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0 08:06: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

一、导入

同学们,假期你读了那几本书?你从中收获了什么?是呀,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它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它还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勇敢、坚强、乐观、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人!它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呀!林海音小时候酷爱读书,那她是怎样读书的?读书时又经历了怎样的与众不同的读书滋味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窃读记》!跟随著名作家——林海音一起去感受读书的滋味!读课题,并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我认识: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 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2.课文内容巧把握: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了解写事文章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林海音放学后在书店里偷偷地读书的事!

三、品味窃读的滋味。

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3.找读书滋味:

自由读课文,快速找出直接说明林海音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4.品读书滋味:

此时此刻我们无法亲身体会到林海音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读后如临其境,就能随作者的情感一起跳跃、起伏。让我们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看看“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并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词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A.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没找到书时心情的急切,和找到书时心情的喜悦。)

B.“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的读书心情,她热爱读书)

C.“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盼望已久的书,终于到手。我……)D.“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E.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相机指导朗读。

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

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这会能感受到林海音“窃读”时的滋味了吧?

五、悟滋味含义:

那么林海音文中写的这句话矛盾吗?

快乐是因为: 惧怕是因为:

看上去矛盾,其实不矛盾。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才能体会其中的含义。

六、小结概括。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是呀!人的一生离不开物质的食量——吃饭,但更离不开精神的食量——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像上课时我们一起体会到的: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她它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她还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勇敢、坚强、乐观、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人!

七、拓展延伸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了解名人读书历程,学习他们的读书精神。

2.把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附:名人读书的故事】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第2篇: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衡东县育星小学 向美华

教材解读

《窃读记》一文以“窃读”为线索,运用细腻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

作者资料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有评论认为,林海音的去世,是台湾文学一个时代的结束。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精彩的片段描写。2.感悟作者窃读的滋味。

3.体味语气词在文章中的妙处,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巧妙地运用语气词。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窃读的滋味。

教学难点

体味语气词在文章中的妙处,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巧妙地运用语气词。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作者。(PPT1)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有评论认为,林海音的去世,是台湾文学一个时代的结束。

二、趣味积累。

过渡:同学们,作者小时候窃读的滋味是什么呢? 出示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换一种形式: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这样的句子读上去朗朗上口,节奏感强,也便于我们记忆。活动一:趣味积累。(PPT出示学习要求)找出文中的动作的短句,并改写成诗歌的形式,然后练习背诵。学生找句子,汇报。

Ppt出示句子,把动词用红色字体标出: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到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学生朗读,背诵。

三、感悟滋味。

过渡:窃读的感受是丰富的,具体来说,小林海音窃读的滋味是什么呢? Ppt出示学习要求:

请到课文中去划词划句,并用“我认为窃读的滋味是(),我是从„————————————————————‟这个句子看出来的。”的句式汇报自己的感悟。教师出示例子引路:

例:我认为窃读的滋味是恋恋不舍,我是从“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这个句子看出来的。

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之间交流作者窃读时的感受。感悟预设:

生:我认为是一种惧怕的滋味,因为每当我看书的时候,发现环境不适合就会再换一家。惧怕老板发现。

生:这是一种恋恋不舍的滋味,可认从这一句“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吐沫,好像把……然后,才恋恋不舍的把书放了回去。”从“恋恋不舍”看出作者留恋书中的内容。生:贪婪的滋味。站了几个小时。

生:迫切的滋味“在一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急切的寻找……”她急切的想找到书打开来读

生:开心快乐的滋味 “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还有那水中装样子的滋味,对装模样的滋味!好,把这句话读出来!生:轻松的滋味,我从“我低着头……却浑身轻松”

生:贪婪快乐的滋味“一页,两页……”从“贪婪”这个词中,体会到我急切读书的滋味。

生:害怕又快乐的滋味,隐藏自己,当做别人的女儿或者小妹妹。生:艰难的滋味,读了很长时间,又饿退又酸。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总结作者窃读时的滋味。(PPT)进入书店前,她的心里是一个急切而又盼望的滋味; 来到书店时,担心书被人家买去了──又喜又忧的滋味; 读书啊,贪婪的读书啊!一页两页──贪婪的滋味; 有时候放下书知趣的走开──察言观色的滋味;

下雨的时候,人家不说我了,雨下的再大一些呀──暗自庆幸的滋味; 啊,终于天已晚了,放下书把──恋恋不舍的滋味; 饥肠辘辘,双腿麻木──忍饥受累的滋味…… 学生齐读以上的语句,并总结。

四、妙用语气词。

出示句子:

1.在一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急切的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2.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看看句子中的语气词,他们在句子中能表达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师:高明的作者能巧妙地运用语气词,以更好地帮助作者表达人物的心情。一般可以放在句子的结尾,有时也可放在句子的中间,还可以独立成句。很多著名的作者都善用语气词。如: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商鞅南门立木》 哦?什么时候?——《穷人》

哈!我总算明白了!——《童年的发现》

师过渡:你看,一个小小的语气词,能表达对多么丰富的感情啊,现在,也让我们拿起笔,当当一名小作者吧,请你也来用用语气词。当我走进书店,看到书店有许许多多的人,心中一阵激动: 我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被书中一个个人物感动着,心想: 当我不好意思再看下去,这时我们下起了倾盆大雨,心中暗喜: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抬起头来一看,书店里指剩下我一个人了,我摇摇头,无奈地对自己说:

这时,老板微笑着走过来,说“小朋友,别担心,你看吧!”我不由地自言自语:

我毫无顾忌地有拿起书看了起来,这道把那本书看完,走出书店,我不禁大声呼喊:

五、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么样去感悟文章中的文字之美,并能提升自己的概括能力。课后,请你去读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英子得乡愁》《生命的风铃》。

六、板书设计

窃读记 快乐

惧怕

品味滋味 妙用语气词

七、作业设计

以《伟大的发现》为题,写篇记述文。写清自己所做的、所想的和所想到的,注意恰当地运用语气词。

第3篇:《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教学是一种价值导引,蕴含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教学也是一种自我建构,是受教育者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授受,而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发现探索的过程和人格形成的过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课前准备】

⒈教师准备:窃读记(节选)印发给学生

⒉学生准备:搜集读书故事。【课时安排】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描写心理活动、动作的语句,揣摩人物思想情感变化。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主人公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圈划并有感情的朗读窃读时心理、动作描写的语句,体味窃读的滋味。教学难点:揣摩人物情感变化。

教法:

朗读法

情境设置法

学法:

勾画圈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名言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冰心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这两则名言讲的是什么?大家喜欢读书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林海音的《窃读记》,看看大作家读书有什么滋味。

2、题目“窃读记”中的“窃”是什么意思?(1)偷(2)偷偷地(3)谦指自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窃读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窃读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