正是因为他们中小学时贪玩,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造成他们成绩较低。但这部分孩子同样具有其他孩子们青春期的共同特征,活泼好动。缺陷则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很低,这就形成了中职学生好动的同时又兼有了自信心不足的矛盾特征。这种矛盾的心理特征是形成其他中职学生特殊心理特征的前提与基础。

(二)热衷于玩闹、忽视文化课学习是中职学生的又一明显心理特征

中职学生年龄集中在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之间,精力旺盛,好奇心强,容易被外界干扰,把学习注意力分散出去。同时,因为分流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化基础课底子薄、甚至形成断层(很大一部分知识根本没有学习到,跟不上课),进而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越是不会越不想学。造成了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热衷于无意义的打游戏、网络聊天、与同龄人玩耍,忽视文化课学习,甚至经常逃课,久而久之,成绩自然一落千丈,这些同学慢慢也漠视了文化课学习,接受了这种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三)逆反心理较为明显和强烈是中职学生另一个重要心理特征

中职学生从家庭教育缺失到初中末期被分流,从开始与其他同学、其他孩子一样受到尊重、爱护,到逐步被冷漠,甚至遭到歧视,这里面既有这部分学生自身的原因,同时也受到社会方方面面影响。但最终这种情况的发生都会在青春期的他们身上打下极其深刻的烙印。这种烙印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中职学生身上的逆反与叛逆。他们非但不能遵守学校校规校纪,还要有意的去挑战校规校纪,以此来表现出自己的存在,也可以在其他同类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例如上课不学习,制造小的事端与老师顶嘴;在仪容仪表要求上,故意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或做个怪异的发型等等。

二、中等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情感投入

1.奉献师者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儿童’。”爱心是沟通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获得良好教育的基础。在实际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好的教育结果并不是班主任自己的想法可以决定的,而是在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师生关系所决定的。例如,有一次,我班里的一名学生林泉(化名)将同寝的另一名学生李某打伤,李某的家长找到学校,要求赔偿,并要求开除林泉。同时,我也因为打架事件受到李某家长的指责,对此,我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对林泉进行批评和惩罚,而只是对林泉说了这样几句话:“老师相信你有很多的委屈和理由,但打人总是不对的,先不管是非曲直,老师陪你一起承担责任”。我首先帮助安排李某到医院检查治疗,又带领林泉一起到医院看望李某,并向李某及其家长道歉。之后,我详细了了解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原来,林泉是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从小就患重病去世,是母亲艰难的将他养大,因此家境贫寒、性格自卑而孤僻。林泉的母亲是一位清洁工,这天来学校为林泉送棉衣,恰巧被李某看到。林泉母亲走后,李某当着同学的面嘲笑林泉,并侮辱了林泉母亲,林泉受不了侮辱,冲动之下,动手打上了李某。了解了真相后,我对林泉进行了耐心的心理疏导,鼓励他走出自卑的阴影。同时,我也对李某进行了教育,告诉他林泉的家庭状况。李某出院后,也向林泉认了错,二人成为了好朋友。

2.人人获得尊重

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自己在各方面表现出色,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赞赏、尊重。例如,我带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在入学前是当地有名的“刺头”,初中没有毕业就因为违纪被学校开除,之后进入了几所职业学校都因为不服从管理,惹是生非而被退学。这次,进入我带的班级中,我压力也非常大。一些人劝我最好被接收这个学生,不能“因为一条鱼腥了一锅汤”。对此,我经过了思想斗争之后,决定迎难而上。我对他的家庭状况进行了了解,和他的父母谈了很多,不仅了解他的缺点和不足,也了解到他有自己的优点。在一入学,我就安排他担任劳动委员,负责班级和分担区的卫生。第一次开班会,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的劳动态度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之后,我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常给予他鼓励。经过一学期的关注和鼓励之后,他的不良行为减少了很多,学习劲头也浓厚了,现在已经转变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二)突出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活动,它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进信任、学会沟通、建立起集体精神与团队责任感。通过组织学生的集体活动,班主任可以人为的创造一个良好交流平台来发现学生中的一些问题,更有利于进一步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开展教育。常见的集体活动有很多,如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主题班团会活动等。

