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一年级语文上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原通用教材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页。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大、小”“长、短”和“多、少”等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并初步理解“大”、“小”、“长”、“短”、“多”、“少”、“同样多”的基本概念;初步学会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来比多少。
三、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下”、“左”、“右”这几个词的意思吗?]
生:记得。
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一个手指,指一指哪是上,哪是下,哪是左,哪是右。再在课桌面上指一指,哪是上,哪是下,哪是左,哪是右。现在再请小朋友在数学课本上指一指,哪是左上方,哪是右上方,哪是左下方,哪是右下方。
师:现在,老师要在黑板上贴图了。老师贴的时候,你们可以轻轻地数。贴一个,数一个,不要多数,也不要少数。
生:1、2、3、4。
师:说说看,哪一边有几只小鸡?
生:左边有4只小鸡。
师:好。请大家一起说一遍。
生:左边有4只小鸡。
生:l、2、3。
师:请哪个小朋友说一说,哪一边有几只小鸭?
生:右边有3只小鸭。
师:对。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生:右边有3只小鸭。
师:谁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生:左边有4只小鸡,右边有3只小鸭。
师:哪边有几辆小汽车?哪边有几辆卡车?
生:左边有3辆小汽车,右边有5辆卡车。
师:现在应该怎样来说?
生(1):上面一排有7朵红花,下面一排有5朵黄花。
生(2):第一排有7朵红花,第二排有5朵黄花。
师:好。说得都很好。
师:这是什么?生:皮球。
师:谁能说说这个皮球是大的,还是小的?生(1):这个皮球小。
师:为什么说它小?生(1):因为……生(2):我家里有个皮球比这个皮球大。
师:噢!原来这位小朋友是把老师拿的这个皮球跟他家里的皮球比的,所以说这个皮球小。如果他家里没有皮球,光是这一个皮球,能说它是大或者是小吗?
生:不能。
师:对。只有一个球,是不能比大小的。这是什么球?
生:乒乓球。
师:现在把乒乓球和皮球摆在一起,就可以比一比了。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生:皮球大,乒乓球小。
师:这个球叫什么球?大家认识吗?这个球叫排球。大家一起说:排球。
生:排球。
师:现在来看看是皮球大,还是排球大?
生:皮球小,排球大。
师:皮球跟乒乓球比,皮球是大的;跟排球比,皮球又是小的。为了把这意思说清楚,应该说,皮球跟哪个球比是大的,跟哪个球比是小的。
生:皮球跟乒乓球比,皮球大;皮球跟排球比,皮球小。
师:我们可以简单地说:皮球比排球小,比乒乓球大。因为东西的大小是比出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说清楚,哪个比哪个大,哪个比哪个小。现在大家来练习说一说。
生:皮球比排球小,比乒乓球大。
师:刚才是皮球跟其他两个球比的。现在拿乒乓球跟其他两个球比,又应该怎么说呢?
生:乒乓球和皮球比,乒乓球小;乒乓球和排球比,乒乓球小。
师: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成:乒乓球比皮球小,也比排球小。
生:乒乓球比皮球小,也比排球小。
师:现在拿排球跟其他两个球比,又应该怎么说呢?
生:排球比乒乓球大,也比皮球大。
师:大小是比出来的。除了这几个球能比大小以外,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来比大小?
师:老师的手跟你们的手比,哪个大?哪个小?
生:老师的手大。
师:课桌的面和黑板的面比哪个大?
生:黑板的面大。
师:这两本练习本的面哪个大?
生:一样大。
师:这两本练习本放在一起,比不出哪本大哪本小,我们就说这两本练习本的面同样大。
师:我们比一比这三支笔的长短,谁能说一说?
生(1):铅笔比粉笔长,铅笔比钢笔也长。
生(2):铅笔比粉笔长,也比钢笔长。
生(3):钢笔比粉笔长,比铅笔短。
师:很好。你们看,老师哪个手里的铅笔长?
生:老师左手的铅笔比右手的铅笔长。
师:现在再看看,哪支铅笔长些?哪支铅笔短些?能看出来吗?生:不能。
师:现在这样能比出长短来吗?
