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编导文学常识
编导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编导文学常识,欢迎来参考!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秦妇吟》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扩展:
1、文化基础知识
(1)文化的概念、特性;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2)流行文化的概念、特性,流行文化的分析方法。
(3)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4)各种文化现象分析。
2、文学基础知识
影视艺术专业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文学因素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作为广播影视艺术作品创作人员,要运用文学创作的原理,指导创意、制作以及方案的设计。然后学习广播影视艺术专业主要掌握下列文学常识:
(1)文学体裁知识,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的定义、特性、属性、构成、分类等要素。
(2)文学史知识,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发展的大体过程及其流派、作家、作品等。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史散文创作经历了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然后是汉朝《史记》和赋,唐朝“古文运动”和唐宋八大家,明朝“唐宋派”,“公安派”“竞陵派”,清朝“桐城派”等的发展;诗词创作经历了先秦《诗经》和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建安七子”和陶渊明、唐宋近体诗如“初唐四杰”、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和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派、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等的发展;小说创作经历了先秦神话、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和谴责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本《三言》《两拍》、明清四大古典小说和谴责小说等的发展;戏曲创作则以元朝为其黄金时代,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
(3)文艺理论知识包括各种创作方法和风格、流派、内容和形式的诸要素、文学批评的标准和文学鉴赏等。
例如,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内容和形式的诸要素有题材、主题、情节和结构、文学语言、表现手法(描写、叙述、抒情和议论)等。
3、文艺基础知识
考生要了解艺术创作的常识,懂得各种姐妹文艺形式对广播电视艺术创作能产生的影响和能提供的借鉴。广播影视艺术是综合艺术,除了文学因素以外,还吸收了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摄影、电影、电视、广播等表现手段。因此对这些艺术形式的基本常识要有所了解。具体而言有:
(1)音乐。包括音乐艺术的性质:它是声音的艺术,由乐音按不同的节奏有机构旋律,创建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人们的感情,反映社会;音乐表现手段:旋律、节奏(节拍)、调式、和声等;音乐曲式:一部曲、二部曲、三部曲、变奏曲、变奏曲、回旋曲等;声乐作品体裁: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舞性歌曲、组歌和大合唱等;器乐作品体裁:轻音乐的特点、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及表现特点、交响乐队的组成及表现特点等;著名歌曲和乐曲、著名音乐家。
(2)包括舞蹈艺术的特性:它是用人体及其动作表述的艺术,其人体及其动作区别于雕塑、绘画、电影电视;舞蹈的三大要素;动作的节奏、造型和表情性;舞蹈的样式:民间舞蹈、古典舞蹈、舞会舞蹈和舞剧;著名舞蹈家、著名舞蹈作品。
(3)绘画。包括绘画艺术的性质:它是利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以具体化、个性化的图像来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艺术,它是一种视觉的艺术;绘画的表现方法:透视、色彩、光影、比例等;绘画的类型:中国画、油画、壁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漫画、年画、宣传画、连环画等;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中外名画家和名画。
