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丰碑的电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2 08:09:0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语文课文丰碑的电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语文课文丰碑的电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课本里收集了不少红军长征途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一起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示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精神,在教学中,如何让同学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同学对红军将士的敬佩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同学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新的课程规范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同学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1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同学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协助同学积累语言。

3培养同学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文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同学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将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教法、学法设计

1激情范读,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从一开始就把同学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老师用充溢激情的朗读,引发同学情感上的共鸣,并简要说出整体感受。

2自主学习,重点感悟

新的课程规范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同学、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以此审视阅读教学过程,课堂首先要保证同学独立、充沛、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至少应包括:

(1)搜集处置信息并掌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

(2)受到情感熏陶;

(3)获得思想启迪;

(4)享受审美乐趣。第一点是主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三者可以不要。教学中我让同学找出自身最受感动的段落,并想想为什么感动?同学把自身的感悟与小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多媒体把同学可能受感动的段落隐藏起来,到同学汇报学习情况的时候,跟随同学的`汇报一一展现出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情景,加上师生互动的推进,为同学的感悟营造了氛围,发明了有利条件。这样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可以给同学更广阔的空间,同学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资料、学习伙伴的过程中,真正参与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主,真正走进了文本。

3相互启发,协同学习

既然阅读是一种对话,那如何来掌握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对话,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与同学平等的再学习者;第二种是给予同学启迪的引路人。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启发、协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同学的独特感受,也要给予同学适时的点拨。例如:描写冻僵的军需处长那一段,如何让同学感悟其伟大,我引导同学抓住几个重点词语:倚靠、镇定、安宁、夹着、伸着、单薄破旧,联系人物的身份和这样严寒的环境,引导同学质疑问难,紧接着,带领同学走进军需处长的内心,想象此时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掌握军队后勤大权的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样,描写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那一段,抓住“缓缓地、深深地”这些词语让同学走进将军的内心,体会将军的复杂心情。而文中到最后情感达到一个高潮,同时,多媒体也把我们引进一个高潮,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同学预习时理解的“丰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释,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这个意思吗?从而促使同学去研讨丰碑的真正含义,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画面中,军需处长被大雪掩盖住了,与云中山连为了一体,让我们感受到军需处长的这种精神与天地同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红军将士不时前进,文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假如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以请同学换个说法,体会一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可能有的会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有的会说:“胜利怎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有的会说:“难道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吗?”等等。通过朗读比较,让小朋友们知道: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本课要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反问的形式是最好的。同学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了自身的语言,也让同学感受到红军将士的决心,多媒体同时出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把整个课堂引入一个高潮。

4收集信息,延伸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这篇课文离同学的实际距离遥远,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课前资料的收集尤为重要。同学采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互相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认识,也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以和一些故事。课堂上同学对内容的感悟,也有一局部来自于这些收集来的信息。这样真正让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板书处置

板书意在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一棵大树、几座山峰为背景,这也是军需处长牺牲的场景,大树下“舍己为人、勇于牺牲”几个大字体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同学铭记于心。

第2篇:语文课文《丰碑》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丰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理解丰碑的深刻含义,发挥学生想象能力,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3、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军需处长被冻死的外部形象,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为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引出课题。

1、新课开始,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背景音乐,同时满怀激情地导入新课。

2、齐读课题。

3、什么是丰碑呢?要想理解好这个问题,就得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认真体会。

二、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2小节。

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勾画出重点的词语,把这些词语多读几遍,认真地体会体会。

2、学生交流勾画的词语,谈自己的体会。

3、(多媒体出示红军在风雪中艰难行进的录像片段)教师旁白: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支队伍正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鹅毛般的大雪,一步一步艰难的前进。在前进的途中,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多媒体出示第2小节第三句,教师引读。)

4、用了几个可能?想象一下,还有其他可能吗?他们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自读课文,初步体会。

1、那么,这支队伍在前进的途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指名读36小节)

2、将军跑到前面,在他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情景呢?学生自由轻声朗读第7小节。

要求:读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学生交流读书后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然后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边读边想,仿佛看到了老战士的姿势、神态、动作。(多媒体出示老战士被冻僵的.画面)看到这个情景,你想说些什么呢?

5、引导学生带着刚才的理解,再一次朗读这个小节。

四、小组合作,深入体会。

(一)、体会将军的神态和情感变化。

1、当将军看到这样的情景,它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课文,用曲线画出文中描写将军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并细读这些句子,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2、分小组学习、讨论。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情感。

4、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以后,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剧烈变化?请学生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12小节,体会情感变化。(学生读完后,指名读)

5、(多媒体出示将军站在雪地中的场景)风那么狂,雪那么大,将军却久久的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如果你是将军,你会说什么?

6、多媒体出示第12小节,教师引读。

(二)、反刍第七小节,深入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1、多媒体再次展示军需处长被冻僵的画面,教师深情地范读7小节。

2、读完后,教师用低沉的语气问到:孩子们,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3、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4、教师适时引导,深化主题。

7、出示13小节画面,教师引读。

8、现在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丰碑了吗?(学生谈自己对丰碑的理解)

五、进一步理解丰碑的深刻含义,总结全文。

1、是啊,这不是一般的丰碑,它是一座闪烁着英雄光芒的精神的丰碑,这样的丰碑随处可见。(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的丰碑精神,然后教师出示课外影视资料,让学生再一次深入体会。)

2、是啊,正是因为有了这千千万万的军需处长,有了这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所以红军战士坚信(多媒体出示14小节最后一句,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所以将军坚信(齐读:胜利怎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呢?),所以我们坚信(齐读: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第3篇:课文《丰碑》教学设计

课文《丰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残酷、严峻、丰碑、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志、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教学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2、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爱国主义及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3、能力:感情朗读,体会文中含义;勾、画、标、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语文课文《丰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丰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播放课件:长征过雪山片断。)

老师旁白引入: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白雪皑皑的云中山脚下,一动装备很差的队伍,冒着风雪,艰难地一步一步前进着。

2、复习旧知,体会句式。

这时,将军望着自己前进的队伍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学生读文回答)将军最终有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读文回答)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体会反问句的强调语气)

3、引入新课:将军到底是怎么找到答案的?我们一起走进那白雪皑皑的云中山去吧。(扳课题:丰碑)

二、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1、配乐范读。

(课件播放钢琴协奏曲《狼牙山五壮士》)老师配乐范读课文3-13自然段。

2、自主选读。你觉得这个动人故事中,哪一句话最令你感动?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你站起来深情读一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课文丰碑教学设计范文

课文丰碑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重点内容。

3、学习本课的生字。掌握丰碑、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志、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教学难点:

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

导语

引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语文课文丰碑的电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文丰碑的电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