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伟大的父母只需要让孩子长大成人议论文
伟大的父母只需要让孩子长大成人议论文
中国人教育子女有个传统的观念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实际上,大多数父母没有真正思考过“龙”与“凤”的含义,这说明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是多么的虚幻呀!幻想的目标容易实现吗?我们为什么不从现实的角度来思考孩子的成长,而让孩子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中呢?
研究表明,一个真正伟大的父母应该改变传统观念,从研究生活中的“人”开始教育子女。这也就是说,父母应该让每个孩子从“人”的角度开始接受所有的教育。
众所周知,一个真正的“人”,特别是对世纪的“人”,一定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要懂得尊重他人,要有奉献精神,要慎重行事,要能分辨真、善、美,假、丑、恶,要学会生存,要懂得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懂得如何面对困难,并且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而完成这一切,实质就是孩子的成功。
如果我们每一位家长能真正从“人”的角度来思考上述问题,就很容易给自己孩子确定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这比“龙”与“凤”这个目标更现实,更好操作,孩子也更能接受。看一看我们周边的人,有许多父母没有理解这个“人”的本质,结果好多孩子没有成龙成凤(也可以说是不可能),却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失败者。如果我们让孩子把“成人、做人”作为一生的目标,那么,孩子在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实质已经完成了人在这个美好世界中的所有目标,因为人的各类事业都融注在“做人”中。
伟大的父母必须给孩子自由的时空
“没有自由孩子不可能成功。”许多教育家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由”。著名教育家巴立卡里雅在《爱的生活》中这样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从这些精彩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自由的价值。看一看你的孩子,你邻居、亲戚朋友的孩子,他们自由吗?他们敢说、敢想、敢做大人认为出格的事吗?
从孩子刚刚出生(甚至还未出生),年轻父母就为孩子描绘了美好的明天,设计好了孩子发展的思路。但有几位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思考孩子如何对待这些问题?他们是不是真正喜欢?
怎样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呢?国内外自由理论研究发现,伟大的父母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就是让孩子真正游戏、玩起来──即父母不要剥夺孩子的游戏、玩,应该引导孩子一生中多多创造游戏、选择游戏,这一切真正决定着孩子的创新意识的养成,乃至对社会的'贡献。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没有一个不是在伟大的游戏中成长的。陈景润如果不去玩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游戏,怎么会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比尔?盖茨如果不以游戏心理对待计算机软件,怎么可能成为世界首富?吴文俊如果不把计算机数学当作新的游戏来看,怎么会有影响全世界的数学成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父母们真该从游戏的角度来思考成功者的成功之路,为孩子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游戏──成功”之路。
伟大的父母最终让孩子掌握、运用自我教育
每个孩子接受的教育有四种: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社会教育;四是自我教育。笔者认真思索了这四种教育的任务、目的、原则、途径等,发觉自我教育是孩子真正走向成功的教育形式。也就是说,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最终应该让孩子能进行自我教育,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回归社会,才能展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伟大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认识自我,利用自我,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自我。
首先,引导孩子认识自我教育是一种平凡之教育,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教育。到过黄果树瀑布的人都会被其壮美之气势所吸引,但这么美的瀑布却来自于一条平凡的河,宽四五十米,不太深,水中的石头隐约可见,浅水处还有大一点儿的石头裸露出水面。这平静的河没有浪花,没有激流,恬静、安详、温柔、默默无语,使人根本无法将它与雄奇壮观的黄果树瀑布联系在一起。自我教育就如这平凡的河,它不会像学校教育那样井然有序;也不会像家庭教育那样被父母不断地要求;更不会像社会教育那样,提供丰富的大型场馆、资料。所以自我教育就是引导孩子自己思考每天行为,综合社会多方面信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以最终形成一个“最大、最美的瀑布”。
其次,自我教育还让孩子懂得坚持的价值。为了让孩子懂得其价值,我为孩子讲了这样的故事:有学生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诀,然而成功并非唾手可得。我们常常忘记,即使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坚持下去,成功的大门也绝不会轻易地开启。成功并没有秘诀,但坚持是它的过程。柏拉图的坚持就是自我教育的结果。
第2篇:为什么要让孩子记得父母的生日
为什么要让孩子记得父母的生日
我们对别人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恩情“视而不见”。有才而性稳者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者斯为大智。无人理睬要坚定执着,万人艳羡要心如止水。幸福是种体验,不在占有多大,而在体验有多深。吃尽山珍还是盐,穿尽绫罗还是棉,我对最美食物的体验是最饥饿时所吃的菜粥和饼干。
首先,孝顺父母,是一个人立身之本,一个连生养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你还指望他(她)真诚地对待别人吗? 所以要记得培养孩子的孝心。
让孩子记得父母生日,并非是向孩子索取什么,请让孩子知道,要懂得向父母表达出他们的爱意。比如父母生日那天,给父母送上一丝温暖,哪怕是一声问候。
记得有次老师问学生“你们是否记得父母生日?”得到的答案是这样的 “不记得”、“只记得大概”等让人失望的词汇。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确切的记得父母的生日,并在生日当天表示祝福。
不记得父母生日的原因也五花八门,回答最多的是“爸爸妈妈从不提醒,或者家长不喜欢过生日,所以记住父母的生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亲爱的家长们,当孩子记起你的生日并一同庆祝时,这本身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快乐和自豪,更多的是一种成长。
咱们要让孩子明白:不要忽视对别人细小的关心,不要以为时间和机会永远存在,不要以为你所得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至少,在孩子能记得起所有好朋友的生日的时候,别忘了爸爸妈妈的生日,别忘了用一棵真诚的新去祝福父母。
懂得回报,懂得感恩,这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第3篇: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的哲理故事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的哲理故事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故事吧,故事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知道故事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的哲理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断箭: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
第4篇:聪明父母管好孩子只需要做三件事
聪明父母管好孩子只需要做三件事
时间: 2009年04月01日 作者:佚名 来源:百灵网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效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的成长一帆风顺。聪明的父母教育孩子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使家庭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就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学做“律师”是指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