(4)雕塑。包括雕塑艺术的特性:它是以物质实体性的形体,然后塑造可视可触的立体造型,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和理想的艺术,是空间造型的艺术;雕和塑的区别:使用坚硬的材料直接加工谓之雕刻,用软且易成的材料操作加工谓之塑;雕塑和种类:雕有石雕、木雕、牙雕、浮雕,塑有泥塑、石膏塑、面塑等等;中外雕塑名作。
(5)戏剧。包括戏剧艺术的特性:它是通过象征性、虚拟性、假定性的动作表演来展示生活的艺术,它是一种舞台艺术;戏剧的类型:中国戏曲、话剧、哑剧、滑稽戏、木偶戏等,然后按风格样式分为正剧、悲剧、喜剧等;戏剧表演三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休系、梅兰芳体系;中国戏曲的主要剧种;国剧京剧的形式(清道光年间,四大徽班进京)、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表现方法(唱念做打)、(化妆造型(脸谱);中外著名戏剧作品、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
第2篇:编导专业影视常识、文学常识
编导专业----影视常识、文学常识
一、电影的诞生
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诞生至今只有一百多年。
电影的发明人是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他们拍摄了世界上第一批电影《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于1895年12月28日首次在巴黎一家叫“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公开放映。虽然这些电影都很短,都没有声音、没有情节,但解决了电影的基本技术——让图片变活,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此后,他们还拍了许多生活记录片,其中《水浇园丁》是最早有情节的电影。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
电影发明后,很快传遍欧美,各国出现了一批电影人,各有贡献。
英国的斯密士打破摄影机不能动的框框,大胆变动摄影机的位置、远近、角度,使电影有了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
法国的梅里爱则大搞电影特技。他从偶然中发现了电影的一些特技,如停机再拍、透视合成、升降格等,于是运用特技拍了许多“电影魔术片”。
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利用镜头的剪辑和组接做文章,创造了全新的镜头语言——蒙太奇。
20年代,苏联一批电影艺术家如普多夫金、爱森斯坦、库里肖夫等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了蒙太奇。如库里肖夫作过著名的“库里肖夫实验”。他采用某著名演员平常表情的一个镜头,分别放在一盘馅饼、一个熟睡的婴儿和一具女尸的镜头之后,分别让三组观众来看,并问这演员是什么表情。结果三组观众却分别回答为“贪馋”、“慈爱”和“恐惧”(其实是同一表情)。这说明,镜头之间不同的组接方式,会使同一镜头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是电影的语言。蒙太奇理论的总结,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形成。它使电影有了自己的独特手法,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并给后来的电视和原有的艺术门类以巨大的影响。
三、电影技术的进步
无声片:早期电影都没有声音,被称为“默片”、“伟大的哑巴”,对话和情节只能用字幕交代。这带来早期电影的一些特点:情节简单,动作性强,表情夸张,如卓别林的早期喜剧片。
有声片:1926年,美国人德雷斯特解决了一个难题:把声音转化成光信号,同步录在胶片的画面旁,有声片发明了。次年,华纳兄弟公司拍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从此,电影变成视听兼备的艺术。
彩色片:1932年,彩色胶片试制成功。1935年,美国马摩里安导演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型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50年代以后,电影技术有了新的进步,先后出现了宽银幕电影(高宽比为3:5以上,普通银幕为3:4),立体电影(声音从不同方向传来),立体电影(带偏光眼镜可看出立体效果)等,还有全景电影、环幕电影、球幕电影和动感电影等。
四、电影的分类
美术片:角色不由演员扮演,而用人工绘制、制作,再由人工配音,包括动画片(卡通片)、木偶片、剪纸片等。它们都采取“逐格拍摄”法,即拍一格画面停一下,再换另一幅画,或将木偶、剪纸稍作移动。由于它的角色和动作完全由人工绘制、操纵,所以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出各种神奇场面,最善于拍摄动物、神话题材,深受儿童喜爱,在广告片、科教片中也大显身手。电脑和三维动画技术的出现,使美术片的技术手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记录片:狭义的记录片只指新闻记录片、文献片,广义记录片还包括风光片、专题片、舞台记录片。科教片:指利用各种电影特技,讲解某些科学常识的影片。教学片也属这一大类,记录专家、教授、教练教课示范的内容,如教外语、教体育、教文艺,以及医学谈话等。
