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大禹治水》教案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品读人物形象,体会禹的无私奉献精神。
2.理解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比治水前后,环境的变化体会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和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生回答。
二,师:说的真有条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那么,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指生说洪水的印象,适当评价(无情,可怕,凶猛)课文是中的哪些词语描写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的?请你再读课文,找一找。
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
2、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吗?(课件出示,黑
色字体)
通过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生汇报。是啊,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传说,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人们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得很悲惨。我们再来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洪水的可怕,读出你的同情和担心。指名读,齐读。
3、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老百姓已经无家可归了!
4、那么面对无情的洪水,禹是怎么想的?找到(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是原因让他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 “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三,体会治水。
5、师:是啊!看到洪水带来的危害,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大禹坚定了治洪的信念,他是怎样治水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勾画大禹治水的句子,并与父亲鲧的治水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
6、引导生找出关键词语,并体会治水工程的浩大和艰辛。抓住(开凿,挖通,垒起,引到),联系当时的劳动工具,和现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对比。
四,抓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奉献精神
过渡:同学们,光有智慧就能把洪水治好吗?让我们默读三四自然段,找一找,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词语,想象禹治水的情景。(课件出示第三段后两句)(刚刚同学们用“~~~~~”
画出了这两句。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哪些词语让你感受最深?
预设1:(生抓“草丘山冈”)
1、师:草丘山冈没有床,没有被,睡得会舒服吗?他会遭遇什么?
2、让我们带着想象用这个句式规范地表达:
(引导学生说具体,引完直接用句式说:冬天还会怎样?能不能把你的想象带入句式说一说?)
冬天的草丘山冈,怎么能睡呢? 夏天的草丘山冈,怎么能睡呢? ……
冬天的草丘山冈:大雪纷飞,寒风呼啸,冰天雪地,大禹冻得直发抖……
夏天的草丘山冈:蚊虫叮咬,大雨倾盆,毒蛇猛兽出没…… 师:老师听了你的描述,仿佛看到了大禹在草丘山冈上无法安然入睡的场景,让我们想象画面读读这个词。(读词:草丘山冈)
大禹放着家不回,放着舒服的床不睡,他为什么要睡在这样一个地方?(2人)
生:大禹一心想着治水,大禹为了尽快把洪水治好。
师:大禹的心思你都能读懂。是啊,大禹为了治水,一心装着老百姓,丝毫不顾自己,一晚都没有睡好,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急着去
师:是啊,当人们还在睡梦中,大禹就已经赶去治水了啊。谁来抓住这些关键词读读?(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2人)
预设:
⑴指名1人读得好——你想象到了禹在草丘山冈上的遭遇,抓住了关键词“()”,让我们像他这样读一读!(再齐读)
⑵指名一人读得不好——这个()应该怎么读,谁再来读一读? 小结:刚才同学们运用了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品读形象的学法,(出示学法金钥匙),更好地体会到了大禹不怕困难。现在运用这把金钥匙读一读后面这句话。还有哪些词让你感受深刻?
出示: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预设1:“泥水” 泥水是怎样的?
预设2:“长年”。
预设评价:那是几年啊?
A(不知道)引导:读读课文找一找。评价:你联系课文读懂了这个词。
B(十年)你真厉害,一下子就从文中发现了这个信息。预设3:“拄着棍子” 预设评价:你能体会到大禹走路的艰辛。
预设4:“烂”
师:让我们抓住关键词,想象一下大禹的脚都烂了,疼吗?(疼)
师:你能把它读出来吗?(读)(可分2人读)师:大禹的脚只破了点皮,谁再来试试?
