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专注认真培养工匠精神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5 08:04:2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心无旁骛,专注认真培养工匠精神

心无旁骛,专注认真培养工匠精神

我们年轻时代积累和学习了多少知识倒没有太大关系,但如果我们对自己将来的生活没有明确定位,那么知识本身就不能与客观环境进行很好的结合,知识本身就不能成为我们事业发展过程中有利的资本和基础。

“在法兰克福,当时我们的空间还很小,”欧洲十九世纪著名金融家南森·罗特希尔德讲到他自己和四个兄弟时说,“那时我在经营英国货。有一次我不小心惹恼了一位做大买卖的商人,那位商人完全占领了那里的市场。他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如果他给我们供货,那将对我们非常有利。但是,因为我让他恼怒了,他拒绝让我看他的货样。我记得那天是星期二。我对父亲说:‘我要去趟英国采购货物。’于是,我星期四就动身出发了。我发现,一路上,离英国越近的地方货物的价格就越便宜。一到曼彻斯特我就把所有的钱都用来定了货,价格非常便宜,结果我从中大大地赚了一笔。”

听他讲述这件事的人说:“我希望,你的孩子们不是只对做生意和赚钱感兴趣,而完全忽略了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东西。我想,你也一定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我倒希望这样呢,”罗特希尔德说,“得到幸福的唯一途径就是:我希望他们不仅能吃苦,还有足够的头脑,全心全意地放在生意上。”

“年轻人,要坚持做一件事情,”他又对一位年轻的酿酒师说,“坚持酿你的酒,你就会成为伦敦最伟大的酿酒师。但是,如果你既要酿酒,又要做贸易,又要当银行家,还要当制造商,那么你最终将一事无成、两手空空。”

不要博而泛,要精而专,这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在这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领域越来越精的时代,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精力分散开来,那他是不可能收获成功的果实的。

“我搬运过货物,制作过地毯,抄写过资料,还写过诗。”这是伦敦一个在这些领域都表现平平的人写下的话,他让人想起了巴黎的一位科纳德先生,他“了解一点植物学,写作小有名气,懂一点会计业务,还会炸薯条”。

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区别不在于一个人做了多少工作,而在于他做的工作有多少意义。在失败者当中,有相当多的人所付出的努力本来足以取得显赫的成就;但是,他们虽然含辛茹苦,但就像边建设边破坏一样,最后仍然毫无结果。他们没有能够把小的'失败转化为大的成功契机。他们也没有适应环境,把自己的工作成果转化成潜在的机会。他们的能力不可谓不够,时间不可谓不多——这些是成功的经纬线条,但是,他们用力推来推去的却是个空无一物的纺织机,真正的生活之网上一根线都没有挂上。

如果你询问其中一个人,他的生活目标和理想是什么,他会回答你:“我自己到底最适合做什么我还不大清楚,但是,我决心一生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因为我确信勤奋是成功的关键。我想我总会得到些什么的。”

我在这里要强调一下,他错了。难道为了发现金矿或银矿,聪明人会把整个地球翻个遍吗?要知道,到头来一无所获的就是那些总是没有方向地四下张望的人。如果我们没有明确而具体的奋斗目标,那么到手的也不会是明确而具体的东西。我们要想有所收获,只有方向明确并且为之全力以赴。落在鲜花上的蜜蜂不是唯一一种昆虫,但它是唯一采到蜜的昆虫。我们年轻时代积累和学习了多少知识倒没有太大关系,但如果我们对自己将来的生活没有明确的定位,那么知识本身就不能与客观环境进行很好的结合,知识本身就不能成为我们事业发展过程中有利的资本和基础。

伊莉莎白·沃德说:“一个具有明确目标的人,对生活有了多大的把握啊!从此,一个人有了生活的意义,他的衣着、声音、表情和行动一下子让人刮目相看。我想,在大街上我一眼就能认出那些自食其力、忙碌充实的妇女。她们焕发出一种强烈的自尊自信意识,这不是精美的丝质女帽可以证明的,也不是破旧的驼毛大衣所能掩盖的,甚至病弱的身体也不能夺走由此带来的熠熠光彩。”

而一个不知道自己将驶往什么方向的水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到达目的地。

“即使是最弱小的生命,”卡莱尔说,“一旦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也会有所成就;最强大的生命,如果精力被分散开来,最后也将一事无成。不断地滴下来的水珠,可以把最坚固的岩石穿透;一路滔滔流淌过去的湍急的河流,身后却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蝾螈被切成两截,前面一部分向前爬,后面一部分向后爬。很多目标游移不定的人就像蝾螈一样。成功从来不会属于这种摇摆不定、见异思迁的人。

精通一件事情的人在这件事情上可以比其他任何人都做得出色,即使这件事只不过是种萝卜。如果他花了所有的心血来精心培植出最好的萝卜,那么,他就是“萝卜学”的宗师,并将得到人们的认可。如果一个人为了追求一项值得追求的事业,集中所有的精力和心志坚持不懈地去做,那么,他的生命就绝不可能失败。扔出去的子弹,它穿不透一个帐篷;但如果把它射出去,它可以穿透橡木板;加上足够的力,子弹可以从四个人身上穿过。阳光如果被聚焦到一点,即使在冬天也可以轻而易举地燃起一团火焰。

最伟大的人是那些锲而不舍、全力以赴的人,他们一锤又一锤地敲打着同一个地方,直到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们这个时代的成功者是那些在自己的领域无所不知,对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做事精益求精、专心致志的人。“泛而杂”,在美国职业生活中是一个致命的弱点。许多人就像道格拉斯·杰罗尔德的一个朋友一样,可以用二十四种语言进行简单的对话,却不会用其中任何一种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2篇:专注认真培养工匠精神的励志散文

