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新中国六十周年优秀征文
新中国六十周年优秀征文
靠水而居的乡场人
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住在山区的一个乡场上,乡场不大,却也是一方颇具名气的集镇。平时,乡场上人很清冷,除了老人和孩子,有劳动力的都各自忙活路去了。到了赶集日,才一下子热闹起来,四方八面的人翻山越岭来到这里,把个小场围得水泄不通。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天屋里坡上两点一线,生活单调而枯燥的山里人,七天一次的赶场日,除了便卖自家产品以换钱,带回些生活日用品外,也是他们放松心情,接触外界的机会。路远一点的,往往天不亮就要起床,草草吃点什么,就带上准备好的东西上路。
一大早,小场上的生意人就打开店铺忙活开来,炸油条麻花的,蒸包子馍头的,打镰刀锄头的,卖锅儿碗罐的,开缝纫布匹的,需早早准备停当……街边上,陆续而来的农民也各自占据着自己的位置,一个挨着一个地摆起蓝子;背篓;箩筐;挑担。里面装着各种蔬菜瓜果;农副产品。没有高声的叫卖声,买卖在讨价还价中井然有序地进行。赶场的高峰期一般在九点多以后,下午三点来钟后人就渐渐稀少了。
除了乡场,河岸宽阔的草坪上也是人头攒动,猪牛羊及木料的买卖人都集中在那里,人喧畜叫,其声浪远胜于集镇。
据说以前建场,选址是很讲究的,建此场时,地方官曾派多人在各要路口守候,看那个路口每日去来的客商路人最多,并最终选定了这里。乡场最早取名“长店房”,即客商永远的店房的意思(店房,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旅馆。)。
乡场依山傍水,可谓得天独厚。那条从无数山的峡谷中蜿蜒而出的小河,哼着歌谣,不知疲倦地打它的身边经过。河水是清流澈透亮的,河底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天鹅卵石,成群的游鱼在水中游来窜去......
对我们这些贪耍好玩的孩子来说,小河和小河边宽敞平坦的草坪,是我们经常光顾,嘻戏玩耍的乐园,“打水仗”“办家家”“瞎子摸鱼”,许多童年的游戏都喜欢在河边去进行。无论是早晨和傍晚,小河边总是洋溢着一股融融的乐乐的气息。那些洗衣服,淘菜的姑娘;那些喊着号子拉着绳索的纤夫;那些劳顿了在河边憩息的小伙;那些历经沧桑,饱尝忧患,提着烟杆闲侃的老人,营造了一幅幅有川东特色的乡场风景画。
几多清凉和燥热的夜晚,好奇的我们一堆堆围坐在老人的身旁,听那些老掉牙的故事。虽然山里的故事多得压翻船,可是小河的故事仍然占了一大半。什么“雷公发怒劈蛟龙”;“二十四个望娘滩”.....
平时温顺的`河水,在山区多变的气候里,有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发起“疯”来,靠水而居的乡场,便不可避免地成为它发泄的对象。每年,乡场上的人都会有几天担心受怕的日子,记得有一年夏天,一连下了好几天雨,夜间,我睡得正香,懵懵中被么姨摇醒,么姨抓了件衣服给我披上,背着我就和外婆朝门外走。我虽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但从外婆和么姨的神色中,从乡场上嘈杂的哭声、喊声和叫声中,隐隐地感觉到一种不祥和可怕。
从睡梦中惊醒奔走出来的小场人,全都汇聚到半山腰上一个粮点大坝里里。眼前的人,光脚赤膀的,披头散发的,一个个都象痴了呆了似的……
“老天爷发发慈悲吧!”外婆的嘴里不停地这么祈祷着,许多人的嘴里不停地这么祈祷着。微亮的天宇下,依稀可见被水围困的房子和在水中漂浮着的什物、家当。
天亮了,水消了,小场也变了。一些经不住水泡的土墙屋垮了,不少人的家当冲走了——乡场已不知遭受过多少次这样的劫难。可是历经劫难的乡场人从没有想到过要责怪和背弃小河,他们总是默默地把倒塌的房子重新建立起来,把冲走的家当重新置办起来。
靠水而居,这是我们祖先在无法与自然抗争下唯一的选择。在交通闭塞,运输不便的条件下,小河是乡场主要的运输枢纽。不管是远去或是归来的木船,都一样牵动着小城人的心。一船船的山货运走了,一船船百货,煤碳运来了,没有小河,就没有乡场的存在,小河的恩典,小场上的人从心底里铭记着。
尽管是一方集镇,可小场上的人还没有几个是完全地靠经商来维持生计,他们大都有自己的田地,赶集的时候做点小生意,种田才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要知道那时前来赶集的山里人,拮据的手中用于消费的每一分钱,都是要精打细算的。就像那河里,虽常年都有摆渡的木船,但很多人为了节约那几分摆渡钱而宁愿淌水过河,即便是寒冬腊月也不例外。每到赶集日,大批大批的人涉水而来,踩水而去,那些举着东西,驮着小孩,搀着老人,捞衣扎裤,没在齐膝齐腰深的河水中的过河人和那情景,久久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我是乘着竹筏顺着小河离开那个小场的,我爱小河,也恨小河,小河在我的心目中,既心善,又可恶。我真希望有一天,人们能从扬它的善,遏制它的恶。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靠水而居的乡场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真正领略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昔日的乡场,早已结束了“四方来朝”历史,在离乡场二三里路的地方,新的集镇以它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的眼前,不少迁居新镇的乡场人,如今都成了集镇上最富裕的居民,过上了他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生活,人们不再需要靠水而居,不必为小河的发怒而担忧。小河也不再承担运输的使命,木船成了远逝的记忆。随便去一家,水,电,气一应俱全。场镇上各种商品应有尽有,赶场的山里人随着村村通公路的实现,也再用不着翻山越岭,有时间,天天都可以赶场,便卖他们的农产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提出的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和要求,经过电信工作者的努力,大山阻隔的山里人,如今也能随时接触了解世界,同样可以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现代文明之花,已在山区扎根、绽放。
