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秋话月
中秋的传统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人传统的中秋佳节。因为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那么,古人中秋是怎么过的?原来他们有几件必做的事情。
之一 吃月饼
《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之二 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在《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中描述说,中秋节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古时中秋燃灯之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之三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之四 熬夜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之五 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湾地区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之六 吃鸭
云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之七 吃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之八 吃芋头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不信邪之意。
之九 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中国的月饼文化
泱泱之美食大国有许多“文化”,如“茶文化”、“酒文化”„„现在看来,月饼之“文化”应该首屈一指。
从“饼”字到“饼饵”的秦汉雏形,到作为一节一令的主要食品再发展到如今不仅是食品,月饼已走过了近千年的历史。祖先们制饼,一开始便“随形而名之”,到了宋代,月饼初步成为一种节日食品在亲朋挚友之间以之相溃说明月饼从形成节日食品之后不长的时间内便成为礼品,从月饼的制作及饼面花纹“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的诗句中可见,宋明时代的饼师们就已很重视月饼,在月饼中反映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月饼文化的深刻内涵。
月饼作为一种节日食品,商家们很自然地迎合消费者心理,给中秋月饼起一个好听的“雅名”,这些雅名往往又和美丽的民间传说与故事联系在一起,如我国的月饼起名在古代便有:“银河夜月”、“龙凤双喜月”、“花好月圆”、“桂香秋月”、“汉宫秋月”、“西施醉月”、“貂禅拜月”等等。这些月饼的名称,从古代流传至今,历久不衰。
中秋月饼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食品,解放以后,得到迅速发展,月饼生产技术和包装都渐渐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的需求而不断革新。但是,1959年以后人民公社化及以后的10年“*时期”,使正在蓬勃发展的月饼行业进入了历史的低谷,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劫难,公社化时节,人祸天灾使做月饼的食品厂,茶楼酒店在做“糠饼”、“蕉头糕”,更谈不上是发展了。*期间,更给月饼行业带来沉重的灾难,几乎所有的历史上著名的饼店、老字号都遭到灭顶之灾,如广州“莲香楼”、“陶陶居”等连店名都被改作“东升”、“东风”,做月饼的老师傅们以卖面条、鱼皮蛋及半成品等维持生计。喜欢在中秋之夜呤风弄月的文人墨客被作为“牛鬼蛇神”弄到“五七”干校里劳动改造,妻离子散,凄凄惨惨戚戚,月饼当然是没有了,“花好月圆”更没有了。
十年“*”浩劫结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使月饼这一传统食品行业发展更加迅速,“*”当中被当作“四旧”铲除的传统文化复苏起来,一些传统的老字号纷纷恢复。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尤其是西方和港台的先进工业技术涌入中国内地,这些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包装溶入传统的民族食品工业,使月饼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结束后至上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月饼行业的全盛时期,尤其是港台月饼行业和包装技术加入国内的竞争,大大促进了月饼行业的技术质量的提高以及月饼包装、月饼机械行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竞争亦日益激烈,月饼行业良莠不齐,为扶优限劣,引导消费,弘扬中秋节日文化,推动同行业间跨地区进行交流和合作,推进我国民族食品工业的发展,国家主管部门——国家轻工局(原国家轻工总会)在1996年起成功地组织每一届的“中国月饼节”,对全国月饼行业抽查评比,广泛宣传我国月饼文化。对整个月饼行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月球从何而来
在此以前,我们曾多次讲到了月亮的起源,即科学家眼中月亮的起源,但那不是最后的定论,只是一个科学的假设而已。到目前为止,关于月亮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争论的热点。可是,100多年过去了,科学界的争论不但没有统一,反而分歧越来越大。
1969年,当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大松了一口气,认为这次人类登月计划可以彻底结束关于月球起源问题的争论。阑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阿波罗”登月计划不但没有带回科学家预期的答案,而是带回了比登月以前多出不知多少倍的新疑问。这样一来,关于月球的起源问题,再一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争论焦点。
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一种是月球被捕获说;一种是地月同源说;一种是地球分裂说。但这三种假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
所谓的月球被捕获说,指的是地球引力从天空中将过往的月球一把抓了过来,使月球从行星变成了地球的卫星。事情的经过大约是这样的:在宇宙产生的过程中,一小块宇宙尘埃团最后聚成了一颗小小的星球,它的名字叫月球。当然月球的老家是说不清楚的,也许在太阳系,也许在银河系,也许在宇宙深处的某一个地方。
月球一经形成,它就是一颗自由自在的星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沿着一条我们不知道的轨道,穿行于无数星系之间。有那么一年,月球来到了太阳系,可在穿越太阳系时,发生了很大的麻烦。它感觉到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力量,猛地将它拽了一把,月球身子猛地~抖,但就在这一抖之间,月球的轨道发生了变化。这一变不要紧,跟着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此时,月球才发现,原来拽了它一把的力量来自一颗蓝蓝的星球,正好月球也想好好看一看这颗蓝色星球的风采,于是它就留了下来,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月亮。
这个假说很浪漫,从表面上看似乎也有些道理。可惜的是,天文学家至今没有在太空观测中找到类似的捕获过程。所以,这个假说虽然美丽浪漫,但却引不起严肃科学家的热情。
因为这一假说从天体力学的角度看,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同时在统计学上也站不住脚。难怪不少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地球捕获月球作为自己的卫星的可能性极小,甚至完全无此可能。
地球有能力将月球一把抓过来吗?好像不太可能。大家知道,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25%,竟然有3476公里。以地球的质量和相应的引力,要在384400公里以外抓住这么大个头的月球,似乎是毫无可能的。我们看一看宇宙中,其他星球和卫星之比就明白了。比如说,太阳系最大的卫星除月球之外就属木星的木卫三号最大,但它的直径也只有木星的1/7。显然,月球的块头太大了,如果考虑到当时月球穿行太阳与地球之间的速度,那么,地球要想在宇宙中抓住这么大的卫星,显然有一些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月球虽然停留在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但它离地球又出奇的远。在现在月球的轨道位置上,实际上,地球对它的引力影响远远没有太阳对它的引力影响大。单从引力的角度而言,月球被太阳抓过去的可能,要远远大于地球。可月球偏偏心甘情愿地被地球抓住,成了地球的卫星,这不是很奇怪吗?
