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前溪诸城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4 08:01:2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丁前溪诸城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丁前溪诸城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丁 前 溪

蒲松龄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叹赞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

数年无耗。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仆招诸博徒,使杨坐而抽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栗,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最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身逆旅逆旅:旅馆

B.丁怪之 怪:奇怪

C.我非业此猎食者 业:以……为业

D.明日,为制冠服 明日:第二天

【答案】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B.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C.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D.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 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申言始忆之(承接)踩履而出(承接)揖客入(承接)见其衣敝踵决(并列)居之温室(并列)设筵相款(并列)宠礼异 常。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前溪家中富有,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喜好交游,豪爽重义。国君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意做官,从安丘逃离。

B.安丘一民舍的女主人尽家中所有招待丁前溪,在无马料喂丁的马时,竟扯下房顶的茅草来做饲料。

C.荒灾发生后,杨家处境非常困顿,于是杨前往诸城投奔丁前溪,希望得到帮助,丁前溪非常热情周到地接待了他,并暗中派人帮助杨的家人。

D.蒲松龄认为,喜欢饮酒赌博,性情豪放的人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是正常的,而杨的妻子作为一个女子也能如此大度就让人惊异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此题中,A项“国君让他出来做官”的说法有误,第一段是说“御史行台”;“从安丘逃离”的说法错误,文中是说“丁亡去,至安丘”是逃到安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3分)

(2)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 (3分)

(3)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4分)

【答案】(1) 丁前溪越发感到奇异,以为他的意图是想得到他的钱财。(“异”、“意”、“直”)

(2)杨氏觉得丁很讲义气,可是心里顾念着妻子,心里不能不对丁前溪有些埋怨(“义”“顾”“望”)

(3)(我心存)顾虑不敢隐瞒,我来时家中米不到一升。现在承蒙您赤诚相待,我本来很高兴,可是我的妻子儿女怎么办啊。(“仆”“推解”“乐”“妻子”)

【解析】

试题分析: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丁前溪,是(山东)诸城人,家中富有囤有很多钱谷,是个喜好交游、豪爽重义的人,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御史行台察访他(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做官)逃离了(家乡),到安丘时遇到大雨。(他)在旅馆避雨。雨到中午还没停止。有一年轻人出来,给他提供了丰厚的食物。一会儿夜幕降临,(年轻人)挽留丁前溪在他家住宿,拿饲料草喂养他的马匹,伺侯得非常周到。(丁)问年轻人姓名,年轻人说:“我家主人姓杨,我是他的内侄(妻子弟兄的儿子)。主人喜好交游,适逢他出门在外,家中只有他家娘子在。家贫不能给你丰厚的招待,希望你能见谅。”丁前溪他家主人以什么为业?”(年轻人说)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每天靠设博场谋得少量的生活用品。第二天雨仍然下个不停,(年轻人)给(丁)的供给丝毫不懈怠。到晚上铡草喂马时,喂牲口的干草湿漉漉的,看起来极杂乱。丁前溪对此很奇怪。年轻人说:“实话告诉您,家中贫困没有什么用来喂养牲畜,(这是)刚刚娘子拆掉屋上的茅草(来喂养您的马匹)啊。”丁前溪越发感到奇异,以为他的意图是想得到他的钱财。(第二天,丁前溪)付钱,年轻人不接受,(丁)硬要给钱让年轻人拿进去。一会儿,年轻人仍然将钱归还给丁,(并)说:“娘子说了,我们并非以此(开旅馆)为业来谋取生活。主人出门在外,曾经几天都不带一文钱,您来到我家,怎么能索要报酬呢?”丁赞叹着告别。(临别)嘱托年轻人说:“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之后)几年没有消息。

(几年后)正遇上灾荒饥年,杨氏(处境)非常困顿,实在没有什么作为生计,他的妻子随意劝他去投靠丁前溪,杨氏听从了她妻子的话。来到诸城,向守门人通报了姓名,丁前溪模模糊糊不记得此人,(杨氏)再三说起(以前的事)后(丁)才记起来。(丁前溪)连鞋也来不及提上就跑出欢迎,作揖行礼请客人进屋,见他衣服破烂,鞋子露着脚后跟,将他安排在暖和的房间(休息),又置办酒宴款待他,恩惠礼节超出一般。第二天(又)替他做帽子、衣服,里里外外都很保暖。杨氏觉得丁很讲义气,可是心里顾念着妻子,心里不能不对丁前溪有些埋怨。停留了几天,(丁)始终不说赠别的话。杨氏内心非常急迫,告诉丁说:“(我心存)顾虑不敢隐瞒,我来时家中米不到一升。现在承蒙您赤诚相待,我本来很高兴,可是我的妻子儿女怎么办啊?”丁前溪说:“这无须你烦恼操心,我已经替您安排好了。希望您放宽心稍微再待几天,我帮您解决盘缠。”(丁)令仆人招来一些博徒,让杨氏不出力而向赢方抽头为利,一夜就得到百金,于是就送他回家。

