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羊和狼教学反思
《小羊和狼》教学反思
惠州市特殊学校 苗红亮
《小羊和狼》讲的是小羊在小动物的帮助下,团结合作战胜老狼的故事。课文对于学生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学生能流利地讲下这个故事,但是很难理解狼和小动物们说话语气,很难理解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我通过课件,把视频和声音穿插进去,把信息技术与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整合,突出重点,由理解课文,领悟情感,到升华情感,付诸行动,层层深入。注重听说结合,听思并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节语文课根据弱智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三维目标,注重个别化教学,设计了合作小组、课堂兴趣表演、个性评论互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
如:在课堂上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红花作为强化物,对学生进行评比,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还组织了学生故事情节表演,注重学生真实情境体验,调动课堂气氛。
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使课堂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它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这节课使学生在有趣的环节中学懂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学生学得主动、活跃。
但是,这节课也是有缺点的,时间分配难把握,学生突发情况难把握,学生很难进一步讨论问题,表演难到位,很难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第2篇: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2017年10月13日 周五上午第一节,我跟2.5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狼和小羊》这一课。课堂上,1我利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儿歌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学习“狼”这个字时,我介绍了“自创口诀”的记忆方法,并带孩子回忆了第一课的“兔”这个字,强调这两个字都是“点点不能丢”架起了前后知识的桥梁,暗含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3在学习“故”这个字时,孩子们学习了新部首,我以“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的思路,跟孩子做了一个给故换部首的游戏,我用部首卡片,给孩子展示了“故乡的故”“评估的估”“胡须的胡”“姑妈的姑”“做作业的做”。游戏的名字是“看我72变”。4在讲脏这个字时,我利用了多音字折叠道具,并从构词意义这个角度给孩子们介绍了:当表示的意思是身体的器官时读四声,当表示不干净的意思时读一声。孩子们还进行了组词练习,这样一来,印象深刻,也做到了讲练结合。
5在讲解上游下游倒流这几个词的意思时,我首先表示我也不懂请孩子到黑板画画看这种方式来帮我,然后使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水流的方向。意在让孩子深刻理解。
6在第5条中我相机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让孩子们知道包括老师在内谁都有不懂的方面,这时要大胆说出来,在课堂上会有热心的同学帮助我们,但是如果留到考试那就来不及了。在我的课堂上,我力争让孩子在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都有所收获。然而,现实总是很骨感的,我有很多地方是欠缺的。
1识字和读词的部分浪费了太多时间,导致分角色朗读没有进行。这点太可惜了,狼和小羊是一篇生动活泼的寓言故事,本册书目前仅剩一篇狐狸和乌鸦特别有趣,我一定备好课。对于狼和小羊,我已经拿出自习课给孩子角色扮演了,并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话表演这个故事,并开了故事会,让孩子续编。孩子们演得比较到位,在续编上,孩子的思路是小羊借助动物朋友的力量打败了狼,我也相机向学生强调了借力这种思路和经验。哦,说得有点远了。2 学生说的有道理就算对,其实,我看他们1.5期末试卷时就有个疑惑,孩子们的答案不准确,只能说沾点边边对,怎么给了满分。其实我们现在的教育并不是像10年前我上学时那样了,素质教育是多样化教育,并不能把孩子都塑造成一个模样。具体到我的课堂,就是不应该以是否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为标准进行评价,我这个人啊,主观了,要改要改。本课孩子初识反文旁,我设计的游戏的名字不是特别好,另外一点,这个游戏玩得人数少,不能够使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可以设计得再精心一点,比如,以击鼓传花的思路选择玩游戏的小组,这样大家都能参与进来,要不然只是5-6个人玩游戏,其它人会有种老师让人起来回答问题的感觉。
4在德育方面,我想表达的是,在课堂上应当大胆质疑,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因为其他人会帮助我们,但是在表达上,字句的斟酌使用欠缺,没有润色好。我的初衷是在课堂上容忍孩子犯错,也利于我及时发现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多读书多请教。5在小组评价上,只参考到学习,需要把课堂纪律加上,从而使得小组成员互相管理,相互促进,要不然,纪律整不好,什么也学不进去。
6制作的游戏道具纸片有点薄,不易操作,下次可以用卡纸制作。7 在评价学生这一块,语言不够丰富,太单一了。课堂上有很多生成,我之前预设得少,没有充分的应对方案。9 初学课文,我就要求孩子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一点不现实,因为孩子们还不够完全理解,几乎无法做到带感情。
10各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生硬,衔接不好,反正就是不够艺术。我的感悟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要多听课多钻研。
第3篇:狼和小羊 教学反思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陈丽敏
有专家将语文味界定为“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位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使之陶醉的审美快感。”所以,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缺一不可。《狼和小羊》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哲理。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制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
第4篇: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狼和小羊》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文本中凶恶的狼与温顺的小羊图片在课题边,学生对角色的印象十分深刻。带着对角色的认识,走进故事,对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能了解清楚。但是个别学生朗读的速度有待加强,语言的概括能有待提高,他们不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自己想要说明的意思。起因:狼要吃小羊。经过:狼三次找茬。学生在故事发展过程能认清三次找的碴:第一次:“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去年你在背地里骂我”“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很多学生能找出相应的语言。学生能模仿狼的语气将这几句话读好。同桌能进行对话,把狼的凶恶,羊的温顺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评价角色时,学生结合伊索的名言“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学生畅谈狼的种种不是。有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羊太过善良了,跟坏人是不
第5篇:《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二年级教材中《狼和小羊》一课,这是一篇生动的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课文篇幅短小,通过狼和小羊的神态、对话,揭示了角色的本质,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回顾今天的课堂,我很欣慰,也很激动。孩子们在和我相处的40分钟里,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心始终是快乐的,学习状态是高涨的积极的,这正是我所希望带给孩子的享受,也是这篇寓言故事应该留给学生的享受。作为今天的教学,再从“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点出发来检验我今天课堂,还是有一些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地方:
一、挖掘成功源泉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我们的课堂学习要想让学生尝试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就应该首先考虑让学生充满自信地投入学习,如何挖掘
第6篇:《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狼和小羊》这篇课文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故意找借口,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披上去吃小羊。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充满趣味性,学生十分喜欢学习。
在课堂上,我围绕狼的三次“找碴儿”展开教学,先让学生用直线划出狼的话,用曲线划出小羊的话,接着一段一段地来学习。在学习第一次找碴儿时,我先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让学生关注狼说的话,注意一下标点符号,第一句用的是感叹号,第二句是问号,让学生思考这两句话应该怎么读,试着读一读。学生自然而然能从标点符号中体会出狼凶狠的语气了。在理解完小羊说的话后,问狼没事找事儿,小羊是什么反应?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