生(1):看不清楚。
生(2):一支铅笔上面长一点,一支铅笔下面长一点,不好比。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比出长短来?
生:把它们的一头摆齐了看。
师:对。把它们一端摆齐了就好比了。现在可以看出哪支长吗?
生:左边的一支比右边的一支长。
师:也可以这样来比。哪一支长?
生:下面的一支长。
师:要比物体的长短,不管是竖着放还是横着放,总要使物体的一端对齐,才能比得正确。
师:老师拿了几个茶杯?
生:拿了4个茶杯。
师:拿了几个茶杯盖?
生:4个茶杯盖。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是茶杯多,还是盖子多?怎样来比多少呢?
我们可以把茶杯盖子盖到杯子上,一个对一个。
大家看一看,这4个杯子是不是都盖上了盖子?
生:是的。
师:这4个盖子是不是都盖到杯子上了?
生:是的。
师:有没有多余的杯子?
生:没有。
师:有没有多余的盖子?
生:没有。
师:每个盖子和每个杯子正好全部对起来了,我们就说,杯子和盖子“同样多”。
生:杯子和盖子同样多。
师:现在一共有几个盖子?
生:一共有6个盖子。
师:有几个杯子?
生:有4个杯子。
师:现在把盖子一个一个盖在杯子上,有没有多余的盖子呢?生(1):有。
生(2):多了2个盖子。
师:再看看有没有多余的杯子?
生:没有。
师:那我们就说,盖子比杯子多。
生:盖子比杯子多。
师:盖子比杯子多几个?
生:盖子比杯子多2个。
师:这儿有几支粉笔?
生:有4支粉笔。
师:现在请4位小朋友到前边来,每人从老师这儿拿1支粉笔去。
看看他们每人是不是都有1支粉
笔?这4位小朋友都拿到了粉笔吗?
生:每人手里都有1支粉笔。
师:老师手里有没有多余的粉笔?
生:老师手里的粉笔全部被小朋友拿走了。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说呢?
生:同样多。
师:应该说“粉笔的支数和小朋友的`人数同样多”。
生:粉笔的支数和小朋友的人数同样多。
师:刚才老师拿了几本练习本?
生:6本练习本。
师:前面的4个小朋友是不是每人都拿到1本?
生:每人都拿到了1本。
师:这6本练习本是不是都发给小朋友了?
生:老师手里还剩下2本。
师:练习本的本数跟小朋友的人数比,哪个多?
生:练习本的本数多。
师:多几本?
生:多2本。
师:刚才,茶杯和茶杯盖子比多少,可以把盖子一个一个地盖在杯子上。粉笔、练习本跟小朋友的人数比多少,可以把粉笔、练习本一个一个地分给小朋友。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几个图形,看看怎样来比它们个数的多少呢?生:用粉笔把它们一个一个地连起来。
师:对。一个正方形对一个三角形,看一看,正方形是不是都跟三角形连上了?
生:都连上了。
师:三角形是不是都跟正方形连上了?
生:有一个三角形没有跟正方形连上。
师:那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三角形比正方形多。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正方形比三角形少。
师:好。现在请小朋友把课本翻到第2页。老师这儿也有一幅图,这幅图和你们课本上的图是不是一样的?
生:一样的。
师:大家看看图的右上方画着什么?
生:画有4个茶杯和4个盖子。
师:对。茶杯和盖子都有虚线一个对一个地连着,4个茶杯都有盖子和它对着,4个盖子也都有杯子和它对着。我们就说……
生:茶杯和盖子同样多。
师:大家再看图的中间这部分有2行花。上面一行有5朵红花,下面一行有5朵黄花。我们怎样来比较这两种花的多少?
生:拿笔在红花和黄花中间用线连起来。
师:一朵红花对着一朵黄花,一个一个地对起来。现在请小朋友在课本上也用笔一个一个地对起来。看一看,红花有没有都对上了?
生:都对上了。
师:黄花有没有都对上了?
生:都对上了。
师:那我们可以怎么说?生:红花和黄花同样多。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说,5朵红花和5朵黄花同样多。
师:再看看图的下面画着羊。谁来说一说有几只白羊?有几只黑羊?