回家见到妻子,(他的妻子)衣服鞋子光鲜齐整,一个小婢女在旁边侍候。杨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妻子说:“从您离开后,第二天就有车马和仆人送来了这些布匹和粮食,堆满了一屋子,说是丁氏客人赠与的。又送来一婢女,给我使唤。”杨氏感动不已。从此他家过上小康生活,再不屑于从事以前开博场的职业了。

异史氏说,家贫却好客,饮酒博戏、性情放荡的人做这样的事情大有人在。让人惊异的,唯独杨氏的妻子吗?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不回报的,难道还称得上人吗?然而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即使是很小的恩惠,也不忘记的,丁前溪就具有这种品德啊。

第2篇:《丁前溪》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丁前溪》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丁前溪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赞叹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数年无耗。

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城,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怦 ① 招诸博徒,使杨坐而抽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

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君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米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走怦:派人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御史行台按访之 按:考察

B.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 业:以……为业

C.数年无耗 耗:损耗

D.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 诣:拜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俄出仍以反客

B.问:“主人何业?” 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

C.丁赞叹而别。 踩履而出,揖客入

D.慕郭解之为人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

7.下列各句中,句子成分省略最多的一句是 () (3分)

A.避身逆旅 B.止宿其家 C.居之温室 D.明日为制冠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诸城人丁前溪受古代侠客郭解的影响,好仗义疏财,抱打不平,不愿参与政治,知道御史行台要拜访自己,就逃跑了。

B.旅馆女主人家里经济不宽松却很是好客,在丁前溪前来避雨时即使素昧平生也能热情招待,为了喂马甚至不惜拆下自家屋顶的茅草作为饲料。

C.几年之后,杨某因荒年无法度日前来求救,丁前溪知恩图报,热情款待曾经一度忘记的杨某,还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送了不少吃穿用品接济对方。

D.“一饭之德”得涌泉相报。在丁前溪的帮助下,杨某一家即使舍弃经营旅馆的旧业也能过上好日子,诠释了“好心有好报”的人生道理。

9.断句和翻译。(10分)

(1 )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异 史 氏 日 贫 而 好 客 饮 博 浮 荡 者 优 为 之 异 者 独 其 妻 耳 受 之 施 而 不 报岂 人 也 哉 然 一 饭 之 德 不 忘 丁 其 有 焉。

(2 )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宣告之,暇幸见顾。(3分)

参考答案

5.选C (耗:消息)

6.选C (皆为连词,表修饰,可不译。A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把、拿;B代词,

什么 / 副词,怎么;D助词,的/4弋词,这件事)

7.选B (“(少年)止(之)宿(于)其家”; A“(丁)避身(于)逆旅”;C (丁)居之(于)温室; D明日(丁)为(之)制冠服)

8.选D (杨某旧业是“日设博场以谋升斗”,即开赌场)

9.断句和翻译。(10分)

(1)断句。(4分)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评分标准:每错、漏断两处扣1分)

(2)翻译。(6分)

①丁前溪更加感到惊异,认为这样做的意图是想得到自己的钱财。(3分)

(评分标准:“异”1分,“直”1分,意思对1分。)

②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3分)

(评分标准:“我诸城丁某”译成判断句和“见”“顾”各1分)

参考译文:

丁前溪,是山东诸城人。家中富有钱粮,好仗义疏财,抱打不平,最钦佩古代侠客郭解的为人。御史行台考察后,要拜访他。丁前溪逃跑了,到安丘时遇上下雨,他就在一家旅舍避雨。雨一直到中午仍下个不停。这时,有个少年过来,用丰盛的饭菜招待他。不久天黑了,(年轻人)挽留丁前溪在他家住宿,拿饲料草喂养他的'马匹,照顾得非常周到。问那少年的姓名,少年回答说:“主人姓杨,我是他的内侄(妻子弟兄的儿子)。主人喜好交游,适逢他出门在外,家中只有他家娘子在。家贫不能给你丰厚的招待,希望你能见谅。”丁前溪问:“你家主人从事什么行业?”得知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每天靠开设赌场谋得少量的糊口用品。第二天阴雨仍旧连绵不止,但旅馆供给的饭食照样无丝毫怠慢。到晚上铡草喂马时,喂牲口的草料湿漉漉的,看起来很是长短不齐。丁前溪对此感到奇怪。年轻人说:“实话告诉您,家中贫困没有什么拿来喂养牲畜,这是刚才娘子让拆掉的屋上的茅草啊。”丁前溪越发感到奇异,认为这样做的意图是想得到自己的钱财。第二天,丁前溪付钱,年轻人不接受,丁前溪硬要给钱,年轻人拿进去。一会儿,年轻人仍然将钱归还给丁前溪,并说: “娘子说了,我们并非以此为业来谋取生活。主人出门在外,曾经几天都不带一文钱,您来到我家,怎么就能向您索要报酬呢?”丁赞叹着告别。临别时嘱托年轻人说: “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之后几年没有消息。

