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白居易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白居易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作者简介】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公元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13、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14、没(mò):隐没。
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6、不足:不够。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译文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第2篇: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使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寄托了使人怎样的情感?
“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象、兴”正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意象,或者是形象化的语言。正像此诗的“几处”、“早莺”、“新燕”、“浅草”等连贯的形象性语言,让读者沉浸在“象”中,沉浸在美丽胡春光中。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在他任职时,他曾写过许多有关湖光山色的诗作,而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意象深刻,所以,也成了白居易描写春景的代表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一提起西湖,就会让人联想到也曾在杭州任刺史的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的此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笑的西施的面影,更觉得东坡的比喻太贴切,同时,也惊叹白居易是善于描绘自然的高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的圣地,也是全湖的一个标志。贾亭又叫贾公亭,是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造的`亭子,也是当时西湖的名胜。白居易作此诗时,贾亭还在。此句诗的意思大概是:放眼望去,只见那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荡漾的湖水与堤岸相平,天空云彩低垂。我们知道,只有春天的水面才可以用“初平”来形容。从远处看,春水缓缓的涨起来,天边的春云渐渐垂下来,水和天就相连到了一起。从诗意里我看到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了解才可能写下的这种感受。一种辽阔,平静的画面给读者展现了出来。也让人不自觉会想起唐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壮丽景观。“潮平”“风正”可谓湖水恢宏阔大,但湖面也平静。心也宁静了下来。
再看近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玲珑,活泼,流利。在描述“早莺”、“新燕”时,白居易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早莺”“家家新燕”,那样的莺歌燕舞就用不着“争暖树”“啄春泥”了。一个浓郁的春天哪有这零星的“几处”和不知“谁家”的意象让人的心中产生蓦然相逢的惊喜呢?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为人传诵,恐怕也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替时这种乍见的喜悦吧!诗人写景不仅写了一般的春景,更写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莺是歌手,它歌唱美好的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寓居季节的敏感,是春天的象征。是啊,树上的早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树。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也不知是哪家檐下的燕子,此时正忙过不停的衔泥做窝。一个“啄”字,也把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写活了。此句诗真是洋溢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所以诗人刚把视线从水运交接处收回来,就又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初春的美好世界中了。读着这句总让人有些眼角湿润,没来由的幸福。
在对“早莺”“新燕”进行描绘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到了脚下的花草。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花逐渐开得茂盛了,纷纷扰扰的花间,人眼渐渐变得迷醉;花绽放,草也跟着冒出了脑袋,可草也不深,踏马春游,小草淹没了马蹄。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和几个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的游山逛景,是多么让人惬意的事情啊。唐朝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是极盛的,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踏春。白居易另一首诗《代卖薪女赠诸妓》“钱塘江上女,着红骑马是何人”也可看出。
一组组词,“早莺”,“新燕”“浅草”……让我们觉得眼前浮现的就是一幅初春美好的图画。
白居易真够幸运,他能领略如此美景,当然,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对生命的热爱,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打动,所沉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他不能自己,以至于流连忘返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行不足”亦看不够。最爱湖东秀丽的景色,看也看不够,更有美丽的白堤笼罩在绿色的杨柳里。白沙堤又称沙堤或断桥。西湖三面环山,自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诗人由对春景的特写一变而成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完全陶醉于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这首诗可谓景中寓情,勃勃生机的初春让人恋恋不舍,不知不觉中被诗人那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打动了。套用清代方东树(《续昭昧詹言》“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象兴”正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意象,或者是形象化的语言。正象此诗的“几处”“早莺”新燕“浅草”等连贯的形象性语言,让读者沉浸在“象”中,沉浸在美丽胡春光中。全诗从“孤山寺”起,“白沙堤”结,春景随行而逐渐展开,情感随景而越发浓厚,春景,春意,春情,浑然一体,水入交融。
第3篇: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全诗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全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钱塘湖春行⑴
孤山寺北贾亭西⑵,水面初平云脚低⑶。
几处早莺争暖树⑷,谁家新燕啄春泥⑸。
乱花渐欲迷人眼⑹,浅草才能没马蹄⑺。
最爱湖东行不足⑻,绿杨阴里白沙堤⑼。
【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
第4篇: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赏析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大家了解吗?一起来看一下它的赏析!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