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日记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4 08:01: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五年级数学日记

“dragon”为你分享6篇“五年级数学日记”,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五年级数学日记

今天,我们学习了数的奇偶性。偶数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双数,奇数呢,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单数。你可别小看它们哟,它们也是有规律的哦!

如果2个奇数相加就一定等于偶数,就比如21+21=42,42是偶数哦!如果是2个偶数相加的话,就还是等于偶数,比如:22+22=44,44是偶数;如果是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话呢,还是等于奇数,比如:21+22=43,43是奇数。通过上面这些,我们可以知道: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这就是数的奇偶性,如果不信,可以试一试哦!

篇2:五年级数学日记

今天,我和妈妈去逛街买衣服。我和妈妈来到人人乐,妈妈选中了一件衣服,标价268元,售货员告诉我们现在商场搞活动,买100减50。

妈妈问我:“买100送50比打5折更划算吗?”我想:买100减50看来好像打5折,实际上并不是打5折,因为没有买满的那部分没有优惠。这衣服268元,买满200元了,也就可以减掉100元,最后要付168元,而打5折要付268×0.5=134元,168元大于134元,因此,打5折更便宜。

我把我的想法说给妈妈听,妈妈说:“商家们真是太聪明了!利用买100送50造成打5折的错觉。南南连这些细微的差别都能看出来,你比他们更聪明!”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篇3:五年级数学日记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松树爷爷问: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我忘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6个松果,现在还有9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小松树急了,不会算,怎么办呢?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来帮它好了。

数学课上,老师讲过:知道总数,求部分数,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知道的一个部分数,就得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我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摘了16—9=7(个)。

评语:能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说明你听课很认真,继续努力!

【【荐】五年级数学日记】

篇4:五年级数学日记

一天,马小跳正在玩游戏。突然听见大叫一声,原来是宝贝儿妈妈的围裙被飞溅的火花烧了几个小洞。

马天笑(爸爸)说:“可以把破的地方补上去。”马小跳说:“那要准备多少布呢?”宝贝儿妈妈高兴地说:“这里的一个正方形正好是1平方分米,2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可以数数看呀!”“好啊!”马小跳边说边数,“这里有4个三角形,也就是2个正方形,2平方分米,再加上其他的正方形,一共18平方分米。”

“你真厉害!”宝贝儿妈妈说,“要不,补围裙的活儿也交给你了?”

“啊!”马小跳拉长了脸,怪叫一声就转身跑了。

篇5:五年级数学日记

前不久,我们学习了露在外面的面。数学书上有这样一道题,(如下图)那么,如果一直加小方块呢?那得一个一个算。多麻烦呀!我总结了一个规律,第一个面和最后一个面的面数是“4”,中间的那些方块只能露“3”个面,例:4+3+4是11(个)……2×4+(n-2)×3(用这个公式就简单多了!)

上面我说的是横着摆的,那么竖着摆呢?我又发现了一个规律,第一个和中间的方块都只能露“4”个面,最后一个方块可以露“5”个面,其他面都被压住了!5+(n-1)×4(用这个公式简单多了!)

篇6:数学日记五年级

1.我们家吃饭的开销

这几天我做了一个有趣的调查,调查了我们家三天的吃饭开销。 第一天,一共是 50 元,第二天,一共是 60 元。第三天,一共是 80 元。50+60+80=190,190÷3=63.3333这是个纯循环小数,我把它看作 63,那全家人的平均每天的开销是 63 元。 我们家有五个人,50÷5=10,60÷5=12, 80÷5=16,16+12+10= 38,38÷3=12.6666这也是个纯循环小数,我把它看作 13,那 么平均每人每天的开销是 13 远。 如果天天这样, 一年有 365 天, 那么全家花在吃饭上的钱一共要 365×63=22995(元) ,哇!要那么多钱呀!以后要节省一点才行啊!

2.免税商品

一到香港,买什么东西差不多都要交税,只有火车站的东西才免 税,因为交税商品太贵,所以我一样也没买,我建议大家别买这些商 品,比如: 名称 雪碧 薯片 QQ 糖 交税(元) 5.8 10 5 免税(元) 2 3.5 1.5

除了这些商品,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都别买,交税商品可是要 翻两倍多的价钱。

3.车票

2 月 18 日, 我们全班去香港上了两节展示课, 当然要买车票。

1 元港币=1.07 人民币,可是在车站换就要变成 1 港币=1.1 人民币 了,在银行换可以省多少元呢? 全票人数:26 人 半票人数:12 人 全票票价:230 元

港币(回)130 元港币(去) 港币(去) 在车站:130+230=360

半票票价:115 元港币(回)95 元

换成人民币要加十 95+115=200

分之一即 360÷10=36 (元) , 360+36=396 (元)

