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流动的风景散文
流动的风景散文
入冬,天越发亮得晚,公鸡啼鸣三巡,天边才缓缓亮起一线鱼肚白。人们沉浸在甜美的梦乡里,呓语鼾眠。即使有那么几位早醒者,大多也是懒洋洋的窝在被窝里耳鬓私语或把弄手机刷着屏,温软的被窝实在太安逸,没有谁愿意冒着严寒做早起的鸟儿。
旷野一片空寂,偶尔闻得几声喇叭鸣笛,车辆极速而过,随之又是死般寂静。屋外一片漆黑,大山取下墙壁上那件破旧帆布军用棉袄披身上,带上厚厚的火车头帽子,从灯火通明的堂屋里推着木板车走出家门。
大山今年六十有七,虽已将近古稀,身体倒也还算硬朗。一米七几的个头于老人行列中算是高大,黝黑的皮肤包裹着壮实的骨架上亦如他的名字般威武雄壮。大山有一儿一女,女儿早已出嫁,儿子儿媳也都在外地务工,家里仅剩他和老伴带着两个孙子过日子,一家生计便落在了他身上。
大山把扫帚和铲子装进车厢,推着车子向老乡镇府方向走去,老乡镇府原是九个生产大队的政治中心,后来因党镇精简机构,大搞搬迁合并,原先的乡府调进了如今的镇镇府,老地盘仅剩一座空空大院。作为九个村级的政治中心,虽说府衙已撤走,但它曾经的辉煌却永远定格在历史长河中。如今乡村水泥路四通八达,旧府衙前的路段却是附近几个村子唯一彻夜亮堂的地儿。这会儿天还未亮透彻,周边路段还是一片朦胧,大山预计先清理乡府周遭。
大山将板车放置路边,带上白线手套沿路清扫。他的扫帚与其它扫帚是不一样的,每一根竹稍前都扎了一块塑料袋,每一块塑料袋的颜色也都不一样,有红的,白的,还有黑的绿的,因此他的扫帚比一般的扫帚宽大、花哨。第一次看到他扫帚的时候,感觉很新奇,琢磨他为什么把自己的扫帚装扮成那个德行。后来听说,他以前的扫帚也没那些点缀物,和家户扫帚一样,几根光秃秃的竹稍编在一起,中间有许多空隙,清扫路面,只能扫走大块垃圾,无法清扫尘土。有关扫帚的说法让大家感觉既新奇又好笑,有人模仿学做他的扫帚,也有人讥笑他穷讲究把马路当家了,甚至有人调侃问领导一月给多少钱?以至于让自己做吸尘器。面对各种声音,大山只是笑笑,继续低头做着手头事情,而且一做就是好多年。
大山有条不紊的一路扫着,他将垃圾扫成一堆一堆的,路边隔三差五的摆放着他的'垃圾,有路灯的地段全部扫完后,他将板车沿路推行。他的板车也与别的板车不同,板车中间钉着一个大大的木板箱,垃圾的临时落脚处,前面部分也都没多大差别,后面两根细长车把便与众不同,普通车把是光溜溜的,他的车把上绑着许多条草绳,草绳间挂着众多大小不一的尼龙编制袋,每一个袋子都是脏兮兮的,也不知是从哪个垃圾堆淘来的。他一路走,一路铲拾垃圾,大部分尘土入了车厢,少部分塑料纸杯,矿泉水瓶子等被他格外相待,统统收进了尼龙袋里,一路下来,几个袋子撑的鼓鼓的,装满的袋子被困扎结实后置放在车厢角落边,没装满的则继续挂在车把上一路走一路荡着秋千。
扫完老乡府前的路,红日正好穿过地平线冉冉上升。天亮了,路上行人越来越多,上学的,上班的,走亲访友的,赶早集的……大家各自奔波忙碌着。大山打点好板车,继续向其它路段行去……
第2篇:爱是一处流动的风景散文
爱是一处流动的风景散文
那是xxxx年的冬天,天异常地寒,尤其是夜里。
那时我住在茶店子一条临街的小屋里,不足十个平方,2楼,打开窗子,街上的噪声就像潮水上涨,扑面而来。街景,也能看个一清二楚。
那个冬夜,窗外又响起了巨响的歌声,我开窗探出头,只见马路上走来一个卖唱的壮年男人,他推着推车,边走边唱,行人纷纷侧目,好奇地看着他。有的人,甚至停了下来。
那个男人,最终也在我们小区楼下,缓缓停了下来。
我终没能抵抗住好奇心的力量,跑到了楼下。
那个男人看上去有四十岁的样子,个子不算高,但强壮结实,他身上破旧的衣服和脸上的笑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一只手推着一辆小推车,另一只手握着一只黑色的话筒,正随着音响里的乐声,唱着一曲《望乡》,高亢的声音里隐含着淡淡的忧伤。他的右肩上,挂着一根粗粗的黑色绳子,绳子的那头,拴在另一辆小推车上。他身子稍稍向前倾着,做出随时出发的样子。
那是两辆怎样的小推车呢?一看它们的`模样,就是被人工改造过的。前面推着的那辆,要小一些,里面放着一个大而陈旧的音箱,一台VCD播放机,一个塑料袋子,里面放着几张碟片。音箱上面还有一个蓝色的塑料篮子,里面装了一些花花绿绿的零钞。后面的那辆推车,体积就大多了,一张小床似的,在小床的两头,一头半躺着一个孩子,一男一女,模样有几分相像,大概有十来岁的样子,都昏昏欲睡的,看起来说不出的怪异。
周围的人越来越多,打了一个半圆形的圈子,纷纷去看那俩孩子。
这时,一曲终了,那个男人放下话筒,对着那些往篮子里投放了零钞的人们,连连道谢,脸上堆满了谦卑和真诚。
有人乘机向那个男人打探小床里的两个孩子。
那个男人也不避讳,直言说那是他的孩子,龙凤胎哩,俩瘫子。女儿是先天性的偏瘫,儿子是小时候打针,被打坏了的。儿子刚动过手术,四肢相对女儿来说,就灵活多了,至少可以自己吃东西,而女儿呢,完全没有知觉,简直就是个睡死人。
嘴利的人对他们的父子关系提出了质疑,言外之意,那个男人是利用俩残疾儿童骗钱的骗子。
那个男人赶紧蹲在小床旁,扶了扶那个男孩歪在一边的脸,把自己的头挨着两个孩子中间,笑了一下,有些讨好地说:“你们看看,我们三个像不像?”他接着又说,“我又不是吃多了,干嘛要捡两个瘫子来带,找罪受啊!”