故事片:是电影的主体,被称为“正片”,它影响最大,种类最多。根据风格、题材内容,可分为喜剧片、悲剧片、历史片、古装片、神(童)话片、儿童片、战斗片、武打(功夫)片、动作片、枪战片、侦破片、推理片、科幻片、生活片、伦理片、言情片、青春片、恐怖片、灾难片、音乐片等等。
艺术片:介于故事片和舞台记录片之间,它用电影手法把舞台剧搬上银幕,使之电影化,如歌剧片、舞剧片、戏曲片等。
五、外国电影
好莱坞在美国西海岸名城洛杉矶的郊外,是美国电影制作的中心,世界最著名的电影拍摄基地,被誉为“世界影都”。从20世纪初起,这里逐渐成为拍片基地,先后建立起几十家电影公司。最著名的有八大公司,即福克斯、米高梅、派拉蒙、华纳、联美、环球、哥伦比亚、雷电华。他们各有自己的制片厂、洗印厂、电影机械厂、科研机构等,形成庞大的电影城,号称“电影王国”。
好莱坞为美国和世界的电影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一二十年代,格里菲斯在这里拍摄了《党同伐异》等片,为蒙太奇理论提供了实例。华纳公司在这里拍摄了《爵士歌王》等世界上首批有声电影。三四年代是好莱坞的全盛时期,年产影片七百多部。五六十年代,由于经济危机和电视的挑战,好莱坞步入困境,色情片、暴力片泛滥,但仍有大量经典名片问世。七八十年代,好莱坞为重振影坛霸主地位,作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技术改革,引入高科技,以宽银幕电影、环幕电影、立体电影、动感电影来招徕观众。二是内容改革,扬长避短,拍摄许多大场面的“大片”,如史诗片、战争片、科幻片、灾难片,都获得了成功。
好莱坞在美国西部。它早期的影片中,有许多描写美国当年开发西部题材的故事,如印地安部落探险、英雄救美人之类,充满了西部风情和猎奇、惊险色彩,被称为“西部片”。
六、外国著名电影导演
格里菲斯:是美国早期电影导演,1915年导演了《一个国家的诞生》,1916年在影片《党同伐异》中,他设计了著名的“最后一秒中营救”:丈夫被绑缚刑场,而妻子拿着赦免令赶来营救。通过剪辑和组接,让这两种场面反复交替出现,营造紧张气氛,戏剧效果强烈,是最早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成功范例。
普多夫金:是苏联早期电影导演,改编导演了影片《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苏挝洛夫》等。他还著有《论电影编导和电影导演》、《电影演员艺术》等书。
爱森斯坦:是苏联早期电影导演。1925年,他导演了无声片《战舰波将金号》,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中的黑海水兵起义。在“敖得萨台阶请愿”一场戏中,他运用典型的细节、丰富的镜头语言反映了沙皇的残暴和人民的反抗。他导演的电影还有《十月》、《涅夫斯基》、《伊万雷帝》等,他还写有专著《电影艺术四讲》等。以上几人对电影蒙太奇理论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1958年10月,在布鲁塞尔的国际优秀电影节上,评出了当时的十大导演,即卓别林(美),爱森斯坦(苏),雷内·克莱尔(法),德·西卡(意),格里菲斯(美),约翰·福特(美),让·雷诺阿(法),卡尔·德莱叶(法),冯·斯特劳亨(美),普多夫金(苏)。
迪斯尼:是美国动画片大师,号称“卡通片之父”、“动画王国国王”。他从30年代起,编导制作的大批动画片,如《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小红帽》等,风靡了全世界,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观众的电影。他利用丰厚的收入,在洛杉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座童话游乐园——迪斯尼乐园,后来还在巴黎、东京创办了迪斯尼乐园。
希区柯克:是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号称“悬念片大师”。他善于用悬念手法编导电影,作品十分引人入胜。代表作有《三十九级台阶》、《狂乱》、《蝴蝶梦》等。
美国其他著名的导演还有,弗拉明、霍克斯、金·维多、维廉·惠勒、乔治·顾柯、斯皮尔伯格、卡梅隆等。
其他国家的著名导演还有,苏联的杜甫仁科,日本的黑泽明,意大利的罗西里尼、柴法迪尼,法国的戈达尔、特吕弗等。
七、外国电影明星
世界著名的电影演员,首推查理·卓别林。他1889年生于伦敦贫民窟,后入美籍。他十岁起到滑稽团当演员,二十四岁起到美国巡回演出。后被启斯东制片公司的麦塞纳特看中而走上银幕,拍了几十部“启斯东喜剧短片”,成为喜剧明星。1919年起,他创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一人身兼制片人编导导演作曲和主演,先后拍摄了八十多部喜剧片,如《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等。许多影片以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出现。它们以笑为武器,嘲笑社会的种种弊端,同情底层的小人物。他以鲜明的爱憎、深刻的内容、独特的构思、精湛的演技为世人称道,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大师。卓别林晚年定居瑞士,并拍了《舞台生涯》、《一个国王在纽约》、《香港女伯爵》等,1977年病逝。