(元)换成人民币加十分之一即 200÷10=20(元),200+20=220(元) 在银行换: 130+230=360 元)( 换成人民币加一百分之七 36×0.7=25.2 (元) 360+25.2=385.2(元) , 民币加一百分之七 7×2=14(元) 200+14=214(元) 396-385.2=10.8 (元) (元) 280.8+72=352.8(元)哇,如果在银行换好钱再去买票可以省 352.8 元!火车站可真会赚 钱! 220-214=6 10.8×26=280.8 (元) 6×12=72 95+115=200(元) 换成人

4.五元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五元钱,在广州人心中可以办很多事,比如:买两瓶罐装饮料、 买一个盒饭、买五副象棋、可以坐两次车……甚至还能当过年封给别

人的红包。 但在香港人心目中, 他微不足道, 只能买一瓶饮料或坐车。 107 元人民币可以兑 100 元港币。香港人的月收入是广州人的十倍, 广州人的月收入是 3000 元,香港人的月收入就是 30000 元,香港人 花五元钱,就等于广州人花 0.5 元钱一样从容。

5.小数乘法

最近我学了小数乘法,在算小数乘法的时候,有很多方法,例如: 1.5×9.3=0.45,可以把 1.5 看成 15,把 0.3 看成 3。15×3=45,1.5 和 0.3 它们后面都有一位小数,一共有 2 个小数。最后在 45 前面加 上 0 和一个小数点,就行了。还有一种方法,例如:60×1.7=102, 竖式可以:

60 ×1.7 420 60 102. 0

这一题也可以这样算:把 1.7 看成 17,60×17=1020,60 没有 小数点,1.7 有小数点,它有一位小数,在 1020 的最后面的一个 0 的 前面加一个小数点就行了。还有一种方法,例如:0.3×0.2=0.06,0.3 和 0.2 他们后面都有一位小数,就一共有 2 位小数了,这一题也有两 种算法。第一种是口算,第二种是写竖式,口算可以这样算:把 0.3 看成 3,把 0.2 看成 2,3×2=6,一共有 2 个小数,6 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数,在 6 的前面加上两个 0,有两位小数,小数部分就是 06,整

数部分就是 0,再在 0 和 06 之间加上一个小数点就行了。最后等于 0.06。第二种方法可以写竖式:

0.2 ×0.3 0.06

最后等于 0.06。 我发现凡是两个小于 1 的小数与小于 10 的整数 相乘,它们的积就会比它们都小,例如:0.5×4=0.2。

第2篇:数学日记五年级

其实我们的周围隐藏着很多的数学奥秘,以下是数学日记五年级,欢迎阅览!

数学日记五年级【1】

今天,我在数学1+2训练上看到这么一题,在一底面积为648平方厘米的立方体铸体中,以相对的两面为底去掉最大的一个圆柱体,求剩下的立体图形面积是多少?

看到这个题目,我犯糊涂了,想:只告诉一个底面积,这怎么求啊?坐在椅子上的妈妈看了,嘲笑我说:“哼,还说高水平哩,连这道题都不会做。”

我知道妈妈用的是激将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胜心,让我把这题做完。为了让妈妈认为她的激将法成功了,我就硬着头皮做了下去,可是怎么想也理不出头绪来。但是我并没灰心,继续做了下去,我做了出来。

根据图(要画图)可以发现,切掉一个圆柱,又出来一个同原来圆柱同样大的洞,虽然这洞与圆柱体体积相同,但是它们的表面积并不相同,而是比原来圆柱少了两个底面的面积。

所以剩下的图形面积应该等于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减去圆柱的两个底面+圆柱的侧面。

列算式是628×6-628×3.14÷4×2+628×3.14

数学日记五年级【2】

今天,我做完数学作业,读了一下《数学大观园》里的“数学启示”:古希腊国王向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问学数学的捷径,阿基米德便在纸上写下了两个数:1111、1001。“1111”表示“独一无二”,“1001”表示“始终如一”。意思是:学习没有捷径,只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

我觉得很有趣,就和妈妈又找了几个这样的数字:

“23456789”表示“缺衣少食(十)”

“7086”表示“七零八落”

“246810”表示“无独有偶”

“999”表示“千虑一得”

数学真有趣,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

数学日记五年级【3】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第3篇:五年级数学日记

旧书传阅

顺昌县元坑中心小学五(2)班

今天,天阴沉沉的,有点冷,但同学们的心里却是暖烘烘的,因为老师说今天是省关工委组织几个大企业,开展“爱心红书袋,关爱留守儿童”的捐书助学活动。10点时,大会开始了,看着一袋袋书交到同学们的手中,我在心里数了数:每个红书袋里有10本好看的书,我们学校受捐赠留守儿童每班6人,学校有13个班,那么书的总数为:10×6×13=780本,于是我心里有了一个特别的想法在萌芽:在学校开展“旧书传阅”活动。

俗话说“赠人以财,不如赠人以言”。每年,想必同学们一定都会得到这样或那样几本好书:自己买的、家人买的、亲戚朋友送的等等。久而久之,书看久了,旧了,我们有许多同学,面对这么多书都不知道怎么办,丢了吧,可惜了;留下吧,不知放哪。如果把同学们的旧书全都储存起来,这样,一方面同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五年级数学日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数学日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