1.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活动是近些年风靡学校的各种学生活动,包括篮球社、足球社、电子竞技社、影视欣赏社、舞蹈社、书法社等等,不同学校结合本身实际自行组织,多达几十个学生社团。在这些社团里,由学生自己组织、训练、演出,成员通过自我展示来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自己的社团。在组织活动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对社团的爱,进而不断提升成员的综合素养,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一大部分学生自卑心理。在社团活动中结合开展社团汇报演出或展示,定期由全体同学共同参与评出各类明星社团成员,并在一定范围内张贴宣传海报,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2.主题班团会活动

主题班团会能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改变自己。作为班主任平时应注意观察同学,及时发现同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是个别问题要及时谈话指导,如果是多数同学都有的普遍问题就要想办法开展集体教育。首先要找一定数量的学生了解情况,了解他们中心的真实想法,然后针对频繁出现的问题开展主题班队会,让学生在集体讨论中达成共识,认清问题本质,来获得收益。比如说:班级中学生拖拉作业的情况很是严重,针对这个问题,就要向班干部、课代表、组长以及他们本人,通过闲聊的方式了解了很多原因,然后,在班级开展《作业做得又快又仔细》的主题班会。在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展示不同质量的作业本,让学生来讨论,你认为谁的作业本好?为什么?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完成自己的作业?在讨论中学生都明白了作业既要按时完成,又应该做得好。当他们的思想上已经有了新的认识时,可以进而开展“我和自己比一比”的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和以前相同的作业,做一个比较。这样的主题班团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了道理,在活动中改变了自己。

(三)善用激励手段

激励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应该抓住一切有利契机,善于运用激励的手段对学生心理进行积极暗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各门功课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如:当我在教学中发现一个原本很难按时把作业上交的学生,竟然很早就完成的作业,而且质量也相当不错,我当场就表扬了他:“你今天有进步了,不仅及时完成了作业,而且做得很认真,真好。”他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我可以看到他脸上充满了笑意。后来我发现,他从那天开始,作业都没有拖拉过。看来老师给学生作出评价的同时,他们也会给你回应。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班主任工作一定包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群极具特殊性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与爱。在中等职业院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更亟须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研究、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1]李燕燕,李奕华.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03:144-145.[2]桂莉.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5:121-122.[3]陈晓红.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J].教育与职业,2005,36:79-80.[4]叶素玉,简震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探[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108-110.[5]胡冰.浅谈中学阶段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2:90+92.[6]张静.高职高专院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探讨[J].太原大学学报,2011,04:71-74.[7]魏晓燕,王扬,郭成.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研究述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29-31.[8]李璐,何元庆.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证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4,02:143-146.[9]赵美音.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自我培养[J].科技信息,2010,32:475.[10]方向赟.浅探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之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374.[11]朱耿秀.试论现实疗法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19.

第3篇:中等职业院校班级管理研究论文

中等职业院校班级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这对于中等职业院校的班级管理来说尤为重要。文章首先介绍了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如他们活泼好动、自信心不足;热衷于玩闹、忽视文化课学习;逆反心理较为明显和强烈等,然后重点从情感投入,集体活动、激励手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中等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中等职业院校;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我国各级各类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人数众多,来源也较为复杂,但却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例如:他们活泼好动、自信心不足;热衷于玩闹、忽视文化课学习;逆反心理较为明显和强烈等。从经历上看,他们中有一部分同学有过辍学经历;从家庭上讲,他们中有一部分是单亲或离异家庭。正因为这样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中等职业院校数学教育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中等职业院校数学教育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摘要: 本文对中等职业院校数学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引出观点,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研究,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讨论分析,得出出现结果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加以实施。笔者希望通过对中等职业院校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有效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数学教育

一、引言

(一)本文观点的提出及其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目前,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来看,大多数学生知识基础差,思想素质不高,而且学生又是抱着不同想法来学校就读的:有的升学无望,想学一技之长以便能谋生;有的是想混张文凭后等家长安排工作;更有的家长认为子女还小,送到学校由老师来管理,免得在社会上学坏。这样的生源状况势必造成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轻视文化基础课,从而对数学课程产生厌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中等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等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