美国好莱坞电影明星除卓别林以外:克拉克·盖博、罗伯特·泰勒、马龙·白兰度、霍普金斯、劳伦斯·奥立弗、史泰龙、施瓦辛格、汉克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美国好莱坞电影女明星:费雯丽、英格丽·褒曼、嘉宝、秀兰·邓波儿、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赫本。
法国著名影星有:钱拉·菲力浦、阿兰·德隆。
日本著名影星:高仓健、三浦友和、田中娟代、乙羽信子、栗原小卷、中野良子。
苏联著名影星:史楚金、邦达尔丘克、斯特里席诺夫、玛列茨卡娅、拉丽奥洛娃
八、美国的电影评奖
奥斯卡金像奖,又称“奥斯卡奖”、“美国电影金像奖”,是美国最主要的电影奖。美国是世界电影大国,该奖又设在世界影都好莱坞,加之它历史悠久,后又对外国开放,增设“最佳外语片奖”,所以也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影奖。许多人视它为电影界的最高荣誉,如同科学界的诺贝尔奖、体育界的奥运会金牌一样。1927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成立,其领导人梅耶提议创办金像奖,以奖励优秀影片及创作人员。1929年5月16日,在洛杉矶举行了首届颁奖礼。奖品是一尊合金雕像,为一个男子拿着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盒上。1931年评奖时,一位评委惊呼那尊雕像:“他多像我的叔叔奥斯卡啊!”之后,便戏称这尊雕像为“奥斯卡”,以后相沿成习。最初为两年评一届,1934年后为每年一届,至2000年为第72届。评奖程序,先由学院成员提出侯选名单,经初选后公布提名(也是很重要的荣誉),再由四千多评委秘密投票,直到颁奖大会打开信封时,结果才揭晓。
金球奖,是美国好莱坞外国新闻记者协会创办的电影奖,1944年设立,每年一届,到2000年为第57届。每年颁奖时间在奥斯卡之前,影响到奥斯卡奖的评选意向,故有“小奥斯卡奖”之称。
九、外国的电影节及其评奖
维尼斯电影节:1932年在意大利水城维尼斯举行,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每年一届,2000年为第56届。大奖为“金狮奖”,次为“银幕奖”。
戛纳电影节:1947年起在法国东南海滨旅游小镇戛纳举行,是一盛大的电影观摩、评奖和交易活动,每年一届,2000年为第53届。大奖为“金棕榈奖”。
柏林电影节:1951年起在德国的(西)柏林举行,每年一届,2000年为第50届。大奖为“金熊奖”。以上三项号称欧洲(西方)三大电影节和三大奖。除奥斯卡和三大奖外,世界许多国家先后创办了各种电影节,或颁布各种奖项。如捷克有“卡罗维·发利电影节”(1946年起),印度有新德里国际电影节(1952年起,不定期),西班牙有“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1953年起),苏联有莫斯科国际电影节(1935年起)。此外还有东京(日本)、马尼拉(菲律宾)、德黑兰(伊朗)、上海、长春(中国)、伦敦(英国)、纽约、旧金山(美国)的电影节,以及非洲三大电影节,即开罗(埃及)、迦太基(突尼斯)、瓦加杜古(布基纳法索)电影节。以上电影节除评出大奖(即最佳故事片奖)以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奖项,如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男女配角奖,以及最佳摄影、音乐、美工、剪辑、科教片、新闻片奖等等。
十、外国电影流派
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流行于四五十年代,属批判现实主义奖。它取材于真人真事,着重表现下层群众的不幸,揭露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创作上只写剧本大纲,台词让演员即兴发挥,起用非职业演员。它不强调蒙太奇,多用记录片手法实地拍摄。代表作为《罗马11点钟》,写某公司招聘一名女秘书,结果上千名妇女应聘,挤成一团,结果楼梯塌陷,多人受伤,而次日仍然有上千人来排队。其他名片有《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偷自行车的人》、《橄榄树下无和平》等。
法国的“新浪潮电影”:风行于五六十年代。该派反对传统的戏剧化,主张生活化,无故事、无情节、无结构,大量运用时空错位、音画错乱的手法来打乱常规结构,以象征手法反映社会病态和人性毁灭,并使现代主义电影和商业电影相结合。代表作有《广岛之恋》、《精疲力尽》、《四百下》、《喘息》等。
西方的“意识流电影”:流行于六十年代,根据弗罗依德的心理学,采用“意识流手法”,用镜头去表达人的主观意识,常用独白、旁白、象征、倒叙、梦境、幻觉等手法,思路跳跃,结构杂乱,晦涩难懂。代表作有瑞典的《野草莓》,法国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意大利的《八部半》等。