师:我听出了大禹钻心的疼痛,我们仿佛看到了大禹走路一瘸一拐,走一步疼一步的样子。
师:大禹啊,这么疼,你为什么不休息一下?(看着学生眼睛说)预设:
A生:为了治水 师:等脚伤好了再去治水不行吗? B生:不行啊,我休息了,洪水会淹没更多的房屋。
师:是啊,大禹的心中想的不是自己,而是百姓的安危,一个坚定的决心支撑着他。(手指)——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读出决心)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决心,他不怕——(生:困难)(齐读)(板书:不怕困难)——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师:同学们,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禹的奉献精神? 生汇报,相机出示第四自然段。
师:这段中有很多数量词,你找到了吗?(教师相机板书:三十岁-四天 十年-三次)
你从这一组组数量词中读出了什么?指名答,预设1:生: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师:三十岁结婚说明什么?四天呢?
生:三十岁才结婚,说明他结婚很晚,四天说明大禹在家待的时间很短,只有四天就走了。
师:人家妻儿围绕,享受着家庭的温暖,可他却在干嘛啊?他在治水啊!
预设2:
生:禹治水十年,十年,三次路过家门,一次都没有进去看一看。师:十年说明什么?三次呢?
师:是啊,几个简单的数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十年啊,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是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吗?(生:不是)是他远在他乡,没机会回家吗?(生:不是,他曾经三次路过家门)。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看看,他下定的是什么决心?生:不治好洪水,就绝不回家门。
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舍己为人、奉献)(板书:无私奉献)
渗透写法:课文没有多余的描写,只选取了一个最典型的事例就让一个无私奉献的大禹跃然纸上。今后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也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师:(出示课件-第四段,“才,仅仅、却、又”已变红,对比段直接去掉增强语气的词)快速浏览这两段话,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自由读读这两段,我把红色的词去掉好不好?
生:不可以。去掉了读不出那种强烈的语气。去掉了就没有感情。师:你能不能抓住刚才的数量词和这几个词读一读这段话? 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价)
师:是啊,几个关键词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的精神。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齐读)
大禹治水十年,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看一看。现在人们都用“三过家门而不入”来比喻无私奉献的精神,(出示课件)积累典故,生想象填充内容。
是啊,因为大禹坚定的决心——(生接:一定要把洪水治好。)让大禹有了这样的奉献,正是因为大禹舍小家为大家,才让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出示课件: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五、读五自然段:理解“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师:洪水终于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同学们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师:看到这种现象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最后一段……。
师:谈谈你对“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这
句话的理解。
六,探究问题——题目中为什么称禹为大禹?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课文中都说的是“禹”,为什么题目中要说是大禹呢?你认为他“大”在何处?请大家想一想,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生讨论片刻后回答)
生:“大”是指伟大,伟大的禹,伟大的英雄。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很高大。
师:课件出示总结。
七,出示关于奉献的名言,生齐读。
八,师:同学们,在我国历史上,像大禹治水这样的神话传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你们课后也可以读一读这些故事。(下课)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志向远大
不怕困难
无私奉献
第2篇:《大禹治水》教案
《大禹治水》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禹、华、洪”等14个生字,学会“华、洪、毁”等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
3.感知故事内容,了解大禹成功治水的根本原因,感受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
2.感知故事内容,了解大禹成功治水的根本原因,感受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感知故事内容,了解大禹成功治水的根本原因,感受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听过许多有趣的故事,那你们知道神话故事吗? 学生交流自己听过的神话故事。
2.知识链接: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神话故事的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山海经》《楚辞》中保存有较多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有女娲补天、牛郎织女、夸父逐日等。
3.孩子们,相传远古时期,华夏大地曾经发生过一次大水灾。洪水冲毁了村庄,淹没了农田,人们四处逃散。在这样洪水肆虐、民不聊生的危急时刻,有一个叫大禹的人勇敢承担起了为民治水的责任。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故事《大禹治水》。(板书: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用你/ 7
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出示阅读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2)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课文,划生字,做标记。
(3)读到感兴趣的句子写写体会,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什么故事?