生:有7只白羊,6只黑羊。
师:现在我们也用线把图上的白羊和黑羊一只一只对起来。看一看,黑羊有没有全部对上白羊?白羊有没有全部对上黑羊?
生:黑羊都和白羊对上了,白羊有1只没有和黑羊对上。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说呢?
生(1):白羊比黑羊多1只。
生(2):黑羊比白羊少1只。
生(3):7只白羊比6只黑羊多1只,6只黑羊比7只白羊少1只。
师:左上方画着什么?
生:一个皮球和一个乒乓球。
师:比一比,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生:皮球比乒乓球大,乒乓球比皮球小。
师:下面画着什么?
生:两支铅笔。
师:比一比,哪支铅笔长?哪支铅笔短?
生:上面的一支铅笔比下面的一支长,下面的一支铅笔比上面的一支短。
师:右上方画着什么?
生:4个杯子和4个盖子。
师:比一比,杯子和盖子哪个多?哪个少?
生:4个杯子和4个盖子同样多。
师:中间两个圈里画着什么花?
生:5朵红花和5朵白花同样多。
师:下面两个圈里画着什么?
生:7只白羊和6只黑羊。
师:比一比,7只白羊和6只黑羊哪个多?多几只?
生:7只白羊比6只黑羊多1只。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6只黑羊比7只白羊少1只。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大小,比长短,还学习了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来比多少。大家懂得了大和小,长和短,多和少,或者同样多,都是比出来的。下课以后,大家可以互相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个子高一些,哪个小朋友的个子矮一些;哪个的年龄大,哪个的年龄小。回家后还可以数一数你家里有几个男的,有几个女的,是男的多还是女的多,把比的结果告诉你的爸爸、妈妈,看你们说得对不对。
第2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比一比》教学设计
1.比一比
城内小学 吴综会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12 个生字和一个偏旁偏旁“提土旁”。
2.知道“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并能正确使用这些量词。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知图文、认识事物的基础上识字学词。2.教学难点: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及其他量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识字
1.课件出示情境图:我们一起到一户农家小院看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用一句话来说说。
(注意我们观察图的时候要有顺序,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上到下、还可以从中间到两边)
2.出示课件,借助图画读词语。3.出示课件:借助拼音读词语。
4.出示课件:指名认读词语,并进行归类(动物和植物)。
5.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你已经认识了那个字?是怎么认识的?想一想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练习一字一词一句
二、学习韵文 1.初读韵文。(1)自由读。
刚才这些字,回答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请你翻到课本90页,边读边用铅笔勾画出生字表中今天要学的生字,同时请你找一找课文中一共有几句话?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也可以请教同桌。读完之后请坐好。(2)范读。
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我读,你用手指着,我读一个字,你用手在课本上指一个字。并想一想课文中比了什么?看谁听懂了老师的要求,真正能做到“手到、眼到、心到”。2.乐读韵文(1)第一句。①出示课件:从它们的个头上看,你发现了什么?(它们虽然个头相差很大,但却是很好的朋友呢!)
②师加上动作范读,在表演读,齐读。(2)第二、三、四句。
刚才老师加上动作,带着大家读了第一句。剩下的三句,你们能自己加上动作读一读吗?下面小组合作,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读得好。一会儿,咱们请几个小组到前面来表演。三.学习量词
1.第二句中小鸭子用的量词是什么?学习量词“群”。
①课件先后出示一只鸭子和许多鸭子。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以说是“一群鸭子”。
②课件再出示一群人,一群蚂蚁,一群鸽子,学生用“一群——”练习说话。2.第三句话中枣的两量是“”?学习量词“颗” ①还有什么可以一颗一颗地数?
出示课件一()黄豆,一()纽扣,一()珍珠。学生自由说“一颗——” ②与 “一棵小树”进行区别。
“颗”:一般用在比较小、有点儿圆形的事物上。“棵”:一般用在比较大、形状有点儿长的事物上。3.第四句“堆”部首是“提土旁”。
①课件先后出示一个草莓,一堆草莓,学生自由说。
②对比填量词“三个苹果”、“一盘苹果”、“一箱苹果”、“一堆苹果”。
四、完成课后“我会说”
量词练习。看图说量词。小组合作,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五、回顾本课生字。同桌互抽字卡,检测
六、拓展练习。
自编儿歌,根据图片提示编类似课文中的儿歌。
七、作业
课后利用自己身边的事物编一编“比一比”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小伙伴听,好吗?
