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3 08:01: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期第八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第八单元以“危急时刻”为主题编排了两篇主题课文,两篇拓展阅读,编者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人格魅力的同时,让学生能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在危急时刻,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机智地应对。这篇课文法国作家雨果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讲的是照例行驶在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船线上的“诺曼底”号的轮船突遭"玛丽"号轮船撞击而遇难的故事。在这面临船沉人亡的危急时刻,“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的表现和事迹,震撼人心,令人钦佩。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运用大量的环境描写和人物语言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因此,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的深入品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出自己不同的语气,从而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感受人物形象。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六次先学后教,精心设计当堂训练题目,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完成教学目标。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完成三次先学后教(比识字、比读书、比分段),第二课时将进行(比说话、比写话、比积累)三次先学后教。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标中本年级段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学习目标确立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沉着、坚毅、果敢、干练的英雄品质。

2、继续练习画情节曲线。

3、练习通过人物的言语行动理解人物思想品质,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课文是如何有详有略地记叙的。

4、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词语,理解“大雾弥漫、惊恐万状、势不可挡、吼喝、猝然而至、威严、井然有序、悲壮、舍己救人、巍然屹立、镇定自若、纹丝不动”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5、独立识字学词练句。认字8个,写字11个。

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为: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认字8个,写字11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3、理解“惊恐万状、势不可挡、猝然而至、井然有序、舍己救人、镇定自若、纹丝不动”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继续练习画情节曲线。

2、练习通过人物的言语行动理解人物思想品质,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课文是如何有详有略地记叙的。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诺曼底”号遇难记》

2、齐读题目,思考: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3、介绍作者: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一生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即《钟楼怪人》)、《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4、简单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认字8个,写字11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3、理解“惊恐万状、势不可挡、猝然而至、井然有序、舍己救人、镇定自若、纹丝不动”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识字)

1、出示自学提示:

朗读课文,回顾预习课文的收获:

① 读准生字的字音,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② 将画出的好词好句,同桌互读互听。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当堂训练一:

①相信自己,一定能读准。

弥漫愈来愈浓安普敦船桅勉强剖开

汹涌湍急猝然而至酣睡蓦地肇事

屹立须臾

②、写一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对。

小心()()惊恐()()()魂()魄

舍()救()()慌()措镇定()()

③.将填写出的词语合适地填在下列句子中。

A、面对船上()的人们,船长(),指挥他们逃生。

B、我不小心打碎了妈妈心爱的花瓶,(),()地捡起地上的碎片。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读书)

1、出示自学提示二:

速读课文,理解大意

请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注意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当堂训练二

①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价。

②讨论交流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比分段)

1、出示自学提示三:

浏览课文,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划分段落。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当堂训练三:填空练习。

课文的()自然段讲了事情的起因;

课文的()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经过;

课文的()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结果。

六、作业:

认真书写:

完成写字书,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六、教学反思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一课时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读的重点是将课文读熟。这篇课文较长,所以,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在本节课,我先后让学生三次读课文,第一次边读边回顾预习的收获,第二次速读,第三次浏览,每次读带着问题去读,教给学生读的方法,提高读的质量。从当堂检测来看,大部分学生读的目的明确,也达到了读的要求。

二、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性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执教本课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平台,即当堂训练。教学中通过三次当堂训练题目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在这节课上表现也非常出色,特别是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各抒己见,用词用句都有独到之处。正因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所以学生一整节课热情较高涨,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

本节课教学,我在当堂训练的题目设计上抓住了重点,其中,填好词语,然后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一题,虽然只有两个句子,但是,可以选择多个词语填空,在课堂上,学生表现也非常活跃,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合适的词语,即完成了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遣词用句的能力。

四、教师的评价及时到位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啊,请不要吝啬你表扬的话语。”在本节课中,对学生的每一次表现,无论是好的,还是一般的,我都及时地予以了肯定,特别是对学生与众不同的表达,充分地予以表扬,激发了学生