2.课文中走出来一些生字朋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禹 华 洪 滥 壤 溢 罚 凿 疏 垒 堤 娶 仅 恢(1)去音认读;(2)注音领读。3.识字小能手: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如组字法、拆字法、对比法等。
(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4.识字指导:
“华”是多音字,在文中读“huá”; “堤”读“dī”,不要读成了“提”音。
5.指名朗读较好的学生担任小老师教读词语,教师再次根据朗读情况给予强调指导;齐读;开火车读。
6.词语练习:
(1)学生运用生字扩词。
(2)教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三、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结果怎样?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故事。注意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出示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洪水肆虐,村民逃荒。第二段(第2、3自然段):鲧治水失败,禹继承父志。/ 7
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禹改堵为疏,治水成功。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情,看谁读的故事更精彩。朗读指导:
(1)相传远古时期,华夏大地曾经发生过一次大水灾。洪水冲毁了村庄,淹没了农田,人们四处逃散。
这段读时用沉重的语气,语速放缓。
(2)鲧见到洪水泛滥,十分着急。他知道天帝有一块息壤,能自生自长,永远用不完。于是,他偷来息壤,去堵塞洪水。齐威王听了,饶有兴趣地说:“好,请说给我听听!”
“十分”重读,读出鲧的着急。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多音字“塞”,组词记忆,对比认读: 瓶塞(sāi)边塞(sài)堵塞(sè)
(3)禹为父亲受罚感到难过,下定决心治服洪水。他带着测量工具翻山越岭勘察地形,足迹遍布九州。淳于髡的话要读出恍然大悟的感觉,第二句读出期待的语气。
“治服”“翻山越岭”在读时语气加重,读出禹的决心和坚持。(4)一年又一年,禹四处奔波,一心治水。相传,为了治水,他三十岁才娶涂山氏之女为妻;婚后仅仅在家住了四天,就告别妻子,赶去治水。后来,他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都顾不上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十多岁了,都不知道父亲的模样。
“又”“仅仅”“就”等在读时声音加重,读出禹治水时间之久。(5)大家十分感激这位治水的英雄,为了赞美他的功劳,尊称他为“大禹”。从此,大禹这个名字代代相传。
“十分”“尊称”“代代相传”重读,读出人们对大禹的感激和尊敬。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读书收获,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很久以前华夏大地发生大洪灾以后,大禹经过很多困难终于治服洪水的故事。
5.文中大禹是怎样治好洪水的呢?我们下节课再进行探索。
四、学写生字/ 7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的小手是不是也一样会学习呢?让我们来书写生字吧。这学期开始我们要学习使用钢笔书写,你会用钢笔吗?
教师指导使用钢笔,重点指导拿笔姿势。做到:笔尖向下,离纸一寸。三指用力,掌心空虚。
1.出示生字。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华 洪 毁 淹 逃 息 怒 死 受 服 越 察 考 顾
2.打开“优教学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写法,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内的占格情况,想一想哪些生字在书写时不太容易把握,板书笔顺。
(讲解评价标准:正确、规范、端正、整洁。)3.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毁”左半部分上面的“臼”的笔顺(撇、竖、短横、横折、短横、长横),下面最后一笔是提,右边上半部分第二笔是横折弯;
“怒”要注意字的结构,且要注意左右两部分之间笔画的避让; “察”下面“祭”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完全包住下面的“小”; “考”上面“土”的第二笔横画较长,撇画也要写得舒展,下面半部分最后一笔竖折折钩要写得略窄。
4.学生田字格临习生字,教师下堂指导。5.小组评选最美书写,教师投影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文中生字词,开火车朗读词语。
华夏 洪水 冲毁 逃散 休息 处死 受罚 治服 考察 照顾 泛滥 淹没 勃然大怒 翻山越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大禹治水”的神话有些了解。请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讲讲这个故事,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课文赏析
(一)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鲧和禹治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们分别是怎样治水的?/ 7
1.出示句子:
他知道天帝有一块息壤,能自生自长,永远用不完。于是,他偷来息壤,去堵塞洪水。洪水被挡住了去路,却向四处漫溢。
(1)说说鲧是怎样治水的?
齐国面临着内忧外患、濒临灭亡的危险。(2)同桌讨论:鲧的办法为什么失败?
