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管理措施和方法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5 08:02: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特种设备管理措施和方法论文

1、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特种设备安全问题是生产行业主要的安全监察监管问题,我国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安全监管、检测和技术提升,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数量和严重度呈降低趋势。虽然我国的特种设备管理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特种设备事故情况相比较,情况仍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的特种设备管理面临的安全形势是:

(1)事故发生几率较高,万台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事故后果直接就是经济损失惨重,社会影响恶劣。

(2)《特种设备安全法》刚刚开始实施,但之前存在一些设备生产单位制造设备质量不够高,施工单位运行维护不足的现象。

(3)特种设备运行单位对于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不能做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从而引起事故发生概率高。

(4)特种设备迅速发展需要更为严格的安全科学技术的保障,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滞后与其严格的要求。

(5)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期,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要求相当之大。

2、我国特种设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

2.1特种设备的维护情况不达标

(1)从企业领导的角度来看,一些企业的领导不重视设备维护,只在意目前利益。对设备的使用过度,不重视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常常造成设备的超符合运行,带病作业,不注意小隐患,加速特种设备的磨损甚至老化。这样反而使企业在日后要花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设备进行大修甚至更换。

(2)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企业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都是设备出现损坏才进行,由于每个员工的操作习惯及每台设备耐损程度不同,维修人员也存在应付现象,这种维护制度并不能十分有效。其实最好应该推行的是“定人使用、定人保养”制度。这样,有利于对每台设备的及时保养与维护,使设备能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2.2特种设备的实际使用不规范

我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技术良莠不齐,有的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对机械设备了解程度也不够,甚至有无证操作的情况出现。这样,市场造成机械设备超负荷作业、带病作业以及违章操作等现象,这些现象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和老化。在加上企业不能够及时的进行保养维修等工作,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大大增加。

2.3特种设备落后情况下的盲目购置

我国很多企业的特种设备早已经陈旧,技术水平落后,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制约了企业向上发展的潜力。设备落后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并没有按照生产实际和市场行情严格制定采购方案,企业盲目采购一些高精尖的特种设备。一来,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引进设备,却没有能够熟练操作的员工,或者难以维持设备运行的资金,浪费了机械设备的产能,甚至闲置;二来,即使能够保证新进机械的工作需求,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可是,市场需要并没有如设想的那么大,导致产能过剩。

2.4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理念不强

很多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理念不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对设备使用超负荷,甚至进行违法改装,维修程度不够,导致很多事故隐患出现;另外,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部门不够专业,往往配备不齐专业的有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殊不知,短期的减少安全投入长远上看并不能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反而若是出现安全事故,往往对企业造成极大地损害。

3、提高特种设备设备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3.1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的设备管理部门

在特种设备管理中,层次管理很重要,合理地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综合管理。明确专职管理人员和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实现统一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在特种设备管理中,层次管理很重要,合理地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综合管理。企业应实现统一规划、管理明确的体系,明确内部专职管理人员和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

3.2完善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是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管理手段。保养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保养的到位与否能够影响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否,保养不到位也是特种设备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企业员工要依据特种设备维修保养使用说明书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地保养,并日常、定期进行监督保养的落实情况。再设激励奖惩机制,把特种设备机械的性能状况、维修保养情况、运行状况、成本费用等列入奖惩计划,激励企业员工的自主积极性和责任。从而企业能够保证特种设备机械的正常工作,延展特种设备的使用周期,同时又能有效降低设备维修保养成本。

3.3落实特种机械设备淘汰工作做好特种机械设备

除旧更新工作即报废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行效率、市场竞争力以及发展潜力。落后的不安全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淘汰工作。以下几种类型的特种设备应及时淘汰:

(1)损耗严重、技术性能落后。

(2)能耗高、效率低。

(3)达不到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

(4)超过使用年限。

3.4保障维修维护的及时性、计划性和预防性

在维修方面,一是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不但影响正常使用,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二是采取“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两种制度的相结合的维修制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因此,完善的企业的维修机制包括具有两个职能,能够保障维修的及时性,同时也能保障维修的计划性和预防性。对于故障的及时检查与排除,能够有效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而对于设备的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是全方位的维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与不定期的维修保养是能够提升机械设备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4、结论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工业化逐步发展,我国在特种设备管理的发展也比较迅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改革的深水期,无论是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使用等环节,或是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状况,以及特种设备管理的日常工作,均存在方方面面的不足,这些都要求我们能够尽快建立一套符合国情且科学有效的特种设备管理模式。因此,特种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加大设备管理的力度,采取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时,把设备管理进行细化,明确每一个管理者与使用者的职责,提升员工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展望未来,我国特种设备管理体系将更加完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能够越来越完善,争取早日实现零事故率。