人们无话可说了,便又问道,你一天能够要个一两百吧,够你三爷子吃的了。
那个男人赶紧说,哪里有那么多啊!再说,娃儿还要看病呐!
不知何时,那个男孩醒来了。有个女人,正逗他玩儿呢。
男孩格格格地笑,很想说话,依依呀呀地,说不清楚。人们没想到的是,男孩竟然随着音乐声,用小手打起了拍子,尽管拿手有些笨拙,他嘴里也发出了依依呀呀的声音,一副十分沉迷的样子。
女孩这时好像终于睡醒了似的,有了一点点反应。她睁开了双眼,茫然打量着四周,当她看见那个男孩的笑容时,她竟然也露出了丝丝的笑容。
那是婴儿一般的微笑。无与伦比的纯真。
再看看他们此时正在演唱的父亲,完全投入了进去,带着娴熟的动作。他的身上,尽管透满了沧桑,但是他的言语,是平和的,他的举止,也是淡定的。
我不禁猜想,他年轻时,应该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只是后来,上苍给他的担子,有些过分地沉重了。
他的女人因为担子的沉重,做了逃兵,偷偷地跑了。
但是,他没有埋怨。他说,是自己的命不好,摊上了这种事,莫得法。她受不了走了,我不怪她。
正在这时,一个衣着时髦的女人,来到人群中,指着那个男人说,你看你,把声音开这么大,吵死人了,现在都9点多了,我娃娃明天还上学呢!
他道着歉,前推后拉着,走了……
他和那两辆小推车,慢慢消失在冬天的寒夜里……继续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
这,无疑是这个冬夜里最美丽最温暖的一处风景,那两辆小推车里,盛了满满的父爱,这父爱,随着滚滚的车轮,一路撒满人间。
第3篇:流动的风景散文诗
流动的风景散文诗
明天就是春节
让世人瞩目
是那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返乡的农民工
东南西北中
把那年味越吵越浓
超级壮观的人类活动场景
展现出它的惊人力量 气势恢宏
猴年辞岁
金鸡迎新
过去的一年留下深刻记忆
收获了进步 自信
但也有人过得不轻松
这是因为——
国家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阵痛
除了激情和欢乐
体会最深的是
挣钱养家的不易
各种委屈
各种失望
烦恼也在其中
所有令人不快的东西
全都一股脑抛在返乡的路途中
逐渐消散
竟然不知不觉无影无踪
除夕的钟声敲响
新的希望也在心底萌动
十几亿中国人彼此笑脸相逢
恭贺新年
财源广进
拜年问候
喜庆祝福尽在不言中
曾几何时
不少人疑虑重重
担心年味儿淡了
这其实是对中华传统节日的珍重
从中也可以看出
年味没淡却愈来愈浓
一切都在变
唯独对年的留恋
经久不息的永存在
华夏子孙们的心中
长途旅行的疲劳
携儿带女
千辛万苦
为的是回家与父母相逢
第4篇:一阙被水濡湿的流动风景散文
一阙被水濡湿的流动风景散文
朋友,如果你想体味一次平原水乡的旅行,请到东台来。
东台,黄海滩涂的海性热情与里下河的水性温婉味道夹陈,浓酽酽的,粗犷而灵动。深度游走在这里的每一片街巷和湿地,一种从未有过的阔大、从容和安宁油然生起。你越是走近,越能感受到慢生活的情趣,越发的从心底里感到迷离和沉醉。
(一)
东台的风情,离不开水。
东台,是千百年来从水中孕育而出的如花仙子。弯曲萦回的大河小溪纵横交错,天然编织了一片水灵灵的天堂。一爿爿村庄一年四季被水浸润被水洗礼,风采卓然地蹲坐在沃野万绿之中。在一个个清晨和夜晚,那水的韵致水的灵秀,一丝丝一刀刀侵染和镌刻在人的灵魂最深处,让人们一辈子也走不出水乡的眷恋和牵挂。
水,造就了儿女。水,滋润了美食。
暮春的黄昏,慵懒温煦,坐上人力三轮车散漫游逛。定睛一看,在墙角拐弯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