第2篇:六十周年征文
风风雨雨,总有一把护着的伞
海安县西场镇延寿学校
周军
六十年,工会有道不完的沧桑,六十年,工会有数不尽的的峥嵘。六十年中国工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谱写了一曲令世界工会为止震撼的灿烂的篇章。
回顾这风风雨雨六十年,我们依稀看见各级工会组织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作为几乎历经新中国工会历史的一代人,我的心底深处对工会组织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感激,温暖,鼓舞……
1980年作为一名高考落榜青年,郁闷中带着如画的理想和年少的轻狂,我做了一名代课教师,走上了教育的岗位。我们这一代人,是历史的牺牲品,又是时代的幸运儿。一方面,十年*让我们失去了太多,另一方面,我们又等到了中国的春天。我们比我的一些大哥大姐学到的知识要多得多,于是,我充满了优越感,在人才匮乏的教育岗位,我目无一切,对身边的同志总是指手画脚,工作中更是眼高手低,态度散漫。对于每天简单重复的作业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我总觉得自己大材小用,甚至怀疑学校的用人机制。渐渐地,我的消极情绪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而作为教师,更是要求我们每天以饱满的热情和态度来教育学生。半学期后,学校工会小组长找我谈心了,那时,我真的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委屈,甚至有了一走了之的冲动,但是,还是被自己不服输的个性给挡了回来。
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工会组织的一次赛课深深地吸引了我。记得那天,我正准备下班,工会小组长走到我的身边,亲切地跟我说“听说你文学素养还不错啊?好好干,争取这次比赛拿个成绩,以往的冠军可都是‘60后’、‘70后’的老员工,这次看你‘80后’的表现喽。”正是这样一次机会,一句鼓舞的话使我拿出了浑身解数,最后终于不负众望,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按规定第一名可去镇上比赛,可我是一名代课教师,不够格。校长意味深长地告诉我:“教育战线向来这样活动都只是正式教师才能有资格参与的,但工会小组长在了解你的情况后,决定破例让你参加这次比赛,希望你能不负众望!”我想这就是我步入工作岗位的第一次触动,也是思想深处的一种深刻反省吧!而正是工会组织的这种大爱和关心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工作精神,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思想有了明显的进步,工作也渐渐有了些成绩,也才有了我终身从教的追求。
这之后,我先后3次获得海安县人民政府嘉奖,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还被评为海安县优秀班主任……
在工会的引导下,我不光参加岗位技能测评,我还积极投入到工会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中,在镇组织的建党六十周年演讲比赛中我题为《我与党一同度过二十五个生日》,一举夺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平时,我会主动配合工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由我编写并由我校教师演出的《游西场》的节目还获得了镇演出比赛第一名。
谁能相信,当初一个普普通通的代课教师会成为一名称职的小学高级教师。面对丰收的喜悦,我总是第一时间想和工会一起分享,如果没有他们呕心沥血的付出和潜移默化的指引,我想,可能自己早就在迷失在都市的快车道中,找不到方向。
如今,面对平凡的工作,我一样能够扬起笑脸,一样能够执着的奉献,一样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因为,工会已经成为我们教工温暖的家,在这个家里,有一双温暖的双手,撑着一把巨伞一直护着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此文已编入海安县工会六十年优秀征文集)
第3篇: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讲话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会的讲话
同胞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60岁了。一颗火红的朝阳正在世界的东方腾空而起,那就是——中国。