第2篇:特种设备管理措施和方法论文

特种设备管理措施和方法论文

1、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特种设备安全问题是生产行业主要的安全监察监管问题,我国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安全监管、检测和技术提升,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数量和严重度呈降低趋势。虽然我国的特种设备管理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特种设备事故情况相比较,情况仍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的特种设备管理面临的安全形势是:

(1)事故发生几率较高,万台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事故后果直接就是经济损失惨重,社会影响恶劣。

(2)《特种设备安全法》刚刚开始实施,但之前存在一些设备生产单位制造设备质量不够高,施工单位运行维护不足的现象。

(3)特种设备运行单位对于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不能做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从而引起事故发生概率高。

(4)特种设备迅速发展需要更为严格的安全科学技术的保障,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滞后与其严格的要求。

(5)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期,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要求相当之大。

2、我国特种设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

2.1特种设备的维护情况不达标

(1)从企业领导的角度来看,一些企业的领导不重视设备维护,只在意目前利益。对设备的使用过度,不重视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常常造成设备的超符合运行,带病作业,不注意小隐患,加速特种设备的磨损甚至老化。这样反而使企业在日后要花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设备进行大修甚至更换。

(2)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企业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都是设备出现损坏才进行,由于每个员工的操作习惯及每台设备耐损程度不同,维修人员也存在应付现象,这种维护制度并不能十分有效。其实最好应该推行的是“定人使用、定人保养”制度。这样,有利于对每台设备的及时保养与维护,使设备能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2.2特种设备的实际使用不规范

我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技术良莠不齐,有的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对机械设备了解程度也不够,甚至有无证操作的情况出现。这样,市场造成机械设备超负荷作业、带病作业以及违章操作等现象,这些现象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和老化。在加上企业不能够及时的进行保养维修等工作,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大大增加。

2.3特种设备落后情况下的盲目购置

我国很多企业的特种设备早已经陈旧,技术水平落后,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制约了企业向上发展的潜力。设备落后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并没有按照生产实际和市场行情严格制定采购方案,企业盲目采购一些高精尖的特种设备。一来,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引进设备,却没有能够熟练操作的员工,或者难以维持设备运行的资金,浪费了机械设备的产能,甚至闲置;二来,即使能够保证新进机械的工作需求,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可是,市场需要并没有如设想的那么大,导致产能过剩。

2.4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理念不强

很多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理念不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对设备使用超负荷,甚至进行违法改装,维修程度不够,导致很多事故隐患出现;另外,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部门不够专业,往往配备不齐专业的有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殊不知,短期的减少安全投入长远上看并不能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反而若是出现安全事故,往往对企业造成极大地损害。

3、提高特种设备设备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3.1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的设备管理部门

在特种设备管理中,层次管理很重要,合理地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综合管理。明确专职管理人员和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实现统一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在特种设备管理中,层次管理很重要,合理地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综合管理。企业应实现统一规划、管理明确的体系,明确内部专职管理人员和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

3.2完善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是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管理手段。保养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保养的到位与否能够影响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否,保养不到位也是特种设备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企业员工要依据特种设备维修保养使用说明书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地保养,并日常、定期进行监督保养的落实情况。再设激励奖惩机制,把特种设备机械的性能状况、维修保养情况、运行状况、成本费用等列入奖惩计划,激励企业员工的自主积极性和责任。从而企业能够保证特种设备机械的正常工作,延展特种设备的使用周期,同时又能有效降低设备维修保养成本。

3.3落实特种机械设备淘汰工作做好特种机械设备

除旧更新工作即报废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行效率、市场竞争力以及发展潜力。落后的不安全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淘汰工作。以下几种类型的特种设备应及时淘汰:

(1)损耗严重、技术性能落后。

(2)能耗高、效率低。

(3)达不到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

(4)超过使用年限。

3.4保障维修维护的及时性、计划性和预防性

在维修方面,一是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不但影响正常使用,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二是采取“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两种制度的相结合的维修制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因此,完善的企业的维修机制包括具有两个职能,能够保障维修的及时性,同时也能保障维修的计划性和预防性。对于故障的及时检查与排除,能够有效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而对于设备的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是全方位的维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与不定期的维修保养是能够提升机械设备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4、结论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工业化逐步发展,我国在特种设备管理的发展也比较迅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改革的深水期,无论是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使用等环节,或是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状况,以及特种设备管理的日常工作,均存在方方面面的不足,这些都要求我们能够尽快建立一套符合国情且科学有效的特种设备管理模式。因此,特种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加大设备管理的力度,采取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时,把设备管理进行细化,明确每一个管理者与使用者的职责,提升员工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展望未来,我国特种设备管理体系将更加完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能够越来越完善,争取早日实现零事故率。

第3篇:特种设备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机械二分公司 2006年1月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程序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加强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制造、安装、使用、改造、维修下同)、使用及其监督检查等方面的管理,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中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及监督检查方面的管理控制。2 相关文件和术语 2.1 相关文件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

《关于实施若干问题的意见》 《事故处理程序》 《设备管理程序》 《设备操作规程》 《设备保养有关规定》 2.2 术语

锅炉 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L(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浅谈特种设备管理

浅谈特种设备管理

起重机械是特种设备中的一种,那何为特种设备呢?特种设备就是极易发生生命安全、财产损坏的事故、危险性较大的施工设备。为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特种设备,从生产、使用、检验监督三个环节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如何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次会议于2013年6月29日通过,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完善了原来特种设备安全法,规范了特种设备的使用及监督。

安全责任制是新特种设备安全法的一大亮点,各级政府的领导责任、生产和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把关责任以及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监管的责任等各方安全责任,确立了政府统一领导、企业主体负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特种设备管理总结

制造分公司2011年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2011年安检部定期对制造分公司生产车间所使用的门桥式起重机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设施的使用状况、安全隐患进行检查,有力的保证了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主要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坚持特种设备日常检查

安监部安排专人对特殊设备负责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维修班负责起重设备的日常检修工作,并对检修情况进行记录汇总。每周组织各协作队伍及班组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现场进行指正、整改,需要厂家配合的列出清单及时与厂家联系解决。定期召开协作队伍负责人及班组长会议,认真听取采纳合理化建议。有力的保证了厂区67台起重设备安全、正常的运行。

二、加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工作

坚持对新进场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工作。定期不定期分批分时段地组织车间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特种设备管理总结

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2012年4月10日公司安排我到高新区质监局参加特种设备管理员培训。对于我这样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年轻人来说这次培训对我来说十分难得。通过这几天培训我对起重机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为今后安全管理工作明确了目标。现在,我将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和这几天学习来进行探讨我公司的特种设备管理方面工作主要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坚持特种设备日常检查、维护

设备科安排专人对特殊设备人员负责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维修班负责公司设备的日常检修工作,并对检修情况进行记录汇总。每周组织各协作队伍及班组负责人进行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现场进行指正、整改,需要厂家配合的列出清单及时与厂家联系解决。定期召开协作队伍负责人及班组长会议,认真听取采纳合理化建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总结

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总结

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整合组建一年以来,在路局的殷切关怀和郑州铁路经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装备公司总体部署,成立专门组织,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建立了完善的特种设备管理网络,开展了扎实有效、形式多样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严格管理职责和程序,初步形成了特种设备管理体系。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公司现有储气罐8台,双梁起重机13台,单梁起重机23台,叉车8台,共计52台。在公司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特种设备持证率100,2011年检验完成率100%。

一、完善组织

建立公司特种设备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公司、生产部、事业部三级管理模式。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是特种设备管理主管领导,为第一层面,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国家、集团公司、本公司特种设备管理的法规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总结

2010年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总结

2010年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化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在国家、集团公司、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安全监察制度规程执行。特种设备运转平稳,安全状况良好。具体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2010年特种设备检测情况

南化公司现有锅炉3台,压力容器920台,工业管道135931米,电梯4台,起重设备108台,安全阀786只。2010年锅炉计划检测1台,检验完成1台,压力容器计划509台,检验完成270台,剩余239台由于装臵不能停车,故没能完成检测计划,延期报告一直没有得到批复,工业管道计划9425米,检测完成9425米,电梯计划4台已全部检验合格,起重设备计划56台,已全部检测合格,安全阀校验645只,未校验安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特种设备管理措施和方法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特种设备管理措施和方法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