第3篇: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比一比》
1、比一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一个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这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词语。
4、让学生知道语文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秋天来了,天气真好啊!村子里有一个美丽的农家小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小院里做客,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课文图)轻轻推开院门,走进小院。你们瞧,这个美丽的农家小院里都有什么呢?谁来说一说?(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并学词)
二、观察图画,认识事物。
1、认读图画上的词。
2、去掉图片读词,引导学生发现
三、自主认字和识词
1、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哪些字你早就认识了,
第4篇:一年级语文《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多--少、大--小两对反义词,理解本课量词的意思,能正确使用量词。 2. 学生熟读韵文,并能掌握韵文规律,自编儿歌。 3. 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善于观察比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反义词,并能正确使用数量词。 2、自编儿歌。
正文: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 掌握多--少、大--小两对反义词,理解本课量词的意思,能正确使用量词。
2. 学生熟读韵文,并能掌握韵文规律,自编儿歌。
3. 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善于观察比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反义词,并能正确使用数量词。
2、自编儿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孩子们,咱们一块儿做个游戏好吗?(师请一生到讲台前,师对学生说我比你高、我年纪比你大、我
第5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学生已掌握“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三方面的知识。接着,我们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教予学生探讨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的能力。由于这是一节把现代教育技术融于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课。因此,要求学生会初步操作电脑。
二、设计理念:
首先,这节课我打算在电脑室上,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台电脑可操作。这样不仅方便我们的教学,还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在电脑上我会显示一个童话的世界,儿童的乐园——“数学王国”。而通向“数学王国”有两条路,一宽一窄。我会让学生比一比哪条路宽?哪条路窄?请学生从宽路进入。进入“数学王国”后,我会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王国”里面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而每一个活动和游戏都等于是一个知识面的拓展。最后,我还会让学生思考:在“数学王国”里或
第6篇:一年级《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年级《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联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长短作比较的事物。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懂得大小、多少是要在比较中确定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
开课前,先组织大家做正说反做的游戏。如:教师喊起立,学生就坐下。教师喊向左转,学生就向右转。
刚才,小朋友根据游戏的要求做出了意思相反的动作,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组意思相反的词。揭示课题:比一比。
二、在观察比较中学习意思相反的词
1.初步学会比较。出示插图:小朋友,咱们都有一双手,一双脚,谁来说说手指和足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手指、脚趾数量一样多,长短可不一样,引出手指长,足趾短。教读,齐读,
注意足是平舌音。
2.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比
第7篇:《比一比》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知道大小、多少的比较。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5个字。
3、联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长短作比较的事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学生:了解太阳、地球的相关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一、游戏激趣引入
开课时,先搞一个小活动:教师喊“起立”,学生就坐下。教师喊“向左转”,学生就向右转。活动后再来学习意思相反的字词,学生兴趣盎然。
二、在观察中比较意思相反的词
1、初步学习比较。让学生观察自己身上的重要器官“手”、“足”,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手指、脚趾数量一样多,长得可不一样,引出“手指长、足趾短”。
2、充分观察,多角度比较。让两位学生站在讲台上,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同,看谁观察最仔细,找出的不同点最多。
从个头上看:一高一矮从体
第8篇:《比一比》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⒈初步感知用辨证的观点来看问题,知道大小、多少的比较。
⒉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5个字,认识3个部件。
⒊联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长短作比较的事物。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5个字,认识3个部件。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长短作比较的事物。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比较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
开课时,先搞一个小活动:教师喊“起立”,学生就坐下。教师喊“向左转”,学生就向右转。活动后再来学习意思相反的字词,学生兴趣盎然。
二在观察中比较意思相反的词
⒈初步学习比较。让学生观察自己身上的重要器官“手”、“足”,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手指、脚趾数量一样多,长得可不一样,引出“手