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白居易《夜归》古诗
白居易《夜归》古诗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这两句是说,青山下一片松林,郁郁葱葱;明月当空,洁白的清光映照在十里沙堤之上。遣词严谨,对仗工整,清新明快,景色迷人。
出自白居易《夜归》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注]
①本诗作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诗中的“湖”指杭州西湖。
②珑璁:金、玉撞击声。
③放:让,使。
④画戟:有彩画的'戟,唐宋时做官署仪设之用。
《夜归》当作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首联中“闲”字体现了诗人夜归时从容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颔联写葱郁的青山万松与明月辉映下的十里沙堤,是静态之景;颈联写月下楼影移动与江风潮头涌动,是动态之景。静景与动景的结合,营造出清幽明净的意境。
第2篇:白居易《夜归》的阅读答案
白居易《夜归》的阅读答案
夜归①
【唐】白居易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②。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③笙歌散,画戟④门开蜡烛红。
(选自《全唐诗》)
[注]①本诗作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诗中的湖指杭州西湖。②珑璁:金、玉撞击声。③放:让,使。④画戟:有彩画的戟,唐宋时做官署仪设之用。
(1)请简要概括首联中闲字所反映的心境。(2分)
(2)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颔联与颈联。(4分)
参考答案
(1)(2分)闲字体现了诗人夜归时从容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意思对即可】
(2)(4分)动静结合(1分)。颔联写葱郁的青山万松与明月辉映下的十里沙堤,是静态之景(1分);颈联写月下楼影移动与江风潮头涌动,是动态之景(1分)。静景与动景的结合,营造出清幽明净(或淡雅闲散、阔大浑融、平淡清远)的意境(1分)。
赏析
七律《夜归》当作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这两句是说,青山下一片松林,郁郁葱葱;明月当空,洁白的清光映照在十里沙堤之上。遣词严谨,对仗工整,清新明快,景色迷人。——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第3篇:白居易《夜归》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夜归》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夜归》原文及赏析1
【原文】
《夜归》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译文/注释】
1、诗中的湖指杭州西湖。
2、珑璁:金、玉撞击声。
3、放:让,使。
4、归来:从别处回到原来的地方。
5、笙歌:(1)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2)泛指奏乐唱歌。
6、画戟:有彩画的戟,唐宋时做官署仪设之用。
【全文赏析】
闲字体现了诗人夜归时从容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
颔联写葱郁的青山万松与明月辉映下的.十里沙堤,是静态之景;颈联写月下楼影移动与江风潮头涌动,是动态之景。
静景与动景的结合,营造出清幽明净(或淡雅闲散、阔大浑融、平淡清远)的意境。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第4篇:白居易古诗
白居易古诗
《大林寺桃花》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暮江吟》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忆江南·江南好》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观刈麦》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第5篇:忆江南 白居易古诗
忆江南 白居易古诗(锦集12篇)由网友 “蓝色”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忆江南 白居易古诗,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忆江南白居易古诗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白话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诗词赏析-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