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古诗欣赏
古诗欣赏《绝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会读“绝句黄鹂窗万船”,会写“句吴万”
2、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3、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齐读)
2、学字:“绝”。师:大家都知道,绞丝旁的字多与丝线有关。这个字的意思是把丝线割断。
扩词:断绝、绝技、绝活、绝招。
3、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223。
3、自由练读,注意节奏。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画面?
三、创设情境,细读古诗
1、学习第一句诗
(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诗句的描绘,应首先画什么?(黄鹂)(2)出示“黄鹂”图。
怎样记住这个“鹂”字?(加一加)
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
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3)让我们用欢快的语调读第一句诗,注意节奏。
2、学习第二句诗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们猜猜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
(2)出示“白鹭”图,并介绍: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诉你的?(一行)
(4)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你找到了诗中的表示颜色的字吗?请小朋友在书上圈出来(黄、白、青、蓝)。
(2)诗人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特征,仿佛有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美好的画面。大家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
。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习第三句。
(1)真是春意融融,生机勃勃,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2)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板书“今”,加一点:“今”变为“令”。“令”字变成“含”(变的过程中说:大家看,令字一点被咬掉,放在口中不咽下,就是---含)
师: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镶嵌在窗框里一样。
5、学习第四句诗
(1)诗人向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什么?(船只)泊就是停泊位的意思。
去哪儿的船?(东吴)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百家姓前两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吴是一个姓氏。东吴是三国时期孙权在江苏一带建立的政权,所以东吴指江苏一带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来。
(2)所以从东吴来的船只路途遥远,诗中用一个词---万里。现在同学们能明白这句诗的大意了吧。
船的部首是“舟”字旁,作偏旁时,横变提,而且右半部不出头。(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齐读三、四句诗。
四、背诵古诗
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吟诵吟诵。(1)自由背诵古诗。(2)指名背诵。齐诵。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进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相信同学们会利用这种学古诗的方法学会更多更好的古诗,有更大的收获!
六、巩固生字
1.回顾“绝、鹂、窗、船”的记法 2.字卡抽读所有生字
3.指导书写“句、吴、万”
古诗欣赏《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教学难点:感悟诗境。课前谈话:
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四、诵吟古诗,拓展积累。
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他们是吟诗,吟唱诗歌,也就是把诗歌唱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课件出示:谱上曲的诗句。
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
3、知道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背后人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
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课件出示:《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山》。
五、结语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
第2篇:古诗欣赏
古诗欣赏
1、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敕勒歌
勅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 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6、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春晓 孟浩然
春晓不觉眠,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第3篇:古诗欣赏
诗词赏析《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原文】
[唐]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⑴。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⑵。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⑶。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⑷。【注释】
⑴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⑵情人:指多情之人。可以指诗人自己,也可以指亲爱之人,即是亲人或是男女情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⑶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
第4篇:元日古诗欣赏
元日古诗欣赏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赏析 :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
第5篇:古诗欣赏大全
古诗欣赏大全
导语: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的经典古诗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望余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怨情——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登鹳雀楼——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