(3)鲧失败的结果怎样呢?教师引导学生填空理解词语勃然大怒的意思。很快,天帝知道鲧偷了息壤,突然变了脸色,大发脾气(),命令火神祝融处死了鲧。
2.出示句子:
他带着测量工具翻山越岭勘察地形,足迹遍布九州。经过考察,他决定改变父亲的做法。他带领百姓凿了几座大山,疏通了几条大河,在湖的沿岸垒起堤坝,希望用这样的办法把洪水引向东边的大海。
(1)禹是怎样治水的?(生自由表达)
(2)鲧和禹做法有何区别?引导学生理解两人做法的不同,一个是堵,一个是疏,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想想疏导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板书:堵 疏)
(二)过渡语:治水的过程从来都是艰辛的,而大禹又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实现父亲未完成的事的呢?
1.出示句子:
一年又一年,禹四处奔波,一心治水。相传,为了治水,他三十岁才娶涂山氏之女为妻;婚后仅仅在家住了四天,就告别妻子,赶去治水。后来,他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都顾不上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十多岁了,都不知道父亲的模样。
(1)内容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词语“一年又一年、四处奔波”体会禹治水的无尽艰辛,从对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描述以及“他的儿子十多岁了,都不知道父亲的模样”中体会禹“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2)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禹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
公而忘私、舍身奉献。2.交流治水结果。/ 7
(1)出示句子:
禹和百姓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治服了洪水。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又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欣欣向荣”。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2)出示句子
大家十分感激这位治水的英雄,为了赞美他的功劳,尊称他为“大禹”。从此,大禹这个名字代代相传。
词语运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从此”的用法并写一段话。预设:
大禹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治好了洪水,老百姓们不会再受洪水的危害,从此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注意读出人们内心对于大禹感谢、尊敬的情感。
三、感悟提高,拓展延伸 1.同桌交流:
你想说说文中哪个人物?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评价他。鲧:关心百姓,善良,有同情心。禹:不怕辛苦,机智勇敢,无私奉献。2.谈收获:学习课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预设:
我知道了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我明白了疏比堵更好解决困难。
我们应该学习大禹不辞辛苦、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3.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有趣的神话故事? 预设:
南柯一梦 八仙过海 百鸟朝凤 点石成金 东兔西乌 精卫填海 天衣无缝 开天辟地 海市蜃楼/ 7
3.我来讲故事:向其他同学讲讲你喜欢的神话故事,看谁说的更精彩。
四、课文小结
这样一位为民着想、舍小家顾大家的大禹,怎能不被华夏民族永远铭记呢?孩子们,希望你们都能成为一个为别人着想的人。/ 7
第3篇:《大禹治水》教案
15、大禹治水
滨江小学 陈艳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1个偏旁。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正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谁能说说你知道的英雄、伟大人物?(生自由说)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伟大的英雄——禹(板书课题),齐读三遍。
3.简介禹,质疑,从题目上,你们可以看出文章写大禹什么事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各自然段序号,分别说说哪个自然段写治水前、治水、治水后。2.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逐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检查
第4篇:大禹治水教案
大禹治水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禹治水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禹治水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习课文过程中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查找资料的兴趣。
5、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会写6个字,并且做到端正、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体会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四、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了解:大禹是什么时代的人?他是谁?
2、生字卡片。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第5篇:大禹治水教案
大 禹 治 水
新乡市卫滨区姜庄街小学 朱瑷华
【教材简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下册“奉献”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的奉献精神代代相传,家喻户晓,成为后世颂扬的英雄。课文语言精炼,仅用四百来字,就把父子两代人如何治水写得清清楚楚,把人物的奉献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体会感情。
4、使学生明白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的原因,感受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体会感情。【教学难点】
明白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的原因,感受禹的奉献精神。【教学策略】
抓住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以读促思,让
第6篇:《大禹治水》教案
《大禹治水》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禹治水》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禹治水》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培养孩子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技能目标:
1、提高小组分工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