还有一个情况。太阳系中有一个巨人,那就是木星,它的直径是143200公里,相当于地球的11.23倍,由于它的密度比地球要小,虽然体积是地球的1415倍,但质量只是地球的318倍,尽管如此,它也比地球大得多,具有极为强大的引力。美国华盛顿的卡内基研究所,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木星的吸引力是地球的一个自然屏障,它将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天体吸向自己,使地球免遭巨型陨石的轰击。他们认为,如果没有木星这道屏障,地球遭外力撞击的可能性会比现在增加1000倍,大约每10万年一次。那样,地球就不会出现人类。1993年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事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
第2篇:中秋话月
E度网专稿
9月22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爸爸开着车子,带着我和妈妈在去秣陵的公路上。
晚上8:00多的时候,天空还在下着绵绵细雨,所以才没有看见月亮。过了好一会,雨终于停了,我拿起弟弟的望远镜,看起了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每当我看见这一情景,我就会突然想到那一首我最喜欢的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而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热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诗是宋代苏轼写的。
想着想着,我在爷爷的竹椅上睡着了。我做了一场梦,我梦见了我飞到了月球上去,发现月球上荒无人烟。突然我前面冒出了一幢大房子和一株千年桂花树下有一个人。我走上前一看,原来是吴刚在砍那棵千年挂花树呀!秣然从房子里传出一首悠美动听的音乐。走进去一瞧,原来是传说中的嫦娥,它的旁边还有一只玉兔。突然有一个东西到我头上,我被惊醒了。
过中秋节可真是太好玩了,我真希望天天都是中秋节。
江苏南京江宁区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初二:陈泽桥
第3篇:月话中秋_作文
月话中秋_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话中秋_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当人们读到这首词时,总会想起中秋节。可明明写的是明月,又怎么会让人想起中秋节呢?
原来中秋节以前叫祭月。那是因为人家都有认为月亮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对于一个神奇的东西大家都充满好奇。所以,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日月亮最圆的这一天,大家都要祭拜月亮。后来,随着人们知识的增多了,见多识广了,祭月日正好是三秋之半,因而被称为“仲秋”,再后就叫“中秋节”了。而且原来中秋节祭拜月亮和
第4篇:中秋话月作文
中秋话月作文
中秋话月作文1
昨天下午,第一节下课后,我就去追郑钧元,因为上体育课的时候郑钧元一不小心就把篮球砸到我的背了,结果,我就去追他了,后来,我要他向我道歉,他很小声地说:“sorry”。我就没听到,结果他就走了。做眼保健操的时候,我的背有一点点痛,我差点就哭了。后来不敢哭出来。
“中秋话月”开始了,孙老师说:你们讨论一下你们收集的资料, 我们议论纷纷的讨论,开开心心地念着我们收集的资料,先是李瀚先说,他说:我查到关于月的古诗。“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我谁我收集到关于月的四字成语。“霸王风月 百星不如一月 闭月羞花 宾饯日月 宾饯日月 待月西厢 带月披星 蹉跎日月 喘月吴牛 春花秋月 冰壶秋月 冰壸秋月 不日不月 步月登云 裁月镂云 参辰日月 残冬腊月 长年累月
第5篇:中秋话月作文
中秋话月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话月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秋话月作文1
今天是中秋节我约上几个好朋友来到楼顶上赏月。
月亮并没有升得很高我们先开始看旁边的景物。朝北望去操场上的迎春花格外绿;向东扫去是座教学楼里面传出许多歌声、笑声;南边一栋栋房子拔地而起还有摩天大楼巍然耸立;举目西望一个个焰火开出了朵朵绚丽的花朵简直是瑰丽无比。
月亮升起来了。它告别了漆黑的青山走上了被焰火映得通红的夜幕。几颗星星眨着慵懒的眼睛簇拥着这轮对什么事都感到很新奇的明月。明月似乎想让自己更美披着天空这件深蓝的柔美光滑的绸缎,深色的夜空并不能让她的美貌有所逊色,反而更加衬托出她的美丽。因为今天是中秋节所以
第6篇:中秋话月作文600字(通用31篇)
中秋话月作文600字(通用31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秋话月作文6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话月作文600字 篇1
今天,是我度过的第十二个中秋节。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迎来团聚的喜悦。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看夜幕降临,便高高兴兴地下楼散步了。
尽管院子里已经有不少人,可夜晚依然那样静谧。月亮早已悄悄爬上了夜空,大地洒满了银色的光芒。我的眼睛紧紧盯着那轮圆月,仿佛被她吸引住一般,无法移开。月亮像一面大银盘,天空就是一张餐布,那盘中盛放着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不断探求的神秘。
仔细想想,关于月亮的话题有多少啊,只是神话传说就有许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