专注认真培养工匠精神的励志散文

心无旁骛,专注认真培养工匠精神

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伟人,成功者之所以能够超越芸芸众生,就在于他们能够坚定不移地认准某个目标,并为了自己的目标全力以赴、矢志不移,他们的成就与其精力的集中程度往往是成正比的。一个人如果全身心地追求某一目标,很少有不成功的。

英国油画家贺加斯会把他的视线和全部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某一张脸上,直到这张脸如照片般留存在他的脑海中,他可以随时随地将其复制出来为止。他在研究和观察任何物体时都做到了一丝不苟、谨慎细致,仿佛他永远都没有机会再看到它们一样。他的研究工作因为这种仔细观察的习惯,充满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细节描述。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几乎所有重要的'艺术流派都受到了他的著作的影响。他既不是那种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人物,也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那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精神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街上挤满了人,随着一列浩浩荡荡的队伍经过百老汇,乐队卖力地演奏着欢快的乐曲,而一个人正坐在阿斯特大厦的台阶上,以他的帽子为桌子,为《纽约论坛报》赶写一篇社论。后来,这篇文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到处引用。这个人就是贺拉斯·格里利先生。

有一次,一位先生觉得自己遭到了冒犯,因为他受到了一篇文章的辛辣嘲讽,于是就到《纽约论坛报》来兴师问罪,并要求和编辑见面。

工作人员把他带进了一间长七尺宽九尺的狭小书房里,格里利正在那里挥笔如飞,他的脑袋几乎埋到了写字的纸上。那位愤怒的男子开口询问他是否就是格里利先生。编辑迅速地回答:“是的,先生,请问您有何贵干?”他压根就没有从纸上抬起头来瞄一眼来客。

怒火中烧的来客立刻破口大骂,污言秽语如决堤的河水般汹涌而至,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形象是否因此受损,是否有失教养。但格里利先生仿佛没有受到任何干扰一样,丝毫不为所动,他继续镇定自若地伏案工作。一页又一页,他的笔尖在纸上刷刷地划过,自始至终没有给予来客一点注意,更是充耳不闻来人所有的恶言辱骂,他完全安之若素。最后,大约在二十分钟不堪入耳的谩骂之后,那位愤怒的来客自己也感到厌烦了,突然迅速地转身,准备夺门而出。

就在这一刻,格里利先生第一次抬起了眼睛,他从椅子上欠身站了起来,像老熟人一般拍着那位绅士的肩膀,以一种令人愉快的音调说道:“别走,朋友。请坐,请坐,放松你的精神。这会对你有好处的——你会感到好受一点的。除此之外,这也有助于我思考应该再写些什么。不要走。”

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就是具备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目标一旦确立,就要破釜沉舟,不在奋斗中成功,就在奋斗中死亡。使他们无往不利、所向无敌的就是这种珍贵品质。

正如亚当斯所说,布鲁厄姆勋爵和坎宁一样,都是满腹才华、天资聪颖的优秀人物;不同的是,尽管布鲁厄姆勋爵成为了举足轻重的英国大法官,获得了一个律师在其行业中所能取得的最高荣誉,并因为他在科学领域的诸多发现而享誉科学界,然而,从更高意义上看,他“总是在追求新事物,并且每次都不长久”,他的一生总的来说是失败的。实际上,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名声就已是每况愈下了。尽管他才华卓著,但他并没有在文学上或历史上留下任何真正不朽的业绩。

马蒂诺小姐回忆说:“当银板照相法最初刚刚风靡时,布鲁厄姆勋爵正住在戛纳的乡间别墅里。一位艺术家准备给别墅和阳台上的一群客人留一张影。他要求勋爵一动不动地保持五秒钟,勋爵发誓说他肯定会纹丝不动,但是,事实上他还是动了。结果,照片上布鲁厄姆勋爵所在的位置只是一团模糊的阴影。”

“这样一个小小的事件,”马蒂诺小姐继续说道,“实际上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他的个性。在人类历史长河这一特定的画卷中,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这个才华横溢的人本来应该成为叱咤风云的中心人物。然而,由于他缺乏恒心,断送了他本该辉煌灿烂的事业。在历史画卷中本来应该留下布鲁厄姆勋爵的一席之地,现在永远都只能是一片模糊。其实,像他这样的悲剧数不胜数,有多少人的生活仅仅因为缺乏一点恒心和决心,结果只留下模糊一片!”

第3篇:工匠精神之认真随笔

工匠精神之认真随笔

穿过几条巷子,走过一条青石板道,我随父亲来到了一家理发店门口。这家店的名字不似其他店花哨,只是简单的“理发”两个字,倒让人看得舒服。店内的陈设大多用木头打造,处处透出古色古香的味道。镜子下摆了几盆花草,空气中都氤氲着清新自然的气息。

踏进店门,父亲就与一位老人熟稔地打招呼。想必这就是店主吧。老人与父亲闲聊了一会儿,便开始为父亲理發。因为老人的这家理发店实惠,技术又好,所以父亲儿时便是这家店的常客。令我惊讶的是,老人用的工具并不是电推剪,而是一把铁制的折叠剃头刀。我在电视上看过老式理发,可没想到在如今科技发达的时代,竟还有人用这样古老的方法理发。

我不禁细细观察起来。老人的手虽粗糙却意外的巧,看似愚钝的.剃刀在父亲的发丝间灵活地穿梭着。碎发飘落,父亲整个人清爽了许多。头发理完了,但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心无旁骛,专注认真培养工匠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无旁骛,专注认真培养工匠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