美国的“大片”:八九十年代,为了与电视争夺观众,好莱坞不惜大投入,拍摄许多大场面的故事片。其特点是人物多,场景大,气势恢弘,布景复杂,科技含量高。片子常用长镜头(几分钟),长篇幅(几个钟头),拍摄周期长(几年),以大投入换来大回报。著名大片有《星球大战》、《超人》、《埃及艳后》、《侏罗纪公园》、《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等。
1、《长恨歌》的作者是白居易;
《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离骚》的作者是屈原。
2、悲剧作品《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古希腊早期喜剧的代表作家阿里斯托芬素有“喜剧之父”之称;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果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3、艺术的七大门类分别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书法。
4、美术作品《拾穗者》是法国19世纪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我国西安附近出土的秦始皇及兵马俑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话剧《茶馆》的作者是著名戏剧家老舍;
雕塑作品《地狱之门》的作者是罗丹。
5.电影诞生于1895 年的法国巴黎卢米埃尔兄弟;有声电影的出现是1927年;彩色电影的诞生是1935年。
6、我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由聂耳作曲。
7、艺术的三大作用是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对生活下判断。
8、中国电影《红色娘子军》的导演是谢晋;电影《英雄》的导演是张艺谋;日本电影《罗生门》的导演是黑泽明。
二、选择题
1、新中国的第一部是(C)
A、《中华儿女 B、《钢铁战士》C、《桥》 D、《八女投江》
2、中国古代作品《道德经》的作者是(A)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墨子
3、《诗学》的作者是(A)
A、亚里士多德 B、柴可夫斯基 C、莱辛 D、莎士比亚
4、《义勇军进行曲》曾出自于我国三十年代的影片(C)A、《大路》 B、《渔光曲》 C、《风云女儿》 D、《桃花劫》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做高权利机关是(B)
A、中华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D)
A、诺曼底战役 B、敦刻尔克战役 C、珍珠港事变 D、斯大林格勒
7、世界电影史中50年代末的电影“新浪潮”运动缘起在(B)
A、意大利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史记》的作者是(A)A、司马迁 B、司马光 C、老子 D、孔子
9、《生活与美学》的作者是(C)
A、马赞 B、塞尚 C、车尔尼雪斯基 D、爱因汉姆
10、影片《林家铺子》的导演是著名电影导演(A)
A、水华 B、汤晓丹 C、崔嵬 D、郑君里
三、名词解释
1、艺术技巧:是作家、艺术家提炼素材,提示题材意义,安排作品结构,运用语言、线条、色彩、体积、音响等材料塑造形象、运行艺术传达的手段和能力,是艺术作品内容得以有效表现、作品艺术性得以产生的重要因素。
2、电影时空的特殊性:电影是一种时间艺术,又是一种空间艺术。电影作为时空艺术区别于单纯的时间艺术,也区别于单纯的空间艺术,而且还区别于其他时空综合艺术,其关键在于它的特殊时空综合性,即它是一维时间二维空间的特殊三维艺术。
3、细节: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
4、漫画:以简练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的本质、特征的绘画,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习惯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和形式,有较强的讽刺、歌颂、抒情、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并善于表达世事人情的看法,尤以讽刺与幽默见长。
5、古典音乐:泛指过去时具有典范意义或有代表性的音乐(不包括民间音乐)。
四、简答题
简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答: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1)生活中充满着艺术。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我们能从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
(2)生活不全是艺术。现实生活不全是艺术。艺术的形成是需要选择、需要取舍的,而不是纯粹地照搬自然。
(3)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因此,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