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情绪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课堂上一小部分学生还没有调动起来。虽然小组间的活动参与了,但学习收获不大。

2、激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虽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老师表现不够幽默。

第2篇: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 教材分析

《诺曼底号遇难记》选自法国作家雨果的著名小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危急时刻”这个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感人,通过“诺曼底”号轮船遇险过程中哈尔威船长只会救援工作最后以身殉职的故事,表现船长临危不惧、沉着果敢、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全文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在危急时刻,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机智地应对。

二学情分析

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对于小说体裁还不太熟悉,但对小说的课文很感兴趣,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具有对船长品质的情感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刻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个情景中,从而带来能力与心理品质的和谐,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能力目标:在自读质疑、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悟中积累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感悟大作家的语言魅力,感受人物高

大形象,从而感动于哈尔威船长的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难点:1、学生不了解海上航船规则及船长的职责,导致对课文理解有困难。

2、学生没有沉船危急时分的体验与感受,体会起来比较困难。

五 教法学法

教法

依据本教材编排本单元的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在危急时刻,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机智地应对,同时还能感受到人物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教这篇小说要淡化小说的体裁教学,抓住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潜在的英雄主义情结,让它进入学生的大脑,渗透到学生生命的深处。不断地在读中悟,在悟中品读。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法

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思考、讨论、训练,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质疑、讨论等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感悟形象,领悟内涵。

六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议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回忆并叙述第一课时内容,学生初步自读课文,紧扣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出描写场面混乱的段落?将课文的重点迅速转移到场面描写的部分。(思考,勾画)

2 体会场面的混乱为理解哈尔威船长高大的形象做铺垫

A初读描写场面的段落,学生谈感受。再观看轮船遇难的.电影视频,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灾难来临的恐怖和混乱。在此基础上,学生身临其境再谈感受,以悟促读。(朗读、领悟)

B 在学生感知场面的基础上,找出哈尔威船长是如何做的?反复朗读船长的吆喝生。采用齐读、个别读、悟中读、读中悟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与勇敢。(勾画、朗读、领悟)

C 重点质疑:船上明明是61个人?为什么船长说只有60个人?是不是真的把自己忘了?教师引读15自然段,通过在对本段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不可开交”。

D 通过让学生设想“这样乱下去会怎么样?”过渡到船长与机械师以及大副的对话。(这段对话为全文的重中之重,要带领学生重点体会)通过初读、体会、学生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穿插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来体会这段对话的简短有力。同时,在读的基础上重点理解船长的两道命令的含义,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

E升华过渡感受作者雨果笔下“伟大的灵魂”。

3教师配乐朗诵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去体会哈尔威船长伟大的灵魂。

4 课堂练笔

配乐默读最后一自然段,把自想对哈尔威船长说的话写在书上。

5 总结

作者雨果歌颂了船长,歌颂了他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精神。称赞他是伟大的灵魂。同时也歌颂了这一代船长对航海事业的热爱。他们宁愿与轮船一起沉没也不愿意离开他们挚爱的事业,离开终身相伴的航船!

板书 “诺曼底”号遇难记

哈尔威船长

遇难 救援

不可开交 井然有序

伟大的灵魂

第3篇:《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下面我将怎样上这一节课的想法说一说。

一、说教材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照例行驶在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船线上的“诺曼底”号的轮船突遭"玛丽"号轮船撞击而遇难的故事。在这面临船沉人亡的危急时刻,“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的表现和事迹,震撼人心,令人钦佩。针对以上内容,我提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渗透的处事的道理。受到船长伟大人格的熏陶。

2、讨论交流你对船长的`印象及他用枪指挥人们脱险的看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

二、说教学步骤。

为完成以上三个教学目标,具体过程这样安排。

1、整体感知。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2)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2、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涿州市西丁小学 史殿红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相机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

重点:“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

难点: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四、课时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