这年碰上大饥荒,杨家穷困到极点。实在没有什么作为生计,他的妻子顺口劝他去拜访丁前溪,杨某听从了她妻子的话。到了诸城,向守门人通报了姓名,丁前溪模模糊糊不记得此人,杨某一母说起之前的事后丁前溪才记起来。丁前溪听后,慌得趿拉着鞋子就跑出来迎客。见杨某衣着破烂,鞋子露着脚后跟,作揖行礼请客人进屋,一见他衣服破烂,鞋子露着脚后跟,将他安排在暖和的房间,又置办酒宴款待他,礼仪隆重,非同寻常。第二天又替他做帽子、衣服,里里外外都很保暖。杨氏觉得丁很讲义气,可是心里顾念着妻子,心里不能不对丁前溪有些埋怨。停留了几天,丁前溪始终不说赠别的话。杨氏内心非常急迫,告诉丁说: “考虑再三,不能再瞒你了。我来时,家中米不到一升。现在承蒙您赤诚相待,我本来很高兴,可是我的妻子儿女怎么办啊?”丁前溪说:“这无须你烦恼操心,我已经替您安排好了。希望您放宽心稍微再待几天,我帮您解决盘缠。”丁前溪就派人去召集赌徒们来赌博,让杨氏不出力而向赢方抽头为利,一夜就得到百两银子。丁前溪这才送杨某回家。

杨某进家门一看,合家衣着焕然一新,妻子身边还有个丫鬟伺候。杨某吃惊地问妻子,妻子说:“你走后,第二天就有人赶着马车送来了布匹粮食,说是丁客人让送的;还带来个丫鬟,供我使唤。”杨某激动不已。从此,杨家过上了小康生活,再也用不着设赌场赚钱度日了。

回家见到妻子,妻子衣服鞋子光鲜齐整,一个小婢女在侍候她。杨某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妻子说:“从您离开后,第二天就有车马和仆人送来了这些布匹和粮食,堆了满满一屋,说是丁氏客赠与的。又送来一个婢女,给我使唤。”杨氏感动不已。从此他家过上小康生活,再不屑于从事以前开博场的职业了。

异史氏说,家贫却好客,饮酒博戏、性情放荡的人做这样的事情大有人在。让人惊异的,只是杨氏的妻子罢了。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不去回报,难道还算得上人吗?然而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即使是很小的恩德,也不忘记的,丁前溪就具有这种品德啊。

第3篇:《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桓荣子郁。郁字仲恩,少以父任为郎。敦厚笃学,传父业,以《尚书》教授,门徒常数百人。荣卒,郁当袭爵,上书让于兄子泛,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贵中郎将。

永平十五年,入授皇太子经,迁越骑校尉,诏敕太子、诸王各奉贺致礼。郁数进忠言,多见纳录。肃宗即位,郁以母忧乞身,诏听以侍中行服。建初二年,迁屯骑校尉。

和帝即位,富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上疏皇太后曰:“《礼记》云:‘天下之命,悬于天子;天子之善,成乎所习。习与智长,则切而不勤;化与心成,则中道若性。昔成王幼小,越在襁褓,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立听朝,四圣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孔戣(kuí),字君严,擢进士第。郑滑卢群辟为判官,群卒,摄总留务。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入为侍御史,累擢谏议大夫。中人刘希光受赇二十万缗,抵死,吐突承璀坐厚善,逐为淮南监军。太子舍人李涉知帝意,投匦上言承璀有功不可弃。戣得副章,不肯受,面质让之。涉更因左右以闻,戣劾奏涉结近幸,营罔上听。有诏斥涉峡州司马,宦宠侧目,人为危之,戣自以适所志,轩轩甚得。

俄兼太子侍读,改给事中。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坐赃,狱寝不下;博陵崔易简杀从父兄,鞫状具。京兆尹左右之,翻其情。戣慷慨论正,贬少和,杀易简,夺尹三月俸。再迁尚书左丞。信州刺史李位好黄老道,数祠祷,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宋书》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宋书》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颜竣,字士逊,琅邪临沂人,光禄大夫延之子也。竣初为太学博士,太子舍人,出为世祖①抚军主簿,甚被爱遇,竣亦尽心补益。元嘉中,太祖不欲诸王各立朋党,将召竣补尚书郎。吏部尚书江湛以为竣在府有称,不宜回改,上乃止。二十八年,虏自彭城北归,复求互市,竣议曰:“愚以为与虏和亲无益,已然之明效。何以言其然?夷狄之欲侵暴,正苦力之不足耳。未尝拘制信义,用辍其谋。”三十年春,以父延之致仕,固求解职,不许。世祖践阼,以为侍中,俄迁左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先是,竣未有子,至是产男,上自为制名辟强,以比汉侍中张良之子。上自即吉②之后,多所兴造,竣谏争恳切,无所回避,上意甚不说,多不见从。竣自谓才足干时,恩旧莫比,当赞务居中,永执朝政,而所陈多不被纳,疑上欲疏之,乃求外出,以占时旨。大明元年,以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丁前溪诸城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丁前溪诸城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