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学课件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2 08:06: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高二化学教学课件

高二化学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

掌握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电离理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pH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对上一节电离平衡的具体应用,同时又为接下来学习溶液酸碱性作必要的准备。一开始,教材根据水有微弱导电性的实验结论,说明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突出了化学研究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原则。然后,应用电离平衡理论,用电离平衡常数推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使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反映了两个常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温度、浓度等外界条件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

本节的第二部分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教材首先指出常温下即便是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然是一个常数,由此进一步说明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根本原因。在具体分析了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的关系之后,结合实际说明了引入pH的必要性,这也为后面讨论pH的范围埋下了伏笔。在给出了pH的表达式之后,教材随即介绍了pH的简单计算,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最后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

从教材编排的看,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

教材还安排了“资料”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应注意的是,根据新的国家标准,教材将“pH值”改称为“pH”。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可读错。

教法建议

迁移电离平衡理论学习水的电离。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证明水也有极弱的导电性,试分析水导电的原因”,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电离理论得出“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纯水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的结论。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利用化学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学生层次较低的班级,可以以教师为主进行推导。

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教学中切不可把重点放在使学生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推导方法上。

可以利用电脑动画,演示水的电离过程,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溶液的酸碱性时,应先让学生分析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水中加入酸或碱后c(H+)和c(OH-)的变化。再根据KW = K·c(H2O) ,说明对于稀溶液而言,c(H2O)也可看作常数。因此,只要温度一定,无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在KW都为常数,或者说c(H+) 和c(OH-)的乘积都是定值。进而得出水溶液的酸碱性是由c(H+)和c(OH-)的相对大小所决定的结论,并具体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pH的教学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先说明引入pH的意义,再给出计算式,介绍有关pH的简单计算,最后总结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并强调pH的使用范围。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确定pH的使用范围。

可安排学生课下阅读课后的“资料”和“阅读”材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教学设计示例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重点:水的离子积, 、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 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言: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值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物质的酸碱性是通过水溶液表现出来的,所以,先研究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实验演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

分析原因:纯水中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在25℃时,1L纯水中(即55.56mol/L)测得只有 的 发生电离。

(1)请同学生们分析:该水中 等于多少? 等于多少? 和 有什么关系?

(2)水中

这个乘积叫做水的离子积,用 表示。

(3)请同学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K。

(4)想一想

①水的电离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当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是: (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当温度降低,水的离子积是: (“增大”,“减小”或“不变”)

[结论]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 增大。25℃时,

;100℃时, 。

(5)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稀溶液。即溶液中

①在酸溶液中,近似看成是酸电离出来的 浓度, 则来自于水的电离。

②在碱溶液中,近似看成是碱电离出来的 浓度,而 则是来自于水的电离。

[想一想]

为什么酸溶液中还有 ?碱溶液中还有 ?它们的浓度是如何求出来的?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

常温时,溶液酸碱性与 , 的关系是:

中性溶液越大,酸性越强, 越小,酸性越小。

碱性溶液越大,碱性越强, 越小,碱性越弱。

(2)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法:

①当 或 大于1mol/L时,可直接用 或 来表示溶液酸碱性。

②若 或 小于1mol/L,如 ,或 ,这种表示溶液酸碱就很不方便,化学上采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pH为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常用对数,表示溶液酸碱度强弱。

重点、难点剖析:

1.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温度越高,水电离程度越大, 也增大。

25℃时,

100℃时,

(2)酸或碱电离出来的 或 都会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电离出来的 与 浓度减小。其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决定于酸碱的 或 ,而与酸碱的强弱无关。

(3)溶液的酸碱性越强,水的电离度不一定越小。(具体实例待学习盐水解时介绍)

2.在酸、碱、盐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1)酸溶液中:溶液中 约等于酸电离出来的 ,通过求溶液中 ;水电离出来的 等于 ;