自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起,一个崭新的国家在废墟中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此之前,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一百多年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内外战争摧残的旧中国,千疮百孔,满目苍痍,国力贫弱,民生凋敝。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全国人民援助之下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得以打倒蒋介石,消灭反动军队,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和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赢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在废墟中建立了新中国。
在此,我们要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在历次斗争中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们、向为新中国成立建
第4篇:建国六十周年征文
建国六十周年征文、摄影展策划书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记录我们在学校成长进程中的点滴进步。装饰系团总支发起建国六十周年征文、摄影展。在这波澜壮阔的60年中,我们一起成长着,我们一起走着,我们一起笑着;有过感动,有过温暖,有过泪水。党团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党团影响我们的生活;党团在感动我们的生活;党团就在我们的身边,飘落在校园生活中地每一个角落,每一层面。让我们用手中比记录下心中真挚的热情,让我们用手中的相片展现出我们这代青年的精彩。
一. 活动目的在建国六十周年大庆来临之即,为了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展示大学生活的一点一滴,培养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反映建国六十周年以来大学生精神风貌,诠释大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观点。团总支特此举办建国六十周年征文、摄影展。
二. 主题:
第5篇:建国六十周年征文
建国六十周年征文:
六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我们辉煌的卫生事
业
60年的历史长河,有风雨,也有暖阳;60年的岁月如歌,有光荣,也有梦想。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共和国波澜壮阔的60年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书写着辉煌的历史,医疗卫生工作者坚守着为人民健康护航的最高承诺。建国60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在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关注下,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卫生医疗机构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卫生法律法规日臻完善,卫生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得到了有效的保障。60年的健康卫士艰苦奋斗,60年的卫生事业辉煌巨变,如今,我们的中国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以凌云之势向世界宣告着我们非凡的成功
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6篇:感怀建国六十周年优秀征文
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晨在故乡的**湖边漫步了,两条干净的青灰色柏油马路在我的身边蜿蜒延伸,一直到远方,穷极视线。另一边则是清澈如洗波平如镜的**湖。头上郁郁葱葱的梧桐树影倒映在湖面上,斑驳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我的脸上,温暖而明媚。走在这样清新的树间水间,我的思绪不由得飘扬起来,滑向湖面,滑向天空……
记得爸爸给我讲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daodoc.com过的他的童年时代,以及在那个时代下作为背景的故乡——**。
在五、六十年代,**还是个人丁稀少土地荒芜的小城。一圈低矮的城墙将美丽的**湖和南门湖挡在了城外。这两个大湖在春夏秋三季都是连成一湖的,只有在冬天的干燥季节,两湖之间才会在湖面下降后出现一条单行道般狭窄的泥埂来,人们也才可以抄抄近道走到湖对面去。城墙内则是小片小片分区的平房和
第7篇:新中国60年诗歌征文:六十咏怀
六十岁,六十年,花甲子,轮回转。
掐指一算真不少,两万一千九百天。
说它长,也不长,说它短,也不短。
两鬓飞霜发渐白,孙子今年都十三。
说它远,真不远,过电影,闭上眼:
往事历历又重现,仿佛就象看展览。
没感觉,怎么样,中
年过,奔老年。
国家依然很年轻,意气风发勇向前。
旧中国,解放前,半殖民,半封建。
长夜难明赤县天,乱世不如太平犬。
共产党,毛主席,唤工农,千百万。
三座大山全推倒,神州旧貌换新颜。
新中国,意志坚,人心齐,不畏难。
自力更生创伟业,赢得世界仰目看。
邓小平,开新篇,锐改革,划个圈。
春天故事遍九州,中国特色新实践。
飞天梦,今日圆,奥运会,成功办。
抗震救灾凝人心,国富民强新纪元。
我和你,心连心,你和我,共发展。
国家兴亡我有责,大河有水小河满。
社会稳,民心安
国运昌,日子甜。
祖国前进我前进,六十大庆乐翩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