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语文六年级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考试试题
基础知识(15分)
一、仔细读句子中的拼音,写出词语。(7分)
1.“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jiang ji( )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只在空难面前pái huái( ),我们要miǎo shì( )空难,以顽强的yì lì( )战胜空难,才能到达成功的bǐ àn( )。
2.汶川发生里是8.0级强烈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援助灾区,多少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冲在抗震救灾第一线,lǔ xíng( )着自己神圣的职责,灾区人民将永远míng jì( )着他们。
二、读拼音,写汉字,组成词(3分)
Bì yù jǜn
( )玉 ( )寒 ( )工
墙( ) 荣( ) 严( )
三、按查字典的方法填空(2分)
“鼎”字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读音( )。组成成语( )。
四、选出和下列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选项。在上面括号里打“√”并给其他的读音在括号里注音(3分)
(1)坚强 A.强( )烈 B.倔强( ) C.勉强( )
(2)记载 A.装载( ) B.载( )货 C.三年五载( )
积累运用(42分)
五、想一想,填一填(20分)
1.鼎作为一种重要的礼器,象征着( )、( )和( )是代表( )、( )、( )的吉祥物。
2.楚人有鬻盾与矛盾者,誉之曰:“吾盾之( ),物莫能( )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 ),于物无不( )也。”
3.《将相如》一文中将是指( ),相是指( )。后人常用“将相如”比喻( )。这一课的人物( )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理由是( )。
4.“萁在釜山下,豆在釜中泣”出自《 》,是三国时期的诗人( )写的。意思是( )。
5.对对子。“千里冰封”可以对( )。
6.“没有一本书大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大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写一句类似的句子()。
六、根据要求写成语。(11分)
1.在横线上填字,组成成语,同时每一组中填入的两个字组成一个国家名。
A.心心相__________ __________日如年
B.十全十__________ __________泰民安
2.根据意境填成语。
孩子们__________的儿童节终于到了,校园里处处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个个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两个字重叠大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下列说话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稿。( )
2.《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喜悦的心情。( )
3.“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对一门课,老师们的态度特别宽容,那就是翻译官上的日语。即使逃课,老师们也是不管的。”这句话看出老师对学生不够负责。( )
4.“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中,蔺相如处处避着廉婆,是因为蔺相如怕廉将军。( )
5.“却看妻子愁何在”这句诗中“妻子”是指诗人的夫人。( )
6.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能联系实际,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 )
第2篇:小学六年级考试试题
小学六年级考试试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7分)
shēn jùn pái mèi
()请()工 ()徊 ()力
shàozhuànɡbùnǔ lì, lǎodàtúshānɡbēi
( )
二、把下面的古文名句正确、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田字格里。(2分)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照样子,先补充完整下面的词语,然后再写两个结构相同的词语。(6分)
书声(琅琅)议论()得意()
再写两个:
(世世)代代()夜夜()声声
再写两个:
四、读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5分)
①你的②我的③他的④买⑤卖⑥说⑦太阳⑧锅⑨灶
1.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五、按要求选择填空。(6分)
1.下面的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A、辟静兴旺嘹亮精兵减政
B、忧虚轻蔑妒忌完壁归赵
C、聪明吉祥魁梧一言九鼎
2.下面句子中说法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A、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B、《七步诗》的作者是曹操的儿子曹丕。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选自《长歌行》。
3.下面句子中有错误的一句是()。
A、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B、《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最出色的作品。
C、李四光是我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卓越的科学家。
六、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6分)
A、采取可取获取索取听取争取
1.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更多的知识。
2.我们要从小养成认真()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3.詹天佑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最后()了中部凿井法进行施工。
B、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1.()小女孩没卖掉一根火柴,()她不敢回家。
2.侍卫官()想劝吴王不要派兵进攻楚国,()又不敢直说。
3.近几年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我们还不加紧治理环境,()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后果。
七、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4分)
1.()送春归,()迎春到。
2.雨后复(),()阵阵苍。
3.本是()生,()何太急
4.死去元知()空,但悲不见()同。
八、根据课文按要求填空。(4分)
1.按原文填空。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的说过:“人( )有一死,或重于(),或轻于()。”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A.课文《将相和》中的主要人物“将”和“相”分别指的是()和()。
B.《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性格特征非常鲜明。他们分别是:阴险狡猾的周瑜;从容镇定、胸有成竹的();忠厚老实、守信的();谨慎多虑的曹操。
九、阅读下面的短文,做后面的题。(30分)
(一)
“这座世纪宝鼎,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它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选自课文《世纪宝鼎》)
1.这座世纪宝鼎是我国()年赠送给()成立()周年的生日礼物。(3分)
2.这座宝鼎底座上饰有()条龙,象征华夏的()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2分)
3.整个宝鼎()古朴,()精湛,堪称宏伟()。(3分)
(二)
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 )大家都( )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 )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 )当务之急。
吴王决心已定,便对大臣们说:“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我就把他处死!”
