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各省份考题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2 08:01: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醉翁亭记各省份考题精选

醉翁亭记各省份考题精选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常是各个省份的考题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各省份考题精选,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内容请浏览(www.ruiwen.com/wenxue)。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一)文言文阅读回答10—14题。(11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⑴翳( ) ⑵念( )

11.翻译下面语句。(2分)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甲】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 和 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主旨。(2分)

13.【乙】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1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3分)

【答案】10.⑴翳:遮盖 ⑵念:考虑、想到

11.⑴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2.抒情 议论

13.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这种清幽宁静的月夜之中。

14.示例:相同:面对贬谪不沉沦,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表现出旷达情怀。不同:苏轼情感复杂,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欧阳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

【湖南省长沙市】二(二)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⑴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⑵四时之景不同(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2.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2分)

【答案】10.⑴命名、取名 ⑵助词;译为“的”

11.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⑵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12.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湖南省邵阳市】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8~ 14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入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王维《终南别业》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杂然:杂乱的样子)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

C.胜事空自知(空:没有) D.偶然值林叟(值:遇到)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C.颓/然乎/其间者 D.晚/家南山/陲

10.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见渔人,乃大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1.对诗文内容或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醉”“乐”二字贯穿全文;乙诗“偶然”二字承启上下,二者都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情趣。

B.甲文太守之乐,乐在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一句点明主旨;乙诗诗人之乐,乐在自得其乐,“谈笑无还期”一句点明中心。

C.甲文第二段具体描绘了山林夕照的全景;乙诗没有具体景物的描绘。

D.甲文除写“乐”外,又暗合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贬谪的苦闷情怀;乙诗则有诗人豁达胸襟的表达。

12.下列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通过四个场面的具体描写,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幽静。

C.“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萎靡不振的醉汉形象。

D.乙诗结尾两句,引入偶遇之人,带有鲜明的生活气息。

13.将甲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⑵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4.试展开想象,体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穷”、“起”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8.C 9.B 10.A 11.B 12.C

13.⑴老老小小的.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⑵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14.“穷”指尽头;“起”,升起的意思。一“穷”一“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之景的变幻。

【吉林省】二(一)(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朝代)文学家。(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蔚然而深秀者 ( ) ⑵名之者谁( )

12.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分)

13.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2分)

14.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3分)

【答案】10.北宋、宋代、宋朝任选其一即可。

11.⑴草木茂盛的样子或茂盛的样子。⑵命名或取名。

12.围绕“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

13.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回答即可。

14.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辽宁省大连市】二(一)(7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⑴其西南诸峰 ( )

⑵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⑶名之者谁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9.从选文看,醉翁“醉”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案】7.(3分)⑴各个(众) ⑵靠近⑶命名(给……起名)

8.(2分)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补充动词1分,“得”“寓”翻译正确1分)

9.(2分)一是饮酒,二是欣赏山水。

【辽宁省丹东市】三(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9—21题。(共10分)

【甲】⑴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⑵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注释】①共:共同(享受)。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杂然而前陈者 ( ) ⑵宴酣之乐 ( )

⑶有风飒然而至者 ( ) ⑷庶人安得共之 ( )

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玉之言,盖有讽焉。

21.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2分)

【答案】19.⑴摆放 ⑵尽兴地喝酒 ⑶到 (来) ⑷怎么 (每个1分,共4分)

20.⑴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2分)

⑵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2分)

21.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2分)

第2篇:2104年各省份高考作文

2014年新课标I卷(适用地区:山西、河南、陕西、河北)高考作文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2014年北京考高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 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

开窗看问题。材料作文:窗口下一个画框,通过它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有的人看的雅,有的人看到的是俗。有的人看到的是静,有的人看到的是闹。自拟题目。

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话题作文,不少于800字。

2014年四川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这句话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标题自定,文体自选;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用规范汉字书写 2014年湖北高考作文

一群人上山游玩,在山下的时候,碰到山上旅行团下来,问山上风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走到半山,又遇到一群下来的游客,有人说风景好,有人说不好。最后他们上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他们有的人觉得风景好,有的觉得不好。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年重庆高考作文

一个游客前往租赁一个房东的房子,在没有签订合同签将房东的一个玻璃杯打碎了,他打电话给房东道歉,准备赔偿,房东前来签 订合同时就询问,游客说,我已经将玻璃碎片收集好了,房东让游客交给了自己,同时说......

剧本修改谁说了算!

大致意思如下:“艺术家说,演员可以修改剧本,导演说,演员不能修改剧本。”要求考生根据这段材料自选角度,谈谈对这段话得理解和看法,800字以内。

第3篇:我国各省份政治地位

我国各省份政治地位(精选9篇)由网友 “爱你呜呼”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国各省份政治地位,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我国各省份政治地位

一等(6个)

一等甲:北京、上海

一等乙:广东、天津

一等丙:新疆、重庆

党委书记通常是由政治局委员兼任。1949年以来,只有北京和上海的市委书记一直是政治局委员兼任的,也只有它们一直是直辖市。天津曾经被取消过直辖市的地位。上海是中国实际上的副都。

二等(12个)

二等甲:山东、江苏、浙江、四川

二等乙:湖北、福建、湖南、西藏

二等丙:河南、辽宁、陕西、内蒙

党委书记晋升政治局委员或其他副国级职务的概率较大。相比较其他省份,二等甲的省委书记也更可能由政治局委员兼任。

三等(13个)

三等甲:河北、安徽、江西、黑龙江

三等乙:吉林、山西、广西、云南

三等丙:贵州、青海、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醉翁亭记各省份考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醉翁亭记各省份考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