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欲伐越》选文阅读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3 08:04: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1

楚庄王欲伐越

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地数百里( ) ②自见之谓明( )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①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②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小题3】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小题4】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丧失 ②明智(2分)

【小题2】①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②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4分)

【小题3】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小题4】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4分)

译文:

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9、B(2分)

10、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

11、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12、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13、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3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1。B(2分)

2。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

3。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4。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5。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4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人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楚庄王欲伐越

( )

(2)政乱兵弱

( )

2、以下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智慧有问题就像我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

B.我担心人的智慧像睫毛一样有病,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C.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D.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3、“庄王乃止”的行为可用文中“ ”一句话加以评价。(3分)

4、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目不见睫”,可用来讽刺那些 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4分每小题2分)(1)想要 (2)军队

2.(2分)C

3.(3分)自见之谓明

4.(3分)没有自知之明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5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硚: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王之伐越楚人怜之

B.而吏不能禁学而不思则罔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贤于材人远矣

D.庄

为盗于境内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3:楚庄王不顾国内“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可知楚庄王是一个的人;听了庄子进谏后“乃止”,可见楚庄王。(3分)

小题1: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小题2:B

小题3:缺乏自知之明善于纳谏、知错就改

【参考译文】

楚庄王想进攻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进攻越国,为什么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庄蹻在境内作乱,而官吏却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强。您却要讨伐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伐越的念头。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叫做明智。”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注意要求:只画一处。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的“之”分别解释为: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指示代词。B项中的“而”都解释为:然而,但是。C项中的“于”字分别解释为:在;比。D项中的“为”字分别解释为:作;向、让。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根据大意分析人物性格。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6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2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臣之妻私臣 私: ▲

(2)时时而间进 问: ▲

(3)臣愚患之 患: ▲

(4)故日:“自见之谓明。” 故: ▲

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2)王之伐越,何也?

译文:

24.读了【乙】文后,你想到了与文章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

25.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齐威王和楚庄王人物形象。(3分)

第2篇: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人名。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楚庄王欲伐越 ( )

(2)政乱兵弱 ( )

13、以下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智慧有问题就像我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

B.我担心人的智慧像睫毛一样有病,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C.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D.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14、庄王乃止的行为可用文中一句话加以评价。(3分)

15、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目不见睫,可用来讽刺那些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2.(4分每小题2分)(1)想要 (2)军队

13.(2分)C

14.(3分)自见之谓明

15.(3分)没有自知之明

第3篇: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1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人名。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楚庄王欲伐越 ( )

(2)政乱兵弱 ( )

【小题2】、以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

在阅读记叙文的时候要记住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1】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3】,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4】。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5】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6】。”

注释

1.之:助词,无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愚:自谦之词。

3.患:担忧

4.智如目也: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

5.睫:眼毛

6.庄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与楚王不同时,系寓言假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楚庄王欲伐越”的阅读答案

“楚庄王欲伐越”的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11.翻译文中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楚庄王欲伐越》选文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楚庄王欲伐越》选文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