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九月》(苏教版高一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3 08:09:5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海子《九月》(苏教版高一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比较,深刻理解《九月》中的意象。

2.体会海子这一首朦胧诗中蕴含的情感。

3.掌握鉴赏海子诗的较为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对《九月》隐晦意象的把握和朦胧诗情的体会,学会比较鉴赏;强化生命意识,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学会用健康的态度去学习、理解海子诗歌。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隐晦、诗情朦胧,运用比较的方法,解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简介海子,指出他一生中的三种磨难:流浪、爱情、生存,并由此引出《九月》。

二、 解读诗歌

(一)比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九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理想以时间层面的“明天”出现,《九月》则以空间层面的“远方(草原)”出现,以此为契机连带出其他意象:

远方(草原):理想(信仰、自由、爱情)

野花:美丽的爱情

风:实现希望的凭借

木头、马尾:草原上的马头琴,精神寄托

明月:见证者--见证了历史,并将见证历史在我身上重演

死亡:尘世肉体的终点,理想实现的起点(新的开始)

(二)欣赏周云蓬演唱的《九月》

他的演唱把握到位,音乐表现与诗歌中的情感表现较为统一:

反复吟唱“一个叫马尾,一个叫木头”,强调精神寄托,抒发徘徊、困惑、找不到出路的情感;

充满激情地唱“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表达的是那种看到希望找到答案(死亡)之后期待实现的紧张激动

(三)小结

在海子的诗歌中,时时、处处地体现着这一种“死亡”意识,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两篇为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明天”和《九月》中的“远方”,可以说是海子诗歌中所有意义的总和。

三、作业

1.通过对《九月》中意象的整理,用自己的话对《九月》进行赏析(切忌直白的解释)。

2.把《七月不远》与《九月》进行比较,而后分析诗歌中意象的内涵与作者的情感。

第2篇:苏教选修11.1.3量词教案

课题:§1.3.1

量词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2.能准确地利用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叙述数学内容。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下列语句是命题吗?

⑴x3;

⑵2x1是整数;

⑶对所有的xR,x3;

⑷对任意一个xZ,2x1是整数。⑴与⑶、⑵与⑷之间有什么关系?

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例如:

⑴对任意nN,2n1是奇数; ⑵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

常见的全称量词还有: “一切”、“每一个”、“任给”、“所有的”等。

通常,将含有变量x的语句用px、qx、rx表示,变量x的取值范围用M表示。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简记为:xM,px 读作:任意x属于M,有px成立。例1:判断下列全称命题的真假: ⑴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

⑵xR,x211;

⑶对每一个无理数x,x2也是无理数。下列语句是命题吗?

⑴2x13;

⑵x能被2和3整除;

⑶存在一个xR,使2x13;

⑷至少有一个xZ,x能被2和3整除。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例如:

⑴有一个素数不是奇数; ⑵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常见的存在量词还有“有些”、“有一个”、“对某个”、“有的”等。

通常,将含有变量x的语句用px、qx、rx表示,变量x的取值范围用M表示。1

存在性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使px成立”。简记为:xM,px

读作:存在一个x属于M,使px成立。例1:判断下列存在性命题的真假: ⑴有一个实数x,使x2x30成立; ⑵存在两个相交平面垂直同一条直线; 2⑶有些整数只有两个正因数。练习:课本P14

练习1、2

第3篇:草莓(沪教版高一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清思路,学习运用联想由物及人、由物悟理的写作方法。

体味生命在时光流转中逐渐成熟丰富的哲理,珍惜过往,正视现在,追求未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讨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草莓”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和体味文中深刻的生活哲理。

【教学方法】质疑、讨论;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作业:

1.仔细阅读全文,进行质疑,提出有质量的问题3-5个。

2.对全文的结构进行梳理,概括写作思路。

一、设疑导入。

课文名为《草莓》,但文中只有很少篇幅直接写到草莓,为何要以草莓为题?草莓在文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二、读解1-3自然段作者发现自然界季节的变化,讨论探究学生集中质疑的问题。

问1:第一段对乡村景色的描写丝毫没有涉及草莓,能否删去?

问2:第一段段末说“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孟子二章 教案教学设计(沪教版高一选修)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疏通文句,识记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以及本文出现的通假字、常见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在诵读中感受孟子的文气和语势,学会运用譬喻和寓言说理的方法使议论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3、理解孟子思想中“义”与“气”的意义与联系,了解孟子“性善论”在文中的体现及其“取义”、“养气”之说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说明:“舍生取义”、“浩然之气”是本文体现的孟子思想的核心价值所在。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将孟子“取义”、“养气”之说的本质(即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的道德信仰)揭示出来。鉴于当代学生对孔孟之道的疏离可在分析课文之前先借钱穆、黄仁宇、鲍鹏山等知名学者作家对孟子的精辟独到的评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对作者及课文产生兴趣。花一定时间带领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孟子充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海子《九月》(苏教版高一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子《九月》(苏教版高一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