(2)碱溶液中:溶液中 约等于碱电离出来的 ,通过求溶液 ,此 就是水电离出的 且等于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

(3)在水解呈酸性盐溶液中,溶液中 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

在水解呈碱性盐溶液中,溶液中 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

第2篇:教学课件化学

教学课件化学

教学时间第二周 2月27日 本模块第5课时

[讨论]根据自己设计的原电池回答下列问题:

若用盐桥,铁极插入硫酸钠溶液,碳棒插入稀硫酸,两烧杯骨盐桥相连。

实质:失电子为负极,得电子为正极

正极变大

得失电子

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的两极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形成原电池后,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2.微型钮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OH,电极反应为: 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根据上述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

A.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的pH减小

B.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 C.Zn是负极,Ag2O是正极 D.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3.(07海南)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 + Cu(s) == Cu2+(aq) + 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 ;电解质溶液是 ;

(2)银电极为电池的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 电极流向 电极。

[分析]铜,硝酸银溶液

正极,2Ag++2e—== 2Ag 还原反应

(3)铜电极,银

板书计划一原电池工作

1、构成条件

2、工作过程3、盐桥

反馈探究实验效果很好,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第3篇:化学教学课件

化学教学课件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世界专利发明中,有20%与化学有关;发达国家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中,化学与化工专家占一半左右;它是我们中考所要考的,学好它很难,但又很简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化学教学课件,欢迎阅读。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并了解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以及注意事项;

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

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对照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能力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氢气燃烧与爆炸和还原性与还原反应的教学,进行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在讲氢气的性质之前,学生已学过氧气的性质、制法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师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趣味化学教学课件

趣味化学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盐析、变性、水解、颜色反应等)。

2. 认识蛋白质、酶、核酸等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体会化学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完成蛋白质性质知识的形成,强化“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的认识。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蛋白质、酶等重要物质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唯物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首先合成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等事例,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探索的强烈兴趣。

教学重点:

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和酶的特性

教学难点:

肽键的形成

讲]请同学们回忆胶体性质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化学高一教学课件

化学高一教学课件

化学高一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键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钠和氯气的反应

播放视频:钠在氯气中燃烧

播放动画:离子键

播放动画前提出要求:

1.钠和氯气燃烧生成氯化钠,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经历了怎样的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九年级化学教学课件

九年级化学教学课件

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的评估初中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化学教学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九年级化学教学课件(一)

教材分析:本章节在初三化学学习的整个阶段占有核心地位,为以后的化学计算将奠定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已经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接触化学计算,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完善计算解题步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4、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讨论、总结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化学教学课件制作

化学教学课件制作

化学教学课件制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且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动画、模拟等手段于一体,能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图象,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小为大、化虚为实,是化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好助手。但有的教师直接在网上下载直接使用,由于下载的课件内容受原作者的观点、看法限制,有的不适用于目前的新教材,因此自己制作课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现在许多学校都建成了校园网,并与internet连接,构成了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体系。多媒体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新潮流。本人是位从教多年的化学教师,近几年来积极研究和钻研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以下是本人的粗浅看法,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中药化学教学课件

中药化学教学课件

导语: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下面小编分享中药化学教学课件,欢迎参考!

【中药化学教学课件:糖类】

在中草药里普遍存在,按其组成可分为下面三类:

(一) 单糖类:单糖的化学通式为(CH2O)n,是多羟基的醛或酮。绝大多数天然存在的单糖n=5~7,即五碳糖(L一阿拉伯糖、D-木糖等)、六碳糖(D一葡萄糖、D一果糖、D-甘露糖等)、七碳糖(景天庚糖)。单糖类多为结晶性,有甜味,易溶于水,可溶于稀醇,难溶于高浓度乙醇,不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具旋光性与还原性。

(二)低聚糖类:(寡糖)由2~9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但目前仅发现2~5个单糖分子的低聚糖,分别称为二糖或双糖(蔗糖、麦芽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高二化学教学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化学教学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