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上学期间,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篇1
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⑴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⑵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保持不变。
⑶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波的干涉和衍射
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小孔继续传播的现象。产生显著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使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差恒定。
稳定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减弱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
判断加强与减弱区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画峰谷波形图,峰峰或谷谷相遇增强,峰谷相遇减弱。二是相干波源振动相同时,某点到二波源程波差是波长整数倍时振动增强,是半波长奇数倍时振动减弱。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高中物理选修3-4重要知识点
相对论的时空观
经典物理学的时空观(牛顿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脱离物质而存在的,是绝对的,空间与时间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相对论的时空观(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相对时空观):空间和时间都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
相对论的时空观更具有普遍性,但是经典物理学作为相对论的特例,在宏观低速运动时仍将发挥作用。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时长尺短)
1.同时的相对性:指两个事件,在一个惯性系中观察是同时的,但在另外一个惯性系中观察却不再是同时的。
2.长度的相对性:指相对于观察者运动的物体,在其运动方向的长度,总是小于物体静止时的长度。而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其长度保持不变。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篇2
1.简谐运动
(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
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
(4)简谐运动的图像
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
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2.弹簧振子: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
3.单摆: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5°.
(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
(3)作简谐运动的单摆的周期公式为:
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
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
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
4.受迫振动
(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
5.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
(2)机械波的分类
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
[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
(3)机械波的特点
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③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
6.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波速: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
(3)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4)三者关系:v=λf
7. ★波动图像: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
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
①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
②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
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
④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
⑤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8.波动问题多解性
波的传播过程中时间上的周期性、空间上的周期性以及传播方向上的双向性是导致“波动问题多解性”的主要原因.若题目假设一定的条件,可使无限系列解转化为有限或惟一解
9.波的衍射
波在传播过程中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衍射现象总是存在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的波长小或能够与波长差不多.
10.波的叠加
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只是在重叠的区域里,任一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两列波相遇前、相遇过程中、相遇后,各自的运动状态不发生任何变化,这是波的独立性原理.
11.波的干涉: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叫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稳定.
[注意]①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或振动减弱区域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减弱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②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发生干涉,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为加强点,波峰和波谷的相遇点是减弱的点,加强的点只是振幅大了,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大;减弱的点只是振幅小了,也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最小. 如图若S1、S2为振动方向同步的相干波源,当PS1-PS2=nλ时,振动加强;当PS1-PS2=(2n+1)λ/2时,振动减弱。
12.声波
(1)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传播速度为340m/s.
(2)能够引起人耳感觉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3)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①超声波的重要性质有:波长短,不容易发生衍射,基本上能直线传播,因此可以使能量定向集中传播;穿透能力强.
②对超声波的利用:用声纳探测潜艇、鱼群,探察金属内部的缺陷;利用超声波碎石治疗胆结石、肾结石等;利用“B超”探察人体内病变.
13.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其特点是: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两者相互接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两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篇3
1、以课本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
2、以振动图像和波形图为载体,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以及波的特性。
3、以简谐运动为载体,考查能量转化问题。
4、从学生思维定势处命题。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考点剖析
1、从命题类型来看:选择题是本部分高考命题的主打类型,绝大部分题目都是 以这种形式呈现,其次是填空类题型,计算或证明类题型除在新课程改革 实验区外,出现的几率最低,且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与动力学规律的联系相当普遍,“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知识仅占有真题的较少部分。
2、从命题数量及所占分值比例来看:在每套高考理综试卷或高考物理试卷中,“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仅占据一席之地,命题数量最多不超出两个。
3、从命题难度来看:由于波的图像与常规有所不同、又涉及多解,显得略有难度之外,总的命题难度不高,本年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所有高考命题的难度均徘徊在易题与中档题之间。
4、 从命题涉及知识点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高考命题覆盖面较广,在参与统计的考卷中,共涉及了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特例、简谐运动的图 像、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机械波、横波的图像等六个大的知识点,并特别注重了对重点知识点的考查,其中横波的图像考查次数最多,其次是简谐运动的图像命题, 机械振动、波的特有现象(包括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也是考查的知识点。
5、从命题知识点考查形式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命题的一 个显着特点就是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点间的联系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块内知识点间的融合,一个命题往往涉及到振动或波的多个方面,不少题目同时涉及到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融合,再就是振动图像与描述波的物理量间的融合;第二个大的方面就是与块外知识点间的融合,主要体现为与动力学规律的综合。
第2篇: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 wave)。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机械波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简谐运动
(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
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
(4)简谐运动的图像
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
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2、弹簧振子:
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
3、单摆:
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5°。
(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
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
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
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
4、受迫振动
(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5、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
(2)机械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
[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
(3)机械波的特点
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③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
第3篇: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知识点总结1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通过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
(2)采用隔离体法,正确受力分析。
(3)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力。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5)统一单位,求出答案。
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选取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时可采取“先整体,后隔离”或“分别隔离”等方法。一般当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可当作整体研究,当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时,要分别隔离研究。
(2)
第4篇:物理知识点总结
热和能知识点总结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6.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第5篇: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19篇)由网友 “小狗摘草莓” 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篇1: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0Hz之间的
第6篇: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刻度尺读数需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5.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6.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7.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8.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9.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10.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11.平均速度表示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而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间点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2.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13.一切发声
第7篇: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2017高考冲刺进入倒计时,要想复习好高二物理,就要做好知识点的整理,高二物理是关于电学知识的。电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静电现象,我们所使用的各种电器及大自然中的雷电,这些在高二物理电学中都将为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以下是公文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认识静电
一、静电现象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
第8篇: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
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知识点总结1
1、电功率(P):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用电器在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
2、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1kw=103w
3、计算电功率公式:(P=U/I式中单位P瓦(w);定义式P=W/ t ( WtU伏(V); I安(A)
4、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5、Kwh的意义: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6、计算电功率还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