众大臣面面相觑(qù),谁也不敢(烂乱)说一句话,于是就匆匆退朝了。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然无法安宁,思前想后,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于是在自家的花园内踱(duó)来踱去,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的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注)意。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大臣便来到王宫的后花园内,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吴王都要到这里(散撒)步,所以,他有意等在这里。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晨),吴王果然来到后花园。那位大臣装着没有看见吴王,眼睛紧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他手里拿着一把弹弓,眼睛死死地盯着树上,衣服都被露水(侵浸)湿了,却(豪毫)不在乎。吴王觉得挺奇怪,就问他:“喂,你一大早在这里做什么何以如此入神,连衣服湿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装作仿佛才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陪)罪道:“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怒恕)罪。
吴王挥挥手□却好奇地问□□你究竟在看什么□□
那位大臣说道:“我在花园里看到一桩有趣的事情。你看,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这蝉在高高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并且喝着露水,可是它却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在它的身后;螳螂弯着身子,举起前爪打算捕捉蝉,但它却不知道有只黄雀正在它的身旁;黄雀伸长了脖子想去啄食螳螂,然而它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已经瞄准了它。这三个家伙,都是只想到要取得眼前的利益,而没考虑到隐藏在身后的危险呀!”
吴王听了这话,恍然大悟,笑了笑说:“你讲的很有道理!”于是,便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用“/”把文中括号里用错的字画掉。(4分)
2.从下面三组标点中,给短文的第十自然段选择恰当的标点打上“√”。(2分)
A、 。:“”()B、 ,:“”()C、 :。“!”()
3.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在括号里标出来。(3分)
hǎo()dàn()hénɡ()
hào() táo()hènɡ()
4.给下面的词语找近义词。(4分)
倘若( )阻止( )立刻( )故意( )
5.第二自然段中有四个括号,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下面哪组词语最恰当,用“√”标出来。(2分)
A、如果知道因为所以()B、因为知道应该才是()
C、虽然知道但是所以()D、因为所以应该才是()
6.读了这篇短文,我们了解到吴王虽然有时也“专横、固执”,但也是一个能“知错就改”的人。(3分)
A、用“……”在短文中划出一句最能表现吴王“专横、固执”的句子。
B、你从短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吴王知错就改“ ”在文中标出来。
7.填空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 )这个成语,还常把()与( )一起连用,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在身后的()。
(2)大臣巧妙地以()的故事,使吴王知错就改,既达到了()的目的,又()了杀身之祸。
十、按要求任选一题作文。(30分)
题目一:谢谢你,
提示: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感谢的人有很多。(如:父母长辈、老师、同学、朋友、邻居等对我们的关爱、关心和帮助),请用具体的事例来写清楚你为什么要感谢他(她)们。
要求:1、先补充完整题目再作文。2、做到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
第3篇:小学语文六年级试题
2005学年第一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
班姓名 等级
一、认真听短文,断下列说法的对与错,对的画“√”,错的画“×”。(5分)
1、爬行可以健身。()
2、人的高血压主要是因为直立行走促使血压不断提高。()
3、每天我们爬行1小时,就可以不得高血压。()
4、爬行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5、爬行可以减轻腰椎的负担。()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kāngkǎijǐnshântuǒtiēzīxūnyànyǔ()()()()()jùbâiliánmiánbú duànruì xuězhàofēngnián()()()
三、组词。(4分)
协()谐()汤()檐()胁()楷()烫()瞻()
四、选出意思相近和意思相反的成语,写在括号里。(4分)闻名天下相安无事兴高采烈名副其实虚有其表举世闻名安然无恙愁眉苦脸
1、近义成
第4篇: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整理8篇)由网友 “琪琪”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小学语文六年级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考试试题
基础知识(15分)
一、仔细读句子中的拼音,写出词语。(7分)
1.“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jiang ji( )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只在空难面前pái huái( ),我们要miǎo shì( )空难,以顽强的yì lì( )战胜空难,才能到达成功的`bǐ àn( )。
2.汶川发生里是8.0级强烈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援助灾区,多少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冲在抗震救灾第一线,lǔ xíng( )着自己神圣的职责,灾区人民将永远míng jì( )着他们。
二、读拼音,写汉
第5篇: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
【51test.net-小学六年级试题】
一、积累·拓展(36分)
1.读拼音,按要求作答。(6分)
kuí wú chén āi qiào 陡()
()()qiào 俊()
(1)把汉字端正地写在括号内。(3分)
(2)上面音节中,属整体认读音节的有(),需用隔音符号分隔的用“,”标出。(1分)
(3)把上面音节的第一个字母改写成大写字母后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2分)
2.读读比比组词语。(3分)
骏()眷()摩mā()
峻()誉()摩mó()
3.读一读,填一填。(2分)
“疾”用部首查字法查()部,再查()面。在字典的意思有:①病;②恨;③快;④痛。在“疾恶如仇”中取第()种意思,在“积劳成疾”中取第()种意思。
4.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分别用“_______”和“ ”画出含有“赞扬(褒义)”和
第6篇:有关小学语文考试试题
有关小学语文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课标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的统一。
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4、()是学习的主体。
5、学段目标与内容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二、选择。
1、()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1)语文素养(2)道德素养(3)文化素养
2、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1)多认少写(2)少认多写(3)多认多写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1)实际生活(2)语文材料(3)自然社会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1)诵读和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